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電影石油大亨說的什麼
擴展閱讀
貝南資源怎麼開發 2025-07-24 03:44:35
絲漣智選館產品多少款 2025-07-24 03:44:23

電影石油大亨說的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22 10:19:06

A. 石油大亨的金錢概念名人故事

石油大亨的金錢概念名人故事

他用一生的時間才找回曾經丟失的世界,那裡有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

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發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人們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個著名的慈善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層銀子蒙住了雙眼。

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創業初期勤勞肯干,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可當他富甲一方後,便變得貪婪冷酷,賓夕法尼亞洲油田地帶的居民深受其害,對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做成他的木偶像,然後將那木偶像模擬處以絞刑,以解心頭之恨。無數充滿憎恨和詛咒的威脅信被送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不齒他的.行徑,而將兒子的墳墓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中遷出,說:「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內,我的兒子無法安眠!」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就在眾叛親離中度過。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人瘦得像木乃伊。

醫生們向他宣告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一個。這時他才開始領悟到,是貪婪的惡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

他開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後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巨額財產捐給別人。起初人們並不接受,說那是骯臟的金錢。可是通過他的努力,人們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行將倒閉,他馬上捐出數百萬美元,從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北京著名的協和醫院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國發生了霍亂,幸虧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才有足夠的疫苗預防而不致成災;此外,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這以後,人們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為金錢迷失了方向,後半生千金散盡,才重返生命的正道。他一生至少賺進了十億美元,捐出的就有七億五千萬。他用一生的時間才找回曾經丟失的世界,那裡有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做到這些,享年98歲的洛克菲勒無憾了。

我們無須像洛克菲勒走一生的彎路去尋找生命的真諦,我們只要不遠離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被金錢所奴役,那麼世界就屬於我們。而那顆不被銅臭玷污的心,就會如天上的明月晶瑩剔透,與美麗的世界交相輝映。

;

B. 有關石油的電影有什麼

《血色將至》 本片改編自厄普頓·辛克萊於1927年創作的小說《石油》。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正是美國西海岸油田工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一名鑽探者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從此成為巨富。電影為觀眾們描繪了一部石油大亨的家族史詩,展現了人性的貪婪、腐敗以及對「美國夢」的追求。

C.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1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曾經一無所有,像當時許多年少無知的人一樣,到處流浪,得過且過。不過,洛克菲勒懷有十分遠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有一筆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財富。

帶著這個偉大的夢想,洛克菲勒來到了距離家鄉很遠的一個偏僻小鎮。在這個小鎮上,洛克菲勒結識了鎮長傑克遜先生。傑克遜先生已經年過五旬,他一直以來都生活在這個雖不繁華但是卻令自己倍感親切的小鎮上。他擔任這個小鎮的鎮長已經很多年了,但是鎮上的人們卻從來沒有想到要選舉新的鎮長。

的確,傑克遜實際上也是擔任鎮長的最佳人選,他性格開朗、為人熱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來到這個小鎮上的人,只要與傑克遜有過一定的接觸,他們就會深切地感受到傑克遜的熱情和善良,同時也會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館就離鎮長傑克遜家不遠。每當洛克菲勒站到旅館旁的大門前向遠方遙望時,他都會看到鎮長家門口的那片長滿各色鮮花的花圃。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時,鎮長都會停下忙碌的腳步問這個獨在異鄉的年輕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當洛克菲勒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時,熱情的鎮長夫人總是會十分高興地給予幫助,而且鎮長還會時不時地讓女兒為洛克菲勒送去一些妻子做的可口點心。

在小鎮上住了一段時間仍然感到一無所獲的洛克菲勒決定過幾天就離開這個小鎮了,在離開小鎮之前他要特別感謝鎮長給予他的關照。就在他准備向鎮長告別的前幾天,小鎮迎來了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洛克菲勒不得不繼續留在這里,同時他也在心裡咒罵著這該死的鬼天氣。

小雨時斷時續,每當雨滴停止的時候,洛克菲勒都會走出旅館大門——實際上洛克菲勒就住在傑克遜家的斜對面,看看鎮長家門前那些經雨露滋潤而倍加嬌艷的花朵。這一天,當他走出旅館大門的時候,他看到鎮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已經把鎮長家門前的花圃踐踏得不成樣子了。

洛克菲勒為此感到氣憤不已,他真為鎮長和這些花朵感到惋惜,於是他站在那裡指責那些路人的行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舊踩踏鎮長家門前的那片可憐的花朵。第三天,鎮長拿著一袋煤渣和一把鐵鍬來到了泥濘的道路上,他用鐵鍬把袋子里的煤渣一點一點地鋪到了路上。

一開始洛克菲勒對鎮長的行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鎮長為什麼要替這些踐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鋪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鎮長的苦心,原來有了鋪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著花圃走過泥濘的道路了。

洛克菲勒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小鎮,不過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一無所獲的離開了,他帶著鎮長傑克遜告訴自己的一句話從從容容地踏上了追求夢想的道路,那句話就是「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直到成為聞名於全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他們自己。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2

有一位青年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連小孩都勝任,就是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石油罐在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台上,焊接劑便自動滴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周,作業就算結束。

他每天如此,反復好幾百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枯燥無味,厭煩極了。他想創業,可又無其他本事。他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滴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他想,在這一連串的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兒成本?

於是,他經過一番研究終於研製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利用這種機器焊接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漏油。但他不灰心,又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

這次的發明非常完美,公司對他的評價很高。不久便生產出這種機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雖然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

這位青年就是後來掌握全美製油業95%實權的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人生的改變總是從小的方面開始的,「改良焊接機」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人生。

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特別注意普通人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能見別人所未見,才能做別人所不能的事。有了這種基礎,企業必定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3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

100年來,人們將美國鍍金時代第一個10億富翁、強盜大亨的代表人物約翰·D·洛克菲勒刻畫為一個冷酷魔頭,他的形象和內心世界成為了一個謎。所幸,近年來被公開的一份長達1700頁的洛克菲勒自述,使我們能夠走進這位斂財大亨的內心。原來,將自己神秘地隱藏在標准石油公司辦公室中的洛克菲勒是一個生活簡朴、和藹可親的老頭。他一生中最大的奢侈可能就是拋灑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巨額花費,晚年的他太迷戀高爾夫了。這個奇瘦無比的老頭,盡管在商場上扮演冷酷無情的角色,但在私生活中謹守清教徒般的節制習慣。他一生瘋狂斂財,一方面因為他將此看作上帝賦予的使命;也因為他太喜歡金錢了:看到金錢能夠令他的神經高度興奮。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這位斂財大亨給我們的16點啟示吧。

1、出身低微、教育不足不影響成才。約翰·D少時貧困,16歲就外出打工。他還缺少一個英雄楷模式的父親,父親是令他感到丟臉的假葯販子。約翰·D小時候給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滯,鬱郁寡歡,人們看不出他日後能有多大出息。

2、不要相信「你越想發財,你就越發不了財」的論調。約翰·D很早就喜歡錢。他打工時,將老闆的一張4000美元的期票從保險櫃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動無比。他創辦企業的目的也完全是因為:想賺到很多錢。

3、擁有堅定的發財信念,甚至勇於喊出它。約翰·D的日記里記載了大量關於發財信念的內容。有一次他受到客戶的歧視,便憤怒地喊道:「等著瞧吧,有一天我會成為天下首富!」他還多次敲著朋友們的膝蓋說:「我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對發財有一種強迫症似的渴望。

4、從小處做起,研究數字。約翰·D一生始終保存著他十幾歲時的第一個賬本,他當時命名為「賬本甲」,從這個賬本開始,他將生活中的一切開支數字,不論大小,通通記錄下來,並仔細研究,這培養了他對數字的敏感。對數字的敏感認真始終是約翰·D的長項,是他經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4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告戒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快樂,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這是積極的人生觀,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從中受益。

親愛的約翰: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麼需要嗎?在這里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餚,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這個人聽了以後,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餚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

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於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乾脆就留在地獄好了!""您以為,您在什麼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約翰,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之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嘗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我運氣,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麼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並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致最大的結果。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

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僱主或工作。事實是,僱主需要准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只將加薪與升遷的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在經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價值的人。

不管一個人的野心有多麼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達高峰。一旦起步,繼續前進就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

如果他等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困難、可怕,這有點像打槍一樣,你瞄的時間越長,射擊的機會就越渺茫。我永遠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歷,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辦公室里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連辦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心。而結果是僱主總在不斷地為我加薪。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產品,做好你該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該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會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所獲得的,而在於我們會因此成為什麼。

那些頭腦活躍的人拚命勞作決不是只為了賺錢,使他們工作熱情得以持續下去的東西要比只知斂財的慾望更為高尚--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迷人的事業。老實說我是一個野心家,從小我就想成為目富。對我來說,我受雇的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是一個鍛煉我的能力、讓我一試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種商品銷售,擁有一座鐵礦,還經營著兩項讓它賴以生存的技術,那就是給美國經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鐵路與電報。它把我帶進了妙趣橫生、廣闊絢爛的商業世界,讓我學會了尊重數字與事實,讓我看到了運輸業的威力,更培養了我作為商人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

所有的這些都在我以後的經商中發揮了極大效能。

我可以說,沒有在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的歷練,在事業上我或許要走很多彎路。

現在,每當想起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想起我當年的老僱主休伊特和塔特爾兩位先生時,我的內心就不禁湧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奮斗的開端,為我打下了奮起的基礎,我永遠對那三年半的經歷感激不盡。

所以,我從未像有些人那樣抱怨他的僱主,說:"我們只不過是奴隸,我們被僱主壓在塵土上,他們卻高高在上,在他們美麗的別墅里享樂:他們的保險櫃里裝滿了黃金,他們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壓榨我們這些誠實工人得來的。"我不知道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過:是誰給了你就業的機會?是誰給了你建設家庭的可能?是誰讓你得到了發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別人對你的壓榨,那你為什麼不結束壓榨,一走了之?工作是一種態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

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里做什麼?"

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裡經常吐出的一句話就是"養家糊口"。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5

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位擁有十億美元資產的巨富。

而他的成功是他特別注重事情的各個細節。

有一次,他寫信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要花1分8厘2毫的原料才能煉一加侖煤油,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干同樣的工作卻只花9厘1毫?」

還有一次,他對一個下屬追問道:「上月時你報告手上還有1119個油桶塞子,本月初給你又提供了1萬個,你報告上說本月用了9527個,說現存只有1012個,那我想知道其他的580個油桶塞子到哪裡去了?」

又有一次,洛克菲勒在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個包裝工廠發現,封裝每隻油罐都要用40滴焊料。而他經過多次證明:每隻油罐的封裝只需用39滴即可,而且完全可以杜絕漏油的情況。於是美孚石油公司將每隻油罐的封裝用39滴焊料定為標准。

有誰可以想到,如此富有的人卻在意的是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財富來源於點滴毫釐的積累。

汪洋大海是一滴一滴匯成的,萬里長城是一磚一磚砌成的。成功並不只是一個結果,更是一種過程。

D. 兒子瞎了被爸爸丟在火車上的老電影

《血色將至》中石油大亨把瞎眼兒子丟棄
劇情簡介:
1898年,銀礦工丹尼爾•普萊恩惟尤(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飾)因井下作業事故摔斷了腿,但他因禍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他利用啞童HW(狄龍•弗雷澤爾 Dillon Freasier 飾)欺騙鄉民贏得了石油地盤,從此飛黃騰達。但是,成為石油大亨的他並不快樂, HW對他的怨恨與日俱增,他唯一認親的兄弟居然也是冒牌貨。傳教士伊萊•桑迪不過是個借宗教蠱惑人心的小人。在一次采礦事故中,丹尼爾的工人不幸喪生。正當他希望伊萊(保羅•達諾 Paul Dano 飾)施以援手時,對方羞辱了他,兩人從此開始明爭暗鬥……
本片根據小說《石油》改編,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憑藉此片摘得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丹尼爾•戴•劉易斯摘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桂冠。

E.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血色將至》

電影果然不負眾望,Daniel Day-Lewis的表現真可用無懈可擊來形容。他將一位石油大亨的悲喜人生與奮斗之路展示得豐滿之至,層次分明。他的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無一不是精心匠作,恰到好處,讓觀眾完全融入到對人物的感受中從而忘卻演員本人。可以說, Daniel Day-Lewis將憑此角色再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幾乎毫無疑問。
《血色將至》改編至美國作家Upton Sinclair於1927年發表的小說《石油》。影片取景於南德克薩斯州的荒蕪戈壁,描述了虛構的石油大亨Daniel Plainview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南部石油潮中一步步發跡的人生軌跡,同時也概括展現出貧窮落後的南加州小鎮風貌,並採取了平行對照的敘事手法詳細描繪了宗教勢力在美國南部擴張的過程。
除了Daniel Day-Lewis充滿了張力的表演,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拍攝的認真態度,布景、攝影、表演真可叫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有半點打折扣之處。片中有「三次半」肢體沖突,一次是Daniel Plainview因為兒子受傷對前來要錢的年輕神父Eli拳打腳踢;第二次是Plainview為了順利修建石油管道被迫加入Eli領導的「第三啟發教(The Third Revelation)」,這位內心同樣充滿凌雲壯志做事辛辣幾乎不擇手段的神父公報私仇,在神台上將Plainview直搧得七葷八素,讓他敢怒不敢言;最後一次是影片的高調結尾,二人的矛盾最大程度的激化,以標准戲劇沖突的方式激盪的爆發出來。還有「半次」是Plainview的兒子H.W.從舊金山返回加州「小波士頓」鎮,一見到「遺棄」自己的父親,又愛又恨上來就一個響亮的耳光。這些令人過目難忘的細節真實得令人汗毛乍起,不僅充滿了力度,也讓觀眾不得不徹底融入影片的情節之中,投入得心甘情願。
人物刻畫的真實可信是一方面,但還不是故事的精髓。小說《石油》刻畫了世紀交接時石油怎樣改變了美國南部的地理人文風貌,電影在這一點上很是忠實於原著。石油與宗教兩條線的發展平行對照,一條主線以大亨Plainview為代表,另一條輔線圍繞年輕的野心家神父Eli展開。這兩個人物都在觀眾眼前慢慢演變著:一個從沉默寡言的礦工開始,發跡後成為一手遮天的石油富豪;另一個原本是貧苦農家的窮兒子,隨著世紀初宗教勢力的擴張,靠著卓越的口才一步步不斷向上攀升。Plainview最受不了別人對他指手畫腳,談生意的時候對方一句無心的指摘也能讓他長久的忌恨;對欺騙他的人Plainview絕不留情,沒有半點憐憫可言。他努力工作經營自己的石油生意,對未來充滿自信與渴望,而這種野心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原本為人服務的野心便超越了成功目標的自身,成為吞噬人性的主宰,任何擋在成功之路面前的障礙,甚至包括親情,都被毫不留情的粉碎掃空,換以無比深切的寂寞作為代價。甚至在成功到來之後,這種凌駕於萬物之上的野心本身也不會因此而滿足退卻,掠奪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生活本身,就像一部剎車失靈了的超速戰車,碾碎一切,破壞一切。
而Eli,這位表面上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神父,在一次次驅魔的「表演」之下隱藏著的,何嘗不是想要掌控一切主宰一切的狼子野心呢?他充分利用了小鎮居民的善良無知,靠著卓越的口才與表演天賦將全鎮事物控於鼓掌,教堂越蓋越大,信徒也越來越多。可惜一山不容二虎,從Plainview第一次踏入「小波士頓」起,這二人的競爭關系就開始了。隨著局勢的發展與明朗化,二者的力量對比也在反復交鋒,交鋒的高潮便是前面提到過的三次肢體沖突。如同任何政治勢力一樣,以石油為代表的大資本勢力與宗教勢力盡管相互競爭,但也同時彼此依存,在共同的經濟或者政治利益之前,前一秒鍾的死敵也可瞬間放下武器握手合作。影片對這兩種勢力的刻畫可謂辛辣之極,處處毫不留情,讓人一方面慨嘆成功的不易與犧牲的殘酷,另一方面,又深切體會到「一將功成萬古枯」的無奈與徹骨悲涼。
同樣取景於德克薩斯,這部2007年的力作《血色將至》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一個月上映的《No Country for Old Men》。同樣的黑色、暴力、抑鬱,一個險象環生,描述人心的暗角,另一個如同史詩,描述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的雙重殘酷。同樣的緊湊,高潮迭起,張力十足,一個大量使用隱喻,通過新穎的敘事結構與反戲劇高潮的手法開啟了電影敘事形式上的新篇章;另一個充分發揮了人物塑造的專長將相對單一直白的內容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同樣是視覺盛宴,又如飲甘霖,不過一個是紅酒,入口渾厚,回味悠遠;另一個是烈酒,辛辣、豐富,氣貫長虹。

F. 電影《金錢世界》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金錢世界》主要講述的是前世界首富、石油大亨保羅·蓋帝之孫遭綁架的故事:保羅·蓋帝的兒子與妻子蓋爾·哈里斯離了婚,後者拒絕了男方支付的數百萬美元,決定獨自撫養孩子。而子孫滿堂的保羅·蓋帝很少關心過這位出手闊綽但無所事事的孫子。時常出入夜店的孫子引起了一幫左翼分子的注意,在1973年的某個夜晚,孫子遭遇了綁架,綁匪要求支付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保羅·蓋帝認為這是孫子的惡作劇,拒絕支付贖金。隨著事件的發酵,綁匪向家裡寄來孩子的一綹頭發,甚至切下其右耳放入信封,一家人才意識到孩子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

G. 關於石油類的電影

The Beverly Hillbillies (1993)
《黑金》2011
《007之黑日危機》
絕世天劫

除了樓上推薦那部本人強力推薦樓主看一下《黑金》

H. 在007系列電影第十九部,講了個什麼故事

、《黑日危機》片名:The World Is Not Enough
譯名:黑日危機/縱橫天下/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
編劇:布魯斯·費爾斯坦Bruce Feirstein等
主演: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
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艾麗卡·金Elektra King)
丹妮絲·理查茲Denise Richards(Dr. Christmas Jones)
朱迪·丹奇Judi Dench(M)
戴斯蒙·李維林Desmond Llewelyn(Q)
羅伯特·卡萊爾Robert Carlyle(Victor Zokas)
片長:128分鍾 級別:PG-13
發行:米高梅/聯美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
1999年11月19日 英國/美國聯合出品
影片簡介
超級間諜007這次要執行的任務是保護英國石油大亨的財產唯一繼承人,故事無需多講,這次的焦點其實是陣容,因為難得請 到法國巨星蘇菲·瑪索做邦德女郎,據聞她比007還搶戲。另外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007扮演者皮爾斯·布魯斯南更宣稱此片是他的最後一部007作品(而前不久布魯斯南剛確定自己將繼續出任第21集的007電影,告別聲明還可信乎?),這部作品也沒令我們失望,鋒頭勢不可擋,上映首周即登上全美票房冠軍寶座。
貪婪、復仇、妄想統一世界、高科技恐怖活動,這就是007每天工作所遇到的內容。在007系列的第19集中,邦德必須排除由於世界石油供給不平衡而造成的國際勢力之間的斗爭所帶來的危險。
繼《黃金眼》與《明日帝國》之後,布魯斯南第三次飾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007詹姆斯·邦德,他要駕著高速快艇從西班牙比爾堡的奈維河岸到倫敦的泰晤士河邊,再穿越蘇格蘭的高地,冒著幾乎不可能生還的危險保護石油大亨的唯一繼承人——美麗的艾麗卡·金(蘇菲·瑪索飾),他的對手是維克多(羅伯特·卡萊爾),這個臭名昭著的國際恐怖分子甚至威脅說要在土耳其巨大的輸油管道里引發核爆炸。為了壟斷石油供給權,他已經殺害了石油大亨羅伯爵士,現在他也不會放過羅伯爵士的繼承人。
007在亞塞拜然找到和自己化敵為友的前蘇聯特工,查出維克多的行蹤,原來他要竊取哈薩克的核彈頭,製造更驚人的恐怖活動。007又追蹤到哈薩克的核軍事基地,但就在他已擒獲維克多時,卻被誤認為是間諜而功虧一簣,維克多順利竊得核彈頭後逃脫。但007也不是沒有收獲,在這里他又結識了另一位邦德女郎核彈專家克里斯·瓊斯博士(丹妮絲·理查茲),於是兩人聯手去對付維克多,展開連番激戰。
和所有的007電影一樣,《黑日危機》描述了一次令人興奮的冒險故事,007的傳奇經歷再度成為新聞的焦點,很明顯,詹姆斯·邦德……間諜007……他又回來了。
反派角色:國際恐怖分子維克多
特色:有網友評這是12年來最精彩的邦德片
噱頭:第一女主角首次充任大反派

I. 求一部美國電影,好像叫黑色什麼的,是講一個石油大亨的故事。還有一個神棍

片名:血色將至
英文片名:There Will Be Blood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發行:派拉蒙優勢Paramount Vantage
類型:劇情
導演: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編劇:Paul Thomas Anderson Upton Sinclair
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 Lewis 保羅·達諾Paul Dano 凱文·J·奧康納Kevin J. O'Connor
上映時間:2007年12月26日
劇情:故事發生在1898年,是一個由家庭、忠誠、權力和石油交織一起之後衍生出來的史詩傳奇……那是一個非常有煽動效果的荒涼邊境地帶,在一個世紀之交,加州即將進入的是一個因為石油開采而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我們將會跟隨著丹尼爾·普萊恩維尤的腳步,他那多姿多彩的經歷,就是石油年代的一個政治性的縮影。 丹尼爾原來是一個銀礦的礦工,窮困潦倒、前途渺茫的他,還在一次意外中摔斷了自己的腿。決定放手一搏的丹尼爾意外獲悉一條秘密的信息,那就是位於美國西部有一個不大的小城鎮,那裡的土地竟然有石油不斷地從地底下滲出來。丹尼爾變賣家產,帶著他的兒子H·W動身前往那個幾乎被灰塵與黃土覆蓋了的小城鎮,抓住這個對於他來說,有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機會。幸運的是,丹尼爾和H·W瞅准了時機,他們的運氣和財富,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成倍地積累起來,社會地位也隨之迅速串升。然而隨著成就越來越多,丹尼爾的靈魂也開始缺失,他成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商業騙子。花去了整整29年的時間,丹尼爾終於完成步入富豪的宏偉願望,成為一代石油大亨,可是他也開始喪失一些人性中最基本的品質,比如說愛、希望、社區、信仰和雄心壯志,甚至還危及到了他與H·W之間的父子之情,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那代表著墮落與欺騙、滾動著的石油。 當邪惡冒頭,一位象徵著純潔和信仰、魅力非凡的傳教士伊利·桑迪也步入這片腐朽的土地,於是,一場發生在財富、工業與宗教的聖潔、忠誠之間的沖撞展開了……如果說富有的企業家是那種善於玩弄手段的騙子,那麼傳教士則更像是某種陰謀家,當矛盾被不斷激化的時候,即使是道德上最不明確的劃定,也是讓人感到無比信服的。
資料地址
http://datalib.ent.qq.com/movie/3668/detail.shtml
http://ke..com/view/1379984.htm?fromId=1502536

下載地址
http://www.gaoqing.tv/movie/movie_951.html

本片根據小說《石油》改編,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憑藉此片摘得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丹尼爾戴劉易斯摘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桂冠

求採納!!!

J. 電影《金錢世界》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金錢世界》主要講了:一個傳奇的商業大亨的故事,它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老蓋蒂因為他獨特的眼光,拿到了石油的開采權,最後登上了世界首富的排行榜。

並且在20多年的時間中,他仍然保持著第一的位置,他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從最小的職員一步步做到他這個高度。他擁有別人不可奢望的財富,也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他把他的商業才華顯露的淋漓盡致。

《金錢世界》是由美國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米歇爾·威廉姆斯、馬克·沃爾伯格、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領銜主演的犯罪劇情片。該片於201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3月2日在中國上映。

(10)電影石油大亨說的什麼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金錢世界》是一個充滿極端、財富、個人怪癖、悲傷、緊張、勇敢、犯罪的故事,意圖揭示政治目的、母性驅力和幸運,好與壞都有。(《好萊塢報道者》評)

影片不是完美的,在對惡性的義大利人和他們救贖性的好人黑幫描繪上有一些天真和刻板印象。但是在演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對於獨斷專行的反面人物的極佳詮釋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有趣的寓言。(《衛報》評)

《金錢世界》提醒觀眾,無論是在銀幕內外,生活中的坎坷都可以通過謹慎的金錢運作來克服,但一位頑強的母親才是最終起到作用的人。(《Time Out》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