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現1億噸「超級油田」,地球為何有這么多石油
對於大家來說,石油應該都不陌生,我們差不多每天都能接觸到與它有關的產品。例如輪船,汽車,道路修建等等。而隨著人口不斷的增長,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日漸增加。全球不少國家都在拉長石油開發的“警戒線”,包括對石油的進口等等,都出現了瘋狂式的增長。當然2020年確實出現了波動,主要是受到了外界的影響。
而尋找石油肯定也成為了全球一個焦點性的問題,所以誰發現的石油越多,基本上都可以因此而成為富豪區。因為它非常稀缺,並且需要量很大,在短時間來看,科學界還沒有一個可以完美替代的產品。
人類也在尋找石油的“替代品”,並且“廉價還不傷機器”是最大的亮點,那麼人類就會逐步擺脫對石油的使用,所以石油就不可能完全被使用完,除非這個地球真的變成“荒廢星球”或者說變成“枯竭星球”,那麼地球的石油也就不變動了。所以說石油是用不完的,未來在技術的提升之上,石油甚至可能會走“下滑”路線。
綜合情況來說,在現有的社會發展趨勢之下,石油較多是好事情,畢竟需求在如今還是比較高的,在未來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但是整個需求的持續性應該不會斷,再次恭喜我國在渤海發現“1億噸大油田”,希望合理利用。
Ⅱ 石油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資源,它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石油
而不含油份的植物屍體經過液壓時間長,榨幹了水分經過氧化成了無煙煤或有煙煤。人類至今所了解的天文知識中得知;整個太陽系裡的每一個行星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甲烷,有以氣體,液體,或固體的各種形式存在於每一個行星中。盡管尋找石油的方法多數都是從『海相沉積』入手,但是這些有油的地方同時也是儲存條件極好的『儲存罐』,不排除這些石油是從地殼里蔓延出來然後儲存在儲存罐里的可能性。同時,『石油源於生物』的理論不能嚴謹地解釋天然氣和頁岩油的生成。
Ⅲ 石油明明不是可再生資源,為什麼會越來越多
石油是人類離不開的一種能源。但是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卻有很大的爭議。目前主要的爭議有兩種。第一種是美國的有機物生成論,也就是石油峰值論。另一種是俄羅斯的無機物生成論。
Ⅳ 石油枯竭喊了這么多年,為什麼石油非但沒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石油是每個國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但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面臨著的是石油枯竭問題。
在1956年,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就曾經繪制出一條鍾形曲線,根據曲線可以發現石油產量將會在1966年~1972年之間達到一個峰值,之後不斷下降,直至枯竭為止。
盡管現在的石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少,但是我們也不能毫無節制揮霍。盡管石油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稀缺,但是如果人類想要進行長期發展的話,必須合理利用地球的資源,因此我們還是得合理利用石油,並繼續研發新清潔能源。
Ⅳ 我國現1億噸「超級油田」,石油為什麼用不完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性的能源物質,之所以到今天還沒用完,是因為石油資源會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的進行再生,也就是說,可能一些石油從地下抽出來以後,它會慢慢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再產生出石油,這樣就使得對於石油的使用,可以做到源源不斷;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加大了對於石油資源的探測,無論是在大草原上,還是在叢林地里,或者在廣闊無邊的大海上,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座座石油開發設備。通過有效的探測,我們能夠發現更多的石油資源,為我們所用;另外,雖然現在的機器社會里,根本離不開對於石油的使用,但是,人類的節能意識開始增強,人們發明了很多隻需要電力,就能啟動的機器,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石油的大量使用,幫助我們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石油資源。
就目前而言,我們利用的石油資源並不是特別多,所以石油資源還有很多。
Ⅵ 石油存儲量近200億噸,我國這座城市為啥有如此多石油
位於我國最南端的三沙市,由於這片海域底下蘊含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一直沒有大量開采而備受其他國家的關注。其實默默無聞的三沙市在很多國人眼裡面是很窮很冷清的城市,基本不發展旅遊業和推廣,可誰也想不到這個新興的小城市卻有著國內數一數二多的自然資源,畢竟這片海域裡面存放著大量未開發的資料,例如接近200億噸的石油。
三沙市本身海底資源豐富,加上當地嚴格控制石油數量,導致資源合理使用數量得到了控制。
Ⅶ 中國也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呢
中國也有不少油氣資源,為什麼還要進口石油?
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石油儲量不算少了,放在隨便一個國家,比如韓國、紐西蘭等,都是絕對牛逼。但放在中國就不一樣。
我們國家人口多,14億人口,平均一下,其實沒多少。
第一,我國產油量低,但需求量大,日產量滿足不了每日消費需求,所以只能靠進口。我國的石油產量僅384.6萬桶/日,無法滿足國內1280萬桶/日的消費量。而隨著國內需求越來越來多,石油產量增速卻跟不上來,這個缺口只能靠進口石油來補。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我國的石油產量保持在0.8%的年均增速,遠低於5.2%的消費需求的年增速。
第二,中國石油儲量分布不均衡,而且開采需要大量的投時間和金錢成本。中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地區,要麼就是海洋石油,而這些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勘探難度大,投入費用高,也無法開采出優質原油,因為國內原油品質並不好,石油含碳量重,這會大幅增加煉油成本。所以,我國一些油企甚至還出海去投資和開發油田,因為國外油田開采難度小,原油開採的品質高。
第三,我國存在大量未經開發的油田,但大多處於復雜的地理環境,具有成藏機理復雜、勘探難度大的不利特點。其次,發現油田並不等於就能開採油田,開採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當復雜和冗長,不同油田所適合的開采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意味著開采本國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油企紛紛「出海」投資和開發油田,就是因為國外油田開采難度小,投資回報高。
第四,現在國外進口原油性價比最高,所以國內油企主要以進口進口原油為主,而國內的石油儲量分布不均,開發成本高,可以留給子孫後代慢慢去開發,這樣也有利於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一旦進口原油被別國卡住了,那西北地區的原油就可以馬上開采出來,以應付不時之需。
第五,石油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能讓這些自己的石油,天然氣都浪費在他人身上。
Ⅷ 中國有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何還要選擇從外進口
中國有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要選擇從外進口。石油是有保質期的,而且容易揮發,所以儲存本身就不容易,每年要保留那麼多多餘的石油,要花很多錢。看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既然不容易保存,而且每年的生產能力太大,為什麼我們不能少造石油?為什麼我們要製造這么多的石油呢?
中國的石油產量很低,但需求量很大,每天的產量無法滿足日常消費需求,所以只能依靠進口。中國的石油產量只有384.6萬桶/日,不足以滿足國內1280萬桶/日的消費。隨著國內需求的增長,石油生產沒有跟上,進口不得不彌補不足。中國的石油生產保持了0.8%的年均增長率,遠遠低於5.2%的消費需求年增長率。我們為什麼不鑽研我們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氣,這將促進國內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發展。事實上,雖然中國的油氣儲量豐富,但由於技術和地理環境的限制,油氣生產無法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巨大消費需求。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Ⅸ 為什麼有的地方多產石油,而有的地方多產天然氣
為什麼有的地方生成石油多,有的地方生成天然氣多?這個問題的提出很自然,從目前我國的油氣分布現狀看確實會給人留下這樣的一個印象。我國東部石油儲量多,油田規模大,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使東部成為中國主要的石油生產基地。天然氣區則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近些年來在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發現了大氣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一些地區也有氣田發現。石油與天然氣能源在我國東西部的分布不夠均衡。這也正是國家建設「西氣東輸」工程以保證東部經濟持續發展的地質科學依據。
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會這樣分布?這是大自然的造化,是由特定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決定的。主要決定因素有兩點。
(l)有機質類型的差異是決定是生油還是生天然氣的最基本條件。
有機質類型,就是生油母質類型的不同是決定以生油為主還是以生氣為主的根本原因。而不同的生油母質類型又與形成有機物質的不同生物來源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表明,古湖泊中或古海洋中富含的低等水生生物(如浮游生物、各種藻類等)是生成石油最有利的生源物質來源。而帶入湖水中或海洋中的陸生高等植物,是有利於生成天然氣的母質類型。若是由兩種來源的生源組成,則既可生油也可生氣,但更多還是生油,且其生成量較第一種類型小。以水生生物為重要生源的有機質雖然可生成大量油,但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生成大量天然氣。而以陸生生源為主的有機質類型,一般生油很少,而生成天然氣相對多。
在我國發現的大油田(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都是以水生生物為主要生源的大型湖泊相沉積,其有機質屬最好的腐泥型乾酪根類型,因此形成了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天然氣則相對較少。又如塔里木盆地庫車地區發現的大氣田,其生源物質主要來自陸生高等植物,其有機質主要屬於腐殖型乾酪根類型,因此基本形成的是天然氣資源。
(2)有機質的成熟度以及演化史是生成石油或天然氣的關鍵因素。
有機質成熟度高低與生油或生氣密切相關。在開始生油時成熟度不是很高,但隨著地下溫度、壓力的增加有機質成熟度不斷增高,石油生成量會不斷增加;但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過成熟階段時,這時,就使已生成的原油不斷發生裂解開始生成濕氣,最後進入生成干氣(CH4)階段。在生成干氣階段,以生油為特色的腐泥型有機質也只能生成天然氣了。我國的四川產氣區和鄂爾多斯含氣區的中生界、上古生界的天然氣藏都屬於此類。這也是我國中部地區富含天然氣的重要原因。
此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我國石油界對天然氣的石油地質特徵並不十分了解,沒有摸清天然氣勘探的規律,而且對天然氣的勘探工作也重視不夠。經過學習與探索,我國的石油地質學家們已經認識到,自然界存在著從石油裂解出來的「油型氣」、由煤或煤系生成的「煤型氣」以及由厭氧甲烷菌生成的「生物氣」(就是俗稱的「沼氣」)等類型的天然氣。在我國開拓了越來越廣的找天然氣領域,不但在不同地區,而且在同一盆地的不同層系都發現了一些新的天然氣藏(層)。
Ⅹ 我國石油需求越來越大的原因
石油作為能源消費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講它有它的不可替代性。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並不是能用其它的東西可以替代的。92年石油產品開始凈進口,96年以後原油開始凈進口,如果消費繼續增長的話,那麼這個缺口將會越來越大。成品油也一樣,2000年的成品油消費量大概是1.1億噸,2008年大概是2.1億噸。 另外化工輕油用於乙烯原料,其餘作為PX原料和烷基苯原料等。90-00年消費年均增長9.9%。00-08年年均增長10.1%,是增幅最大的石油產品之一。我國化工輕油消費的快速增長與石化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關,乙烯能力從90年的160萬噸增加到08年的999萬噸,PX生產能力從90的50萬噸增加到08年的368萬噸。我們還沒有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所以說,化工原料的需求、成品油、液體原料的需求帶動了我們對原油消費需求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