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外運的必經之地是什麼海峽
擴展閱讀
天下3曉風殘月成本多少 2025-08-07 05:38:06
優質連翹苗哪裡有價格 2025-08-07 05:27:58

石油外運的必經之地是什麼海峽

發布時間: 2022-12-29 05:54:22

① 石油運輸必經馬六甲海峽的是

不是必經。是通常。

中東至遠東的石油運輸,通常是經過馬六甲航行,現在有些非洲或美洲的船舶也經過馬六甲。對於吃水比較大的船,比如超過22-23米的船,通常經過印尼巽它水道通過。

② 一艘輪船從中東向我國運送石油要經過的是哪個海峽

要看你從中東哪運出來的了,還要看運到中國的什麼港口。如果從沙特西部,也就是紅海沿岸出發則要經過曼德海峽,如果從伊拉克,沙特東部,伊朗,科威特,阿聯酋,卡達等地,也就是波斯灣沿岸,那就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如果從葉門,阿曼,則不需經過剛才說的兩個海峽,不過葉門,阿曼石油產量有限。途中馬六甲海峽是必須過的,如果還要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話還要經過台灣海峽。總結,至少經過馬六甲海峽,最多經過3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

③ 石油海峽是哪個海峽

石油海峽是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中東地區的重要石油產地波斯灣和阿曼灣的狹窄海峽,亦是阿拉伯海進入波斯灣的唯一水道。海峽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大島叫格什姆島,北方有霍爾木茲島等,皆是伊朗的島嶼。南部屬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阿曼國。

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帝國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

交通要塞: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38.9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

作為通往海灣地區的一條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水域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航道。每天,數以百萬桶計的石油都要通過這條航道運往世界各地。

作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卡達每年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向亞洲和歐洲等國出口3100萬噸液化天然氣。而海灣地區產油國90%以上的原油都需要通過這條航道向外出口。

④ 日本進口大量石油的必經之路是什麼海峽

日本進口大量石油的必經之路是馬六甲海峽。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1、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2、潤滑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3、瀝青: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4、溶溶劑: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石油與原油區別:
1、石油是工業名詞,是相對礦產資源而言,通常所說的石油工業,是一種礦產資源工業。在石油勘探過程中,根據勘探程度和探明情況,計算並確定石油儲量。石油儲量是地質勘探成果,是一種待開發的原始礦產資源量。
2、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層里被開采出來的石油,保持著其原有的物理化學形態,是石油工業的初級產品,實現了其使用價值,是油田開發的成果,原油產量是一種已經開發的礦產資源產量。
3、石油一詞多用於說明油層滲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詞多用於國家統計的原油產量統計數字、評價原油理化性質及用於說明採收率、采出程度及採油速度。
4、石油作為礦產資源是指含水、含氣的油,而原油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其中的水、氣已從油中分離出來,是一種合格的工業產品。

⑤ 石油運輸航線必經馬六甲海峽的是

常見的石油運輸線路是這幾個,其中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是③

①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或北美
②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或北美
③波斯灣-霍爾米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日本

⑥ 有世界油閥之稱的海峽是什麼海峽

最佳答案檢舉 中文名稱:霍爾木茲海峽

英文名稱:Hormuz Strait

地理位置: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

氣候類型:地處副熱帶,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表層水溫年平均為26.6℃,最熱月(8月)達31.6℃,最冷月 (2月)為21.8℃。高溫、乾燥增強了海水蒸發,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

鹽度洋流:由於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結果增大了海峽內海水鹽度,達37~38‰,波斯灣鹽度達38~41‰。海峽和波斯灣鹽度大於阿曼灣,產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發阿曼灣鹽度較小的海水通過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鹽度較大海水通過海峽底層流向阿曼灣。

重要數據: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

戰略地位: 國際石油運輸通道——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

其他特點: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

戰略咽喉
霍爾木茲海峽自古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特別在海灣地區成為世界石油寶庫之後,每天有400萬噸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約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鍾就有1艘海輪駛過海峽。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部,介入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簡稱海灣,阿拉伯人稱阿拉伯灣)。由於它是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因此有「海灣的咽喉」之稱。

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島突出於海峽水域,海峽呈彎弓形狀。海峽連波斯灣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西側的謝赫、馬蘇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島為界;接阿曼灣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東側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達馬蓋山為界。海峽中分布著格什姆島、霍爾木茲島、亨加姆島(屬伊朗)和賽拉邁島、埃奈姆島、穆桑代姆島(屬阿曼)等。海峽不經常漲潮,這主要與波斯灣口形狀有關。自古以來,霍爾木茲海峽就是交通、戰略要地。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現仍為霸權主義者所覬覦。

石油門戶
霍爾木茲海峽正扼波斯灣出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的門戶,在戰略上和航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斯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個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這些產油國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還有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它們共同負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的60%的供應量。目前,每天都有近200條油輪運載這些國家的大約2000萬桶的原油通過海峽。由於它是油船來往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斷,西方經濟就會遇到致命威脅,因此,它被視為西方國家的「生命線」也歷來是帝國主義列強企圖控制的重要目標。

傳奇名稱

該海峽的得名,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峽中的霍爾木茲島上建立了霍爾木茲王國,海峽由此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霍爾木茲島是波斯薩桑王朝第四位國王的名字,「霍爾木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

還有一種說法是,遠在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派大將霍爾木茲雅率艦隊出沒於此,並在海峽中的一個無名島上停泊。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艦隊統帥,便把他的名字「霍爾木茲雅」作為海峽和那個無名島的名字。以後,這個馬其頓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變成了今日的「霍爾木茲」。

此外,也有人認為「霍爾木茲」一名來源於葡萄牙人。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後,發現這一帶貿易興隆,用葡語秒之為ORMUCHO,意為這里金子多,後來ormucho就演變為海峽名。

我國《元史》稱該海峽為「忽里摸子」,《明史》稱「忽魯模斯」都是對海峽名「Hormuz」的不同音譯。

⑦ 石油海峽是哪個海峽

石油海峽就是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西亞的阿曼半島和伊朗之間,通往印度洋。它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如果將這一海峽封鎖住,西方世界的主要石油來源就被切斷了,西方的工業、交通等就會陷入癱瘓。因此,人們稱它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