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歐地區油氣工業概況
由前面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分析已經知道,西歐屬於油氣消費大區,但其區內油氣資源非常少,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油氣資源主要靠進口解決。當然,西歐本土部分國家也有一些油氣資源,如英國、挪威、荷蘭、法國、義大利等。
一、西歐地區的石油工業
西歐是後起的大產油區。1970年以前,西歐還是一個貧油區,採油業只限於陸上若干小油田,原油產量微不足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海沿岸國家已經發現近海豐富的油氣顯示,但由於自然與經濟方面的原因,開發利用被推遲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後,高漲的油價才賦予開發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意義。隨著北海原油產量的增長,西歐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成為一個新興的原油產區。
西歐採油業的主要產區分布於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屬沿岸七國,其中英國、挪威分得面積最大,分別佔46%與25%,北海的採油業就集中在這兩國海域。荷蘭、丹麥、前西德、比利時、法國共獲得其餘的29%,但這些海域的原油產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國是隨著北海石油開發而崛起的第一產油國。1975年下半年,英國北海海域的阿蓋爾和福蒂斯油田開始出油,從此,英國採油業突飛猛進。1980年起,英國成了西歐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自給並能輸出原油的國家。到1998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33億噸,同期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7.08億噸(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歐第一石油儲量國。1998年,挪威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89億噸。挪威北海海域的採油業早於英國,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為其起點。1975年生產原油900萬噸,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自給有餘的國家。爾後,原油產量穩步上升,1992年達1.64億噸,超過英國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產油國,1998年,其石油產量為1.52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產油國之一。2003年5月,挪威駐委內瑞拉大使達格·默克宣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委內瑞拉德爾塔拉天然氣項目中投資30~50億美元。這是挪威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的國外投資計劃,它意味著挪威石油工業開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2003)。
2000年西歐地區石油儲采比為7,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4億噸,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25.38億噸減少了7.7%。2000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5萬億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4.43億立方米增加了1.5%,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3.01%。2000年西歐石油生產量為3.21億噸,比上年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佔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58%(其中英國2000年的產量為12684.5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3624.5萬噸減少了6.9%;挪威2000年的產量為16081.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5088.0萬噸增長了6.6%。),而1999年西歐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的22%。西歐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892.37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億立方米增加了8.5%,佔世界產量的12.31%,而其天然氣消費量1999年為4173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7.38%。天然氣在歐盟15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近24%,相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歐盟天然氣儲量有限,產量不高,但消費量和進口量很大,輸氣管網發達。截止到2001年底,歐盟天然氣探明儲量3.2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2.1%,主要分布於荷蘭(1.77萬億立方米)和英國(0.73萬億立方米)。歐盟2001年產氣量2129億立方米,佔世界的8.6%,主要生產國是英國(1058億立方米)和荷蘭(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3433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5.9%,主要消費國是英國(954億立方米)、德國(829億立方米)、義大利(645億立方米)、法國(407億立方米)、荷蘭(393億立方米)和西班牙(182億立方米)(劉岩,2003)。
二、西歐的油氣貿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歐石油進口量已達4000多萬噸,超過了美、日兩國進口量的總和,相當於世界總進口量的30%。進入60年代以後,西歐實施了能源從煤炭到石油的轉換,石油消費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45.6%,那時,西歐是一個貧油區,原油產量僅約1800萬噸,對於區內龐大的消費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費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挪威、英國北海石油的開采,提高了區內原油的自給率。同時,重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壓縮石油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的消費比例,石油進口量顯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產受資源儲量規模的限制,西歐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和非洲是西歐石油進口的基本來源,此外,來自原蘇聯與拉美的石油亦佔有一定的比例。義大利、法國、原聯邦德國是西歐三大石油進口國。
北美和歐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市場。在北美主要天然氣的出口國是加拿大,其主要通過管道向美國出售天然氣,2000年的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1034.4億立方米;歐盟天然氣消費的39.2%來自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多,半數成員國完全依賴進口(劉岩,2003)。在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是俄羅斯、荷蘭、挪威、英國等,出口到義大利、土耳其、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因此,加拿大、俄羅斯、挪威、荷蘭和英國是保證北美和歐洲這兩大消費區天然氣供應的最重要國家,在地區天然氣貿易中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優勢。
俄羅斯在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油氣供應,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歐洲的能源安全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2001年,歐盟管道進口天然氣1542億立方米,其中,來自俄羅斯752.3億立方米(劉岩,2003)。但俄羅斯在站穩歐洲市場的同時,准備利用其強大的油氣優勢,東向開發東北亞和中國市場,以防其油氣出口的單一性而帶來的劣勢。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氣儲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449.6億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比1998年增加了6.8%,達到455億立方米。法國燃氣公司是挪威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共購進112億立方米。德國的魯爾天然氣公司購買了95億立方米,比利時配氣公司購買了56億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國的天然氣增加到13億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輸氣管網完成擴容改造,連接Kollsnes與Emden終端的歐洲輸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始投入運營。2001年,歐盟進口天然氣的1542億立方米中483.8億立方米來自挪威(劉岩,2003)。
2000年荷蘭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77萬億立方米,產量為628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6.2億立方米。1999年荷蘭的管輸天然氣出口量由於向德國的出口減少,1998年下降至350億立方米,同時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線擴建工程的影響,出口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輸天然氣量為366.2億立方米。
2000年歐洲還是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第二大戶,進口量為326.8億立方米,僅次於亞太地區(其進口達980.4億立方米)。2001年進口LNG為287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曼、利比亞、阿聯酋的LNG分別為200.7、55.5、9.3、9.1、7.7、0.2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出口量1429.5億立方米的20%(劉岩,2003)。
三、西歐的油氣運輸
徐小傑根據研究認為,未來的亞歐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路主要由「石油心臟地帶」向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個需求月形地帶流通,具體有西向、南向和東向三個方向的跨國管網系統。其中,西向的管網系統有兩個部分,一是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歐洲。這里有俄羅斯的友誼管道和新建的亞馬爾管道。二是中亞向西針對歐洲市場的運輸線路,包括北線和西線。北線指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往北進入俄羅斯領土,利用現有的管線輸送到俄羅斯的黑海港口諾瓦羅伊斯克。西線指裏海的石油經巴庫到喬治亞或土耳其進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已經貫穿馬格裡布,北上供應南歐市場,這就是著名的馬格裡布—歐洲管線(徐小傑,1998)。具體來說,連接西歐的石油輸送航線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線。這條航線從波斯灣各油港經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沿非洲東海岸穿行莫三比克海峽繞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達西歐、北美。此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它擔負著輸往西歐石油總量的70%和輸往美國石油的45%,它是西歐、北美主要的供油運輸線,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北美、西歐和前蘇聯地區又是油氣管輸最發達的地區(圖5-1、圖5-2見書後彩圖)。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歐盟內部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18.7萬公里,是1970年7.1萬公里的2.63倍。歐盟內部跨國管輸量613.9億立方米,佔世界跨國管輸量4083.2億立方米的15%。歐盟60%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跨越一個國家輸送(劉岩,2003)。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千米2,在荷蘭為265米/千米2,法國為48米/千米2。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2億。
近幾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全歐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前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騰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正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
從以上分析可見,歐盟成員國之間天然氣消費部分靠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解決,但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從歐盟外部市場進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歐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歐盟形成了天然氣統一市場。
歐盟各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宦國渝,李曉東,孫劍,2003),即起步期、成長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這些國家已進入了氣源多元化、市場需求穩定、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期,這為歐盟形成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是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也是歐盟各國推動本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促進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歐盟委員會就已經開始促進歐盟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歐盟委員會相繼發布了90/377/EEC指令《關於提高工業最終用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關於通過管網輸送天然氣》,邁開了發展內部天然氣市場的第一步。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歐洲能源網路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這些方針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天然氣一體化基礎設施的建設。1998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又發布了98/30/EC指令,闡明了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共同規則和各成員國天然氣部門的組織原則,提出了為確保內部天然氣市場得以建立並有效運營,各成員國政府在輸送、儲存、配送領域必須承擔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還規定了強制性條款。
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主導思想在於促使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為構建和完善區域內統一的能源市場作準備,但是,在不妨礙內部大市場的前提下,允許各國具有一些豁免權,並制定各國管理制度。在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內,要堅持公平原則、透明原則和採取許可證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方式。
從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形成,及其主導思想和執行原則來看,歐盟在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管理上已開始了統一的管理,其各國的油氣安全戰略必然受其統一規則的支持與約束。
Ⅱ 什麼是norsok
NORSOK是Norsk Sokkels Konkuranseposisjon的縮寫,即挪威石油工業技術法規
Ⅲ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介紹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於2007年由原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挪威海德羅公司(Norsk Hydro)油氣部門合並而成的世界大型石油企業,是北歐最大的石油公司和挪威最大的公司,雇員超過25,000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銷售商之一和歐洲大陸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商,挪威國家石油在9個國家經營2000座加油站。2009年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位列《財富》世界五百強第13大石油公司和第36名企業。
Ⅳ 挪威真的有石油嗎
北海有油田,挪威又臨北海,有是有很正常
Ⅳ 世上最大的石油出產國是哪個國家
截至2019年,最大的石油出產國是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以「石油王國」著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銷售量最多的國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50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34885億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1981年石油產量達 4.9億噸,收入1032億美元。
1983年以來,受石油價格下跌影響,產量和收入銳減,1985年產量為1.65億噸,收入340億美元。巨額石油收入使沙烏地阿拉伯從傳統的落後的農牧業經濟迅速向以石油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轉變,到70年代已成為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
1984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090億美元,人均收入 30000美元。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制定了龐大的經濟發展計劃。沙特政府實行經濟多樣化政策,重點發展現代工業和基礎工業,以逐步改變單純依賴石油收入的狀況,建立現代化、多樣化的國民經濟體系。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擁有全球已勘探石油總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石油產業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大約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
GDP的大約40%來自於私有經濟。在1999年OPEC與其他石油輸出國調漲油價期間,沙烏地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動者,在這期間OPEC的成員成功地通過減少石油產量將石油價格推高到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高水平。
(5)挪威石油屬於什麼油擴展閱讀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簡稱「歐佩克」。
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現在,歐佩克旨在通過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價格波動,確保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價格的穩定,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足夠、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Ⅵ 挪威石油的介紹
挪威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供應商之一,也是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商。是著名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石油產品的供應及零售商。
Ⅶ 挪威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挪威是一個新興的石油國家。昔日被稱為歐洲的一個漁村、被列為貧困國家之列的挪威,發揮人民的聰明才智、吸收世界的先進技術,於1969年聖誕節期間發現了改變自己命運的石油。經過30多年的開發創新,挪威油氣工業已成為挪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並聞名於世。挪威是世界前十大產油國之一,是西北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同時,它也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挪威的油氣,特別是天然氣的出口不僅是挪威經濟收入和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也成為其重要外交手段之一。挪威海上石油開采技術,尤其是海上平台和水下鑽探技術在世界領先。
一、資源與儲量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月1日,挪威擁有探明石油儲量67億桶,是西歐最大的石油儲量國。2008年挪威日均產油約247萬桶,同時日消費量僅為21.7萬桶左右。2008年挪威是全球第六大石油凈出口國,每天約出口原油225萬桶。
截至2009年1月,挪威國內擁有31.5萬桶/日的煉油能力。挪威有兩大煉油廠:由埃克森美孚公司運營的煉油能力為11.5萬桶/日的Slagen煉油廠,以及由Statoil Hydro公司運營的煉油能力為20萬桶/日的Mongstad煉油廠。挪威是歐盟主要的汽油和柴油供應國,因為Mongstad煉油廠生產的這些燃料符合歐洲嚴格的環保標准。Statoil Hydro統治著挪威國內的油品零售市場。
二、油氣生產
40年來,挪威近海石油工業不斷創新,實際上是1969年挪威發現近海石油,挪威人經常說挪威非常幸運,挪威當時在發現近海石油之前,挪威可以說是歐洲最窮的幾個國家之一,但是由於人口很少,現在人口才478萬人,由於發現了北海石油,近40年來,挪威變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這些年通過不斷創新,從混凝土的重立式平台,到整個FPSO的柴油,再到全海式的歐洲最大的陸地液化天然氣終端,包括整個深水的800水深的天然氣田的開發,挪威近海石油工業不斷創新。最早發現挪威近海石油的是美國的公司,也就是現在說的康菲,當時發現的項目現在仍在運行,仍然有不斷的新發現,挪威北海最主力的油田,預計原油可以生產到2050年。
挪威人比較聰明,發現了近海石油以後,並不是把這個財富寄居到某一個政府部門或者某一個組織,而是把這個工業變成全民的財富,同時把原來很傳統的造船工業(因為挪威在傳統的造船工業上非常領先)變成了挪威的近海石油工業,從淺水到深水,變成整個國家經濟的火車頭。很多方面的政府主導政策,挪威具有中國很多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同時挪威成立了一個具有可推崇模式的三角形夥伴關系,由於工業界產生了真正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實際在生產中遇到的真正的問題,通過大學和公司進行研發,把這個產品產業化,真正生產出一個可以在市場銷售的成熟的產品,這方面的三角關系就是工業界、研究院和大學之間的密切合作。挪威在國家石油產出以後,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研發中,使得通過40年以後,盡管當時石油的發現不是挪威人,但是現在挪威人掌握了所有近海石油的核心技術,尤其到深海,很多核心技術都來自挪威公司。
挪威依靠技術及資源優勢,其原油產量要比英國產量下降得慢,更是由於天然氣資源優勢,油氣資源問題成為了西歐油氣工業的驕傲(圖21-2和圖21-3)。
圖21-3挪威歷年天然氣產量變化圖
挪威現有20條輸送油氣管線和7個陸上設施,為油氣進行輸送、濃縮等服務。其中,除輸往挪威大陸的管線之外,輸往歐洲的有8條天然氣管線和2條石油管線。向南輸送天然氣的有5條,Norpipe(管徑36英寸,全長440千米)、Europipe 1(管徑40英寸,全長650千米)和Europipe 2(管徑42英寸,全長650千米),這三條管線均到德國恩本(Emben),Zeepipe(管徑40英寸,全長814千米)到比利時茲卜茹格(Zeebrugge),Norfra管線(管徑42英寸,全長860千米)到法國的頓喀奎(Dunkerque);向西輸送天然氣的有3條管線,到蘇格蘭的聖·弗古斯(St.Fergus);向西輸送石油的兩條管線是到英國特賽德(Teeside)的Norpipe(管徑34英寸,全長354千米)和到蘇格蘭的庫茹頓灣(Cruden Bay)。管線從海中油田開始,按需要在海上與管線連接、在陸上與設施相接。在挪威近海,總計約有8000千米管線。
Ⅷ 哪個北歐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挪威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挪威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當1971年挪威在北海埃菲斯克油田開采出第一桶石油時,挪威人均GDP還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連專門的石油管理部門都沒有。
直到1972年才成立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iol。1975年,挪威首次成為石油輸出國,正式邁向石油之國。同時,挪威用出口石油所獲得的資金,改進海底鑽井技術,將石油勘探從淺海走向深海,相繼在挪威海、巴倫支海的挪威大陸架上發現了許多油田以及天然氣田。
石油的元素組成:
石油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碳和氫,碳氫化合物也簡稱為烴,烴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對象。石油中所含各種元素並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結合的各種碳氫及非碳氫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