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鐵人精神代旭升
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標志性人物王進喜,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玉門油礦磨礪成長的王進喜參加了大慶石油會戰,成為全國聞名的「鐵人」,為工業戰線樹起了一面旗幟。
是不怕辛苦,克服艱難的典型
『貳』 什麼是中國烈士紀念日,我們向為新中國獻身的英雄
中國烈士紀念日,是紀念中國烈士的法定紀念日。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
決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烈士紀念日舉行紀念活動。
2020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2)將什麼中國石油紀念日擴展閱讀:
國務院2011年7月28日公布的《烈士褒揚條例》明確了烈士的評定標准,條例明確,公民犧牲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評定為烈士:
1、在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執行反恐怖任務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犧牲的。
2、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
3、在執行外交任務或者國家派遣的對外援助、維持國際和平任務中犧牲的。
4、在執行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中犧牲的。
5、其他犧牲情節特別突出,堪為楷模的。
『叄』 王進喜事跡及精神是什麼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
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
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鑽。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於制服井噴。
3、大慶油田石油大會戰第一口油井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油田石油大會戰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4、體制服井噴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鑽。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水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於制服井噴。
『肆』 4月10日是什麼節日
今年的4月10日(農歷三月十五)是嫘祖的生日。嫘祖,是軒轅黃帝的妻子。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締造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開創了中華文明。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嫘祖,作為軒轅黃帝的妻子,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的發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偉大的歷史學著作《史記》中的第一篇《五帝本紀》中記載道:「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玄囂、昌意,其後皆有天下。昌意生高陽(顓頊),高陽(顓頊)有聖意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高陽(顓頊)立,是為帝顓頊也。」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的記載可知,軒轅黃帝之後的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等等,皆是嫘祖與軒轅黃帝的後代。嫘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 嫘祖首創養蠶制絲織絹,衣被天下,絲美中華。嫘祖向百姓傳授種桑養蠶之法,繅絲織絹制衣之術,普及蠶桑絲綢文化。嫘祖輔佐黃帝,統一天下,奠立國基。嫘祖是中華史上第一位女性發明家、科學家、政治家。 嫘祖一生輔佐黃帝,選賢用能,協和百族。隨黃帝巡視全國,教民種桑,養蠶,繅絲,織綢,制衣。為開創中華基業,盡心盡力。嫘祖因積勞成疾仙逝於南巡道,黃帝尊嫘祖生前遺囑歸葬故里,即今四川鹽亭縣金雞鎮青龍山,建墓立碑。 嫘祖教民養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被稱為「蠶母娘娘」。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相傳這天是嫘祖的生日,為紀念這位中華偉大的母親,百姓都要舉行廟會祭祀。嫘祖廟,坐落在湖北宜昌長江西陵峽口風景區的西陵山上。 農歷三月十五,是嫘祖的生日。為了永遠紀念發明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技術的偉大母親嫘祖,為了弘揚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每年的這一天香港和澳門都會放假以紀念嫘祖。
『伍』 管道運輸的相關新聞
1970年8月3日,是中國管道建設35周年的紀念日。
從1970年8月3日的「八三會戰」開始,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就伴隨著中國管道運輸業的誕生、發展,從稚嫩走向成熟,成長壯大為我國管道建設的主力軍。管道運輸業從大慶起步
為解決大慶原油外輸困難,緩解東三省以及華北十分緊張的動力燃料問題,1970年,黨中央決定搶建東北輸油管道。建設長距離、大口徑的輸油管道在我國尚屬首創,一系列技術問題均無章可循,材料設備必須從零開始。靠人拉肩扛和氣吞山河的軍民大會戰,完成了北起黑龍江大慶、南達遼寧撫順的中國第一條千里油龍的建設。
1975年9月,管道建設者又完成了大慶至鐵嶺、鐵嶺至大連、鐵嶺至秦皇島、撫順至四平、撫順至鞍山、盤山到錦西和中朝輸油管道,這8條管道,編織成了東北輸油管網。
正當東北管網緊張地建設之中,籌備成立統一建設和管理管道的職能機關———管道局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1973年4月1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在河北廊坊誕生。這就意味著,繼鐵路、海運、公路、航空之後,一個新興的運輸行業———管道運輸業的興起。今天的奮斗結出碩果
隨著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管道局又把目光投在了西部。
1990年建設新疆塔里木第一條輪南到庫爾勒輸油管道,1995承建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沙漠管道,緊接著是鄯烏天然氣管道、庫鄯輸油管道。1996年3月陝京天然氣管道開工,然後是澀寧蘭、蘭成渝、陝京二線、忠武管道……
2002年7月,全長4000公里的西氣東輸工程正式開工了。管道局全方位參與了西氣東輸工程建設,並創造了多項中國管道的新紀錄。連通陝京二線與西氣東輸的冀寧支管道、從阿拉山口到獨山子的輸油管道,以及總長近4000公里的西部管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
回顧管道局的發展史,更不應該忘記他們走出國門、開發國際市場的歷史。從1981年伊拉克800公里水管道的勞務輸出開始,到1995年突尼西亞282公里天然氣管道項目,1999年蘇丹1/2/4區1506公里原油管道項目,為管道局在國際上贏得了信譽。
2000年開始,管道局將國際市場開發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制定了國際市場開發戰略。
他們設立了蘇丹、利比亞、阿聯酋、伊拉克、印尼、委內瑞拉和哈薩克等7個辦事處。分別成立了蘇丹工程項目部、監理項目部,利比亞工程項目部,哈薩克工程項目部。新戰略將打造響亮品牌
新的時期,管道局確立了「創新思維,實現超越,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企業精神,並將企業重新進行了定位:代表國家的先進水平、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具有國際馳名品牌的管道工程專業化公司。
在發展戰略指導思想上,管道局實現了由國內重點工程建設為主向國內重點工程和國際工程並重轉變,由施工型工程公司向施工加管理型工程公司轉變。他們站在管道事業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布網(建管道網路)、建庫(參與國家地下儲備庫建設)、進城(加強城市燃氣建設)、下海(開發海洋管道)」的發展方向,確立了打造世界馳名的管道專業化公司的宏偉目標。
『陸』 王進喜事跡及精神
王進喜精神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誕生於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大慶油田發現紀念日。鐵人精神內涵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鐵人王進喜主要事跡是:
王進喜1923年出生,玉門解放後成為一名新中國石油工人,1960年率領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跡。
在那些日子裡,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上去醫院;幾百斤重的鑽桿砸傷了他的腿,他拄著雙拐繼續指揮;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
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井噴終於被制服,可是王進喜累得站不起來了。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於中華民國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春,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勞動模範。
『柒』 9月7日對中原油田來說是什麼日子
中原油田發現47周年紀念日。中原油田,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屬的第二大油氣田。據中原油田官方網站查詢資料顯示,中原油田是1975年9月7日發現到2022年9月7日是中原油田發現47周年紀念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部位於河南省濮陽市。主要勘探開發區域包括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探區。
『捌』 王啟民的事跡材料
王啟民是「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曾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等。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王啟民 事跡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王啟民簡介
王啟民,1961年8月 畢業 於北京石油學院,大學 文化 。高級工程師。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員、技術員。1964年5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動態室、綜合室、開發室技術員,大慶油田科學研究設計院開發室、開發所地質師、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2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副總工程師。1990年任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理事。1992年3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8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
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大學文化。1978年入黨。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員、技術員。1964年5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動態室、綜合室、開發室技術員,大慶油田科學研究設計院開發室、開發所地質師、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2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副總工程師。1990年任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理事。1992年3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8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並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7年1月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開采 方法 」,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溫和注水」開采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進行的「分層開采、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創立了油田高含水後期「控液穩產」的新模式。
王啟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
王啟民事跡
他為石油而來,他為石油而痴。他的一生與新中國的石油事業相伴。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他依然活躍在工作崗位上。
他就是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啟民。
1959年9月26日,誕生在祖國東北松遼平原上的大慶油田,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翻開了新的一頁。這一天,是王啟民的22歲生日。1937年9月26日,王啟民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市。
1960年春,數萬人馬從全國各地挺進松遼草原,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王啟民也在這支隊伍中,他當時的身份是北京石油學院的實習生。
1961年,大學畢業的王啟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到了大慶油田安家落戶。
這一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專家撤離,西方國家加緊了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中國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發揚獨立自主、奮發圖強的精神,通過3年會戰使大慶油田得到了成功開發。
「莫看毛頭小夥子,敢笑天下第一流。」這是王啟民當年寫下的一副 對聯 ,橫批是「闖將在此」。
「那個時候,外國人根本不相信我們能把大慶油田‘拿下來’,會戰大軍靠的一個是拚命的闖勁,一個是科學的態度。」王啟民說。
上世紀60年代,「溫和注水」是國內外油田普遍採用的開采方式,但是大慶油田的「溫和注水」方法遇到了麻煩。注水僅3年,採收率就下降到5%,油田被「水淹」了一半。
王啟民受命查找原因。那是1963年冬天,王啟民把即將分娩的妻子陳寶玲送上回娘家的火車,自己一頭扎到試驗區。當列車行至錦州火車站時,陳寶玲生下了女兒。
與女兒一同來到這世界的,是王啟民腦子里一個大膽的構想,他提出大慶油田地下油層厚薄不勻,應當採取「高效注水開采方法」——這是對「溫和注水」理論的顛覆。
王啟民在一口已經廢棄的油井上開始一次次試驗。終於,這口井日產量迅速回升。此後,應用「高效注水開采方法」使被判了「死刑」的一批油井轉而成為百噸高產井。
連續兩年的高強度野外作業、冰雪嚴寒,讓王啟民這個生龍活虎的漢子、曾經的國家三級運動員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強直性脊椎炎。完成任務回到家中,妻子幾乎認不出他了。
「路也走不動了,腿也邁不開了,坐那兒就起不來了。」王啟民回憶說。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住院治療一個多月之後,王啟民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與之前不同的是,他的脊背佝僂著,而且再也沒有直起來。
上世紀70年代,由王啟民主持進行的「分層開采、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大慶油田水驅採收率整體提高了10%至15%。
上世紀90年代,王啟民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使大慶油田實現了3年含水上升不超過1%。與國家審定的開發指標相比,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增收節支150億元。
40多年來,王啟民先後主持了大慶油田8項重大開發試驗任務,參加了40項科研攻關課題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他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
2009年9月26日這一天,是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紀念日,也是王啟民72歲的生日。
王啟民個人 故事
一、長中國人志氣,敢為天下先
王啟民1961年,王啟民懷著一腔獻身祖國石油事業的熱血,來到「荒原一片篝火紅」的大慶油田會戰工地,開始了攀登油田開發科技高峰的艱辛征程。當時,油田正處於極端艱難的創業時期。有外國專家斷言:像大慶含蠟這么高的油田,中國人根本沒能力開發。剛剛分到油田地質指揮所的王啟民,內心受到極大震動。在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鋼鐵誓言激勵下,他和所里幾個同學寫下了一副氣勢豪邁的對聯:「莫看毛頭小夥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為「闖將在此」。他們還特意將「闖」字中的「馬」字寫得大大的,突破了門框。王啟民說:「我們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中國自己的油田開發之路!」
為了解決這個重大難題,王啟民決心在實踐中找答案。他一頭扎進井場,吃住在陰冷潮濕的帳蓬里,與現場工人。技術人員一起取資料,搞分析,進行實驗。由於環境的惡劣,使他患了類風濕僵直性脊椎炎,疼提走路都直不起腰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顧同志們的勸阻,硬是咬緊牙關忍著疼痛,不離井場,以嚴細認真的態度,取全取准每份資料和每個數據。並認真進行室內實驗和系統分析。通過他的艱苦努力,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他對當時油田開發的主要理論——溫和注水,提出了質疑。他胸有成竹地說:「這里每口井都有數十個油層,每個油層厚薄相差很大,各層吸水多少也不同,呈典型的非均質特點,要人為達到注入水都均衡推進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他還形象地說,原油層就象大個子運動員,體力好,跑得快;薄油層、差油層就像體力差、跑得慢的小個子運動員。要想讓他們齊頭並進,必然事倍功半。應該能快則快,該曼則慢。這就是「因勢利導,逐步強化,轉移接替」的注采方法。他的科學分析受到油田領導的贊揚,並讓他帶個小組進行大膽試驗。
試驗小組在王啟民的帶領下,選擇了一口含水已達60%的油井進行試驗。奇跡出現了:該井日產量由原來的30多噸猛增到60多噸,而含水則下降了。油田推廣他們的 經驗 ,培養出三百多口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從而打破了國外「溫和注水、均衡開采」的傳統觀念,創出了大慶油田中低含水階段保持油田穩產的路子,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二、為打開地下大門,不顧個人安危
王啟民認為,要使油田持續高產穩產,必須有一整套油田開發方法及配套的工藝技術做保證。
為此,從1970年開始,他率隊到中區西部進行長達10年的接替穩產試驗。3000多個日夜,他和工人們一道施工作業,逐井取樣化驗,分析數據,經常一干就是一個通霄。夏夜,蚊蟲成群,一巴掌打在身上,滿身是血點。冬季,帳蓬里結滿了冰,凍得人們篩糠般打冷戰……王啟民10年前在野外作業時落下的風濕病逐漸加重,發作時疼得額頭直冒虛汗,雖然整天「羅鍋」著腰,卻連自己的鞋帶都系不上。有一段時間,風濕病轉移到眼睛上,引起虹膜炎,兩隻眼球血紅血紅的。大家勸他回去養病,他卻說:「我是組長,最了解試驗方案和進展情況,怎麼能走呢?」他的妻子陳寶玲心疼他的身體,一次悄悄地協商好調他去北京工作,可他卻在商調函上寫上「本人不同意」。妻子氣得要和他離婚,他卻說:「那裡有大油田嗎?要走你走,我不走」。
1985年,大慶油田實現第一個10年穩產目標後,又提出一個更富挑戰性的目標;再穩產10年,向世界油田開發高水平邁進。按一般規律,每個油田勘探開發都有上產、穩產、減產三個階段。就世界同類油田而言,穩產期最長12年,短的只有3年至5年。讓大慶再穩產10年,可以說是奇跡。難度不言而喻。
看了「 王啟民事跡」的人還看了:
1. 青春勵志學鐵人範文
2. 部隊優秀黨員主要事跡
3. 托起中國夢的微觀基石
4. 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導游詞
5. 愛國人物事跡讀後感材料
『玖』 在勝利紀念日,中石化與俄羅斯的什麼公司簽訂了合同,具有怎樣的意義
2015年9月3日,中石化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西布爾公司簽署合作。
中國石化與俄石油將聯合開發在俄兩油氣田
——兩座油氣田分別是魯斯科耶油氣田和尤魯勃切諾-托霍姆油氣田,均位於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重點經營地區
9月3日,北京。在中國國家主席和俄羅斯總統的見證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董事長王玉普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簽訂了《共同開發魯斯科耶油氣田和尤魯勃切諾-托霍姆油氣田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中國石化有權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所屬東西伯利亞油氣公司和秋明油氣公司這兩家公司49%的股份。這兩家公司分別擁有魯斯科耶油氣田和尤魯勃切諾-托霍姆油氣田——這兩座油氣田的開發許可證。
雙方認為,協議所涉油氣田發展前景廣闊,兩座油氣田均位於俄羅斯石油公司的重點經營地區。共同開發緻密原油貯藏將有助於雙方共同降低項目運營風險。合作也將在資金、技術和實施能力等各方面提升項目實力。雙方期待進一步擴大勘探開發合作。
中國石化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互為重要的合作夥伴。此前,雙方在烏德穆爾特石油項目及薩哈林3號項目上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下一步,雙方將設立聯合技術工作組,確定最終投資方案,敲定最終協議文本。該項交易的最終結果將取決於一系列標准條件及相關國家部門的審批等情況。
中國石化將成為西布爾戰略投資者
2015年9月3日,北京—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與俄羅斯西布爾集團,於今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國事訪華期間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中國石化將購買西布爾股份,成為其戰略投資者。此次協議安排是雙方深化現有戰略合作的重要一步。
雙方均相信,此次中國石化對西布爾的戰略投資將進一步強化雙方的市場領先地位和中俄兩國間的夥伴關系。此項投資將在雙方公司董事會和相關監管機構批准後正式生效。
中國石化董事長王玉普表示:「西布爾的資源—石化一體化發展方向,與中石化的主營業務有很高契合度。此次戰略投資符合中石化化工業務海外戰略布局的總體要求,雙方持續的夥伴關系將協助中石化確保及多元化石化產品的長期來源。此次合作也是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一次積極嘗試,將進一步深化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西布爾董事長Leonid Mikhelson表示:「全球領先的能源化工企業中石化的戰略投資,清楚地體現了其對西布爾高質量資產和未來增長的信心。我們很高興能引入中石化作為我們的戰略投資者,並相信中石化的參與將進一步提升西布爾的業務水平,將使西布爾新建大型項目的效率最大化,並將公司提升至新的高度。」
西布爾是一家定位獨特、垂直整合的天然氣加工及石化公司。以相關石油氣加工量計算,西布爾擁有並運營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加工業務,也是俄羅斯石化產業的領先企業。
『拾』 大慶石油會戰是什麼時期
20世紀50年代末,在東北松遼平原發現了石油,面積多大,儲量多少,都還是個未知數。國家組織了石油大會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採取了邊勘探、邊開發、邊建設的「三邊」方針,在這片古老的黑土地上吹響了石油會戰的號角。
大慶石油會戰是在比較困難的時期、比較困難的地區、比較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的,並在戰勝各種困難中取得了勝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很明顯,依靠外援這條路走不通。當時國家由於實行「大躍進」經濟政策造成的失誤,以及連續三年自然災害,使國民經濟陷入困境,拿不出足夠的資金開發大慶油田。而且大慶油田地處東北,冬季嚴寒,夏季沼澤,吃住都成問題,自然環境惡劣。為此,石油工業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以打「殲滅戰」的形式,組織石油會戰。這一重大舉措,立即得到黨中央的批准和支持。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業部《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問題的報告》。2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從當年退伍兵中動員3萬人交給石油工業部參加開發大慶地區新油田工作」的決定。不久,中央軍委又決定給大慶分配3000名轉業軍官。1960年3月,1萬多名由新疆、玉門、四川、青海等老油田來的石油職工和3萬多名解放軍轉業官兵及大專院校學生,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雲集大慶。國務院各部門和黑龍江省支援石油會戰的幹部工人,也陸續到達大慶地區,揭開了氣壯山河的大慶石油會戰的篇章。
會戰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戰隊伍,陸續到達指定的區域,自己動手搭起了帳篷,有一字形的,有院落式的,還有重疊式的,在這個大草原上安營紮寨,投入到了會戰的洪流之中。路在何方?茫茫大草原一望無際,人煙稀少,幾乎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由於會戰人員、車輛的來來往往,逐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小道和大路,給草原勾畫出了新的交通線。
大慶石油會戰初期,遇到了生產不配套、生活條件差的矛盾和困難。面對這些矛盾和困難,是迎著困難前進,還是畏難不前?4月29日,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草原上召開(圖2.6)。「鐵人」王進喜代表5萬多名石油會戰職工吼出了「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一場千軍萬馬戰大慶的艱苦創業歷史,從這一天開始譜寫。石油會戰職工夏季站在沒膝深的雨水中施工,冬季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野外堅持生產。水,在會戰中是多麼重要。沒有現成的水井,多是就地挖井,或是在附近的水泡內取水。雖然水質不好,但還是解決了燃眉之急。開鑽打井要用水就從臨近的水泡內取水,有時候是由人排成長蛇隊形,用臉盆、水桶從水源向井場傳遞,以保證鑽井用水。
圖2.61960年4月召開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
從全國各地調運來的設備、物資器材,都要在薩爾圖車站集散,使這個區區彈丸之地,只有三股道岔的末等車站,不堪重負。站內站外,凡是能卸貨的地方幾乎都堆滿了物資器材。為了減輕車站的壓力,晝夜有人員值班,貨車隨到隨卸,並把卸貨地點從薩爾圖車站向東西延伸到讓胡路、龍鳳、安達等車站。同時還組織人員採取了螞蟻搬家式的戰術,凡是人能扛得起、搬得動的貨物,都由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靠人力去完成。那些笨重的機械設備則由少數的吊車、卡車吊裝外運,盡量減少在車站積壓的時間。在會戰中已經沒有休息日和工作日的區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還有近2小時的班務會,總結當日工作布置次日工作。在那會戰的日日夜夜,嚴寒酷暑,都不曾阻止會戰的腳步。為石油拼搏,為國家作貢獻,雖苦猶榮,累而無怨,這是會戰隊伍的心聲。
「干打壘萬歲!」在一次萬人大會上,是石油工業部康世恩副部長喊出的鏗鏘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一個口號。也正是那數以萬計的干打壘房屋,使會戰職工家屬在這茫茫大草原度過了第一個嚴冬,沒有凍壞一個人、一台設備。干打壘施工進入高潮之時,也是雨季來臨之際。一批房打起來了,一場大雨使它們頃刻間化為一攤泥土。大雨過後,清理了現場又繼續打。就是這樣打打塌塌,塌塌打打,經過幾個月的拼搏,一幢幢干打壘房屋在戰區拔地而起,為草原增色不少,為石油會戰解決了後顧之憂。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牆,五兩三餐保會戰,為國奪油心歡暢」。通過大規模的油田勘探,迅速探明了一個面積達860多平方千米、儲量達22.6億噸的特大油田,打破了陸相沉積貧油的觀點。與國外同類油田相比,美國拿下東得克薩斯油田用了9年,蘇聯拿下羅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慶油田從第一口井噴油到1960年底探明大慶長垣儲油麵積,只用了1年零3個月,「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慶油田。
按照「邊勘探、邊開發、邊建設」的方針,在全面勘探的同時,又開展了油田開發試驗工作。油田規模不斷擴大,原油產量不斷上升。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生產原油97萬噸,緩解了國家缺油的局面,解決了會戰資金不足的困難。到1963年底,原油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生產原油439.3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67.8%,為中國石油自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63年12月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由於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成,中國需要的石油已經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依靠「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是「貧油國」的論調。大慶石油會戰為改變中國石油工業面貌,做出了重大貢獻。
氣壯山河的大慶石油會戰,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奪目的篇章,至今仍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它的歷史功績怎麼評價也不為過,人們將它概括為三大歷史性貢獻。
第一,大慶會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國民經濟度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嚴重經濟困難。當時國家被迫中斷「二五」計劃,實行經濟調整,大批工廠和項目「下馬」,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當局又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從蘇聯進口石油產品銳減,全國成品油供應緊張,城市公共汽車背上煤氣包,軍隊執勤、訓練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安全遭遇空前威脅。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慶石油會戰只用一年零三個月時間探明22.6億噸石油地質儲量,並在三年半時間里建成600萬噸/年原油生產能力和100萬噸/年煉油加工能力,生產原油1166.2萬噸,上繳利潤和折舊10.7億元,實現了國內石油產品基本自給。從而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度過嚴重困難,頂住反華勢力的壓力,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堅定了全國人民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大慶石油會戰創造的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會戰模式,是在當時經濟體制下對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大慶石油會戰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促進了中國石油工業的高速發展。
第三,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優良作風,激勵和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鐵人」王進喜成為一代石油人的楷模,大慶精神成為一代石油人的共同價值觀。石油職工發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攻堅克難,越戰越強,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