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採油中的「酸化」是什麼
酸化是強化採油(EOR)的一種措施。酸化施工使用諸如水泥車、泵車一類的施工車輛,將酸性水溶液(如,鹽酸、氫氟酸、有機酸)注入地層。注入的酸液會溶解地層岩石或膠結物,從而增加地層滲透率,使油氣的產出、驅替水注入更加方便。在酸化施工中,為了提高酸化效果,可以採用聚合物稠化酸注入、有機緩速酸注入、變粘酸酸化、粘彈性表面活性劑酸化等新工藝。
⑵ 石油分餾可得到什麼干餾呢
石油是沒有干餾的。
石油分餾產物多屬脂肪烴,有天然氣、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石蠟、瀝青,主要用在燃料和有機溶劑方面,C24以上的餾分還可用於機械潤滑。
石油腦經脫醇酸化反應後,可作為汽油及航空燃料油使用,輕石油腦可經媒組反應產生高辛烷質的汽油或石油化學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也可經裂解反應產生乙烯、丙烯、丁烯、戊烷、芳香烴及碳煙,或經由加氫裂解反應,生產汽油及液化石油氣。
(2)石油的酸化反應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分餾種類
1、常壓分餾
工業中用來得到石油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方法。
2、減壓分餾
工業中用來得到潤滑油、石蠟等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烷烴。
二、產物介紹
石油產品包含粗石油、輕油、煤油及重油等。
粗石油為分餾溫度較低、分子較小的成分,可做為燃料及汽油,如液化天然氣(主要成份為甲烷,含少量乙烷、丙烷、丁烷、乙烯)或液化石油氣(主要成份為丙烷、丁烷、丙烯、乙烯)等,也可作為溶劑,如己烷等。
輕油又稱為石腦油,是沸點高於汽油而低於煤油的分餾混合物,可分為輕石腦油及重石腦油。石腦油經脫醇酸化反應後,可作為汽油及航空燃料油使用,輕石腦油可經媒組反應產生高辛烷質的汽油或石油化學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也可經裂解反應產生乙烯、丙烯、丁烯、戊烷、芳香烴及碳煙,或經由加氫裂解反應,生產汽油及液化石油氣。
重油一般指燃料油或燃料油與柴油混合而成的中間油料。直接產品可概分為漁船用油及鍋爐用燃油兩種。加工處理後則可生產潤滑油、柏油、石油焦、汽油、液化石油氣及丙烯等產品。
⑶ 問一道關於石油方面的題,有關酸化的。
注入的時候用較高的壓力,關井後,酸向內繼續反應,溶蝕產生了大量空間,壓力就自然下降了。很快說明反應很充分。升高不可能,不產生氣體。即使用石灰岩產生了二氧化碳,也會在巨大的壓力下溶進流體中。
⑷ 鹽酸與原油(石油)碰到一起會出現什麼反應
鹽酸 常溫 與 原油(石油) 應該是不反應的,不會生成H2
因為石油主要成分是C,H 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硫,氮等
但是容器為鐵桶,稀鹽酸會與鐵發生反應生成H2
Fe+2HCl=FeCl2+H2↑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石油能提煉出哪些東西出來,提煉的過程是什麼
石油產品包含粗石油、輕油、煤油及重油等。粗石油為分餾溫度較低、分子較小的成分,可做為燃料及汽油,如液化天然氣(主要成份為甲烷,含少量乙烷、丙烷、丁烷、乙烯)或液化石油氣(主要成份為丙烷、丁烷、丙烯、乙烯)等,也可作為溶劑,如己烷等。輕油又稱為石腦油,是沸點高於汽油而低於煤油的分餾混合物,可分為輕石腦油及重石腦油。石腦油經脫醇酸化反應後,可作為汽油及航空燃料油使用,輕石腦油可經媒組反應產生高辛烷質的汽油或石油化學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也可經裂解反應產生乙烯、丙烯、丁烯、戊烷、芳香烴及碳煙,或經由加氫裂解反應,生產汽油及液化石油氣。重油一般指燃料油或燃料油與柴油混合而成的中間油料。直接產品可概分為漁船用油及鍋爐用燃油兩種。加工處理後則可生產潤滑油、柏油、石油焦、汽油、液化石油氣及丙烯等產品。
提煉:
常壓分餾
工業中用來得到石油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方法。
減壓分餾
工業中用來得到潤滑油、石蠟等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烷烴。
石油的催化及裂解
工業中用來得到輕質油和氣態烯烴。
⑹ 請問在石油行業里酸化壓裂,生產測井解釋,以及機械採油 是什麼
1、酸化一般是指在碳酸鹽岩地層,通過向地層中注入酸液,改善地層中裂縫的連通性,使石油更容易流入井筒;壓裂是採用特殊設備將壓裂砂、壓裂液的混合液用高壓壓入地層,使地層孔隙擴張,並利用砂礫支撐壓開的孔隙,使石油更容易流入井筒。酸化壓裂是將兩種工藝合並,即壓裂混合液中有酸液、有砂礫。
2、生產測井解釋是對生產井測井後所得的測井曲線進行解釋分析,獲得地層產液量、油水比、分層產量等數據,一般可以根據解釋結果對產水層封堵以增加產油量。或對產油層採取壓裂等措施增加產量。
3、機械採油就是用抽油機、深潛泵之類的機械進行採油啦。
以上是根據工作經驗編寫,供參考。
⑺ 海相油氣儲層酸化及酸壓技術原理
3.6.1.1 酸化工藝簡介
酸化是以酸作為工作液對油氣(水)層進行增產(注)措施的總稱。是通過井眼向地層注入一種或幾種酸液(或酸性混合液)以溶解地層中的礦物質,從而恢復或增加井筒附近的滲透率,從而使油氣井增產(或注水井增注)的一種工藝措施。
酸化作為一種增產措施始於1895年。目前,酸化技術成功地應用於常規油氣層增產改造,並可以對高溫深井、低壓低滲油井、高含硫井、高孔低滲儲層及復雜結構井等進行有效作業,在油氣田的勘探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1)酸化工藝分類
酸化按不同工藝可分為:酸洗、基質酸化及壓裂酸化(李穎川,2002)。
1)酸洗:酸洗是清除井筒中的酸溶性結垢或疏通射孔孔眼的工藝。它是將少量酸定點注入預定井段,溶解井壁結垢物或射孔眼堵塞物。也可通過正反循環使酸不斷沿井壁和孔眼流動,以此增大活性酸到井壁面的傳遞速度,加速溶解過程。
2)基質酸化:基質酸化是在低於岩石破裂壓力下將酸注入儲層中,使酸基本沿徑向滲入儲層,溶解孔隙空間內的顆粒及堵塞物,從而消除井筒附近儲層污染,恢復和提高儲層滲透率,達到恢復油氣井產能和增產的目的。
3)壓裂酸化:壓裂酸化(酸壓)是將酸液在高於儲層破裂壓力或天然裂縫的閉合壓力下擠入儲層,從而形成裂縫。酸液會與裂縫壁面岩石發生反應,由於酸液非均勻的刻蝕縫壁,會形成溝槽狀或凹凸不平的刻蝕裂縫,施工結束裂縫不能完全閉合,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幾何尺寸和導流能力的裂縫,達到改善油氣井的滲流狀況而增產的目的,該工藝一般只用於碳酸鹽岩油氣層。
(2)增產原理
1)基質酸化增產原理。基質酸化增產作用主要表現在:
A.酸液擠入孔隙或天然裂縫與其發生反應,溶蝕孔壁或裂縫壁面,增大孔徑或擴大裂縫,提高儲層的滲流能力。
B.溶蝕孔道或天然裂縫中的堵塞物質,破壞泥漿、水泥及岩石碎屑等堵塞物的結構,疏通流動通道,解除堵塞物對儲層的污染。
2)壓裂酸化增產原理。壓裂酸化是碳酸鹽岩儲層增產措施中應用最廣的工藝。壓裂酸化的增產原理主要表現在:
A.消除井壁附近的儲層污染。
B.壓裂酸化溶蝕裂縫增大油氣沿井內滲流的滲流面積,改善油氣的流動方式,增大井附近油氣層的滲流能力。
C.溝通遠離井筒的高滲透帶、儲層深部裂縫系統及油氣區。
無論是在近井污染帶內形成通道,或改變儲層中的流型都可獲得增產效果。小酸量處理可消除井筒污染,恢復油氣井天然產量,大規模深部酸壓處理可使油氣井大幅度增產。
3.6.1.2 酸岩反應動力學原理
(1)酸與碳酸鹽岩的化學反應
在酸壓過程中,主要化學反應是鹽酸與石灰岩以及白雲岩間的反應。
(2)基質酸化中的蚓孔效應及控制
1)基質酸化中的酸蝕蚓孔。基質酸化施工時,酸液按徑向流入目的層,形成的酸蝕蚓孔也沿井筒發散分布,2000年Fred研究表明,不同注酸條件下將產生不同的酸蝕形態。低排量下產生均勻溶蝕對酸化施工沒有效果,而高排量下形成的高度分枝結構將浪費大量酸液且不能產生高導流能力的大孔徑酸蝕蚓孔,只有在合適的注酸條件下才會形成理想的酸蝕主蚓孔。
2)基質酸化中蚓孔效應的控制。對於碳酸鹽岩基質酸化而言,主要的目標是有效促進酸岩反應形成單一主蚓孔。從而實現少酸量、深穿透。可以在室內實驗基礎上優化注酸條件組合,設計最優的施工排量,選擇合適酸液類型、酸液濃度和注酸方式。對於溫度較高的碳酸鹽岩地層著重應考慮緩速和降濾失。
圖3-171 蚓孔鑄體模型
(3)酸壓中的蚓孔效應及控制
1)酸壓中的蚓孔效應。酸壓中由於形成酸蝕蚓孔,酸液濾失表現為裂縫壁面向基質的濾失和酸蝕蚓孔引起的濾失。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產生大量不穩定的酸液濾失,從而使得酸液的有效穿透舉例大大減小。酸蝕蚓孔濾失是主控因素,它不僅是在原有的微裂縫和原生孔洞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主幹蚓孔的孔隙空間,同時還包括向蚓孔岩石壁面的對流而產生次生蚓孔和多分支小蚓孔。然而,酸液濾失量主要受酸液的黏度和酸蝕蚓孔擴展速度的影響,其中酸液的黏度又受到微裂縫和蚓孔中溫度以及剪切效應的影響。
2)酸壓中蚓孔效應的控制。酸壓中施工排量較高、施工壓力較大,因此蚓孔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且蚓孔的擴展比基質酸化加劇。同時為了取得較長的裂縫和溝通遠井地帶的油氣,必須提高排量。這樣使得蚓孔的控制更為復雜。國內外主要從液體體系和施工工藝兩個方面來控制酸壓中的蚓孔效應,採用非常規液體體系代替常規酸液體系。如緩速酸、稠化酸等,主要機理是通過降低酸岩反應速率來降低蚓孔的擴展速度,從而增加酸蝕有效作用距離。同時也採用多級交替注入和閉合裂縫酸化等工藝來降低蚓孔效應的影響。
3.6.1.5 酸化施工設計
(1)選井選層
酸化處理效果雖然與施工工藝、施工參數有一定的關系,但是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地質因素。選井選層的總目的是改造中低滲層、提高產能;對於勘探而言,還可以起到正確認識和評價油氣層的作用。
為了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和提高措施的成功率,選井選層方面應該遵循以下一些原則:①應優先選油氣顯示好,而試油效果差的層。如果不能投產的原因是泥漿堵塞,應進行解堵酸化;堵塞嚴重者可考慮進行中小型酸壓;②鄰近井產量高而本井的產量低或無產量的井應該優選;③井低產的原因如果為井底附近縫洞不發育,可以進行大中型酸壓,特別應該選擇高產井旁邊的低產井進行酸壓;④對於油水(氣)邊界的井,或存在氣水夾層的井應該慎重對待,可進行常規酸化,不宜進行酸壓;⑤對於有多產層的井而言,一般應首先要處理低滲透層。
(2)酸化施工設計
1)解堵酸化設計。對於裂縫性碳酸鹽岩油氣層,如果近井地帶存在堵塞,且堵塞范圍不大時可採用解堵酸化來處理。酸液可以破壞泥漿的膠體結構,從而使泥漿變稀排出地層。一般有一定生產能力的油氣層,遭受泥漿侵害後產量低或不能投產,經過小酸量處理後,產量可以成幾倍或幾十倍的增加。
解堵酸化設計主要要確定酸液用量及濃度、擠酸壓力和排量及返排時間3個工藝參數。
A.用酸量及酸液濃度。實踐表明,以微裂縫為主的產層,解堵實際擠入地層的酸量10m3以下為宜,變化范圍為3~10m3。構造裂縫為主的產層,用酸量宜大一些,一般6~40m3,由於裂縫性地層縫洞發育的不均一性,按打開井段長度考慮用酸量沒有意義,宜根據地層吸收能力、油(氣)層裸露或射開的厚度、鑽井用泥漿比重及其在地層中浸泡的時間並結合經驗數字來確定。酸濃度以10%~15%為宜,如果岩性較緻密可用更高的濃度,反之可以適當的降低濃度。
B.擠酸壓力和排量。為了解除整個油氣層段上的堵塞,必須使酸液能夠均勻的進入到地層縱向各個井段,避免酸液單點突入。應控制泵壓高於地層初始吸收壓力,但低於地層破裂壓力及管套容許壓力。排量應在保證酸液均勻進入地層各井段的條件下盡快地擠入地層,以擴大處理范圍,應根據地層的吸收能力而變化。
C.返排時間。為了避免殘酸反應產生二次沉澱及防止殘酸中不溶物質的微粒重新堵塞地層孔道,擠酸完畢後,應立即開井排液。白雲岩地層反應速度較灰岩慢,可以根據具體實驗情況,適當關井一段時間後開井排液。
2)壓裂酸化設計(據李穎川,2002)。壓裂酸化工藝很多,設計的步驟和方法大致一樣。這里簡單介紹酸壓設計方法和步驟。
A.酸化處理設計應收集的資料。完善的酸化處理設計應收集下列數據項;井的數據、儲層參數、岩石力學數據、壓裂液、酸液數據、岩心分析數據及泵注數據等。
B.酸化處理設計包括的內容。酸化處理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井的基本數據,鑽井、試油、採油簡史,綜合分析施工目的及效果預測,主要施工參數及泵注程序,施工准備,施工步驟,施工質量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項,施工後井的管理,施工勞動組織及環境保護,施工所需設備、材料及費用預算等。
根據施工目的、井及儲層條件、室內岩心數據等選擇適合的酸化工藝,確定酸化工作液(前置液、酸液、頂替液)的類型、配方、用量及施工壓力、排量等參數。
碳酸鹽岩儲層的酸化處理常採用鹽酸體系,主要有常規鹽酸體系、稠化酸體系、泡沫酸體系、乳化酸體系、化學緩速酸體系,在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酸濃度可由溶蝕試驗確定。國內酸化處理鹽酸濃度多介於15%~20%。酸液用量則據酸化改造的范圍和力度來確定。酸液用量一般為動態裂縫體積的1.5~5倍,也可根據優化設計的要求由計算機模擬確定。
壓裂酸化處理時要求施工排量大於儲層的吸收能力,以保證裂縫的形成及延伸。如井身質量合格,應充分發揮設備能力,高排量注入,有利於造寬縫、長縫,也可使酸液快速向儲層深部推進,提高有效作用距離。
C.酸化施工設計計算。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施工參數確定,包括:儲層最大吸入能力、破裂壓力、液柱壓力、摩阻計算,井口極限施工排量、井口施工泵壓和入井液量等。這些參數的確定應結合室內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二是酸化過程的模擬計算及效果預測,主要是綜合應用動態裂縫尺寸、酸液濃度分布規律及有效作用距離、酸蝕裂縫導流能力及增產倍比等進行酸化設計模擬,分析不同施工參數對酸化效果的影響,指導酸化設計,優選施工方案,減少施工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