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化工企業實現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石油化工裝置的原料和產品多是易燃易爆的碳氫化合物,其生產操作條件為連續性高溫、高壓。如催化裂化裝置的反應溫度一般為460~520℃,重整裝置反應器入口溫度一般為480~520℃,反應壓力為18個大氣壓 *1個大氣壓=101千帕。(鉑錸重整)到30個大氣壓(鉑重整)。這些條件使得火災爆炸事故是石化行業中最主要、最常見的風險,如管道連接處物料泄漏、設備破裂等。任何設計都不能使石化裝置達到絕對的安全,任何措施也不可能將事故風險降低到零。只能通過對風險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行安全設計,採取有效措施使事故風險降到最小。
保證裝置的安全生產一般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靠工程設計和管理手段來處理危險,二是從本質上消除危險。工程設計和管理手段是有效的,但要求增加投資,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因而從本質上消除危險則是最合理的。
本質安全是指固有的或內在的工藝過程中的安全性。本質安全取決於工藝物料的化學性、物理性、使用數量和使用條件。雖然不可能改變石油化工原料和產品易燃易爆的危險性,但可以通過控制其使用條件來減少或消除危險性。
南京揚子30萬噸乙烯裝置
現在,石油化學工業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是安全、清潔、高效生產,其最終目標是將原材料全部轉換為符合要求的最終產品,實現生產過程零排放。實現這一目標有兩種途徑:一是從化學反應本身著手,通過採用新的催化劑和合成路線來實現,即綠色化學技術;二是可以從化學工程出發,採用新的設備和技術,通過強化化工生產過程來實現。強化化工生產過程是指能顯著減小工廠和設備體積、高效節能、清潔、可持續發展的化工新技術。強化化工生產過程可分為過程強化設備和過程強化方法兩個方面。過程強化設備,即設備小型化,包括新型的反應器和單元操作設備。過程強化方法主要是化工過程集成化,包括化學反應與分離、換熱、物質相變的集成,組合分離等,還有替代能源、超臨界流體和離子液體、非定態操作等新技術。
化工過程強化的概念是在1995年第一屆化工過程強化國際會議明確界定,但有關設備小型化、過程集成化的研究開發早已進行多年,有的已取得工業化的成果。
工藝過程可通過化工過程強化,大幅度減少工廠體積、節省投資、降低能耗和減少環境污染。例如,醋酸甲酯工業生產原來需要11個單元操作才能完成的7個任務被集成在一個設備內完成,極大減少了設備數量和工廠體積。
2. 石油煉制業具體清潔生產技術
前造紙行業已經開發研製了一系列環境無害化技術與工藝,現按照制漿造紙工藝流程,以備料、蒸煮、制漿廢液回收(包括鹼回收)、洗選漂、造紙工段和綜合廢水處理系統六個部分為順序,分別排列出有關環境無害化的關鍵技術,這些大多是技術先進、成熟,具有推廣應用價值和較明顯的環境、經濟效益的技術。其中也包括一些科研成果,有的尚無實際應用工程實例,但考慮到具有一定研究開發前景也在這里一並介紹如下:
1、備料工段:
麥草干濕法備料工藝
2、蒸煮工段:
1)麥草漿黑液同步除硅技術;
2)氧脫木素工藝;
3)低污染制漿技術(尚屬生產性試驗);
4)深化脫木素連續蒸煮技術;
5)生物法、溶劑法制漿(尚無成功用於生產的實例);
3、制漿廢液回收
1)鹼回收技術:
(1)木漿傳統鹼回收技術;
(2)草漿鹼回收技術;
(3)直接鹼回收(DARS法)(尚無成功用於生產的實例);
(4)白泥的綜合利用;
2)提高黑液提取、蒸發效率的工藝與設備研製;
3)等離子體處理造紙黑液(尚無成功用於生產的實例);
4)蒸煮廢液的綜合利用;
5)石灰法半化學漿生產沼氣(中試成功)
4、洗選漂工段
1)二氧化氯漂白工藝;
2)無氯漂白工藝(投資大,成本高);
5、造紙工段
紙機的白水回收循環利用技術
6、廢水綜合處理系統
廠外綜合廢水生化處理技術
五、我國造紙行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輕工總會制定的《中國造紙行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我國造紙行業紙及紙板市場發展預測如下:
1.生產水平
2000年全國紙和紙板產量,計劃達到3000萬噸,較1996年2639.2萬噸,增長13%,年平均遞增速度為4.6%。人均紙和紙板消費量達26公斤。2010年紙和紙板規劃產量為4000萬噸,較2000年計劃的3000萬噸,增長33%,年平均遞增速度為3%。人均紙和紙板消費量達36公斤。
2.主要產品產量
2000年計劃主要產品產量:新聞紙11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7.4%;膠印書刊紙11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8.5%;銅版紙7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22.9%;技術配套用紙5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4.1%;包裝紙板110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5.3%;商品漿23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35.7%。
3.產品品種及質量
造紙產品將向薄型化,高檔次,多品種方向發展,新聞紙,膠印書刊紙,塗布白板紙,牛皮箱板紙等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九五」計劃要求開發新品種120個。
4.科技進步
依靠科技進步對重點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以提高經濟效益。2000年要求幅寬3米以上的紙機,車速達到600米/分以上。「九五」計劃要求完成科研重點項目50項。
5.經濟效益
2000年全國造紙工業的總產值達到9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4.6%,利稅總和240億元,重點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4.5萬元/人*年。出口創匯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8.4%。
6.污染治理
到2000年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基本控製造紙工業污染。污染物排放總量比1995年下降30%以上,總體鹼回收率超過80%。所有制漿造紙企業到2000年,淮河流域企業到1997年底,要做到達標排放,促使環境保護與行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總之,「九五」和2010年,我國制漿造紙工業發展必須保持適當的增長速度,人均消費量以調整和優化結構為核心,著力提高增長的質量,使造紙工業從規模小,技術落後,污染嚴重逐步向原料和產品結構趨於合理,重點企業實現大型化和生產現代化,基本控制環境污染的方向發展,並抓好商品漿的基本建設,改變中國目前原料結構中木漿比重過低的現狀,抓緊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發展深加工,不斷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
3. "清潔化生產"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清潔化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化生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採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
4. 能源化學專業是干什麼的 好就業嗎
能源化學以能源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化學、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能源的分類、性質、用途、利用、高效轉化等,以能源的合理、高效、持續利用為目標,進行能源轉化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探索等。
能源化學專業簡介
能源化學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化學和能源轉化與利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主要學習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在煤炭行業、電力行業、石油石化行業、生物質轉化利用行業從事低碳能源清潔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轉化、化工用能評價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生產設計和技術管理的能力。
能源化學主要學《能源化學導論》、《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能源材料基礎》、《能源系統工程》、《分析化學》、《電化學能源》等。
能源化學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化工類企業從事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高效轉化、技術開發等工作。能源化學側重於化工化學方面,比如能源的分類、性質、用途、利用、高效轉化等。
能源化學專業好就業嗎
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工作領域包括:煤化工行業、天然氣化工行業、電廠化工綜合利用行業、生物能源化工行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理行業、石油加工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催化劑生產和研發行業。可以在這些行業從事設計、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深造。
5. 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研究生培養工作
應用化學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本校應用化學學科建立於1978年。 1986取得碩士學位授權,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至今有10屆博士生畢業授位。2004年獲得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1992年被批准作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03年獲得四川省重點學科建設專項基金資助。經歷了近三十的建設,已經成為以油氣勘探開發工程中化學方法和化學劑的應用和相關理論作為學科方向和專業特色,研究成果和學科實力國內領先,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研究以化學劑和化學方法為基礎,覆蓋石油天然氣工業上游和下游的各個工藝過程;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工作液體系、油氣田化學品和化工材料、油氣田和油氣加工廠周邊環境監測與治理、石油加工助劑等領域形成了有特色、有成果、在國內處於優勢、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1、石油工作液化學及工作液作用機理研究方向
高質量的工作液在鑽井、原油增產、提高採收率等工程環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抗高溫抗鹽深井水基泥漿研發、兩性離子聚合物鑽井液處理劑及其完井液體系的研發以及油基鑽井液體系已經成功的完成由重大科技成果到產業化的轉化,並在國內各大油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兩性離子聚合物處理劑被國家科委列為重點推廣計劃。被總公司列為「九五」八大推廣示範工程項目之一。開展「氣井防氣竄添加劑及水泥漿體系固井」攻關以來,為國內固井防氣竄技術發展提供可靠技術支持,有效地遏制了高壓天然氣井固井氣竄,在國內多個油氣田推廣應用,並發展出了各類油氣井固井的水泥添加劑及其水泥漿體系,使我國在固井防氣竄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力壓裂技術和酸化技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水平,特別是通過引進技術和裝備使我國的水力壓裂技術和酸化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常規的無機酸酸化不能很好的解決深部酸化的目的。大酸比、有機酸、粉狀酸、多組分酸和緩速酸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酸化的深度,但還存在以下問題:大酸比會在近井地帶出現大的酸化孔洞,不利於地層的穩定;稠化酸會出現酸渣造成對地層的二次傷害。因此需要加強對深穿透酸液體系和工藝技術的研究。
2、油氣田化學品合成、開發與材料的經濟化應用研究
目前我國化學驅(主要包括聚合物驅和鹼/表面活性劑/聚合物復合化學驅)研究中,聚合物驅技術相對較為成熟,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十項配套技術,特別是大慶等油田先導性試驗和工業性礦場應用的全面成功,大大推動了我國聚合物驅的發展。通過分子設計理論研製出了國產表面活性劑-強鹼配方體系,性能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價格下降50%以上,為復合驅工業化應用創造了條件,目前基本形成了強鹼配方體系復合化學驅配套技術。但在礦場試驗中,產生地層和井筒結垢等傷害嚴重,產出液乳化嚴重破乳困難,因此嚴重影響了強鹼配方體系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其核心問題是缺乏適應弱鹼/無鹼復合化學驅油體系的高效驅油表面活性劑。
3、環境化學與工程研究方向
目前國內對鑽進廢液、廢棄泥漿、試油廢酸等處理工藝不合理、技術不成熟、設備不配套、處理劑品種單一效率低、處理成本高是目前制約油氣田污染治理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根本原因。總之,生態油氣田的示範和建設為油氣田污染治理用化學劑和工藝提供了巨大的環保產業市場。
4、石油加工助劑研製與應用研究方向
主要針對當前石油加工助劑和稠油開采技術中的研究熱點及急待解決的關鍵性理論與技術問題。這方面研究對我國稠油開采技術、餾分油的環境友好脫酸技術、柴油非加氫脫硫精製技術的發展起到重要推進作用。
應用化學學科的各個研究方向全部面向油田化學助劑、工作液、石油天然氣鑽采開發儲運以及加工助劑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油田協作項目127項,年均科研經費846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712篇(SCI,EI,ISTP檢索141篇);出版專著10部,教材7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共有教授8名(其中:工程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3名),60歲以下6名,45歲以下3名,副教授18名,講師8名,博士學位專業人員8名,碩士學位專業人員20名。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1人、碩士研究生215人,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36人、碩士研究生89 化學工程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化學工程是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於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擁有碩士、學士兩級學位授予權。化學工程是以化學、物理、生物、數學的基本原理作為基礎,研究化學工業和相關工業中的物質轉化、設備技術、過程式控制制與優化以及管理的科學。
該學科是以石油天然氣加工、石油天然氣化工為突出特色和優勢。學科研究內容集中在天然氣凈化領域、天然氣化工領域、油氣環境治理、石油煉制及產品精製領域等方面,特別是在天然氣加工技術研究領域。與能源、材料、醫葯、國防、環境等工程技術有緊密聯系,並與化學工藝、工業催化、應用化學、生物化工等學科相互滲透。
(二)研究方向
該學科的主要研究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化學工程技術開發以及相關過程技術與裝備的開發、設計等工作。在天然氣凈化領域、天然氣化工領域、油氣環境治理、石油煉制及產品精製領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天然氣處理與加工
主要研究高含硫天然氣、高碳硫經天然氣的凈化處理技術;干法脫硫以及生物脫硫技術;天然氣中H2S 的相態研究,元素硫生成條件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新的硫化工產品的生產工藝技術開發;天然氣凝液回收技術研究、天然氣液化技術研究;偏遠分散氣井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
2、石油產品精製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有石油產品脫酸脫鹼技術與應用;石油產品脫硫(低硫燃料、超低硫燃料)技術;石油產品新型添加劑等。
3、油氣加工過程模擬技術
藉助計算機模擬模擬技術,研究該領域中的節能技術、模擬模擬軟體開發與利用、流程模擬優化以及工藝改造等問題,保障油氣加工裝置高效、安全運行。
(三)學術隊伍
化學工程二級學科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省級學術後備帶頭人2名,教授4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名。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學術隊伍團結協作,學術思想活躍。在油氣加工技術、石油天然氣化工、油品精製、油氣加工模擬技術等方面有4個研究方向。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已培養研究生24人,目前在讀研究生32 化學工藝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化學工藝學科於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已擁有碩士、學士兩級學位授予權。本學科點在石油天然氣化工上游和中游領域優勢明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在學科發展方向上謀求油氣田化學工藝,燃料化學工藝等方向的發展,在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大一級學科融合交叉領域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使本校「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更寬厚的基礎。同時,充分發揮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程碩士授權點的作用,擴大本科的影響。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的研製以及相關工藝過程技術與設備的開發、設計和模擬優化等工作。主要有油氣田工作液配方設計及工藝研究、油氣藏化學工藝研究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工藝三個研究方向。
1、油氣田工作液配方設計及工藝研究
根據油氣田開發過程的特點,從化學工藝角度提出解決油氣井工作液的技術要求,並按照地層特性、作用機理、分子設計、合成、應用的技術路線,合成各類油田化學處理劑。
2、油氣藏化學工藝研究
研究油氣成藏過程中的物理化學過程,油氣在化學劑作用下運移方式,岩石礦物的表面行為及化學劑對油水界面的物化作用。特別是表面活性劑、高分子化合物及催化劑等這些針對性極強的採油化學助劑對地層原油(包括稠油、超稠油以及瀝青砂)作用過程中的化學工藝問題。
3、石油天然氣化工工藝
天然氣加工化學工藝的研究直接推動了甲醇、合成氨、尿素等天然氣工業的工業化進程,但是,在該領域中還存在許多如設備腐蝕嚴重、目的產品收率不夠理想等困擾工業化問題。另外,油氣中的有機硫和酸性物質對油氣儲存設備和運輸管道腐蝕嚴重,國內外對進入下游加工過程的原料一致認為就地就近解決有害物質不僅在經濟上最為合理,在安全上考慮也最為有效,因此,如何運用化學工藝理論和方法解決石油天然氣的脫硫脫羧問題,特別是與油田工程學科、材料工程學科相互滲透,研究和開發該領域中的新工藝、新過程、新產品和新設備便成了化學工藝學科新的研究熱點。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省級學術後備帶頭人2名,教授4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名。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學術隊伍團結協作,學術思想活躍。在天然氣加工和油氣田化學工藝方面有3個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已培養研究生53人,目前在讀研究生44人。 油氣安全工程 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油氣安全工程是在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置的二級學科博士點,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開發和儲運過程中的安全技術,減災防災技術,以及救助技術等領域研究。在油氣工程,安全工程與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石油天然氣生產安全和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環境安全的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等方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從事石油天然氣生產安全和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環境安全的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它既有安全科學及工程的理論基礎、工程技術和管理方法,又與石油天然氣工程技術相結合形成交叉的安全學科分支。
主要研究高危氣田建井作業過程中風險源分析與安全性評價、油氣井建井材料在高危環境下的長期安全性評價方法與技術、用於油氣井井下安全應急控制的特殊材料及工藝技術和高危環境下的鑽完井添加劑研發。
研究油氣長輸管道安全評估與安全設計、地質災害對油氣長輸管道安全性的影響和常規作業工作液潛在安全隱患分析及防範技術,石油天然氣開采工礦區的環境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和油氣田污染控制技術,以及天然氣在能源與交通領域中的關鍵安全技術。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學術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6人,50歲以下省級學術後備帶頭人2名,教授8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2名。學術隊伍中知識和年齡以及學緣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7人。 生物化工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生物化工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本學科點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的生物技術,微生物技術,以及生物質能源等領域研究。在油氣田生物工程,燃料生物工程等與石油天然氣開發工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大一級學科融合交叉,形成微生物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化學仿生技術等新興學術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研究從化學工程與技術角度著眼,將地層油藏作為生化反應體系,應用石油工程和化學工程理論,側重研究利用包括代謝工程、古微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在內的各種手段,選育和激活具有各種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新菌珠,研究微生物與石油相互作用機理及代謝活動,開發利用微生物增油的新工藝、新技術。具體研究微生物石油發酵、微生物防蠟、微生物採油、生物酶採油及生物表面活性劑等方面在油藏研究中的理化行為與增油機理、微生物地層反應動力學、混合與傳遞過程,各物理量、化學量、生物量的檢測與控制,提出生物過程在油藏環境、活性劑影響下的生物化學過程理論和優化方法。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用生物學機理來研究或模擬化學工程中的一些問題是非常成功的,稱為化學工程的一個分支。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模擬生物體的反應和酶的功能以及仿生物信息傳遞及能量轉換等。從而提供改進化學過程的新方法。仿生化學工程是從分子水平來模擬生物功能的一門新的邊緣學科。它是生物學和化學互相滲透的學科,是模仿生物的化學反應,但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模仿其機理,開發出比自然界更優秀的、在工藝上更易使用的體系。仿生化學與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金屬有機、絡合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許多新的邊緣學科,如生物無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生物電化學等等應運而牛,從而擴大和豐富了化學的研究內容。
生物質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已經成為世界重大熱門課題之一,並受到世界各國政府與科學家的關注。我國是人口大國,21世紀必將面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因此,改變能源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對建立新型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該方向研究主要在木質素降解、單細胞蛋白、乙醇生產與生物煉油等方面進行研究,並在微生物發酵木質素和原油過程中進行動力學及變化機理研究,用化學工程理論是解決木質素降解和微生物發酵理論。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省級學術後備帶頭人1名,教授2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名。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學術隊伍團結協作,學術思想活躍,承擔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節能與新能源重大項目等課題多項。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目前在讀研究生4人。 工業催化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本學科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本學科點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開采、加工過程中的催化採油技術,脫硫技術,催化劑制備技術、催化加工工藝技術以及生物質能源等領域研究。在油氣田開發工程,燃料生物工程等與工業催化學科融合交叉,形成催化採油技術、生物燃料技術等新興學術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共擁有以下研究方向:催化劑合成與制備技術、催化劑與催化反應的理論計算、柴油/汽油催化氧化脫硫催化劑與工藝技術、燃料油、燃煤硝煙助燃劑技術、天然氣轉化制合成氣技術、生物柴油合成工藝技術、稠油催化裂解採油技術、稠油注空氣緩和催化氧化採油技術。
本學科目前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省部級項目等課題5項。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學術隊伍中有50歲以下教授1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名,擁有工業催化博士學位教師2名、碩士學位教師2名。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學術隊伍團結協作,學術思想活躍。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目前在讀研究生6人。 環境工程碩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研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的規律並進行控制調整的一門新型綜合性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0830)設置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前者側重於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過程、機制、調控和預防的規律和調控措施等基礎和應用基礎的研究。後者主要是運用、研究並開發現代工程技術和有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達到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和諧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的目的。
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創辦於1986年,2001年獲環境工程二級學科(083002)碩士授予權。由於本專業與多種學科交叉,使得該專業點在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與應用化學及石油工程等專業點有密切的合作。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環境保護是本校應用化學博士點的一個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與石油工程中的環境問題緊密相關,並形成自己的特色。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為:
1、綠色油田化學與技術研究
綠色化學與技術是環境管理體系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觀點,重新審視和改革傳統化學,從而使我們對環境的治理從治標,轉向治本。清潔化生產不僅是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且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油田化學在石油工業生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油田化學的綠色化,是石油開發過程中實現清潔化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綠色油田化學與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是:開發無害化,易降解的油田化學工作液,研究其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及處理方法。新型油田化學工作液應能滿足油氣開發生產過程的要求,同時,又易於無害化處理,因此,它是油田化學和環境工程相交叉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2、油氣田開發廢水處理工藝研究
油氣田開發廢水具有多樣性,多變性和排放環境的不固定等特點。主要的廢水種類有鑽井廢水,洗井廢水,酸化廢水,壓裂反排液,油田產出水和氣田水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廢棄鑽井液和鑽井廢水無害化治理技術研究;酸化廢水治理技術研究;壓裂反排液處理技術研究;油田采出水(含三采廢水)處理研究;氣田水治理和綜和利用研究;微生物處理技術在油氣田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等。
3、油氣田環境監測和環境質量評價
由於油氣田污染物的特殊性,一些污染物的分析常需要特殊的方法,如高含鹽氣田水中COD值的測定、多種離子和有機添加劑干擾條件下的某些重金屬的測定、天然氣集輸過程中天然氣泄漏的快速監測、天然氣燃燒產生的微量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石油工業污染具有分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環境質量評價具有其特殊性,如多點排放的石油伴生氣和天然氣在大氣中的擴散模式,油氣田開發對局部地區和整體區域的環境影響,輸氣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都是主要的研究課題。
(三)學術隊伍
本專業學科點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實驗師2人、助教1人。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已培養研究生18人,目前在讀研究生25人。 應用化學博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本校應用化學學科建立於1978年。 1986取得碩士學位授權,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至今有10屆博士生畢業授位。2004年獲得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1992年被批准作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03年獲得四川省重點學科建設專項基金資助。經歷了近三十的建設,已經成為以油氣勘探開發工程中化學方法和化學劑的應用和相關理論作為學科方向和專業特色,研究成果和學科實力國內領先,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研究以化學劑和化學方法為基礎,覆蓋石油天然氣工業上游和下游的各個工藝過程;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工作液體系、油氣田化學品和化工材料、油氣田和油氣加工廠周邊環境監測與治理、石油加工助劑等領域形成了有特色、有成果、在國內處於優勢、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學科。
1、石油工作液化學及工作液作用機理研究方向
高質量的工作液在鑽井、原油增產、提高採收率等工程環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抗高溫抗鹽深井水基泥漿研發、兩性離子聚合物鑽井液處理劑及其完井液體系的研發以及油基鑽井液體系已經成功的完成由重大科技成果到產業化的轉化,並在國內各大油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兩性離子聚合物處理劑被國家科委列為重點推廣計劃。被總公司列為「九五」八大推廣示範工程項目之一。開展「氣井防氣竄添加劑及水泥漿體系固井」攻關以來,為國內固井防氣竄技術發展提供可靠技術支持,有效地遏制了高壓天然氣井固井氣竄,在國內多個油氣田推廣應用,並發展出了各類油氣井固井的水泥添加劑及其水泥漿體系,使我國在固井防氣竄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力壓裂技術和酸化技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水平,特別是通過引進技術和裝備使我國的水力壓裂技術和酸化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常規的無機酸酸化不能很好的解決深部酸化的目的。大酸比、有機酸、粉狀酸、多組分酸和緩速酸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酸化的深度,但還存在以下問題:大酸比會在近井地帶出現大的酸化孔洞,不利於地層的穩定;稠化酸會出現酸渣造成對地層的二次傷害。因此需要加強對深穿透酸液體系和工藝技術的研究。
2、油氣田化學品合成、開發與材料的經濟化應用研究
目前我國化學驅(主要包括聚合物驅和鹼/表面活性劑/聚合物復合化學驅)研究中,聚合物驅技術相對較為成熟,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十項配套技術,特別是大慶等油田先導性試驗和工業性礦場應用的全面成功,大大推動了我國聚合物驅的發展。通過分子設計理論研製出了國產表面活性劑-強鹼配方體系,性能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價格下降50%以上,為復合驅工業化應用創造了條件,目前基本形成了強鹼配方體系復合化學驅配套技術。但在礦場試驗中,產生地層和井筒結垢等傷害嚴重,產出液乳化嚴重破乳困難,因此嚴重影響了強鹼配方體系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其核心問題是缺乏適應弱鹼/無鹼復合化學驅油體系的高效驅油表面活性劑。
3、環境化學與工程研究方向
目前國內對鑽進廢液、廢棄泥漿、試油廢酸等處理工藝不合理、技術不成熟、設備不配套、處理劑品種單一效率低、處理成本高是目前制約油氣田污染治理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根本原因。總之,生態油氣田的示範和建設為油氣田污染治理用化學劑和工藝提供了巨大的環保產業市場。
4、石油加工助劑研製與應用研究方向
主要針對當前石油加工助劑和稠油開采技術中的研究熱點及急待解決的關鍵性理論與技術問題。這方面研究對我國稠油開采技術、餾分油的環境友好脫酸技術、柴油非加氫脫硫精製技術的發展起到重要推進作用。
應用化學學科的各個研究方向全部面向油田化學助劑、工作液、石油天然氣鑽采開發儲運以及加工助劑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油田協作項目127項,年均科研經費846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712篇(SCI,EI,ISTP檢索141篇);出版專著10部,教材7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共有教授8名(其中:工程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3名),60歲以下6名,45歲以下3名,副教授18名,講師8名,博士學位專業人員8名,碩士學位專業人員20名。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1人、碩士研究生215人,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36人、碩士研究生89人。 油氣安全工程博士授權點
(一)學科概況
油氣安全工程是在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置的二級學科博士點,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開發和儲運過程中的安全技術,減災防災技術,以及救助技術等領域研究。在油氣工程,安全工程與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石油天然氣生產安全和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環境安全的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等方向。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從事石油天然氣生產安全和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環境安全的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它既有安全科學及工程的理論基礎、工程技術和管理方法,又與石油天然氣工程技術相結合形成交叉的安全學科分支。
主要研究高危氣田建井作業過程中風險源分析與安全性評價、油氣井建井材料在高危環境下的長期安全性評價方法與技術、用於油氣井井下安全應急控制的特殊材料及工藝技術和高危環境下的鑽完井添加劑研發。
研究油氣長輸管道安全評估與安全設計、地質災害對油氣長輸管道安全性的影響和常規作業工作液潛在安全隱患分析及防範技術,石油天然氣開采工礦區的環境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和油氣田污染控制技術,以及天然氣在能源與交通領域中的關鍵安全技術。
(三)學術隊伍
本學科學術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6人,50歲以下省級學術後備帶頭人2名,教授8名。具備指導碩士生水平和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2名。學術隊伍中知識和年齡以及學緣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各層次人員配備比較齊全。
(四)研究生培養情況
該學科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7人。
6. 石油化工是什麼工作
一般是油庫、煉油廠、能源公司等
7. 中石油加油站操作員具體是干什麼的
摘要 加油站崗位有加油員,計量,核算,站長,加油員一般都是8小時工作制三班倒的,也就是輪休,工作內容是加油和簡單的做衛生,每月會有一次神秘顧客去檢查,合格有獎勵,不及格要扣錢,節日有一點點福利,夏季每月有大概250元防暑降溫補貼。
8. 石油井下作業的清潔生產有哪些模式
石油井下作業過程中,常常會不同程度地污染到周圍環境,為了避免有太大的末端治理壓力,真正實現污染物的零排放,實施清潔生產已是企業節能降耗、控制污染、改善經濟增長方式的理想模式。
1.石油井下作業清潔生產模式
1)防止污染物的發生
主要通過污染物末端治理預防污染物影響到環境,確保井下作業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不超出國家明文規定的要求。實踐操作中,除了要採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外,還必須全面回收利用、循環利用污染物,降低廢物量。
2)注重節能降耗
主要是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控制,遵循節能降耗的原則,降低生產過程的廢物排放量,然後有效治理實際排放出的廢物,從而保證所排放的廢物滿足國家規定的規范要求。合理選擇燃料,積極探索替代能源,加強工藝改革,對生產中排放的廢物予以循環利用或者降低,減少企業末端處理廢物的數量,從而實現清潔生產的目標。
3)以節能降耗為基礎降低污染
以節能降耗為基礎降低污染這一清潔生產模式,主要是上述兩項清潔生產模式的優化組合。針對生產過程的中後期採用先進的管理與技術手段,防止廢物的大量排放,以做到清潔生產。
4)注重持續發展的清潔生產模式
該模式相比前三種模式具有較高的成熟性。注重的是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也就是生產前科學利用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加強污染控制,生產後回收利用排放的廢物。
2.石油井下作業技術
1)管柱防護技術
因操作不當使得管柱遭到損毀並導致污染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在出砂較多的油層當中,這種事故更易發生。因此,做好人造井壁防砂能夠增強油層的支撐力度,修井過程中使用小噸位封隔器,簡化生產管柱從而減少坐封次數。使用管柱防磨新工藝,進而能夠有效地延長管柱使用壽命,增強抗磨能力。為了使管柱獲得更好的養護,油田企業要定期對管柱進行保養以延長油井的壽命。
2)套柱防護技術
為了降低油井潛在污染因素,在套管設計方面要對容易產生損害的油井部分使用厚壁套管。井下容易發生腐蝕的區域,要選用防腐能力強、性質穩定的套管,由於地下油藏類型不同,面對不同的腐蝕介質,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材質的套管,並使用有效的防腐措施降低腐蝕對套管的影響。在套管使用接箍保護環後能夠有效減輕地層施加在台肩面上的壓力,保護油井安全。增強固井質量也能有效保護套管。使用井身軌跡控制技術構建規則的井徑,利用密度低、塑性強的水泥作為原料可以增強固井質量,進而提高套管承受外界壓力的強度。
3)井下作業施工中的清潔技術
使用方鑽桿自封封井技術時,可以對方鑽桿與套管的空間進行密封,從而保持地面環境的清潔,並能將返出液重復利用。這種方法能有效解決井下作業中鑽磨、沖砂、套銑等工序所產生的刺漏情況。在井下作業的過程中,管桿要進行清潔,這時殘留的原油和殘液會污染周邊環境,可以引進當前常用的一種防污染塑料膜作為防護工具,清潔工作結束後對薄膜和殘液進行集中處理,繼而保護施工環境。
4)油氣層保護技術——不壓井作業
在油田生產中,幾乎所有的油層在從勘探到開發及後期的維護過程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在我國現有的油氣層保護技術中,還沒有一種技術完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油氣層保護,但不壓井作業技術的引進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油氣層保護提供了可能。
不壓井作業一方面可以為油公司省去用於壓井作業的壓井液及其處理費用;另一方面,由於油氣層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油氣層的產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的油氣資源。圖6.15為中原油田在採油二廠某井井上安裝不壓井作業裝置,實現了不放噴、不壓井的情況下的清潔生產。
圖6.15中原油田安裝不壓井作業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