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泄漏怎麼擴散到世界各地
擴展閱讀
SW怎麼關閉左側工具欄 2025-08-07 10:05:45
怎麼製作萬能工具 2025-08-07 10:05:02
怎麼核對鑽石腰碼 2025-08-07 09:55:27

石油泄漏怎麼擴散到世界各地

發布時間: 2022-12-28 05:31:39

❶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哪些危害

海洋上大面積的石油泄漏會帶來的危害如下

石油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會對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影響。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變細胞活性,使藻類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當海洋中石油濃度在10-4~10-3mg/L時,可以對魚卵和魚類的早期發育產生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生物的正常生理機能,使漁業資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惡劣水質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異味,導致無法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會改變某些經濟魚類的洄遊路線;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著了油污的魚、貝等海產食品,難於銷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

油類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

❷ 美國南加州海岸發生重大石油泄漏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加州南海岸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石油泄漏事故,從目前的事故調查來看的話,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就是因為鋪設在海底的石油管道,因為年久失修,目前發生了破裂。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導致差不多50萬升的原油泄漏到海洋當中,所以當地的海洋管理部門以及聯邦警衛隊對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視,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事故發生的一些原因。

第三,如何看來這一次的原油泄漏

這一次的原油泄露,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石油開發公司想要節省成本,在長時間以來沒有更換石油傳送的通道,同時也沒有進行日常的巡檢,如果這些都做得的話,那麼就不會發生如此低等級的事故。而且這已經是本地區第二次發生如此嚴重的石油泄漏,到目前為止,在洛杉磯南部地區也可以檢測到石油泄漏的東西。

❸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件影響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租用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釀成一場經濟和環境慘劇。美國政府證實,此次漏油事故超過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油輪的泄漏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夜間,位於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大約36小時後沉入墨西哥灣,11名工作人員死亡。據悉,這一平台屬於瑞士越洋鑽探公司,由英國石油公司(BP)租賃。鑽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發半個月後,各種補救措施仍未有明顯突破,沉沒的鑽井平台每天漏油達到大約5000桶,並且海上浮油麵積在2010年4月30日統計的9900平方公里基礎上進一步擴張。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損失,同時,也給美國及北極近海油田開發帶來巨大變數。受漏油事件影響,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亞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的部分地區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事發當天,奧巴馬在白宮表示,命令內政部長肯·薩拉查對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沉沒一事展開詳盡調查,在30天內提交報告。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宣布,漏油事件的影響已經不是英國石油公司還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鑽探公司能解決得了的,美國政府或將大規模介入,救災還在進行當中。有專家預計,救災的花費會在10億美元左右。
這個油井剛要完工,尚未投產,由英國石油公司所有。英國石油公司內部調查顯示,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由一個甲烷氣泡引發。另外,漏油最後一道防線「防噴閥」先前發生過失效的狀況。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全球語言檢測機構於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熱詞調查顯示,「漏油」位居榜首。反應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對全球的影響。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原油漂浮帶長200公里,寬100公里,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排污行動可能會持續數月。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將與美國緊密合作,避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挪威的一個石油公司許諾提供除油劑和設備,並派遣人員。伊朗將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防止原油繼續泄漏的技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對各國的援助表示感謝。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即約143萬立方米。「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有數百群眾冒雨示威抗議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 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灣的石油在1700萬加侖到2700萬加侖之間,這些石油可以盛滿25個到40個奧林匹克標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繼續,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間,遠超過此前評估的5000桶。
受漏油事故的影響,奧巴馬總統不得不宣布對33個深水石油鑽井項目的暫停期限延長到6個月,同時也暫緩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鑽探項目。
英國石油公司在輿論指責中首當其沖。有媒體報道指出,英國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線」以來,已投入巨大資金,啟動經費就高達1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表示,該公司為應對漏油事故已耗費了9.3億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賠付等。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2010年5月26日表示,該州超過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圍超過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海岸線的總長。墨西哥灣沿岸生態環境正在遭遇「滅頂之災」,相關專家指出,污染可能導致墨西哥灣沿岸1000英里長的濕地和海灘被毀,漁業受損,脆弱的物種滅絕。
「這個時間段尤其敏感,因為很多動物都在准備產卵。在墨西哥灣,大藍鰭金槍魚正在繁衍,它們的魚卵和幼魚漂浮在海面;海鳥正在築巢。而對於產卵的海龜來說,海灘遭到破壞,其影響是致命的。」杜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拉里·克羅德說,一次重大的漏油事件將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和建立在其上的經濟活動。
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學家維斯伯格更擔憂的是,油污會被捲入墨西哥灣套流。因為一旦進入套流,油污擴散到佛羅里達海峽只需一周左右;再過一周,邁阿密海灘將見到油污。進入套流的原油會污染海龜國家公園,使當地的珊瑚礁死亡,接著大沼澤國家公園內的海豚、鯊魚、涉禽和鱷魚都將受害。 由於泄漏油井遲遲得不到封堵,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外界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執政能力受到質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民意調查公司最新數據顯示,51%的美國民眾對奧巴馬處理這場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滿,6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沒有能力避免今後再度發生類似事件。
美國海岸防衛隊司令艾倫上將表示,美國暫時沒有考慮解決漏油事故的替代方案,英國石油公司應繼續努力阻止原油外泄。布希執政時期因應對卡特琳娜颶風災難不力而飽受詬病,如今共和黨也抓住奧巴馬的「小辮」,對其展開了猛烈批評。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達萊拉·艾薩說:「在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後,奧巴馬總統一直置身事外或撇清關系,在35天的時間里,他沒有動用政府的有效資源進行應對。」
共和黨還通過媒體發出譏諷,「在災難過程中,我們看到總統還有時間打高爾夫,進行政治募捐和大擺國宴」。奧巴馬總統則回應說:「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令人揪心。就在我獲得報告油井爆炸的當天,我對身邊的工作團隊說,我們要抓緊時間動用一切資源,以有效應對漏油事故。」奧巴馬還表示,政府已經派出了1000名聯邦工作人員前往救災,政府正採取一切手段來控制災害的蔓延。不過,奧巴馬對政府的行為也進行了檢討。

❹ 世界各地近五年之內全部的石油泄漏事件有哪些

以下是最近40年來全球嚴重石油泄漏事件:

1967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托雷峽谷」號在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海域沉沒,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

1978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阿莫科·加的斯」號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23萬噸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79年6月,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發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面積浮油。

1989年3月,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於滅絕,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91年1月,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污染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區域。

1992年12月,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沖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里區域。

1996年2月,賴比瑞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只水鳥。
1999年12月,馬爾他籍油輪「埃里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2002年11月,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染。

❺ 美國發生嚴重原油泄漏事故,導致此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本次事故發生在美國當地時間10月3日,大約有3000多桶原油在美國加利福亞洲南部海岸泄露。根據美國官方報道,泄漏事故形成一個面積近33.7平方公里的浮油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國這次重大原油泄露事件呢?官方還沒有公布具體原因,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原因公布加利福亞洲原油泄露的原因,但是多半是這幾個因素導致的,或者是幾者相加共同導致的。此次原油泄露還是挺嚴重的,算得上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露事故。

對於此次泄露美國政府已經採取了行動措施,例如奧蘭治縣政府3日警告民眾遠離受污染區域,並表示野生動物救治工作已經展開。據報道,漏油導致死亡的鳥類和海洋生物屍體3日上午已被沖到岸邊,首批受傷的鳥類同日中午被送到當地生態和動物保護機構。

❻ 石油泄露的新聞及其對海洋的影響有哪些

《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徐明就大連石油泄漏事件采訪了理查德•斯泰納先生,一位來自阿拉斯加的海洋保護方面的教授。理查德•斯泰納教授專程來到大連調查石油泄漏事件的影響,以期對有關人士提供針對此類災害事件的控制和預防方面的建議。

環球時報:所有石油泄漏的共同點是什麼?

斯泰納教授:所有的石油泄漏都是由於一系列的人為失誤和設備故障所致。一旦石油泄漏,不管是在哪裡,都會造成損害,而且很難控制。

通常情況下,泄漏的油越多,造成的破壞就越大。但也不都是這樣。有些十分嚴重的泄漏事件的破壞性並不十分大,這取決於泄漏發生的地點和當地的生態狀況。

如果當地的環境很乾凈,泄漏的破壞將非常巨大。例如1989年發生在阿拉斯加的石油泄漏事件。阿拉斯加有著非常干凈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野生動物種群和魚類。因此那次泄漏事件造成了歷史上最巨大的環境破壞,雖然按照泄漏的量來講,那次事件僅僅排到了全世界前35。石油泄漏會造成長期的影響,幾年內也許還不太能看出來。

環球時報:石油泄漏會對海洋生態系統,整體的生態系統,還有人們的健康造成怎樣的沖擊?

斯泰納教授:石油本身有巨毒,特別是新採的石油。海洋生物或哺乳動物會直接吃下這些石油,或者吃下沾有石油的食物,石油也會進入這些動物的眼睛。石油被動物吃下後,會隨著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和組織。許多動物會因此在短期內死亡。一些動物雖然勉強存活,但也受到了極大傷害。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器官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心臟和肝臟會受到破壞,生育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在阿拉斯加的石油泄漏事件中,數以萬計的海鳥在事件發生的第一年裡死亡,存活下來的由於體內攝取了石油,也沒能在第二年產卵以繁育後代。石油會影響這些動物的行為,生育,餵食,以及社會結構。

植物是非常敏感的。弱小的植物或在海洋上漂浮的微生物會很快被石油殺死。當石油沉落到海床,生活在海底的像螃蟹,扇貝這些海洋生物,也會同樣吃下石油。

石油泄漏對人類具有同樣的危害。聞到的石油會隨著呼吸系統進入肺部。此外,如果石油粘在了皮膚上,會被毛細血管吸收。呼吸到石油的人在短期內呼吸系統會受到影響,在將來也許會出現皮膚疾病甚至是癌症。

總體來說,如果石油能在一兩周內被清理干凈,人們只是在短期內呼吸到石油,那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小孩,孕婦,還有老人要盡可能的避免呼吸到石油的氣味。如果可能的話,所有人都應該要進盡量避免接近石油。

環球時報:跟據您以往的經驗,這次大連的石油泄漏會對的當地造成那些可能的破壞?您對接下來的應對工作又有哪些建議?

斯泰納教授:短期來講,我認為此次石油泄漏事件會嚴重影響大連的漁業和旅遊業。對於當地群眾, 特別是從事清理工作的人員來講, 他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許多貝類養殖場會因泄漏的石油而絕收。即使有一些貝類,比如扇貝,不會立刻死亡,人們食用這些受到污染的海產品也是不安全的。漁民們應該等到政府確保已經沒有碳氫污染物了之後,再繼續養殖。對於旅遊業也是一樣的。實際上,大連所有靠海吃飯的人都會遭受損失。而所有人都應該得到補償。

從長期來看,石油泄漏毫無疑問會改變那裡的海洋生態系統。一些物種會因此而減少。

受石油污染區域的恢復起碼要幾年的時間。沙灘和岩石上的石油要許多年才會消褪。其具體恢復時間長短要取決於當地的海洋生態系統的彈性有多大,以及到底已經造成了哪些破壞。

我建議有關部門展開環境影響方面的科學評估以及制定規劃來監測生態系統的恢復情況。這也是向責任方提出合法的賠償要求的權利基礎。此外,由於殘留在海洋中的分散劑可能會蔓延到其他海域,政府應跟蹤石油擴散的路徑。

此外,我認為空氣和水應該受到檢測以保證它們足夠清潔、不會危害人類的健康。在政府宣布安全之前,曾經受污染的海域不應該再養殖或出產任何海產品。

❼ 為什麼會引起海上石油污染

由於世界石油運輸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油船在航行中擱淺、碰撞、觸礁、起火爆炸以及船體本身結構破損等造成的溢油事故經常發生,在世界各地,每年大約溢出原油20萬~40萬噸。

1967年3月下旬,位於英國康沃爾海岸到錫利群島之間的馬溫特海灣,到處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膽、鰲蝦和各種魚類陳屍海灘,海面上是一大片醬黑黏稠的原油。原來在這個月的18日,一艘美國的超級油輪「托里•卡尼」號不慎碰觸在名叫「七塊石」的暗礁上,8個油槽當即損壞6個,石油大量泄漏出來。為打通航道,最後用飛機炸沉了油船,所載70多萬噸原油全部瀉入大海。

1978年3月下旬,美國巨型油輪「阿莫柯•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勒塔尼海岸線外觸礁斷裂為二。兩個星期之內,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達22萬噸,造成歷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灘達160千米長,不計其數的魚類死亡。

1989年3月24日,美國9.5萬噸級的「埃克林•瓦爾德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灣觸礁,船體破裂,2.32萬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蓋了大約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達4600平方千米。使1萬只海獺,10萬只海鳥受害。

1991年1月17日開始的海灣戰爭破壞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帶長96千米,寬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計多達1100萬桶,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海灣地區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燒,每小時噴出1900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其煙霧擴散到印度、俄羅斯和非洲部分地區,並造成地中海、整個海灣地區以及伊朗部分地區降黑雨。

墨西哥灣擁有282口海底油井,再加固態垃圾的傾倒,嚴重污染了200萬平方千米海域,來自油井的油和其他燃料,在海的表面形成厚厚的凝聚層。由於油的污染,沿海的一些海鳥不再下蛋,即使下蛋,蛋殼也很容易破碎。有毒物質也影響到了像螈魚和其他游入江河產卵的魚類的正常回遊規律,因為它們被受到污染物的海流所包圍。墨西哥海軍打撈出16.1萬種浸在水中的含油物,以及來自墨西哥海灘與港口中的1202噸垃圾。

❽ 原油泄露問題如何解決

問題一:原油泄漏的處理 原油泄漏有很多種,主要有陸地泄露和海上油輪泄露陸地泄露危害性大一點,簡單處理方法是直接燒掉。油輪泄露就要打撈了。原油泄露後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東西圈起來,然後聚攏,用水泵之類直接抽到運輸船上,上岸後再行處理。不過,原油泄漏後造成的環境問題蠻嚴重的且難以處理。最好就是先預防原油泄漏才是最重要的。

問題二:如何處理石油泄漏的事故 5分 石油泄漏後從環保角度首先做兩方面的工作:1是堵漏油;2是去除已有的漏油。去除漏油最希望的是快速,簡便,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至於漏油再利用那都是次要的問題。
另外,石油和水的混合物是可以常離的,需要特殊的工藝。僅用蒸發是不行的,因為姑且不說蒸發效率低下,石油中有些組分本身就會蒸發,還有石油和水會形成乳狀液,自然情況下分離不易。

問題三:怎樣處理石油泄露到土壤中的問題 正在科研過程中的生物降解法,目前伐用最廣泛的去除表層污染土壤法,不太令人放心的填埋法,也有人提到洗滌法。

問題四:原油泄露導致路面濕滑如何定性 大致有以下兩點:1.路面濕滑,如車速過快,導致剎車距離延長或者車輛甩尾、側翻之類的;2.酒後駕車導致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反應慢或者處理方式不當。
還有隱性因素:假如此時有較強太陽光照射,會導致路面積雪反射陽光,造成駕駛員眩目,對路況判定不準確等因素。

問題五:怎樣避免泄露在海里的石油擴散 石油會漂浮在海面上,用隔離欄把它圈起來,再用專用機器吸收,最後剩下的很薄的一層點燃就可以了!

問題六:誰知道怎樣才能最科學的處理石油泄漏? 上次墨西哥灣那個事件就說明了沒有最有效的,目前只能綜合各種方法:
物理法:分子篩法等 化學法:找到一種能和石油反應的物質。 就地燃燒法 生物法: 微生物轉化法,至於這樣的微生物可以用誘變法選擇

問題七:關於最近的石油泄漏 第一個問題答案:美國墨西哥灣 第二個問題答案: 這是因為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太大 影響海氣系統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1噸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蓋12平方千米的海面破壞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石油污染會給生物帶來危害制約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石油是不溶於水的化合物,進入海洋中的石油會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積的油膜,影響了海氣系統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海面覆蓋著粘稠的大面積的油膜,影響了大氣中的氧氣進入海水中,影響了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使溫室氣體相對增多,進一步使全球變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發進入大氣,使污染海區上空空氣乾燥,降水比其他海區明顯減少。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面的反射率加大,大大減少了進入海水中的太陽能。油膜的存在使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污染海區上空大氣,使年、日差別變大,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產生海洋荒漠化現象,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 當海面漂浮著大量油膜時,能夠降低表層海水中的日光輻射量,因而引起靠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數量的減少。大家知道,浮游植物處於海洋食物鏈的最底層,其初級生產力約占海洋生物總生產力的90%。浮游植物數量的減少,自然會引起食物鏈中其他更高環節上的生物數量的相應減少,這樣就導致了整個海洋生物群落的衰退.石油在海面上的氧化和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氣。據統計,造成海洋中O2減少,CO2的相對增多,以及進入海水中的太陽光減少,使海洋中大量藻類和微生物死亡,厭氧生物大量繁衍,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 第三個問題答案: ①擴散。入海石油首先在重力、慣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擴展成薄膜,進而在風浪和海流作用下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或帶狀油膜,隨風漂移擴散。擴散是消除局部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過程。風是影響油在海面漂移的最主要因素,油的漂移速度大約為風速的百分之三。中國山東半島沿岸發現的漂油,冬季在半島北岸較多,春季在半島的南岸較多,也主要是風的影響所致。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烴組分是表面活性劑,能促進石油的擴散。 ②蒸發。石油在擴散和漂移過程中,輕組分通過蒸發逸入大氣,其速率隨分子量、沸點、油膜表面積、厚度和海況而不同。含碳原子數小於12的烴在入海幾小時內便大部分蒸發逸走,碳原子數在12~20的烴的蒸發要經過若干星期,碳原子數大於20的烴不易蒸發。蒸發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蒸發作用大約消除泄入海中石油總量的1/4~1/3。 ③氧化。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催化下發生自氧化和光化學氧化反應,氧化是石油化學降解的主要途徑,其速率取決於石油烴的化學特性。擴散、蒸發和氧化過程在石油入海後的若干天內對水體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擴散速率高於自然分解速率。 ④溶解。低分子烴和有些極性化合物還會溶入海水中。正鏈烷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其分子量成反比,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溶解作用和蒸發作用盡管都是低分子烴的效應,但它們對水環境的影響卻不同。石油烴溶於海水中,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產生有害的影響。 ⑤乳化。石油入海後,由於海流、渦流、潮汐和風浪的攪動,容易發生乳化作用。乳化有兩種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較穩定,常聚成外觀象冰淇淋狀的塊或球,較長期在水面上漂浮;後者較不穩定且易消失。油溢後如使用分散劑有助於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海面油污的去除,也加速生物對石油的吸收。 ⑥沉積。海面的石油經過蒸發和溶解後,形成緻密的分散離子,聚合成瀝青塊,或吸附於其他顆粒物上,最後沉降於海底,或漂浮上海灘。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