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東或伊拉克石油是怎樣運往中國的
中東地區的石油是通過海運運往我國,海運路線經過的海域有: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我國沿海港口。
中東石油儲量最大,生產量和出口量最大。東亞地區的日本和我國是中東石油主要的進口國,目前進口石油油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為了緩解馬六甲海峽運輸繁忙狀況,泰國計劃建設克拉運河。這個運河建設對我國從中東進口石油有利,可以縮短我國從中東運輸石油的航程,降低運輸成本。我國支持這一計劃。此外我國還從俄羅斯、中亞地區通過管道進口油氣。
② 中東地區石油運往中國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油輪運輸。油輪運量大,成本低,過霍爾木茲海峽,途經印度洋,繞道馬六甲海峽,就到南海了。
③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④ 中阿石油怎麼運輸油
除了海運外,陸運也是主要方式之一,比如在敘利亞戰場上,美國當年控制下的油田,就是通過卡車一車車往外運輸石油,但這種運輸方式效率低下,一次只能運輸有限的石油,另外一種運輸方式就是鐵路運輸,它跟公路相比,運載量顯著提升,但受限制於軌道,那麼為什麼沒有空運呢?也就是用飛機來運輸石油,雖然空運具有速度快的優點,但它的運載量其實也非常有限,且單次運輸的成本比較昂貴,一般只適合運輸價格比較昂貴的貨物,用它來運油,顯然是不合適的,更何況石油還是流體,會直接影響到飛機的飛行安全。
除了這幾種方式外,其實還存在管道運輸,也就是用輸油管來遠距離輸送石油,它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在產油地與煉油廠之間鋪設一根管道,讓石油順著管道直接流向煉油廠,採用這種輸油方式存在諸多優勢,首先是運輸量比較大,能夠做到24小時不間斷輸送,其次是成本低廉,畢竟鋪設管道遠比鋪設鐵路或者公路便宜需求,另外,維護起來也比較簡單,只要確保管道不漏油,它就能夠一直被使用下去。
圖為輸油管道
中國除了從波斯灣沿岸國家手中進口石油外,也從中亞國家手中進口石油,為了能夠繞開馬六甲海峽,中國也打算修建一條從巴基斯坦境內進入國內的輸油管道,一旦這一計劃變成現實,那麼其他國家想要利用石油來限制中國發展的陰謀,將徹底走向破滅,除了輸油管道外,輸氣管道也是非常關鍵的工程,畢竟中國西氣東輸戰略已經執行了多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輸油管道如果距離過長,就需要在中間設置加壓段,通過泵機來提升管道內的壓力,否則壓力將無法支持石油輸送到指定位置,中國提出建設跨國輸油管道,將能夠有效改變此前進口石油依賴海運的局面,對於提升石油安全具有重大價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