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燈塔地區什麼地方有石油
擴展閱讀
鋼筆工具如何繼續利用 2025-07-30 10:34:27
訂車發現價格貴了怎麼辦 2025-07-30 10:19:33

燈塔地區什麼地方有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8-22 23:09:51

① 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

②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歐、非洲、東南亞和中國。

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荒原的探井噴油了,這年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發現的大油田取名為「大慶油田」。1963年,我國的石油達到基本自給。從此,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接著,又相繼發現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發現的油田有3萬多個。其中儲量在6800萬噸以上的大油田有272個,原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7.4%;儲量超過6.85億噸的特大型油田有33個,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4.5%。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和輸出地區。世界上儲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沃爾油田,可採石油儲量達104億噸。

③ 中國主要的石油產地有哪些

我國石油資源的特點是:石油儲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石油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公里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

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等是我國石油資源的主要集中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總量的81.13%。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主要的石油產地有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四川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長慶油田、江漢油田、江蘇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門油田等石油油田。

1.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自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由於,油田把新的工藝和技術運用到了採油中,目前該油田每年的原油產量仍然在5000萬噸以上。

2.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原油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境內,主要開采范圍約4.4平方公里。

3.遼河油田

遼河油田是我國第三大平原,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32縣,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

4.克拉瑪依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就在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了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其中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從190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5.四川油田

四川油田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6.華北油田

華北油田,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量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產量約400多萬噸。

④ 幫我介紹一下遼陽

遼陽位於遼東半島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有著24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是新興的現代石化輕紡工業基地,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遼陽是一座有著2400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歷史上先後曾有6個地方割據政權在此建立國號,定都遼陽。唐太宗、清聖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留下的吟詠遼陽的詩文達百餘篇。旅遊的地方有遼陽漢魏壁畫墓群,白塔公園,東京城、東京陵,遼陽博物館,燕州城,清風寺,曹雪芹紀念館,冷熱地公園,華表山、通明山、鏵子林場、龍峰山、龍頂山、石洞溝。
遼陽市總面積:4741平方千米。
總人口:181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地:白塔區民主路38號,
郵編:111000。
代碼:211000。
區號:0419。
拼音:Liaoyang Shi。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遼陽市地處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其地貌類型齊全,分異規律清楚,層狀地貌典型,地貌分區規整。自東南部邊界白雲山到西北部界河(渾河)畔,地勢由高到低,從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到平原,層次分明,海拔由千米以上到50米以下,依次跌落,構成了東南高,西北低的同向傾斜緩降地勢。界臨岫岩、鳳城和本溪縣,境內水泉鄉是遼陽地區最高點,大黑山是境內第一高峰,海拔1181米;最低點是界臨海城市、台安縣和遼中縣的唐馬寨和穆家鎮。
遼陽地區東和東南部邊界線上由南至北呈北東走向,由胡仙堂山、大黑山、摩天嶺等系列山峰組成千山山脈中段的主要支脈。以這條千山支脈為主幹,呈南北向由東至西排列著黑背正岔、生鐵嶺、大砬子、老爺嶺以及馬耳山、歪桃山等數條余脈。
境內有大小山峰166座,其中座落於遼陽縣境內126座,燈塔市境內27座,太子河區境內5座,弓長嶺區境內5座,宏偉區境內2座,文聖區境內1座。
摩天嶺,海拔968.8米,主峰位於甜水鄉李家村東南3.5公里處。為遼陽、本溪兩市界山,還是甜水、水泉兩鄉界山。山體面積19平方公里,南北走向,坡度較陡,植被率90%以上,有大片森林。
黑背正岔,海拔906.3米,主峰位於河欄鎮黑背居民點東南2.7公里處。為遼陽市與岫岩縣界山。
大砬子,海拔514.1米,主峰位於隆昌鎮吉祥峪村東南1.2公里處。
生鐵嶺,海拔528.2米,主峰位於吉洞峪鄉生鐵嶺溝居民點東南0.9公里處。為遼陽市與岫岩縣界山。
老爺嶺,海拔388.8米,主峰位於下達河鄉老爺嶺村西北1.8公里處。為下達河鄉、蘭家鎮界山。
歪桃山,海拔313米,主峰位於柳河子鎮上老君峪村東1.8公里處。
馬耳山,海拔330.3米,主峰位於柳河子鎮團山村北1.6公里處,為遼陽、本溪兩市界山。

地質狀況

1.地層系
遼陽屬華北地層區遼東分區、出露的主要地層比較復雜,由老至新可分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羅系、第四系等8個地層系。
2.第四系地層
第四系地層是遼陽地區分布面積較廣的地質現象,西部近下遼河平原區第四系地層以河流沖積相為主,並且極為發育,其厚度由山前向西逐漸加大,山前區平均地層厚度約70餘米,至沈(陽)大(連)公路一帶逐漸加大到近百米,至渾河邊緣其厚度增至300米左右。遼陽東部山區第四系地層不甚發育,只沿湯河、蘭河河谷呈條帶狀分布。其成因主要有沖積、沖洪積、坡洪積及風積、冰磧等類型。
氣候特點
遼陽地區因地貌形態差異,其氣候特徵亦各不相同。
1.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形成於東部低山丘陵地帶,包括遼陽縣的水泉、甜水、寒嶺、河欄、上麻屯、塔子嶺、吉洞峪、隆昌、八會、下達河等鄉鎮和弓長嶺區的南部,氣候特徵是降水較多,多暴雨、大雨,年平均降水量在800至900毫米之間,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是遼陽地區年降水量最大的區域,全年日照時數少,冬季時間較長,氣溫較低,年平均氣溫6至8攝氏度,無霜期140至160天,年平均正積溫3000至3400攝氏度。
2.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形成於北部丘陵平原地帶,包括燈塔市的柳河子、雞冠山、西大窯、鏵子、燈塔、沙滸、柳條寨、古城街道、西馬峰等地及王家鎮的北部,遼陽縣的蘭家鎮、小屯鎮,弓長嶺區的安平鄉,太子河區的東京陵鄉。氣候特徵是嚴寒期較長,氣溫較低,春季多大風,降水量少於低山丘陵地帶,平均年降水量在500至70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6至8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正積溫3100至3400攝氏度。
3.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形成於西部沿河平原區,包括遼陽縣的首山、沙嶺、黃泥窪、劉二堡、柳壕、穆家、小北河、唐馬寨等鄉鎮,燈塔市的佟二堡鎮、王家鎮大部。氣候特徵是大陸性氣候較強,夏季氣溫較高,冬季氣溫較低,降水多於北部丘陵地帶,且多集中於5月至10月農作物的生長季,年平均溫度8至9攝氏度,降水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間,無霜期160至180天,年正積溫量在3400攝氏度以上。
水文狀況
遼陽地區的地質、地貌、氣候特徵以及其地質構造條件,決定遼陽地區屬東北少有的優質水富成水地區。遼陽地區水資源。早在70年前被日本帝國主義開發用於當時東方最大的鋼鐵聯合生產基地鞍山制鐵所(後改昭和制鋼所)掠奪中國鋼鐵資源時,便聞名於亞洲。至今仍為遼陽、鞍山市約200萬城區人口生活用水,鞍鋼、遼化兩個超大型企業和遼鞍兩市工業用水,以及遼陽約150萬畝農田灌溉和農村120萬人生活用水的全部水源。首山水源以每年2.3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應鞍山地區。近十年來,由於局部地區集中開采,造成大面積區域漏斗。因此,遼陽水源已趨吃緊形勢,保護水資源,合理開采水資源,應引起重視,消除水浪費節約用水十分重要。
遼陽市境內共有流程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86條,其中10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29條,這些河流組成了太子河、渾河兩大水系。
太子河,戰國時稱衍水,又稱大梁水。漢代稱大梁水或梁水。「太子河即故衍水,燕太子丹匿於衍水中,後人因名太子河」(《讀史方輿記要》)。又名東梁河。明代有代子河之稱。清以滿語稱為「烏勒呼必喇」(烏勒呼意為蘆葦,必喇為河),但傳之未久,仍復稱太子河,沿用至今。
太子河有二源,北源於新賓縣平頂山鄉鴻雁溝;南源於桓仁縣東營坊洋湖溝草帽子山麓,經本溪縣馬城子村姑子閹匯合,又經本溪市入遼陽境。在雞冠山鄉、寒嶺鎮入葠窩水庫後,經弓長嶺、西大窯、沙滸、小屯、東京陵和市郊繞城而西,再經望水台、西馬峰、王家、佟二堡、黃泥窪、小北河、柳壕、唐馬寨等18個鄉、鎮,從大檯子村出境。河長413公里,境內流程143公里,流域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85%。境內河流多為太子河支流,其中流程10公里以上的支流多達24條。從北、東、南三面匯入太子河,形成向心水系。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遼陽地區是全國礦產資源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在全國全省居重要位置。據記載,戰國中葉,燕國曾在此地開采銅礦、鐵礦,煉帛農具、兵器、貨幣等。漢代在遼陽東南部大規模開采鐵礦冶鐵。遼金至明代遼陽地區礦產資源的開采達到鼎盛時期。19世紀開至20世紀40年代,本地先後被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他們對鏵子地區、弓長嶺地區和寶鏡山、小屯一帶的煤、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進行了掠奪性的開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遼陽礦產資源才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迄今已發現礦藏9類18個礦種,共有礦床和礦點50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8種,開發利用的35種。主要有鐵、水泥灰岩、熔劑灰岩、硅石、石膏、菱鎂礦、鉀長石、鈉長石、滑石、金、石油、天然氣、煤、透輝石、白雲母等。種類之多、儲量之大,可列為全省資源豐富城市之一。其中硅石、白雲母,分別佔全省的6076%、6935%,礦產保有量居省內第一位;居第二位的礦藏有鐵、石膏、分別佔1833%、4047%;居省第三位的有水泥灰岩、熔劑灰岩,分別佔1725%、168%。此外,石油、天然氣、煤、金、黃鐵礦、磷、耐火粘土、鉀長石、菱美嗾、滑石、透輝石以及稀土等在遼寧內都佔有重要位置。
土地資源:遼陽市全區最大橫距92.2公里,最大縱距100.3公里,區界全線總長471.8公里,總面積4731平方公里(709.19萬畝)。其中,山地丘陵面積301.18萬畝,占總面積的42.5%;平原區面積369.63萬畝,占總面積的51.1%;水域面積38.38萬畝占總面積的5.4%。遼陽市現有耕地221萬畝,占總面積的31.2%,人均佔有耕地1.29畝;林地243.56萬畝,占總面積的34.3%;草地61.12萬畝,占總面積的8.6%;其餘25.9%為城鄉、工礦、交通、園林、疏林草地等土地佔用。
遼陽全區土壤分為3個土類,6個亞類,70多個土種。其中,以棕壤土類佔地最多,達407.4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7.5%;草甸土類次之,為199.0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8.1%;水稻土類佔地面積61.5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7%。全市耕地耕層土壤肥力屬於中上等,其中有機質含量1.87%,全氮0.1%,有效磷7.1PPM,有效鉀86.63PPM。特別是渾河、太子河沖積平原,土壤肥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植物資源:遼陽的植被因地貌成因、氣候類型諸因素,形成東西不同的植被類型。根據其分布和種類組成,全區可分為三個植被類型。
東部低山丘陵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 東部低山丘陵一般海拔在400—600米左右,少數山峰高達800米。年平均氣溫低於平原,降水量大於平原。是長白植物區系與華山植物區系的交匯區,植物種類豐富。是全年次生林和人工林最集中的區地。主要樹種為尖柞櫟(Quercusacutis-sima)。面積大.分布廣,是遼陽縣主要柞蠶基地。其次是蒙古櫟(Q.mongolica)、油松(Pinustabulasteformis),是大面積人工林的主要樹種,在弓長嶺穆家墳林地和遼陽甜水鄉摩天嶺林地有樹齡超過百年者。此外。屬華北植物區系的樹種還有遼東櫟(Q.liaotungensis)、懈樹(Q.deutata)、花曲柳(Fraxinusrhynchophgila)、南蛇藤(Cola—trusarticulatus)。針葉樹種分布較多的為紅松(又稱果松)(Pinuskoraicnsis),赤松(Pi-nusdensiflora)呈零星分布。山地以大面積薪炭林為主,是山區居民的生活用柴資源。
動物資源:古代遼陽地區地廣人稀,原生森林密帽於東部低山丘陵,其境內水草豐盛,氣候適宜,適應各種鳥獸魚類以及昆蟲的生存。據記載,古代此地野生動物約200種以上.300年前境內仍見有虎、熊、豹、羆、豺、狼、野豬、獐、狍、鹿、貉、水獺、黃羊、野馬、野羊以及鷗鷺、鴛鴦、翡翠、丹頂鶴、白頭翁、天鵝、大雁、雕、鴇、鶩、鷹等。本世紀以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野生動物群的自下而上條件受到嚴重威脅,其種類和數量逐年減少,有的物種已經消失。
據60餘年前《遼陽縣志》(1927年修)所記,猛獸僅剩虎、狼、野豬、珍禽已大部絕跡。現今所見獸類在山地只有小型動物,如狐、貉、黃鼬、獾、狍、刺蝟、松鼠、花鼠、黃鼠等。在平原地區基本以鼠類為主,如黑線倉鼠、大倉鼠、黑線姬鼠、小家嫌等。鳥類在林區常見者為大山雀、沼澤山雀、家燕、金腰燕,市內多有樓燕。爬行類動物,較常見的有鱉、麗斑麻蜥、白條草蜥、黃脊游蛇、蝮蛇等。兩棲動物在山區可見到東北小鯢、林蛙,分布較廣的種類有蟾蜍、花背蟾蜍、青蛙、無斑雨蛙等。曾經是盛產的太子河魚類,幾乎絕跡,其他水生動物如河蟹亦極少見,近年來,雖然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生態環境有少許改善,然而未能改變已存在的危局。強化環境治理,保護生態條件良性狀態,挽救瀕臨絕跡的動物,仍迫在眉睫。
遼陽境內有記錄的脊椎動物共計5綱31目69科227種。無脊椎動物15綱39目82科486種。農林業昆蟲300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昆蟲161種。

⑤ 我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⑥ 我國的各大油田分別位於什麼地區(平原

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
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是我根據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說」最先提出的觀點,目前,國內外尚未發現有人提出這一觀點。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對石油的開發具有普遍意義和世界意義。這一觀點的提出對緩解我國的石油緊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的這一觀點希望能引起石油等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行學術研討,鑒定,開發,為早日解決我國的石油緊缺作出貢獻。
18世紀70年代到現在,人們對石油的生成問題歸納為兩大派,既有機生成派和無機生成派。有機生成派認為石油是有機物生成的;無機生成派認為石油是無機物生成的。有機生成派的主要問題是,為什麼有些地區發現了15億年前的石油?為什麼油氣藏多存在於海溝和大型線狀斷裂帶及大陸盆地之中。
人們為什麼對石油的產生會產生這么多的疑問呢?這主要是因為對地球的演化史沒搞清楚。我根據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認為,46億年前,太陽因燃燒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地球形成之後,由於在冷卻過程中散發的熱量,大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釋放出的熱量,氣溫逐漸下降,地球逐漸收縮。由於形成地殼的成分不同,收縮時造成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同,低的地方形成了盆地。39億年前,由於地球的氣溫逐漸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平均1.2萬米深。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出現。6億年前,由於氣溫和海洋的溫度逐漸升高,產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5.2億年前,由於地球的膨裂,部分陸地逐漸露出了海面,4.8億年前一些陸生生物開始出現了。6500萬年前,地殼發生了最後一次大的膨裂,造成海水最後一次從大陸上徹底退出,恐龍滅絕了。
如果根據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就能很好地解釋所有的石油之謎,並能對石油的產地和產量作出很好的預測。
1、為什麼一些地區找到了15億年前的石油?這是因為39億年前,海洋就已經覆蓋著整個地球,38億年前生命就在海洋中出現了,石油又是海洋微生物的殘骸生成的,所以發現15億年前的石油就可以理解了。
2.為什麼油氣藏多存在於海溝和地殼的大型線狀斷裂帶?這是因為地球膨裂總是在地殼的最薄地區,也就是海盆地區。這些海盆地區存在大量的石油,因為海溝的邊緣和地殼的大型斷裂帶是地球海盆膨裂的邊緣,所以必然有大量的石油。
3.為什麼石油多存在於大陸盆地之中?因為這些地區歷史上是海洋中的盆地,一些海洋微生物的殘骸在海底洪流的作用下,必然被沖積到這些盆地形成石油。
4.為什麼90%以上的油氣和含鹽有關?因為海水的鹹度很大,受陽光的照射形成很多的蒸發鹽,這些鹽有利於石油的保護。
5.為什麼99%的油氣和火成岩有關?因為石油的生成需要溫度,這些海洋微生物殘骸在火成岩的溫度幫助下才能生成石油。
6.世界上的油礦規模比任何礦體的規模大得多,這么多的海洋微生物殘骸是從那裡來的呢?因為生命38億年前就在海洋中出現了,6億年前又發生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到6500萬年前海洋從大陸上徹底退出,這期間經歷了38億年。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儲量1770.62億噸,按38億年計算,每年產生46噸的海洋微生物殘骸這是完全可能的。
7.石油為什麼高度集中在中東地區?因為中東地區地質史上是海盆地區,處於熱帶的時間長。氣候炎熱非常適合海洋生物的繁衍,所以這一地區的石油就多。
8.石油生成的主要時間?石油是由海洋微生物殘骸形成的,而大量的海洋微生物是在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之後,到6500萬年前海水從大陸上徹底退出這段時間生成的,所以石油主要在寒武紀之後到6500萬年前的海相沉積層中產生。
9.石油的原產地。因為石油是海洋中微生物的殘骸生成的,所以石油的原產地必然是海相沉積層。但是由於石油的運移,石油也可以在火成岩、陸相沉積層中發現。
10.石油的生存環境。關於石油的生存環境,有機生成派分為海相成因派和陸相成因派。陸相盆地形成的時間短、動物殘骸少不可能形成油田。雖然在陸相油田中發現動物化石,也不能證明陸相沉積層能生成石油,因為這些石油是從海相沉積層中運移過來的。在這些陸相沉積層的下面肯定有海相沉積層,只不過我們沒有鑽那麼深,沒有發現海相沉積層而已。在撫順和茂名均有較厚的油頁岩,同時含煤層中大都含有油頁岩。油頁岩與煤共生,油頁岩無疑是陸相成因,這說明由於時間短,動物殘骸少只能生成油頁岩,不能生成石油。
11.生成石油的物質是什麼?生成石油的物質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是由碳、氫、氧等三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並被淤泥覆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組成天然氣。煤與石油的成因很相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所以不能生成石油。這也就是煤為什麼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深度、同樣的壓力、同樣的溫度下,沒有變成石油的原因。
12.為什麼沙漠地區有石油?因為沙漠是海洋形成的。5.2億年前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海底洪流把沙子、海洋生物殘骸、蒸發鹽沖擊到海底盆地,所以這些地區存在著石油。地殼膨裂後,海水從大陸上退出,這一地區露出海面形成陸地,由於這些地區不適合植物生長,逐漸變成了沙漠。在撒哈拉大沙漠和我國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已發現大量的石油,我國的內蒙古沙漠肯定也有大量的石油。
13.我國是富油國。在我國境內存在大量的海相沉積層,已探明的海相沉積層455萬平方千米。在這些海相沉積層中蘊藏著大量的石油,但由於我國的海相沉積層大部分比較深、石油基礎理論及地球演化史沒搞清楚、石油勘探開采技術的落後,這些石油還沒有得到開發。
14.石油的產量。因為石油是海洋盆地中的海洋微生物殘骸生成的,所以海相沉積層的厚度、海盆面積的大小、海盆是否處於熱帶地區、海盆在熱帶地區的時間長短,這是決定石油產量的四要素。
15.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我國西藏地區完全符合決定石油高產量的四要素。(1)珠穆朗瑪鋒地區,早奧陶世至始新世中期的海相沉積層厚達1.1萬米。在這一地區的奧陶世海相沉積層下面,肯定存在寒武紀海相沉積層,如果加上寒武紀海相沉積層的厚度,這一地區的海相沉積層肯定超過1.2萬米。而塔里木地區從寒武紀到志留紀的海相沉積層僅1000米。(2)珠穆朗瑪鋒地區在中生代(2.25億年)時,位於南緯24度,而後才逐漸移至現在的北緯28.6度,說明中生代時喜瑪拉雅山地區處於熱帶地區。(3)西藏地區地質歷史上是海盆地區,以後才逐漸隆起形成青藏高原。西藏盆地北至新疆南部,東至滇西、青海南部,面積很大。(4)西藏地區如果從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算起,至6500萬年前海洋從西藏地區徹底退出,這期間近5.5億年的時間都處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下面。而塔里木盆地主體缺少泥盆紀海相沉積層,從寒武紀到志留紀僅2億年時間處於海洋下面。我國的西藏地區上述四條優越的生油條件是世界上其它油田所無法相比的,所以我國的西藏地區必然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
證據: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10-15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在1995年,一支由來自加拿大、愛爾蘭、中國、法國等國的學者組成的國際聯合小組運用了電磁學方法,布置了四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希望能找到地球內部反饋出的信息。魏文博一行科學家分析了幾種可能性。「通常來說,固體岩石的導電性差,高導體物質一般為金屬、石墨、水等。」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是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但探測結果卻表明沒有如此富足的礦藏,而石墨層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或者地下有一些類似於水的液態物質,並溶解了很多鹽分,但這一點也很難得到觀測的證據。最後,科學家們判斷,在深層的地殼下,水一般以形態特殊的水分子存在於岩層中,出現如此集中的高導電性則證明,青藏高原東部有可能存在廣闊的地下海洋。地球膨裂說認為「地下海洋」其實就是石油。

2004年11月29日14:57 [ 張愛林 葉2輝 ] 來源:[ 新華網 ]
地處西藏羌塘地區的西藏第一口海相石油深鑽現已進尺800米。 據專家介
紹,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西藏高原羌塘盆地屬於特提斯海相盆地,位於世界特
提斯構造域東段。被國際地學界稱為"特提斯構造域"的地區,不僅是重大基礎地
質理論誕生之地,也是世界上探明儲量和開采儲量最大的含油氣地帶。

作者:賴柏林

⑦ 世界上石油分布最多的地區在哪

世界上石油分布最多的地區在:波斯灣沿岸
波斯灣沿岸國家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海灣地區為世界最大石油產地和供應地,已探明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所產石油,經霍爾木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寶庫"、"世界油閥"之稱。 灣內有眾多島嶼,大都為珊瑚島。灣底與沿岸為世界上石油蘊藏最多的地區之一。淡水絕大部分來自西北面的阿拉伯河與卡侖河。因蒸發量超過注入量,故西北部鹽度

⑧ 燈塔市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燈塔市屬於遼寧省遼陽市。

燈塔市,遼寧省遼陽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遼寧省中部、東三省經濟走廊核心區內和沈陽經濟區中部,東與本溪市毗連。

北與沈陽市蘇家屯區接壤,此指南與遼陽市區和遼陽縣相連,西界渾河與沈陽市遼中區相望。全市區域面積1167平方千米,下轄3個街道、10個鎮、1個鄉,18個社區、193個行政村。

燈塔市地貌資源

塔地勢東高西低,整體地貌為「二山一水七分田」。東部為山區和丘陵地帶,約佔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為沖積平原,質地優良,土壤肥沃,森林覆蓋率16.9%。

境內已探明儲量的自然資源有17種,其中鐵礦儲量1.7億噸、煤炭3.7億噸、石灰石11億噸、石油4億噸、天然氣2億立方米,石膏儲量5300萬噸。境內有渾河、太子河、北沙河等33條河流,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達到18條。

以上內容參考:遼陽市燈塔市人民政府-燈塔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