① 要以石油精神塑造隊伍組織從石油石化發展歷程看什麼向老一輩石油石化人學什麼
石油精神,是老一代石油工人「苦幹實干」「三老四嚴」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奮斗精神。
石油精神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是石油戰線的,也是中華民族的。今天的石油人不用再住干打壘,不用再跳泥漿池,但石油工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亞於艱苦創業時期;今天的中華民族對工業血液、能源安全的需求和呼喚一如既往。我們需要在全球經濟新形勢下闖關出彩,在復雜的地緣政治中堅守使命,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改革攻堅,在低油價沖擊下鍛造競爭能力,在多元價值交匯中凝聚共識。時代呼喚石油人高擎精神的火炬,歷史呼喚再一次的輝煌。我們堅信,信念鼓舞信念,精神昭示精神,力量傳遞力量。我們同樣堅信,高擎精神的火炬,定能鼓舞士氣、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奪取勝利。
② 【急】!幫我寫一篇關於石油人故事的作文
石油人故事
我每天都感到時間不夠用,只捨得用半小時看《新聞聯播》,不願意在觀看電視劇上花費時間。一天,同事強烈建議我觀看正在播出的《西聖地》,說這是一部反映咱石油人生活的好電視劇。我看了一集,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劇中情景皆似曾相識。
電視劇中,石油工人站在解放牌汽車車廂上,在那荒涼的戈壁灘上顛簸,為石油生產忙碌著。像劇中那樣,解放牌汽車車廂上站著石油工人是野外生產非常熟悉的場景,我想起了發生在1992年春節的一幕。那天大雪紛飛,我們穿著沾滿石油的工作服,把管鉗、吊卡、繩索等生產工具裝上車,司機顧師傅駕車剛要駛出作業大院,忽然一個人影沖到車前,顧師傅緊急剎車,我們隨之栽倒一片。隊長生氣地罵道:「你小子不要命了」原來是剛從城市來油田工作不久的小徐,近日他要請假回家過年,因為生產任務重,隊長沒有批准。小徐緊緊抱著汽車頭,淚流滿面,沖隊長吼道:「隊長,你不批我的假,你們就別想出這個門!」隊長說:「現在交通車都停發了,批了你的假,你也回不去。」小徐說:「這你別管,只要你批我的假,我就是走也要走回家。」隊長說:「好吧,讓顧師傅先把我們送上井場,然後再把你送回家。」小徐說:「我也上車,把你們送到井場後,直接從井場送我回家。」小徐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家與父母團聚了。
劇中徐正成不給曾浩的論文蓋章,楊大水拿斧頭砸開抽屜鎖,自己給曾浩的論文蓋了章。在石油工人中,我所看到的類似楊大水這樣抱打不平的人很多。1991年夏季的一天,隊長和特車大隊的同志坐在樹蔭下打牌,被隊上的小張看見,小張走上前,抓起撲克拋向空中,撲克牌像天女散花般地紛紛落下,小張罵道:「兄弟們在井場上又熱又累,你竟然在樹蔭下打牌!」隊長理虧,趕緊去幹活了。其實大多數石油工人都是性格耿直,眼裡不揉沙子,在此不一一例舉。在大家強有力的監督之下,隊幹部絕不敢無故刁難別人,像徐正成不給曾浩的論文蓋章這類事,我所在單位領導絕不敢做。
楊大水重情義,這也是石油人的真實寫照。1991年,我到作業隊參加工作,正副班長都是轉業軍人,為人正直,性如烈火,隊幹部若有一件事處理不公,他們馬上就去找隊長和指導員理論,甚至大動肝火,直到他們完全改正為止。在工作中,他們隨和、踏實、能吃苦,他們總是撿重活、臟活和險活干,把站井口和扛油管這些活全包攬了,把輕便的活讓給其他同志干;在生活上,他們細心關懷同志們的冷暖;在分享勞動成果時,他們和大家平均分配工時,從不因為自己多付出了就多得一點。
《西聖地》展現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在楊大水等人物身上反映出石油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歷史邁進了二十一世紀,在波濤洶涌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我們更加需要楊大水這樣的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
③ 為什麼我不能成為中國的石油大亨,就像中東的土豪一樣的人我該怎麼做才能變成他們那樣
不是只有錢才能滿足人,不是錢才能獲得快樂,也不是生活只有土豪能過,你確實不能成為中國的石油大亨,但你能成為像石油大亨一樣幸福快樂的人。
人是需要有追求的,但追求的目標必須是現實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回報,使生活充滿意思並且快樂才是真,一個給自己巨大壓力、追求不現實的人,不會快樂,有錢也是去買樂子,與其貪得無厭不如腳踏實地活在當下,與其白日做夢不如辛勤勞動,與其抱怨命運不如改變人生。
樓主為什麼不能成為中國的石油大亨?
1、投錯胎; 2、中國不會有石油大亨。
樓主要怎麼做才能變成他們那樣?
1、石油大亨揮霍的是錢,所以努力賺錢; 2、做一個知足的人。
④ 什麼是新時代石油精神
到過茫茫戈壁,你才知道他們的魅力
到過油廠井場,你才知道他們會發光
走進他們,你才知道有這樣一種精神
艱苦樸素、砥礪奮進!
這就是石油人!這就是石油精神!
鑽井的過程會使用大量的鑽井液,這些鑽井液用完後和泥土、岩屑等一起排放就成為有污染性質的廢物。對於一般的廢棄鑽井液,最為常見的處理方法是採用固化法,即選擇一處場地,對廢棄鑽井液進行固化處理,這樣不僅會浪費很多土地,還存在著污染環境的風險。李興春所在的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團隊,通過一系列的探討與研究,成功實現鑽井液與廢物分離,鑽井液可以循環使用,廢物可以生產免燒磚、砌塊、基土等,這樣既可以實現廢物再利用,又解決了傳統處理方法帶來的「佔地、污染」等難題,達到了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的雙重目的。
今天,已是中國環保行業知名專家的李興春依舊在默默努力。提到自己為之奮斗的環保事業,他感慨頗深:「從1985年進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至今,32年時間,我經歷了環保工作一步一步被國家、社會重視的過程。作為中國石油一名環保工作人員,我希望能從源頭、過程中把環保問題解決好,助推中國石油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成為世界頂尖企業。」
復合驅技術創新團隊:三十年磨一劍
三十年,你們只幹了一件事,石縫里洗油。這一洗,綠了油田發展的常青樹,白了小夥伴的少年頭。攻克世界級難題,把驅油技術演繹成創新藝術。以當驚世界殊的豪邁,引擎大慶百年之航。你們,傳遞了科技力量,更傳承了石油精神。
俗話說,上天難,入地更難。大慶油田經歷50多年的開發,已經到了高含水後期,采出的液體90 %以上是水。在這種條件下採油,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採收率要提高一個百分點,不亞於百米短跑成績提高0.1秒的難度。
科技創新為老油田帶來新曙光。三元復合驅技術,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1986年,大慶油田與法國國家石油研究院合作進行三元復合驅可行性研究,法國專家說我們大慶油田原油酸值太低,三元復合驅不適用,讓我們忘掉這個技術。」大慶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復合驅項目經理部經理程傑成說,「但我們並沒放棄,反而憋了一口氣要開展研究。」
三元復合驅從注配到采出,從技術完善到管理標准,涉及地上、地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程傑成和他的團隊,30年來,從當年的「小夥伴」一路拼到如今的「老夥伴」,多少次「山重水復疑無路」,他們卻「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礪,多次換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該團隊群英薈萃:培養中國石油技術專家7人, 16名地區公司專家,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和專業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其中博士32人、高級工程師119人。他們的成果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就有發明專利42件、實用新型專利15件、軟體著作權2件。
一次次挑戰科技極限,一次次勇闖世界難關,大慶油田30年的「三元」圓夢之路,正是大慶科技「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生動「現實解說」。由此也鍛造了一支石油科技的「夢之隊」,彰顯了中國石油前行的科技力量。
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是最大的精神。
⑤ 石油工人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果真如外界傳說的「人人月入過萬」嗎
人總是特別的奇怪,對於自己不了解的行業或者是只是看到了一個表面現象,就對別人的工作胡亂的進行猜想。相信很多人對於石油工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他們覺得石油工人個個都是月入過萬的,畢竟對於石油這個地方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燒錢的地方,而且石油工人也是特別辛苦的,對於月入過萬當然是比較輕松的。
對於大部分在國內工作的石油工人來說,他們的工資都是一般化的,當然也不缺乏部分油二代,由於福利高,退休工資高,他們的父輩財富累積比較高,因此而也總是開著豪車住著比較好的房子,但其實這跟他們自身的工資待遇並沒有多大的關系。其實說實在的,現如今很多使用工人所付出的努力和他們的工資是不掛鉤的。畢竟我們知道在一線的石油工人不僅工作環境十分的惡劣,而且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
⑥ 紅工衣,石油人最忠實的陪伴,沒人能比他更懂石油人的辛酸與偉大
沒人比他更懂石油人與家人分隔的辛酸,
沒人比他更懂石油人遠離城市的無奈,
沒人比他更懂石油人在烈日烘烤下的汗水,
沒人比他更懂石油人在冰雪中勞作的偉大,
他就是石油人最忠實的陪伴—— 紅工衣 !
◆◆◆
在地球上最艱苦的地方,總有那一抹紅
為勘探油氣資源,石油人來到茫茫大漠,看的最多的是遍地黃沙,這里是荒涼的真實體現。處在這樣沒有更多生命跡象的環境里,石油人依然選擇前行,去找尋更多的油氣。
一抹紅的出現,再遠也能分辨出這是石油人的色彩。荒漠的生活可能會有些單調,石油人與鑽井、抽油機為伴,為寂寥沙漠增添了些工業色彩。
結冰上凍的茫茫海面,海風刺骨,而深海仍有尚未探知的能源,海上石油人在勘探船、海上作業平台上立足,與寒風抗衡,堅持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使命。
在鹽湖,是完全不同的光景。石油人走在巡查的管道上行走,要時刻留意腳下防止跌落,也要同時檢查管道是否安全運行,守護一方水土。紅衣配美景,最得勁兒。
◆◆◆
無論是寒冬與烈日,總有那一抹紅
夏天正午還要在野外工作,一般人可能會忍受不了。驕陽似火,熱得石油人流出汗水,浸濕紅色的工裝,但同時也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奮進之火,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一絲不苟的石油人,專注於手上的工作。豆大的汗水滴下也沒想去擦掉,怕耽誤工作的一分一秒,任由它們流淌。
北方冬季不時會飄些小雪,銀裝素裹的大地上,石油人紅色的身影躍動在生產的第一線。紅色的工衣被雪景襯托,更顯得突出,不失為一種獨特的風景。
遇到大風雪,石油人也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紅工衣如火,像極了石油人奮斗不止的熱情,環境再惡劣也改變不了石油人的信念。
◆◆◆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有那一抹紅
星光之下,還會有石油人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似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目光以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中的工作,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情。
◆◆◆
無論多臟多累,也總有那一抹紅
石油人的工衣,難免會染上污漬。石油人已司空見慣,雖然紅工衣不再干凈整潔,卻也是石油人努力工作的映證。
緊急情況下,紅工衣的鮮艷顏色被大片隱藏,石油人會變為一身石油的「人」,但藏不住石油人奮發拼搏、無畏艱苦的那顆心。
◆◆◆
一朝紅工衣,一世石油人
紅色的工衣伴隨石油人的一生,是石油人最有魅力的時裝。無論石油人身處何地,面對生活和工作,身穿紅工衣他們總會報以積極的態度。一朝紅工衣,一世石油人!
⑦ 石油工人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果真如外界傳說的「人人月入過萬」嗎
石油工人工作條件異常艱苦,長期遠離城市,紮根荒漠危險性還高。也不是人人月入過萬。
引文: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三桶油擴招,將有大量的石油專業的學生進入石油行業,很多人在網上說鑽井工人的工資高,真實情況真是這樣嗎?
鑽井風險系數可能僅次於煤礦,盡管每個小組都配備有安全官員、安全監督員和非常標准化的hsse管理系統。公司每年都有月度檢查、季度檢查、半年度檢查等檢查和評估。基層隊的經歷肯定很深刻,但是每年的安全事故還是很多的,可以查查新聞。
你還覺得鑽井工人工資很高嗎?
網友摸微溫:一線工作者太辛苦了,拿不到比例回報!一個月一萬不算太多,關鍵還是各種危險。
⑧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石油工人
石油是高危行業,就鑽井來說,站在數米高的鑽井平台上,有毒氣體、高空墜物、隨時發生的井噴都有可能危及石油人的安全。時刻緊綳的神經,讓石油人像一個時刻都在走鋼絲的人。荒漠、戈壁、杳無人煙的山區一待就是幾個月,每天超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十幾個小時連軸轉,不能疲勞,不能生病,耐得住40多度高溫、受得住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干石油的必須要有像鐵人一樣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