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資源在地表以下多深
我國普遍在一千米以下,大多在三至四千米之間。
2. 打石油的油井一般能打多深
一般的油井在1千至幾千米,鑽頭斷了需要下井撈。世界上最深的油井,70年代是美國的「勃爾茲·羅傑斯1號井」。井深9583米,1972年1月25日開鑽至1974年5月完鑽;1992年是位於蘇聯(今俄羅斯)科拉半島上的(CY-3)「科拉3井」,設計於1966年,1970年開鑽,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
鑽頭在破碎岩層的同時,通過空心的鑽桿向地下注入鑽井液(俗稱鑽井泥漿),將鑽頭在破碎地層而產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環的鑽井液帶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裝置將鑽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後。
通過鑽井泵再次將鑽井液打入井內。鑽井液是經過鑽桿內孔到達鑽頭水眼處,再從井壁與鑽柱的環形空間返迴流至地面的。鑽進的過程即鑽頭破碎岩石,及鑽井液通過循環不斷攜帶出鑽屑並形成井筒的過程。
(2)石油一般在地下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石油和天然氣埋藏在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深度不等的有孔隙、裂縫或溶洞的岩石中,人們為了尋找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從地面向地下的油氣層之間,鑽鑿出一個通道的過程稱之為石油天然氣鑽井。
鑽達設計深度後,要在井筒內下入專用儀器進行測井作業,目的是確定井下地層岩性和各個油、氣、水層的位置;然後再下入小於鑽井井眼的無縫鋼管(又稱套管);並在套管與井壁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漿將套管固定在井壁上;最後一道工序是對油層位置的套管進行射孔,人為的形成一個井下油氣流入套管內的孔道。
3. 地下多深才有石油
我國的油層深度一般在1000~7500m(目前國內最大井深為 7313m )。
4. 石油怎麼形成的
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石油不是由死亡的植物和動物而是由簡單的古老岩石形成的。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的傑·弗·肯尼說,石油是由地下100公里的無機碳和水在高溫和高壓下產生的碳氫化合物。他和俄羅斯的3名同事認為,所有的石油都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但正統的石油地質學家不能接受「石油不能在淺表地層形成」的斷言。 通常人們認為,石油是來自於糜爛的有機物,是由微生物將動植物殘骸分解成的有機物沉積形成的。按現在教科書上的觀點,大多數石油是由埋藏在地下沉積層中的有機物經過幾百萬年在75~200攝氏度的溫度下形成的。微生物把某些埋在地下淺層的動植物殘骸分解成有機物,隨著地層深度的增加,溫度和壓力升高,沉積的有機物可以發生化學反應,這樣有機物逐漸裂解產生碳氫化合物。 而肯尼認為,石油來源於更深的地下,他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著文說,在低壓下可能優先形成甲烷,而不是首先形成較重的石油碳氫化合物。只有在約3萬個大氣壓力下(相當於100公里深的地下的壓力)才能產生較重的、更穩定的碳氫化合物。這意味著天然石油肯定只能在不低於100公里的地下深處生成。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看到,將氧化鐵、大理石和水混合後在高壓下加熱到900攝氏度,可以產生重型碳氫化合物。化學家們並不否認這些實驗結果,石油地質學家承認有些石油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美國地質勘探局的邁克·萊萬說,「對存在無機碳源沒有爭議」。但是,由於常見的商業性油田一般都位於地下500~700米處,而在10公里以下預計很少有石油和天然氣。因此,他對肯尼的「石油不可能是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的觀點持強烈異議。萊萬舉例說,「在石油中存在的微量化合物和地球表層原始岩石中的有機沉積物是一致的,實驗也證明了這種聯系,我們可以在實驗室中模擬天然石油由表層富含有機物的原始岩石產生。」 新墨西哥采礦和礦產資 源局的布賴恩·布里斯特更是氣憤地說,斷言「『所有的石油都來自高壓下的岩石「的理論,是對有機化學學科和石油地質學家幾十年的研究成果不負責任的輕視」。 肯尼的石油形成新理論也許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但即使有關深層石油的形成理論只是部分正確,也可能為開辟全新的石油勘探領域打開大門。
5. 石油一般在地下多少米處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石油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
希望能幫助您!
6. 現在中國油田從地下要鑽探多少米才能有油
先說下前提:目前國內普遍的是開採的是常規油氣田資源;其它的非常規的如:頁岩油、油砂,稠油,煤層氣,頁岩氣以及可燃冰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一般在同一區塊下同比常規油氣資源埋藏深些。
那麼,針對你問的問題還是以常規油氣來回答吧,這樣更有普遍性。在大慶油田和海洋鑽井區域,大部分埋藏1000-1500m, 特別是我們過東部南部海域埋藏資源豐富,如果超過1500米則屬於深海鑽井了;
東部的江蘇油田。冀東油田,浙江油田以及中部的中原油田,冀東油田,華北的大港油田等多在1200-2000米,少部分地區則稍微出入些;
中西部中延長油田、 西南油田、川慶鑽探工作的大部分地區大多都在1800-3000m,還有西北的吐哈油田,青海油田,大部分的新疆油田工作區等,也有較深的4000米,但很少。
最深的鑽探深度大部分都在新疆,如塔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少部分的新疆油田。特別是前兩者,絕大多數井都在5000m以上,基本上中國的超深井(6800米以上),以及國內陸地鑽探最深的記錄 塔4井(8400m)都在這里,當然,目前陸地產量最高的也是該區塊。
作為一名資深鑽探技術人員,希望鄙人膚淺回答能夠幫助你。
7. 石油、有色金屬和天然氣,在地殼中的深度順序,大概是多少米深度,如
煤層可以是從地面的地下300到500米.我國地面煤層較少,俄羅斯泥炭地或者褐煤都是淺層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在2000米以上甚至到10千米
8. 石油和礦石埋藏在地下多少深的地方離地面幾千米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石油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
9. 石油是怎麼來的,它在地下多深的地方呀
生成石油的基礎條件是沉積物中存在大量的有機物,有了豐富的有機質沉積,還是不能生成石油,還必須具備缺氧環境、溫度、壓力、時間、催化劑等因素。
缺氧環境就是沒有氧氣或者氧氣少的環境,如果有氧氣存在,有機物就會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溫度也是有機質向石油轉化的重要條件,達到一定溫度,有機質才能大量向石油轉化,有機質生成石油的速度很慢,所需的時間以百萬年計,一般來說,溫度越高,有機質轉化成石油所需的時間越短。
地層的溫度與地層深度有關系,地層越深則離地核越近,溫度越高,利於有機質在一定的溫度下生油,這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的深度下利於生油。地層的深度越深,不光溫度升高,而且壓力增大,對生成石油也有利。
細菌和粘土岩中的粘土礦物是加速有機質生成石油的催化劑,含有這種粘土礦物的地層也有利於石油的生成。
(9)石油一般在地下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1、石油的化學成分是短鏈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的混合物,比如甲烷、丙烷、乙烷。石油是現代工業應用中最重要的資源,通途多種多樣。
2、石油溶劑用於香精、油脂、試劑、橡膠加工、塗料工業做溶劑,或清洗儀器、儀表、機械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