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上拉油的船能拉多少噸油
海上的油輪大的能裝2、30萬噸油。
Ⅱ 一船原油提單有桶數和噸數,怎麼計算噸桶比
摘要 每桶石油相關信息大概為159公升。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沒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可分別得: 大慶原油換算系數=6.29/0.8602=7.31 ,勝利原油換算系數=6。根據各地出產石油相關信息的密度的不同,每噸原油約合6.5-7.3桶,在近似的計算中,我們通常認為7桶合1噸,也就是每桶約合0.143噸。
Ⅲ 原油一噸等於多少桶
噸和桶之間的轉換關系是:1噸(原油)= 7.3桶(原油)。
雖然有噸和桶之間的固定轉換,但由於t是質量單位,桶是單位體積,和原油的密度范圍和相對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如果按照不同的單位計算的,會有不同的效果。
(3)一船拉多少桶石油擴展閱讀
體積單位的換算:
(1)1立方米=1000升
(2)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1立方米=1000000毫升
(4)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5)1立方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
(6)1立方英尺=0.0283立方米(m³)
(7)1立方英尺=28.317升(liter)
(8)1立方英尺=28.317立方分米(dm³)
(9)1立方英尺=28317立方厘米
(10)1立方英尺=28317000立方毫米
Ⅳ 原油出口為什麼用桶計量而不用噸每桶是多重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映就是那個桶貴了的笑話:2008年國際油價14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6塊多/升,2018年國際油價不到8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卻要7塊多/升,原因是桶貴了。不過玩笑終歸是玩笑,因為現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裝在桶里的。陸地上的,一般都是通過輸油管道運輸,直接在出入口設置儀器計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運輸至大慶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石油,則是通過油輪直接運輸到我國的各港口,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裝,在運輸的,所以目前現實中根本沒有油桶影響油價的概念。
現實中我們計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體積來計量,很少會說用到桶,那麼為什麼原油會使用桶來計量呢?這其實是習慣使然。因為在早期美國人的石油是用桶來計量的,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之地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德雷克們用機井打出石油後,倉促間人們直接用各類桶來盛裝石油。不過雜亂的度量衡不單給買家造成困擾,也成為政府立法和課稅的麻煩。根據一般規律,當行業發展到相當程度,統一標准勢在必行。因此最終美國人制定了42加侖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為了標准(主要系這個體積大小的桶)適合放置在平板火車上,當時一節火車剛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運輸到各地。隨著技術的發展,雖然後來先後誕生了管道運輸以及油輪運輸,但是由於習慣使然,美國人仍然習慣按照桶來計量。
如果說美國不是世界第一強國,那麼桶計量的只會在美國,因為後續發展的很多其他國家並不使用桶計量,比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目前仍然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二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以及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後,美國操控著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國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計量的原油了。
目前標準的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至於說多重?這個不一定,因為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品質不一樣,因此在同等的容積下,重量也會出現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噸,也就是說1噸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為什麼說: 原油出口要用「桶」統計而不用「噸」計量,我們中國的原油計量單位是「噸」,那麼,對於西方而言,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為「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對於西方人而言,用「桶」計算原油出口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個人覺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是我國進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手中,那麼,為了方便他們的計量單位,也為了符合他們的交易習慣,他們就把原油規定為桶,而不是噸。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噸是質量單位,桶是一個體積單位,那麼,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在清朝的時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銀子其純度為為99%。但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福建地區人們所使用的銀子的純廢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於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噸算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可能有些誤差,但是,如果用桶計算的話,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個換算公式,所以在這就不用解釋了。
總之,就是對桶這樣單位是體積單位,質量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還有著較為復雜的換算關系,有些是不同產區的油密度不同,所以,為了方便用桶作為計量單位。
也就是說有體量單位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的因為是一桶油的質量,不同質量、不同的體積是因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體積也是是相同的。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 原油這個東西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面,二戰期間,石油的計量單位根據國際上的換算單位並不是用「桶」來計量的,而蘇聯則是用「噸」來計量的,但是,美國人當時為了便於石油的交易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為了運輸也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這個單位作為計量單位用著用著就習慣了。
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原油可以說用桶計算起來更為方便,但是,為什麼要用桶計算了?
其實, 說白了,桶作為計量單位,對石油貿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為計量單位的話,由於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難度是大大增加。
這是趣事!原油為何統一用「桶」計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計量?
一切源於習慣做法!
盎司; 黃金重量單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對盎司感到生疏,但黃金玩家不會混淆。
克拉 ;鑽石重量單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誤以為克拉是計算鑽石大小(體積)的單位。但鑽石玩家不會混淆。
英尺; 長度單位,一英尺=30.48厘米。(據說;十三世紀初,英國尺寸長度混亂,引起交易糾紛不斷,英國約翰國王召集大臣們討論一尺應該多長?沒扯出結果。約翰王憤怒跺了一腳,指著他的腳印說;「這就是一尺」,於是,英尺長度就確定下來了。
英碼; 長度單位,一英碼=91.44厘米=3英尺(據說,碼的長度確定與英尺長度確定類似,亨利國王伸直手臂,豎立大拇指說,從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離就是一碼!於是大臣們趕快小心翼翼丈量並確定下來)
米(公尺) ;法國人玩法。法國科學院將從北極點到赤道經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規定為1米,並於1799年在法國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國際長度公制(十進制)基礎。
公斤(千克) ;法國人玩法。法國定義了「米」的長度,就按「十進制」定義了分米。法國規定在4℃時,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為1公斤。並用鉑銥合金制了一個高度、直徑都是39毫米的圓柱體代表這個質量。這個「金屬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準物。
這是美國人的玩法,由於美國控制了世界原油買賣,原油用桶計量成為通行做法。
例如;買一船原油,船輪的油倉體積固定不變,一口氣灌滿了就知道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實際稱重是多少,則比較繁瑣。
1升90號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號重0.73公斤; 97號0.737公斤。看來,價格與重量還是呈正比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懵,今天我來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貨計價單位,如布倫特(Brent),美國德克薩斯西部中質原油期貨(WTI)以及OPEC一攬子參考價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於桶這個計量單位。三種期貨合約交割量幾乎占據了全球全部份額。當然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原油期貨不是按照桶計價,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種沒法比。所以這里要說的是原油按桶計價雖然不是國際強制規定,但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標准。
最大的誤區是有些人覺得原油的實物交易是用桶裝的,這個是最大的誤解。現在原油主要靠管線運輸,從油田運到煉油廠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開采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過那個時候的桶僅僅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後來,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形成了用木桶裝載石油的習慣。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為單位來計算的,漸漸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計量單位了。
當然,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是用桶這個單位,用於計量石油的。我國就是個例外,使用的是噸。官方在發布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是使用噸這個單位,比如我國去年一共進口的原油46190萬噸。
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評論員小韓;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桶」是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桶」不僅方便石油的運輸,也便於石油交易,因此被廣泛接受。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該問題比較普遍,本人正好在該行業,這里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澄清幾個問題,或者說誤解。
說了這兩個問題之後,我們接下來看為什麼原油進出口要用桶來計價,其實不僅僅是進出口,北美地區的油田產量都是以桶為單位。
最早開始使用「桶」來計量原油的是美國,准確的說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美國的第一口油井在賓夕法尼亞州完成,之後就迎來了19世紀60年代的石油開采熱潮。
當時的原油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標準的容器來裝這些原油,因為當時美國的石油工業剛剛起步。所以當時的石油開采者便用盛裝其他產品的桶來裝石油。這些桶的形狀大小不一,用處也不同,酒桶、魚桶還有裝糖漿和松節油的桶,總之五花八門。桶的容量也不同,這就給當時的原油交易帶來跟大的麻煩,因為計量困難並且造成很多爭端。
到了1866年,賓夕法尼亞石油生產者注意到了這問題,並開始著手推行統一的標准。最後他們將目光投到了裝威士忌的酒桶上,並決定將威士忌酒桶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侖(151升),但是為了有利於賣方(因為用桶運輸途中會有損失),也就是石油生產者,他們決定在實際交易中將計價容量增加2加侖(實際油量還是40加侖),也就是最終計價容量為42加侖(159升)。 最終該標准在1872年被通過,一桶等於42加侖成了美國原油計量的基本單位 。
以「桶」計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廣是與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並採用美元計價 。這當然和美國國家和石油工業的強大有關,現在石油工業的絕大部分標准和 科技 來自美國,而且美國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費大國,當然具有強大的話語權。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為全球准備貨幣,有其他貨幣難以比擬的穩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破產性極低,貨幣也穩定。所以原油採用美元計價也就理所當然,而對於石油行業美國也就順便推行了自己的標准。
上文已經提到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這個只是容積。但是不同品質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別。高品質原油,也就是我們說輕質原油由於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質油(密度高)輕。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 。
以桶計量原油最早始於美國,用桶不用噸是因為美國的影響,原油的美元計價也助推了該標准在全球范圍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貨交易都以桶為單位。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根據原油的密度,一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於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也就是說全球任何國家只要你在國際市場上買石油,面對的都是統一的標准。
我是漂流的亞特蘭蒂斯,下次見!
這是西方國家先入為主的一種計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侖,一加侖為4.546升,如果盛水的話,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輕,這就是比重。質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國產及委內瑞拉的石油,中東產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們開玩笑說那兒開採的石油可以直接加進油箱。就是因為比重不同,液體要用容積來算,早期開採石油都是用大桶,習慣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油桶」是目前歐佩克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原油計量單位,同時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計量單位。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目前紐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倫特原油和德克薩斯輕質原油作為標准,計算每桶石油的價格。
西方世界早在幾千前就使用木桶去運送葡萄酒,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中東地區的人是用陶罐去裝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並不好,而除了中國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沒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於是中東的民族就用木桶儲存和運送葡萄酒。
由於木桶是圓柱狀,因此非常便於運輸,因此越來越多的液體商品都是使用木桶運輸,例如橄欖油。後來石油被發現後,人們開始用鐵皮圓桶去裝載石油。
最先使用鐵桶裝石油的國家就是美國,在二戰之前,石油的計量單位並不統一,美國使用「桶」來計量,而蘇聯則是使用「噸」來計量。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今天的油輪不再是使用油桶運油了)
(咱們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氣和汽油、柴油都是由這種油罐車運輸的)
看到這想到了一個笑話: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呈下跌趨勢,但是國內的油價並沒有隨國際油價下跌而相應下跌,反而不斷上漲,一度每升價格達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價確實下跌了,但是油桶的價格上升了。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或者國內商品總量的結算中都是以噸、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氣)
、公斤來計算,大家都能有明確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獨是石油非要以「桶"為結算單位,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麼材質做的、一桶多重。
那為什麼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計量呢?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資源逐漸被發現並開發出其用途後,大批資本家加大了石油的開采。但是,石油開采後並沒有合適的容器去盛裝這些容易泄露的液體。恰巧歐美國家都有喝葡萄酒的習慣,就像中國的酒壇子一樣。大量的木質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裝石油的最合適不過的容器了,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用鐵質的圓桶代替了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且製造工時長的木桶。就這樣,用桶盛裝石油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國際原油交易以桶作單位,而普通消費者又習慣的成品油計量又是以升為單位。「美製桶」是容積單位,與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與公噸等重量單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
但是,用桶作為原油的計量單位有其一定的劣勢:
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石油是一個由多種重金屬混合物體以烴類為主組成的碳氫化合物,在常溫下以黏稠的液體狀態存在。經過加工後,以其沸點和比重,燃點和熱值的不同,而分為輕質油和重質油。成為現代工業,國防, 汽車 ,火車,輪船,飛機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劑,催化劑,防腐劑,保溫材料,潤滑油等等。
更是現代 社會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種塑料製品,各種化學用品,各種化肥,農葯,殺蟲劑,消毒劑……等等。當今世界各國早已將石油列入國家重要的戰略能源物資,進行嚴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計算,除了方便,簡潔,更主要是為了交易的精確,誤差和損失減到最小。因為這個已經是國際慣例,所以就共識了。
由於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圍大概在138~148kg之間。一噸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應該是1000kg。但實際計算是這樣的:比重重量為860~880kg之間,體積重量為1000立方單位。喜歡的人可以查看中國石油產品標准規范一書。
Ⅳ 船舶一般能裝多少噸位的貨物
幾十噸到幾十萬噸的都有。
大輪船要在各種各樣的大海里航行,不同的海洋在不同的季節,比重是不同的。夏天,海水溫度升高,體積膨脹,比重就減少。冬天,比重又會增加,不同的海洋在不同的季節的風浪也不相同。在各個海洋里,海水含鹽的多少也不一樣,印度洋的海水含鹽少一些,比重自然小;北大西洋海水含鹽多,比重就大。
滿載貨物的大輪船在大海中航行,就要考慮到海水的不同比重。比如說,一艘在比重比較大的海水裡航行的輪船,裝載的貨物很多,吃水很深,一旦航行到比重小的海里,它受到的浮水小些,就會加深吃水量,倘若再遇到大風浪,就可能發生危險。
(5)一船拉多少桶石油擴展閱讀
船舶為由許多部分構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綜合歸納為船體、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等三大部分。
船體為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為主體部分和上層建築部分。主體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殼(船底及船側)和上甲板圍成的具有特定形狀的空心體,是保證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體強度的關鍵部分。船體一般用於布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種艙室。
輪船促成了人類生活的改變,造成人類以往連做夢也沒想到的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現代化的輪船,其中有客輪、貨輪和油輪,正在從事著各種關繫到人類命運的全球性商業航運。如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每年海運進口貨物超過3億噸,總值超過300億美元。
其中一些奢侈品如瑞士鍾表、俄國毛皮、蘇格蘭威士忌酒、義大利鞋、丹麥傢具、法國葡萄酒,只不過占進口貨物總值的一小部分;主要的進口貨物是原料,包括4億桶以上的原油、4000萬噸鐵礦石、1500多萬噸鋁土礦石以及國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其他物品。
Ⅵ 世界最大的油輪可裝多少噸油
世界最大的油輪是諾克·耐維斯號油輪,能夠容納將近650,000立方米的原油(將近410萬桶)。
諾克·耐維斯號(Knock Nevis)是一艘新加坡籍、屬於超大型原油運輸船等級的超級油輪,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船隻與最長的人工製造水面漂浮物,船長超過1/4英里,比橫躺下來的艾菲爾鐵塔還長(埃菲爾鐵塔的總高為324米)。
在2004年經營業主易手改為現名之前,它又曾被稱為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1979年),快樂巨人號(Happy Giant,1990年),與亞勒維京號(Jahre Viking,1991年)。
2004年三月該輪進入杜拜乾塢進行改裝工程並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改裝後作為浮動儲油與卸油單位,停泊在卡達的夏辛油田做為外海儲油用途。2009年12月,該船被出售給印度的拆船業者,改名為Mont。2010年1月4日,於印度古吉拉特邦亞蘭市(Alang)拆解。
(6)一船拉多少桶石油擴展閱讀:
關於諾克·耐維斯號的相關建造歷史:
最早是在1976年12月時,於住友重機械工業位於日本橫須賀市的追浜造船所(Oppama Shipyard,目前已改名為橫須賀製造所)起造,船體編號1016號,並被命名為海上巨人號(Seawise Giant)。
海上巨人號原本的訂購者是一名希臘船運業者,但他在擁有該船三年後,在船隻尚未完工之前就因破產之故,將這艘船轉賣給了香港籍的船王董浩雲。
董浩雲在接手這艘船後要求造船廠變更設計規格,將原本已有48萬噸水位的海上巨人號加長了數公尺,而增加了8萬7千噸的水位,其高達825466噸的總承載後重量使海上巨人號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巨大的船隻。
Ⅶ 桶裝原油進口運輸採用什麼類型的船舶
油輪(Oil Tanker)。
油船運輸是指使用油船將散裝原油和成品油從一個港口運送至另一個港口,是海上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始於19世紀中期。
海上貨物運輸船舶類型
1、雜貨船(General Cargo Vessel)
又稱普通貨船。以箱裝、袋裝、桶裝和捆裝件雜貨物為主要承運對象。
2、散裝貨船(Bulk Carrier)
散裝貨船以大宗糧谷、礦砂、煤炭、磷酸鹽、木材、化肥、砂糖、工業鹽、硫磺等為承運對象。
3、多用途船(Multi-pupose vessel)
船舶專用化後,因某種貨類貿易萎縮,導致該類船舶運力過剩,而其他貨類船舶仍然營運不衰,從而促使航運經營者,建造同時可裝運兩種或兩種以上貨物的多用途船,或將船舶結構稍加改變,即可裝運另一種貨物,增加船舶的運載功能。
4、油輪(Oil Tanker)
油輪以散裝原油為主要承運對象,此外還可運輸魚油、植物油和其它油類。
5、集裝箱船(Container Vessel)
集裝箱船是以集裝箱為承運對象,具有換裝方便、裝卸效率高、周轉快、運輸質量好、相對運輸成本低等優點 ,這類船在國際航運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6、滾裝船(Roll on/Roll off //Vessel--Ro/Ro)
滾裝船把集裝箱或貨物連同帶輪子的底盤或裝貨的托盤作為一個貨物單元,用拖車或叉式裝卸車搬運直接進出貨艙。
7、車輛運輸船(Truck and/or Car Carrier)
這種船是專門裝運各種車輛如載重汽車、卡車和小轎車的船舶。
8、重大件貨物運輸船(Heavy-cargo Carrier)
重大件貨物運輸船以裝運火車頭、成套設備、重大件為主要對象。
9、載駁船(Lighter Aboard Ship--LASH)
又稱母子船,專門用於載運貨駁。按裝卸方式可分為移動門式起重機式(也稱拉西型LASH)和尾部升降平台式(即西比型Seabee)兩種。
10、液化天然氣船(Liquefied natural gas carrier--LNC)
液化天然氣船是專門用來裝運液化天然氣的船舶。
11、液化石油氣船(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arrier--LPC)
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和天然氣中提煉出來的丙烷和丁烷。液化石油氣船是專門用來運輸石油氣的船舶。
Ⅷ 一般裝油的船能裝多少噸柴油
按載重噸位大小可分為:
小型油船(0.6萬載重噸以下,以運載輕質油為主)。
中型油船(0.6~3.5載重噸萬噸,以運載成品油為主)。
大型油船(3.5~16載重噸萬噸,以運載原油為主,偶爾載運重油)。
巨型、超級油船(16萬載重噸及以上VLCC、30萬載重噸及以上ULCC,專用載運原油)。
油船,是指運載石油及石油產品(如柴油、汽油和重油等)的「船舶」。其結構特點是:
①用油泵通過管路裝卸貨物,故甲板上沒有起貨設備和大的貨艙口,但設有入孔艙口。
②由於石油易於揮發、燃燒和爆炸,故對防火安全要求嚴格,國際海事組織1978年議定書規定,載重量2萬t以上的新造油船,須有惰性氣體防爆設施,機艙須設在尾部。
③貨油艙用多道縱艙壁和多道橫艙壁分隔,以減小自由液面對穩性的影響。
④船體長深比大,彎曲力矩大,故多採用縱骨架式結構,以增加縱向強度。
⑤運輸常為單方向的,回程空放時為保持一定的吃水,須裝載大量壓載水,故現代大型油船須設有專用壓載水艙,或用油艙裝壓載水,壓載以前須將油艙洗凈,因此油船必須設有原油洗艙設備。
Ⅸ 一船原油提單有桶數和噸數,怎麼計算噸桶比
用桶數除噸數就可以,准確應該是用6.29除原油密度,就知道多少桶一噸原油了,發貨檢測報告應該有原油密度的。
Ⅹ 一噸石油多少桶
一噸石油等於多少桶?
石油體積與重量單位的換算方法
1.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每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換算關系為:
一噸油的體積數=1/p立方米
一噸油相當的桶數=1/p*6.29桶(油)
將6.29除以密度即為求1噸油等於多少桶油的換算系數公式。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可分別得:
大慶原油換算系數=6.29/0.8602=7.31,勝利原油換算系數=6.29/0.9082=6.93
對石油產品得計算方法也是一樣。如某種汽油的密度為0.739,計算結果:1噸汽油等於8.51桶;某種柴油的密度為0.86,計算結果1噸柴油等於7.31桶。依此類推。表1列出了國內外常規油品及常見的原油的噸與桶的換算系數。
美國市場的汽、煤、柴油價格以美分/加侖為單位,同樣可用上述公式換算為以美元/噸為單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國舊金山93號無鉛汽油價格為54.0美分/加侖,其換算方法推導如下:
93#無鉛汽油價格=54.0美分/加侖;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侖),54.0*0.01*42*8.5美元/噸
(1噸汽油約和8.5桶),54.0*3.57*(3.57即為汽油由美分/加侖換算美元/噸的換算系數)=192.78美元/噸
表1.原油和油品體積與重量單位換算表
一、油品品名密度p桶/噸品名密度p桶/噸
航空汽油0.7018.97船用柴油E80。c37-5.00.8867.10
車用汽油0.7258.67減壓渣油(大慶)0.9416.68
航空煤油0.7758.12道路瀝青1.016.23
輕柴油0.8257.62潤滑油基礎油150SN0.84277.46
輕石腦油(44-100。c)0.6749.33潤滑油基礎油500SN0.85797.33
重石腦油(102-143。c)0.7428.48潤滑油基礎油150BS0.8797.16
二、原油品名密度p桶/噸品名密度p桶/噸
中國原油米納斯原油0.84987.40
大慶混合原油0.86027.31杜里原油0.92186.82
勝利原油(101庫)0.90826.93辛塔原油0.86027.31
阿曼原油0.84987.4阿朱納原油0.92796.78
阿聯酋原油漢迪爾原油0.88507.36
迪拜原油0.87087.22維杜里原油0.88507.36
穆爾班原油0.84987.4馬來西亞原油
沙特原油塔波斯原油0.79727.89
阿拉伯輕油0.85507.36拉布安原油0.86547.27
阿拉伯中油0.87087.22米里原油0.89487.03
阿拉伯重油0.88717.09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0.86807.25伊朗輕油0.85547.35
伊拉克原油伊朗重油0.87077.22
巴士拉輕油0.85597.35英國原油
巴士拉中油0.86987.23不倫特原油0.83487.53
中原文留油0.83217.56俄羅斯原油
遼河外輸油0.9306.76原蘇聯出口原油0.86597.26
勝利孤島油0.9466.65美國原油
江蘇真武油0.84037.49西得克薩斯中質油0.82517.03
華北任邱油0.84107.48北坡原油0.89447.03
南海惠州油0.83807.51澳大利亞原油
南海綏中油0.9726.47吉普斯蘭油0.80177.085
印尼原油賈比魯油0.81567.71
阿塔卡原油0.91097.76
2.體積單位換算
體積單位主要有桶、加侖、升、立方米,它們之間的換算系數見表2。
表2.體積單位換算表
升(L)立方米(m3)加侖(美)加侖(英)桶(油)
158.980.158984234.9731
10.0010.264180.219986.29*10-3
10001264.18219.986.29
1立方米=6.29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