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是怎樣分為大中小三類
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是100噸、10噸、1噸分為大中小三類。發現海上溢油後,最常用的首要措施是用圍油欄將溢油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以便再用各種辦法,諸如機械法、化學法、燃燒法等進行清除。
對於海上溢油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決不能掉以輕心。要保護好海洋環境,除了加強海洋石油開發活動和海上運輸的管理,減少意外溢油事故的發生外,同時要加強對海上溢油的監測,提高對海上溢油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溢油治理能力。
安全危害
一起大規模溢油污染事故能引起大面積海域嚴重缺氧,使大量魚蝦、海鳥死亡,或使經濟魚、蝦、貝類產生油臭味,降低海產品的食用價值,浮油被海浪沖到海岸,玷污海灘,造成海灘荒蕪,破壞海產養殖和鹽田生產,污染、毀壞濱海旅遊區,若清理不及時,還易發生爆炸和火災,釀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這些都是海上溢油影響的直接後果。
其長期影響導致的潛在危害則更加嚴重,海上油膜會大大降低海水與大氣的氧氣交換,從而降低海洋生產力,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石油中的毒性芳香烴化合物極易進入水中並且停留很長時間,並在生物體中長期積累,最終必將危害人體健康。
⑵ 大型溢油事故的標准
法律分析:《預案》對國家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等級標准進行了界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判斷為國家重大海上溢油:一是預計溢油量超500噸,且可能受污染海域位於敏感區域;或可能造成重大國際影響;或造成了重大社會影響。二是預計溢油量在1000噸以上的。
法律依據:《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預案》 第八條 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是指海上溢油規模或對環境可能造成損害程度,超出省級行政區域的應急能力或范圍,或超出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應對的規模或范圍,而需啟動應急響應予以協助的海上溢油事件。
⑶ 大型溢油事故的標准
法律分析:「溢油事故」系指非正常作業情況下原油及其煉製品的泄漏。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為大、中、小三類,溢油量小於10噸的為小型溢油事故;溢油量在10~100噸的為中型溢油事故;溢油量大於100噸的為大型溢油事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歐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歐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4、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⑷ 求渤海漏油的始末,和事件深度解析,為何如此嚴重的事態卻沒有GMM事態那麼熱門
渤海溢油事故發生已一月有餘,事故暴露在公眾視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已近一周時間,其間溢油事故從開始語焉不詳的「三不知」(不知何時發生,不知何原因發生,不知溢油量多少)到溢油量和污染范圍的一再擴大,劇情之迭盪起伏、急轉直下堪比美國商業大片。關注這一事件的進展絕對比追看泡沫劇來得過癮,如今新聞絕對比電視劇來得精彩得多。不妨來回顧一下這一溢油事件到目前為止的發展始末。
6月4日:蓬萊19-3油田B平台東北方向海面發現不明來源的少量油膜,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公司報告。
6月8日:康菲公司再次報告,在B平台東北方向附近海底發現溢油點。
6月11日:北海分局此後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認為根據衛星遙感結果、油指紋鑒定以及專家會商結果,確認溢油來自蓬萊19-3油田。
6月17日:北海分局又接到在油田附近巡視的中國海監船報告,發現C平台及附近海域大量溢油。隨後康菲公司報告,蓬萊19-3油田C平台C20井在鑽井作業中發生小型井涌事故。國家海洋局立即要求康菲公司快速處置,停止蓬萊19-3油田所有平台的鑽井作業,以防止新的溢油風險,並對油田進行自查。同時約談康菲公司以及中海油領導,了解事故原因和處置進展。
6月19日: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稱B平台的溢油已於6月19日得到基本控制,C平台採取水泥封井措施後,溢油已於6月21日得到基本控制。
6月21日:一條標題為「中海油鑽井平台發生重大泄漏原油事故。」而語焉不詳的爆料帖出現在一家股票社區網站上,稱「現在油污都漂到BZ25-1了。」BZ25-1即渤中25-1油田,屬於中海油渤海公司,包括兩個油區,距天津塘沽東南150公里。」點擊率不超過四千、回復不足二十條的網帖中,質疑者稱發帖者「妖言惑眾」。
-------------------------------------------------------------------------------------------------此處有一重要事件分界線,上述情況和應對行為都是在公眾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缺乏任何監督機制的制約。
6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經多方了解,證實位於渤海灣中部的蓬萊19-3海上油氣田,在距山東龍口海岸約38海里處,發生溢油事故。但溢油事故的准確時間、事故原因、溢油規模、分布面積和影響范圍仍語焉有不詳。
6月28日:國家海洋局表示將於7月初舉行媒體會,發布事故調查結果。此前,國家海洋局已結束現場調查,返回北京。
6月30日:《南方周末》刊發渤海溢油事件。
7月1日:渤海中海油石油鑽井平台溢油事件被國內主流媒體、網站報導,但報導內容基本與《南方周末》所刊一致,無論是中海油還是國家海洋局均未對這一溢油事件進行回應或是證實。
7月2日:中海油和康菲中國有限公司的官方確認溢油事件,並稱溢油發生後,康菲中國啟動了應急程序,並緊急部署專業設施和人員進行油膜回收及清理工作。原油滲漏點早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並聲明表示,目前沒有人員受傷,沒有任何關於野生生物、漁業或航運不利影響的報告。
7月4日: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對中國媒體稱:「針對此次事故為三級(溢油量小於10噸、溢油麵積低於100平方公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通過非正式媒體評論稱「溢油麵積為油田周邊200平方米海域」。
多家環保組織發出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美國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的公開信,要求兩家公司盡快向公眾公布事故詳情以及油污清理情況,並就環境污染和瞞報事故的行為向公眾道歉。不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官方網站尚未對環保組織的公開信做出回應
--------------------------------------------------------------------------------------------
此處又一重要事件分界線,有關機構對事故原因、溢油量、影響范圍、責任方、應急處置效果、賠償等關鍵問題從模糊不清、遮遮掩掩到紙包不住火終於對外公布。
7月5日:國家海洋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事故原因、處置情況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通報。
1)稱本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已對該油田及其周邊海域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損害。目前溢油得到基本控制。
2)受溢油事件影響,渤海灣蓬萊840平方公裏海域原本一類的海水,一夜之間變為劣四類海水。
3)康菲公司單日現場海上溢油處置船最多為33艘;海上先後布設圍油欄約3000米,使用吸油拖纜約4000米、吸油氈2800公斤。截至7月4日,已回收油水混合物近70立方米,除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現以外,海面已無明顯漂油。
4)康菲公司是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的第一責任者。關於中海油在此次漏油事故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要具體看中海油與康菲公司之間的合同要求來認定。
5)經過調查取證,目前該事故已經立案。根據現行有關海洋環境保護法律規定,對康菲公司的索賠金額最高為20萬元人民幣。
6)蓬萊19-3油田B平台溢油原因為注水和岩屑回注作業增加了地層壓力,C平台溢油原因為井涌、側漏事故。中海油渤海油田原油泄漏屬於海底溢油事故,在我國尚屬首次;該事故由多種因素造成,目前還無法得出最終結論。
7月6日:公眾質疑中海油和海洋局等有關機構對溢油事故存在瞞報信息、延遲公布信息的情況。
對此中海油的態度是:在蓬萊19-3油田泄漏被媒體報道後,中海油和康菲石油舉行發布會,中海油副總裁陳壁表示,中海油從沒有隱瞞過重大溢油事件,並有中海油人士發布微博指稱,媒體報道存在嘩眾取寵之嫌,在漏油事件後,不去找康菲石油反而指責中海油。
國家海洋局的態度是:對於此次渤海漏油事故為何在事發1個月後才進行公布,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說,由於這是國內第一次出現海底漏油事故,由於技術局限性等相關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結論。李曉明表示,海洋局已經及時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了通報,包括國家應急管理機構、國務院有關管理部門和環渤海三省一市(指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天津市)的人民政府都在第一時間獲得了相關信息。李曉明昨日還表示,根據海洋部門與有關部門在環渤海地區建立的海上溢油信息溝通機制,國家海洋局還將相關信息通報了環渤海地方的環保、漁業、海事部門,根據了解,由於溢油海域屬於海上石油開采區,且屬於禁漁期,因此「沒有捕魚等海上作業活動」。
7月7日:中海油執行副總裁陳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事故的經濟責任將由中海油與康菲中國依照雙方合同進行分擔,但是,他沒有透露雙方具體承擔經濟賠償的比例。對於中海油是否存在隱瞞漏油問題,中海油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蔣永智稱,中海油從來沒有對外隱瞞過重大溢油事故。康菲石油中國總裁司徒瑞(Georg Storaker)表示,康菲承諾對每一位員工和相關人員的健康負責,並對此事帶來的一切影響致以深深的歉意。中海油執行副總裁陳壁也在會上就此事對公眾帶來的影響道歉。
7月8日:國家海洋局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10多家在我國海域內開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生產作業者發出通知,要求這些企業吸取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教訓,全面開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風險排查與整改。負責溢油事故水樣、生物和沉積物取樣與監測的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研究員崔文林8日對記者表示,渤海海域水質較沉積物而言應能得到較快恢復,但此次溢油事故對渤海海域生態系統將產生長期影響。
7月9日:距離蓬萊19-3海上鑽井平台約40海里的長島縣,沿海水域及海灘發現多處原油漂浮點。據當地漁民稱,近日在長島已出現貝類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釣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魚等事件。目前,長島縣海洋局已對海灘遺留原油取樣分析。當地官員說,長島受原油泄漏污染已多年。
7月10日: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等有關部門繼續加強渤海溢油監測檢測工作。7月9日,經北海監測中心分析鑒定,采自長島九丈崖、大欽島西海岸的兩個樣品為燃料油,與蓬萊19-3油田溢油無關,魚類死亡原因不明。
海灣蓬萊19-3平台溢油事件已被曝出半個多月。7月6日,康菲石油中國公司總裁在該公司與中海油共同舉行的發布會上稱,清污工作已近尾聲。7月10日,記者在溢油海域現場看到,十餘條大型作業船仍在進行圍油作業。現場工人稱,油麵清理工作仍在進行。而事發地周邊的山東長島漁民,已開始抱怨媒體對此事的關注,擔心「到時候補償拿不到,海貨又賣不出去」
http://qipintu.com/s-Bai-Google-%B2%B3%BA%A3%CD%E5©%D3%CD%CA¼%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