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7月12日,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84年1月19日,國家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建設7個大型項目,即大慶、揚子、齊魯39萬噸/年乙烯,鎮海、寧夏、烏魯木齊30噸/年合成氦及52萬噸/年尿素和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
1986年5月14日,中央組織部通知,中央決定石化總公司不再設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制。
1988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研究確定石化總公司暫仍歸國務院直屬。
1990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台年產25萬噸乙烯新型裂解爐(北方爐)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
1991年9月11日,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在京舉行91國際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學術會議暨展覽會。
1992年1月1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3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
1993年2月18日,石化總公司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資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開業。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9月2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首套80萬噸/年加氫裝置在鎮海石化總廠建成。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1994年1月7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石化總公司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為依託,建設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1月9日,揚子石化公司於德國巴斯夫公司合資成立揚子巴斯夫乙烯系列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2萬噸/年苯乙烯、10萬噸/年聚苯乙烯等工程。
1995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注冊商標(中英文+朝陽圖案)、」火炬「服務商標(中國石化)。
1996年7月10日,我國首套年產萬噸溶聚丁苯橡膠裝置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投產成功,產品物理機械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1997年10月13日,福建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協議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8年5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劃轉企業交接協議簽字儀式在京舉行。勝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漢江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蘇石油勘探局、華東輸油管理局等12個油田和輸油企業劃入石化總公司,大慶石化總廠、撫順石化公司、錦州石化公司、大連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等14家煉化企業劃入石油天然氣總公司。6月13日—9月29日,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等18個省(區、市)及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4個計劃單列市石油公司先後劃入石化總公司。7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0年2月28日,石化集團公司獨家發起設立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掛牌成立。3月30日,根據國務院規定,中國新星石油有限公司整體並入石化集團公司。10月9日—12日,中國石化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167.8億股H股,募集資金34.6億美元。同月18日、19日,中國石化H股分別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上市。
2001年1月22日,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成立。7月16日—1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在境內公開發行28億股A股,募集資金108億元。8月8日,中國石化A股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2002年2月28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與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簽字儀式在京舉行。4月11日,中國石化南方勘探開發分公司成立。5月29日,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潤滑油分公司重組成立。
2004年8月26日,中國石化、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及福建煉化在總部簽署了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擴初設計協議。福建成品油營銷合資公司聯合上報科研協議及石油產品銷售協議。9月22日,中國石化上海瀝青銷售分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興國賓館舉行。
2005年6月22日,青島大煉油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青島舉行。6月29日,上海賽科90萬噸/年乙烯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儀式在上海舉行。
2006年9月20日,鎮海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全部建成投用。10月10日,實施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10月11日,對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以注資方式增加其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後,持有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17%股份權益。11月6日,中國石化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鎮海煉化舉行。11月18日,中國石化茂名100萬噸/年乙烯擴建工程投產。
2007年4月9日,國務院正式核准「川氣東送」工程,並列入國家「十一五」重大工程。12月31日,收購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鎮江東興等五家煉油企業。
2008年2月20日,中國石化在境內發行300億分離交易可轉債。
2009年8月18日,中國石化成功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一家獨立石油公司—Addax公司。11月11日,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11月23日,中國石化正式頒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綱要》。12月28日,中國石化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奠基儀式在北京昌平區沙河衛星城舉行。
2010年3月23日,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石化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首個戰略合作夥伴。3月29日,中國石化宣布:國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川氣東送工程干線管道全長1700多千米,設計能力年輸凈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總投資626.76億元。4月20日,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龍頭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產出合格乙烯,實現一次開車成功。5月11日,天津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行。6月5日上午,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2月8日,中國石化出資700萬美元支持北京市成功獲得2015年世錦賽舉辦權,成為國際田聯官方合作夥伴。
2011年2月2日,中國石化收購OXY阿根廷資產成功交割。4月23日,中國石化首口頁岩油水平井——泌頁HF-1井正式開鑽。5月7日,國內第一口高含硫裸眼水平井——毛壩503-2H井開始放噴作業。12毫米氣嘴分離器求產,日產天然氣69.2萬立方米,無阻流量日產天然氣627.7萬立方米。5月13日,中國石化與荷蘭帝斯曼集團合資建設的10萬噸/年不飽和樹脂工廠在南京化學工北園區正式奠基開建。7月13日,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在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生產領域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生產商。7月15日,中國石化第一口頁岩氣水平井——建頁HF-1井順利完鑽,轉入完井作業階段。7月28日,中國石化新加坡潤滑油脂項目奠基儀式在新加坡舉行。7月28日,美國哈特能源第24屆大獎揭曉,中國石化獲國際煉油公司卓越獎。8月3日,中國石化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目標。8月9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公司)就AOLNG15%股份認購項目完成交割。
2012年1月3日,中國石化與美國Devon能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該公司在美國5個頁岩油氣資產三分之一權益。1月15日,中國石化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基礎公司在利雅得署延布煉油廠合資協議和天津聚碳酸酯項目合資協議。3月28日,中國石化收購Galp巴西資產30%權益項目在巴西和荷蘭兩地同時完成交割。4月3日,普光氣田大灣區塊3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項目成功投產,成為川氣東送工程重要的資源接替陣地。4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石化總部召開集團公司建設規范董事會工作會議,宣布成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外董事5名,職工董事1名。5月10日,中國石化成功發行30億美元國際債券,這是集團公司首次進入國際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6月28日,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在滬成立。7月12日,中國石化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就增持APLNG 公司 10% 股份項目完成交割。7月26日,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路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9月3日,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中國石化總部舉行。9月28日,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中國石化煤化工業務進入快速推進、專業化發展的新階段。11月19日,中國石化與法國道達爾公司達成協議,收購該公司所佔 OML138 區塊全部 20% 的權益。11月30日,第14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石化共獲5個大獎,其中「苯和乙烯制乙苯的烷基化方法」和「一種己內醯胺加氫精製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2月18日,中國石化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 49% 股份項目正式交割。12月27日,鎮海煉化 100 萬噸 / 年乙烯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實現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史上國優金獎「零」的突破。12月27日,國內首套甲苯甲醇甲基化工業裝置在揚子石化成功完成工業運行試驗,標志著中國石化成為全球首家擁有甲苯甲醇甲基化專有技術的公司。12月28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京揭牌成立。
2014年1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就2013年11月22日發生在中國青島的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原因及處罰賠償等作出說明。公告指出,此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172億元(人民幣,下同),中石化將承擔其相應賠償責任。據了解,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中石化已將每年11月22日作為中國石化安全生產警示日,以告慰逝者,警示後人。
2014年2月19日,中國石化董事會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業經營的議案》,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
2014年8月26日,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騰訊簽訂了業務框架合作協議。
2015年2月6日,中央第六巡視組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反饋專項巡視情況。巡視組指出,中石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同層級、不同板塊經營管理人員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平台,在工程建設、物資供應、油品銷售、合資合作、海外經營中搞利益輸送和交換;有的領導人員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通過承攬中石化業務、進行關聯交易謀利。
2015年9月18日,簽署《責任關懷全球憲章》,就加強化學品管理體系,保護人與自然環境,敦促各方為達成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等做出鄭重承諾。
❷ 大慶石化公司的公司簡介
公司始建於1962年,前身是大慶石油化工總廠,1999年10月重組分立為大慶石化公司和大慶石化總廠;2007年6月重新整合為大慶石化公司。煉油、化肥、化工和腈綸裝置分別於1963年、1976年、1986年和1988年建成投產。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煉化生產為主,工程技術、多種經營、礦區服務並存的「四位一體」業務格局。現有二級單位34個,員工3.1萬人,生產裝置137套,固定資產原值285億元、凈值115億元,2007年銷售收入達到395億元。年加工原油6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60萬噸/年,聚乙烯56萬噸/年,聚丙烯10萬噸/年,丙烯腈8萬噸/年,丁辛醇8萬噸/年,苯乙烯9萬噸/年,聚苯乙烯2.5萬噸/年,SAN 7萬噸/年,ABS 10.5萬噸/年,順丁橡膠8萬噸/年,腈綸絲6.5萬噸/年,合成氨45萬噸/年,尿素76萬噸/年,復合肥30萬噸/年。可生產48個品種187個牌號的產品。
公司整體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被評為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產品出廠合格率始終保持100%。石油、化工、塑料、腈綸等系列產品榮獲全國市場同行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無投訴用戶滿意品牌」稱號。企業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國家「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實現了生產與安全、能源與環境、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發展。
前進中的大慶石化公司,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履行企業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努力創造良好的經營業績,最大限度地回報股東、回報社會、回報員工,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
❸ 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歷史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軍代表康世恩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剛剛獲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態,迅速投入戰斗。在生產建設中,被稱為「冬青樹」的鑽井隊長郭孟和,屢建功勛,是老一輩石油工人的優秀代表。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以師長張復振,政委張文彬為首的全體指戰員從此成為石油產業的一支生力軍,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東北地區的幾個人造油廠在設備,材料,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依靠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僅用兩年半的時間,就恢復了撫順,樺甸,錦州等幾個主要人造油廠的生產。
經過三年恢復,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萬噸,占原油總產量的45%,人造油24萬噸,佔55%。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5.9萬噸,比1949年提高6倍多。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老君廟油田也開始擴大了含油麵積,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到1959年玉門油礦已建成一個包括地質,鑽井,開發,煉油,機械,科研,教育等在內的初具規模的天然氣石油工業基地。當年生產原油140.5萬噸,佔全國原油產量的50.9%。玉門油田在開發建設中取得的豐富經驗,為當時和以後全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他們立足發展自己,放眼全國,哪裡有石油就到哪裡去戰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門風格",為發展石油工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正象著名詩人立季贊誦的那樣:「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當時一些蘇聯地質專家對能否找到有開采價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業部在總結這一地區前段勘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1956年開始,調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進行區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點從准葛爾盆地南緣的山前蚴陷轉向西北緣,當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積,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瑪依油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石油勘探上的第一個突破。
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
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其中4個基地共產原油276.3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73.9%,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還在廣東茂名興建了一座大型頁岩油廠。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
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國務院有關部,委和省,市給予大力支持。中央軍委抽調3萬多名復轉官兵參加會戰。全國有5000多家工廠企業為大慶生產機電產品和設備,200個科研設計單位在技術上支援會戰,石油系統37個廠礦院校的精兵強將和大批物資陸續集中大慶,石油部部長余秋里,副部長李人俊,周文龍,孫敬文,康世恩也親臨現場指揮會戰。
大慶石油會戰是在困難的時候,困難的地區,困難的條件下展開的。當時,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錯誤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災害和外援的中斷,國家能拿出的投資很少。4萬多人,幾十萬噸設備,一下子擁到大草原上,生產,生活都出現了問題。特別是開發建設這樣的大油田,我們沒有經驗,國外的經驗又不能照搬。面對這種情況,會戰黨組織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號召從領導幹部到全體職工,認真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以"兩論"為指針,開發建設好大油田。
職工們運用《矛盾論》關於抓主要矛盾的論述,一致認識到,這困難,那困難,都是暫時的,局部的困難,而國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難。上有困難,退下來國家和人民的困難就更大。石油職工一定要為國爭光,為民爭氣,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著困難上。「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為當時會戰職工的豪邁誓言。1205鑽井隊隊長王進喜,就是當時這種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會戰領導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崗位在地下,對象是油層。必須以「兩論」為指針,在各項工作中,堅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把人們的革命干勁引導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資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觀規律上去,反對浮誇,脫離實際,瞎指揮。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開發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取全取准20項資料,72項數據;二是很抓科學實驗,開辟開發實驗區,進行10種開發方法的試驗;三是抓綜合研究和技術攻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課題。從而編制了科學的油田開發方案,獨創了符合大慶特點的原油集輸工藝流程。
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庄嚴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的開發,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了上海煉油廠,石油七廠,將石油一,二,五廠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產人造油改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1963年至1965年,先後攻下了被喻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臘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劑,添加劑等5個攻關項目。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全部實現了工程質量,試車,投產,出合格產品四個一次成功,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石油產品品種達494種,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3.新的崛起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為繼續加強我國東部地區的勘探,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隨後,人們頂這各種干擾,戰勝動亂帶來的重重困難,不斷探索,開發建設了這兩個新的石油基地。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產量達到315萬噸。昔日蘆葦叢生,人煙稀少的鹽鹼海灘,已變成綿延百里的油區。勝利油田到70年代達到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高峰期,年產量從1966年的130多萬噸,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萬噸,成為我國僅次於大慶的第二大油田。在渤海灣北緣的盤錦沼澤地區,石油隊伍三上遼河油田。70年代以來,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勘探開發了興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歡喜嶺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開發復雜油氣藏的工藝技術和方法,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茂名,大慶,南京,勝利,東方紅,荊門,長嶺等7個大型煉油廠。以地方為主先後建設了天津,武漢,安慶,浙江,廣州,九江,烏魯木齊,吉林,鞍山,石家莊,洛陽等11個大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當年實際加工原油7069萬噸,生產四大類油品3352萬噸,品種達656種。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能力增長5倍多,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4.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開始)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條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間,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決定,石油工業實施「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發展戰略。西部油氣田的探明與開發,必將對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5.中國石油工業現狀1998年7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重組,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❹ 大慶油田在哪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的安達市(今大慶市),1959年9月被發現。因為國慶十周年將至,被命名為「大慶油田」。1960年初,黨中央批准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經過三年艱苦創業,油田基本建成,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1965年原油產量突破了1000萬噸。大慶油田的勘探和開發,為實現我國石油基本自給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❺ 大慶石油管理局、林源煉油廠與石化總廠當年是怎麼設立的
四川石油會戰不成功後 在松遼盆地開始找油 而後成立了大慶油田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成立的 比油田晚一些 主要是為了 石油的深加工 現在石化總廠 更名為 大慶石化公司 林源煉油廠是 黑龍江省出資建設 而後與 馬鞍山附近的 一些小廠合並 成立了大慶煉化公司 這三家企業均為中石油下屬企業 均為正局級 業務不能說是相互重疊 而是說 互惠互利
❻ 有誰了解大慶讓湖路的喇嘛甸化工廠啊那個廠子效益怎麼樣工資待遇怎麼樣女孩子去那裡工作好嗎
大慶喇嘛甸化工廠隸屬於隸屬於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再上一級就是中國化工集團,簡稱中國化工。。。注意,不是中石化!!(中石化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另外,這個單位雖然產量小,但是卻是副局級單位(沒記錯的話)。
待遇應該不錯的,工作都有防護服,保護得當,基本沒大的危害
❼ 大慶高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是。該公司是大慶高新區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的大慶高新控股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於2018年8月17日注冊成立。公司主要承擔大慶高新區石油化工產業發展項目規劃及建設運營的企業。
❽ 誰知道全國煉油廠名單
公司和企業 聯系方法
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
柴油; 汽油; 液化氣丙烯 +86-595-87789188
江陰市明迪特種油劑有限公司
生產防銹油,加工中心,切(磨)削液,清洗劑,金屬拉伸,沖壓,深孔鑽切削液,珩磨油等 +86 (510) 6312050
煙台獅王石化工業有限公司
生產防銹油,結晶器油,切削液,潤滑油等產品。 +86 (535) 6384582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石油分公司
從事成品油經營業務,經營汽油,柴油,煤油和各類品牌潤滑油。 +86 (551) 2861753
滄州煉油廠特種油有限責任公司
隸屬中國石化滄州煉油廠,生產經營特種油品。 +86 (317) 3552350
無錫市長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切削液,導熱油,工業白油等。 +86 (510) 7281675
淄博澤豐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潤滑油,摩托車專用油,汽車小包裝機油。 +86 (533) 6882888
順德區倫教華茂油料廠
生產雪油,乳化油,齒輪油,機油,液壓油,歡迎來人來電訂購。 +86 (757) 27753397
大田化工-王田化工實業有限公司
研製,生產潤滑油,上光蠟,塗料,汽車護理品,家居清潔用品,清新用品等。 +86 (765) 7832227
ARPOL中國總代理/北京中聯潤華公司
ARPOL軍用品質:車用潤滑油和煞車油類、軍用潤滑油、液壓油、清潔劑、防銹劑、粘合劑、油漆、溶劑等。 +86 (10) 64261458
北京豪格爾科技有限公司
經營導熱油,導熱油爐,有機熱載體爐,有機熱載體,熱風爐,有機載熱體等產品。 + 86(10)81334633
佛山市粵洋特種油品化工有限公司
大型的化纖油劑、特種油品及線路板油墨生產基地。 +86 (757) 2810967
高雄煉油廠
有廠方簡介、產品介紹,提供工業安全、環境保護、敦親睦鄰、地理位置等相關資訊。
河北省樂亭縣紀元精細化工廠
生產那熱傳導液、導熱油、潤滑油。 +86 (315) 4622079
江蘇啟東尤希路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生產金屬切削油,金屬加工油,金屬清洗劑等化工產品。 +86 (513) 3699942
青州瑞洋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經營白油、變壓器油、液壓油、汽輪機油、冷凍機油、壓縮機油、汽柴機油、機械油等。 +86 (536) 3836388
石家莊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直屬企業,350萬噸原油加工,生產5萬噸己內醯胺,19萬噸硫酸銨,石化系統最大的鐵路編組系統,運輸十分便利。生產油品、化纖、化工等30餘種產品,產品品牌為「庄緣」。 +86 (311) 5162251
蘇州潤達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提供白色特種潤滑脂,高溫潤滑脂,抗磨液壓油,真空泵油,內燃機油等。 +86 (512) 65412353
武漢泰和化工有限公司
開發銷售柴油重油節能添加劑、柴油節能清凈劑、柴油降凝添加劑、柴油降凝節能清凈劑、重油節能添加劑等。 +86 (27) 83891828
北京市四方特種油品廠
生產真空系列油品,包括各種規格真空泵油,擴散泵油,硅油。 +86 (10) 69548922
北京兆鴻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目前已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清凈劑公司。 +86 (10) 65538672
滄州華潤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錦潤」潤滑油和工業油的綜合生產基地。 +86 0317-7791034
常熟市周行潤達化工廠
德神牌電火花加工液,火花油,礦油,玻璃膠溶劑,液壓油皂化液。
常州市曙韋化工廠
產品以石化為主,工業洗滌、防腐等產品為輔。 +86 (519) 3138102
河北省東光縣恆鑫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與銷售潤滑油品,乳化油,機械油,液壓油,齒輪油,甲醇乙醇。 +86 (317) 7791009
河南省中原節能公司
從事重油,柴油,石油焦,瀝青等石化產品的經營。 +86 (371) 63918309
黑龍江大慶石油化工總廠
從事煉油、化工、化肥及化纖為主的企業。 +86 (459) 6263028
恆達實業總公司
主營凡士林、液化氣、微晶蠟、油品添加劑20餘種石化產品。
恆運集團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從事高、中檔潤滑油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成品油的批發、零售。 +86 (371) 7981860
溧陽市東進化工廠
生產拉延油,制動液,防凍液,防銹油。 +86 (519) 7618093
南京海悅化工有限公司
主營系列石油化工產品。 +86 (25) 7058402
濮陽市新豫化工物資有限公司
提供雙環戊二烯、間戊二烯、輕質油、石油添加劑、C5石油樹脂、固化劑、溶劑油等。 +86 (393) 4436988
齊齊哈爾大學材料所南京基地微粉廠
從事聚乙烯蠟的深加工和應用研究和相關的技術開發,具有批量生產能力的中試基地。 +86 (25) 58393864
陝西東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主營成品油,燃料油,潤滑油,煤炭,化工產品,金屬材料,機電產品,通風設備,農副產品,棉麻產品及製品。
沈陽市新城石油化工廠
生產導熱油、變壓器油、切削液、冷凍機油、汽輪機油、機械油、液壓油、防凍液。 +86 (24) 89608678
泰州市新威化工廠
生產氯化石蠟、合成牛蹄油、十五烷基磺醯氯和鹽酸等化工產品。 +86 (523) 6551716
無錫南方石油添加劑有限公司
生產銷售清凈劑,抗氧抗腐劑,防銹劑,降凝劑,復合劑。 +86 (510) 3263588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滄州煉油廠
生產二甲基亞碸,年生產能力6000噸。
中國石油克拉瑪依石化分公司
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年,年50萬噸潤滑油、60萬噸高等級道路瀝青生產能力。翼龍牌環烷基特色產品行銷全國。
常州鴻源三傑化工有限公司
生產三傑牌HD合成導熱油,HD高溫導熱油,超高溫熔鹽。 86-519-6543340
中國石化集團滄州煉油廠工貿實業總公司
下屬有工業公司、鴻源銷售公司、商貿公司、特種油品廠、塑料編織廠和汽車隊。是集生產、銷售、經營為一體的綜合經營實體。 +86 (317) 2042350
廣州達粵化工經營部
專營聚異丁烯、微晶蠟、C5和C9石油樹脂,石油樹脂可用於塗料。 +86 (20) 82550059
嘉興市東業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經銷處
銷售、倉儲化工原料、石油製品及危險品運輸。 50812253
上海煉油廠
+86 (21) 58611060
無錫市新潤石油化工公司
本公司專業生產各種優質石油化工產品。 +86 (510) 2620122
西安石油化工總廠
以高等級道路瀝青為主,兼有成品油、精細化工產品等100多個產品。 +86 (29) 84312133
北京燕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公司經營以導熱油(有機載熱體)為主的多種石油化工產品。
常州市長江石化(白油)股份有限公司
醫學、化妝品、食品、工業白油、石臘、瀝青、高級潤滑脂、食品添加劑。 +86 (21) 62182266
大慶油田精細化工廠
ISO9002認證,生產液化石油氣、輕石腦油、溶劑油等石油製品。
美國貝蒙特(青島)油業有限公司
生產各類車用潤滑油、油漆、蓄電池等,集加工製造、內外貿易、房地產開發於一體。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86-029-81935117
❾ 石油裝備產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石油消耗已佔到一次性能源結構的40%,天然氣則佔了23%。未來數十年內,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在全球能源中仍將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穩定增長帶來了石油勘探開發投資額的持續攀升,也使石油裝備製造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業內權威分析,未來世界石油裝備每年需求增長率可達20%以上。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正成為一個高投資、高回報、低風險的行業。
一、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石化設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1019家快速增至2023家,翻了近一番,全行業資產總額從674億元增長到2006億元。5年間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均增長了3倍以上,而新產品產值、出口交貨值、利潤總額等指標的增長均在兩倍以上。
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我國石油裝備業依然面臨嚴峻形勢。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裝備技術研發與製造企業幾乎都集中在美國的休斯頓,其占據了石油裝備領域85%以上的市場份額。休斯頓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有數十家之多,而中國2003年以前在高端石油裝備領域尚屬於純進口國,至今無一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實施「走出去」能源戰略,到海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中國幾大石油公司已經累計在海外獲得了一百多個油田項目,但這些項目70%以上的設備和服務都有西方公司提供,尤其是海洋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更是被西方公司壟斷。據統計,2010年我國石油裝備行業出口額137億美元,還不及美國哈利伯頓公司全年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不足2%。
造成這種不利局面的原因:一是起步晚,底子薄。我國的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開始起步,而西方國家相關行業已有百年歷史。二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我國石油裝備企業資金、技術力量分散,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三是過多依賴低附加值環節。由於缺少關鍵核心技術,導致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只從事一些低端產品加工,極大降低了回報率和附加值。以一艘中國製造的自升式鑽井平台為例,由於只實現了24%的國產化率,中國企業只能獲得全部利潤的20%。
盡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在發展過程中業逐漸積累起自己的優勢。
(一)門類齊全。目前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門類比較齊全,產品規格、品種基本能滿足陸上石油勘探開發需求,從生產能力、產量、產值、生產的品種規格和從業人員等方面衡量,我國已經是一個生產石油裝備的大國。
(二)高性價比。石油裝備製造作為一個高成本行業,中國具有西方國家難以實現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產品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這對世界各產油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已經有很多國家石油公司在中國設立了長期采辦機構。
(三)國家扶持。「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石油勘探、鑽采設備製造行業作為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2010年,高端裝備製造業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開局,我國又確立了能源裝備產業新的發展目標,明確提出要把能源裝備製造業培育成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而近期即將出台的《「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則標志著國家將加大對海工裝備產業的扶持力度。
具有戰略高度的政策頻繁出台,彰顯出我國大力發展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的決心,推動了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和布局調整。近年來,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業能已經開始向我國轉移。可以預見,未來5-10年內我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將會迎來蓬勃發展。只要抓住機遇,業內將成長起一批具備和西方石油裝備「大鱷」抗衡實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二、東營做大做強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基礎和優勢
山東省石油裝備銷售收入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80%以上的石油裝備製造業集中在東營。2010年,東營銷售收入過億元的石油裝備企業達五十餘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20多家。目前,東營的石油裝備總產值已經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主導產品陸地石油鑽機占國內市場的比重達到26%,抽油機達到60%,石油專用管達到30%,抽油(電)泵達到50%,抽油桿達到25%,燃氣發電機組達到80%,油田特種車輛達到30%。鑽機、管具、採油裝備大量出口中亞和東歐,石油管具大量出口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
作為中國做大的石油裝備製造業基地,東營初步具備了承接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轉移的優勢:
(一)產品種類齊全。經過多年積累,東營的石油裝備產業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的「領頭雁」。東營市已經形成了以鑽機、鑽桿、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泵、油氣集輸管道、油田特種車輛等成套設備為重點,涵蓋物探、鑽井、測井、固井、採油、井下作業、地面工程、管道運輸等各領域的產品體系。龐大的產業規模,完整的產品種類使得東營具備了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的實力。
(二)產業關聯度較高。東營石油裝備產業體系較為完整,集研發、製造、服務、內外貿易於一體,企業之間通過專業分工,在技術信息、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等方面建立起共生、互補、競爭的發展模式,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開發由低端向高端、公司主營業務有製造向工程服務不斷轉變。
(三)創業及展示載體豐富。依託勝利油田和石油大學,東營的石油裝備專業人才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目前,東營市已經擁有一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四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並建成了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是國內唯一在石油產區和石油裝備基地舉辦的國際石油盛會。目前正在建設的「中國石油裝備產業基地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石油裝備向世界展示形象和宣示實力的平台和窗口。
(四)交通網路發達。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設施,為東營市搭建了發達的交通網路。尤其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東營港2020年將跨入具備億噸吞吐能力大港的行列,使得東營具備了與世界能源之都美國休斯頓類似的優勢,是我國其他主要石油裝備製造地區所不具備的。
(五)國家戰略支撐。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上升為國家開發戰略,東營分別成為「黃」、「藍」戰略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城市。「黃」、「藍」戰略分別明確了東營建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區以及石油產業聚焦區的目標,加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三大國家戰略的交匯疊加,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三、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建議
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的廣闊前景,以及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能向我國轉移的趨勢,使東營高端石油裝備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作為石油裝備製造業的「領頭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擁有顯著優勢的同時,自身發展也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必須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面臨國內兄弟省份的激烈挑戰。盡管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國內已經建立起了領先優勢,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很多地方十分重視石油裝備製造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將打造石油裝備製造基地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
遼寧盤錦市和黑龍江大慶市先後確定了建設世界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戰略目標。盤錦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產值占國內石油裝備製造行業的1/5,佔世界石油裝備年需求量的3%,2020年產值占國內行業的1/4,佔世界需求量的5%-6%,成為聞名世界的石油裝備製造中心。大慶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近年來,江漢油田也確立了建設「世界知名,中國一流」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的戰略目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銷售過百億。上海建立了石油化工裝備產業基地,其發展目標是建成具備世界影響力,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產業基地。今年初,克拉瑪依油田也定下了打造國家級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此外,四川廣漢、江蘇建湖等地也啟動了石油裝備基地建設工程。
憑借自身的獨特優勢,各地紛紛確立了石油裝備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並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大慶、盤錦的發展尤為迅速,計劃建設總投資額均在百億元以上。未來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將形成群雄並起的格局,激烈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二)需解決制約自身發展的深層問題。目前,制約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深層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東營的石油裝備企業雖然總體看數量較多,但有半數以上的企業未達到規模經濟。這使得企業資金、產能規模、技術力量等資源相對分散,區域性綜合競爭力難以提高。二是產品結構雷同,特色不明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由於各自為戰,東營石油裝備企業難以形成競爭合力,造成了產能的浪費和行業間的無序競爭,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低端產品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少,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還需引進或直接到國外采購,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化生產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海外市場開發力度弱。東營的石油裝備是靠勝利油田的帶動發展起來,由於對勝利油田等國內油田的依賴,許多企業在對海外市場的開發上畏首畏尾。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海外市場營銷體系,尚未具備與哈里伯頓等世界巨頭競爭的能力。
(三)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東營企業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形象地比喻為「護住脖子」和「伸出拳頭「。所謂「護住脖子」,就是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自主設計和自主製造的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力,徹底擺脫國外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現象。所謂「伸出拳頭」,就是苦練內功,拿出技術先進、質量過硬的拳頭產品,樹立良好品牌,形成廣泛影響力。只有具備過硬的拳頭產品,才能擁有和西方大公司過招的資本,才能真正在市場博弈中搶佔先機。
未來的發展中,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要保持並擴大領先優勢,在企業自身努力的同時,還必須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企業希望政府:一是盡快出台具體的扶持政策細則。包括技術研發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通過優惠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走自主研發與技術合作、技術引進相結合的道路,引導企業盡快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加速產品高端化進程。二是加快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有效整合資源,以點帶面,使東營石油裝備產業走上高端項目帶動低端項目,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發展道路。同時,通過發揮引導作用,調整產業格局,優化產品結構,從而形成良好的區域競爭合力。此外,還應當加大監管力度,避免惡性競爭,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企業實現協同作戰,共同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三是加大對海外市場開發的支持力度。從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政府應出台海外市場開發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的市場戰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佔領海外市場。四是實行大項目和高端項目帶動戰略。加強對大項目和高端項目的政策傾斜力度,通過項目帶動,在做大的基礎上,把石油裝備產業做精、做高端。
面對機遇與挑戰,只有企業努力,政府重視,多方配合,聚力突破,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才能夠保持並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只要運作得當,搶佔先機,東營石油裝備產業有可能在未來10-15年內形成數千億元的產值和銷售規模。屆時東營將實現石油裝備製造業的跨越發展,並真正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為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強大振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