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國運石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寶石油漆怎麼調配 2024-04-25 15:44:45
中石化石油管理局怎麼樣 2024-04-25 15:44:34

國運石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18 20:52:34

⑴ 如果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會怎樣

這樣,日本只得和美國進行談判。雙方談判的焦點是,美國要求日本撤軍,將形勢固定在“七七事變”之前。這是日本軍國主義者不能答應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就是為了解決中國戰爭才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到現在要讓他們吐出到口的戰果,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日本進行了戰爭策劃。日本軍國主義者基於幾個方面進行了策劃。

一是日本的海軍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相比佔有優勢,如果開戰,能夠保證半年到一年的勝利。

二是德國與蘇聯的戰局順利,蘇聯為了歐洲戰場作戰,必須抽調西伯利亞的軍隊,這樣,北方的威脅隨之消失。日本可以將大批軍隊抽調南下作戰。

⑵ 如何看待中國周邊國家政治 軍事 經濟 文化的發展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影響

在世界的東方,有兩個國家曾經先後主導東亞,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一個是中國,另外一個就是日本。可以這么說,亞洲第一的寶座只有一個,不是中國就是日本(嘿嘿,個人當然很傾向中國)。如果說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崛起必須要超越的對手是美國的話,日本就是我們國家在亞洲范圍內崛起必須跨越的障礙。

在此,我們必須要重視日本。雖然日本不比美國,美國才是最有實力威脅我國的國家,但是,我們要看清楚,日本才是威脅我國的意圖最為強烈的國家。他雖然不能單獨對中國進行結構性打擊,卻可以聯合大國共同對中國進行戰爭。從歷史上來看,日本和我們多次交手。唐朝的白村江戰役,元朝的征日,明代的抗倭,還有就是萬曆年間的朝鮮之戰。特別是在近代,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就把中國做為其侵略的第一目標。從中日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日本成為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南京大屠殺的超過30萬人的死難,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的3500萬人的死難。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血海深仇。而恰恰他又是有著較為強大實力的國家。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他。

日本是當今世界按美圓匯率計算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擁有世界第二的軍費支出,而且正在試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實,不論日本是否人常,其經濟實力決定了其必然將在政治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日本的實力。不要偏激,那對我們自己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我們要做的是發現日本的弱點,並戰勝之。我們的仇恨更多應該成為我們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中國和日本之間有著比較深的歷史矛盾。外交上,中國和日本之間被稱為一衣帶水,可有些人卻在私下說是「一衣帶血」。的確,中國和日本之間有過不堪回首的戰爭往事。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國的學生,但是就是這個學生,卻屢次認為自己超過了老師,而試圖挑戰他的老師。

也許有人會說,看看法德,自三十年戰爭之後先後有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法德之間的歷史積怨並不比中日少。可是法德卻早已實現歷史和解,並且共同支撐歐洲的天空,被稱為老歐洲的軸心。在這些人眼裡,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歷史矛盾也應該可以遵循法德模式,實現歷史性和解,在亞洲發揮軸心的作用 。當然,這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現實並不是理論,他不會因為某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首先,德國並沒有像日本屠殺中國人一樣去屠殺法國人,他們之間的交戰更多的是一種騎士戰爭,只是一種實力的碰撞,並非帶有要完全讓哪個民族被抹去的目的。其次,德國人在二戰之後不斷進行反思,對二戰的罪行進行反思,日本人卻從來沒有這么做。他們沒有在戰敗之後正視其侵略歷史,反而在不斷美化侵略,甚至否定他曾經侵略的歷史。從日本修改教科書的事件上可以看出,軍國主義是否復活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需要討論的僅僅是軍國主義什麼時候完全復活,復活到什麼程度而已。島國民族的劣根性就在於此,狹隘的民族觀似乎變得難以逾越了。

中華民族是個寬容的民族,但寬容也是有限度的。我們的寬容是建立在日本對歷史的認同的基礎上的,單方面的寬容無疑是縱容侵略。我們已經被侵略過了,所以我們的民族不認同現在的日本是完全有理由的。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日益強大,溫和的聲音幾乎不見了。這和二戰之前是何等地相似呀。我們的民族也日益感到了危機的到來。和平年代國防建設的動力就是憂患意識。我們國家在一些地區的反日活動只是憂患意識的體現。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是註定要被侵略的,一支沒有憂患意識的軍隊是註定要被消滅的。我們對人民的反日活動也應該辨證地來看,一方面,這些活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日關系,但另一個方面,我們的反日活動也體現了一個民族對於危機的憂患意識。難道一定要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們才能去反對某個國家的侵略行徑,而在和平年代我們對他們的一種侵略傾向不能以這種非暴力的形式進行提醒?可以這么說,如果日本繼續對於戰爭罪行進行否認,那麼中國的反日情緒是難以平復的,中日關系也就堪憂了。

現在的中日關系已經可以說是自復交以來以來的最低谷,而且中日關系還在降溫。由於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和東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的無理取鬧,這種趨勢是很難短時間改變的。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日本向聯合國提出了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這讓中國人民幾乎難以接受。一個還沒有正視歷史的國家怎麼會有資格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呢?中國政府自然就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表態支持日本。就因為這,日本變得更加趨於瘋狂。他開始不斷地挑釁。先是提出釣魚島收歸國有,後又向中國發出類似最後通牒式的文件,要求中國停止在東海的一切油氣勘探工作。這無異於在本已緊張的中日關繫上火上澆油。這也無怪乎在中國國內出現大范圍的反日情緒了。日本人首先已經把獲得理解的途徑堵死了。

其實,中國人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只要日本願意承認其侵略歷史,中國和日本的和解也就要到來了。但中國人也是不容易屈服的,如果連侵略歷史都不承認,我們中國人可能認同日本在世界發揮更大作用的要求嗎?而且日本人竟然老是用停止對華援助來威脅中國。實際上,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人不怕!日圓貸款對中國是年三十的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但日本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可能忘記了,日圓貸款是要還的,而且平均一年才10個億美圓。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記。日本用停止對華援助來說事,結果只能是挑動了中國人自尊的神經。

日本並沒有美國那麼強,所以他的弱點也較美國多,更較美國明顯。

日本的根源問題就是其島國民族劣根性。日本人的島國性質顯得比英國更加明顯。島國民族最容易出海盜。這個海盜是個什麼心態呢?他們常年在海上游盪,搶劫貨物,然後把人殺掉,把船燒掉。這種模式純粹是冒險行為。因為這種模式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敗的。一次失敗就可以把自己完全葬送掉的。那麼,我們看看日本的海盜式賭徒行為吧。

發生在唐代的白松江戰役可以說是日本第一次大陸冒險主義政策的實施。那個時候的日本還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國。當時,朝鮮存在三個國家,即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其中,高句麗是最強的,老是打擊新羅和百濟。於是,百濟和新羅分別在區外尋找了保護國。百濟的選擇是倭國,而新羅選擇了唐帝國。日本當時之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在經歷了大化改新之後的日本並沒有對直觀的了解,可以說是知己不知彼。在這樣的情況下,把自己的軍隊派上朝鮮半島顯然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舉動。當時的大唐帝國幾乎是擁有無限的人力和物理,但日本並不知道這些。他們只覺得這是他們轉移國內守舊勢力的鋒芒和人民群眾的不滿,擴大在朝鮮半島的影響的一個好機會。於是便借口百濟求援出兵朝鮮半島。但是,這樣的盲目出兵顯然對日本本身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最後不出所料,百濟被滅,日本的冒險行動第一次失敗了。他不得不臣服於大唐帝國。於是來唐的日本遣使就多起來了。東亞的力量格局也形成了以大唐帝國為中心的結果。此時的日本在整體實力上肯定是沒有辦法與中國對抗的,這無異是在飛蛾撲火。

日本在此之後的很長時間里沒有試圖再次挑戰中國。但是到了明朝,日本又再次試圖進行大陸擴張主義。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肆意燒殺搶掠,這還是小。更重要的是,日本在豐臣秀吉時代選擇了入侵朝鮮。這時候的朝鮮就是一個微縮中國。作為明帝國的屬國,大明天子不可能輕易把這個屬國就給了日本。於是,豐臣秀吉本身就選擇了和大明的對抗。可是,他再次忽視了力量對比的巨大懸殊。此時的明帝國雖然不說強得很,但怎麼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一個小小的日本就可以輕易將其的根基催垮的。日本人只是簡單地認為明帝國是一個已經沒落的帝國。而盯著入侵大陸的第一個目標――朝鮮。這只能說明日本人在這樣的關乎國家命運的事情上過於草率,根本也沒有經過周全的考慮,僅僅是以自己的戰略為出發點,而全然不顧及到對手的力量。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也貫穿於日本的對外政策中。或許海盜本來就就是這樣的心態,他並不知道對手是怎樣,他只知道看到了目標就去打劫。這種想法是多麼可笑,也正是這中思維,即使是日本的豐臣秀吉這樣的一代梟雄也沒有能夠超脫這種邏輯。

當然,我們還有一次記憶最深刻的失敗,那就是中日甲午戰爭。這是一場以偷襲開始的戰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和日本都經歷了一些變化,但我們的變化相對小一點。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日本國家的現代化。可以說,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的。那是一次體制上的根本變革,雖然沒有完全鏟除日本的封建制度,但卻給資本主義的發展亮了綠燈。中國則不同。中國採取的變革沒有能夠也不敢出動封建統治的根基,那僅僅是一次形式上的變革,沒有深化到內容層面上。僵化的封建官僚體制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更不是誰想觸動就能觸動的。每一次的改革企圖最後都在腥風血雨中失敗。一次又一次血流成河。於是,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日本開始趕上來了。但中國並不是沒有力量。可以說,日本人當時的決定仍然是很冒險的。可是日本就是一個冒險的民族,面對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他沒有表現出畏懼,而選擇了直面。不過這次日本人成功了。一次戰爭,把日本在亞洲的最可怕的對手打得不知所措。可是,這次戰爭雖然造就了日本的崛起,同時也加速了日本的冒險行動。日本人在十年之後,挑起了日俄戰爭,對俄國的遠東利益提出了挑戰。 這是日本第一次公然挑戰列強。俄羅斯帝國,土地面積是如此的龐大,在任何一個國家面前都顯得像一個巨人。而日本沒有多管這些,他選擇了戰爭。開戰首先消滅俄國的遠東艦隊,這是一個大膽的行動。俄國人不得不調集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來亞洲增援。隨後,在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史上最重要的任務,東鄉平八郎海軍元帥(當時還不是)的正確指揮――實際上一個巨大的冒險――在俄國艦隊的炮口之下進行轉向。這可以說是一個正常的人很難作出的決定,可日本人就是能夠做到。可以說,對馬海戰是日本歷史上真正的國運之賭,如果輸掉戰爭,日本這個國家可能就失去了繼續前進的任何可能。可就因為那是日本人,他們敢於冒這樣的風險。戰敗的結果可以說是相當嚴重的。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沒有形成現代文明觀,而俄國人更是以獲得土地為樂趣。看看蘇聯在二戰勝利後的做法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時如果俄羅斯獲勝,日本的代價是多麼慘重。但海盜就是海盜,俄羅斯這條運轉不靈的船也叫他們給燒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倒沒有怎麼體現出日本的冒險主義。因為從政治版圖上來說,同盟國靠的就是陸軍,而他們離日本太遠,幫不了日本什麼。一旦和同盟國開戰,結果是很嚴重的,不列顛的海軍相信是足夠強大的。這說明了日本在實力相差過大的情況下是不太可能選擇冒險的。

可是,在一戰中的正確站隊讓日本有點忘乎所以了。隨著軍國主義勢力的上升,日本也感覺到了他可能要靠戰爭來轉移經濟危機。這次,日本仍然沒有什麼猶豫,他選擇了軸心國。於是,不得不做出的決斷――挑戰美國。當然,日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戰爭實力和戰爭潛力都是不能與美國比肩的。於是,他又用上了偷襲了。珍珠港一役,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四沉四傷。的確,短期內增加了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可惜,美國的戰爭能力之強讓日本始料不及呀。想想那是一種怎樣的工業能力。短短的時間里,美國人造出了50條「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和25條「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日本人這一次的確低估了美國的能力了,但卻沒有給他們後悔的機會了。戰爭的結果早在開戰時已經決定了。

日本人就真的那麼看不清力量對比嗎?他們又為什麼那麼喜歡冒險呢?這就是島國呀,大陸情結以及海盜精神的結合。他們追求最大的收益。他們害怕被孤立。島國封閉了就沒有多少前途了。這就和一些人炒期貨一樣。風險大收益也大。日本這種冒險主義我們是必須遏制的。我們要知道,和日本交戰是很多敵對勢力願意看到的。大家不要憑一時之快。老是高聲呼喊消滅日本是沒有用的。冷靜是國家崛起過程中最需要的東西。因此,至少在短期和中期我們要避免和日本交戰。海盜雖然亂來,但是在有種情況下卻不會亂來,那就是他發現了對方是一條軍艦時。海盜其實是懦弱的,只能欺負民船。他們的內心實際上是承受不了失敗的。這又引出了日本的另外一個心理弱點。

為什麼日本一直都沒有敢於很明確而持久承認其侵略歷史。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日本這個民族的脆弱本質。他對於失敗十分忌諱,而且更害怕掛上了侵略的失敗。因為日本這個國家實在沒有多少本錢,失敗一次那絕對不會像勾踐那麼簡單,只要十年生聚。因此,我們和日本不打則已,一旦爆發了戰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狠狠的打,打得日本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敢斜視西方。這又得聯繫到日本的國情。的確,作為一個海島國家,要失敗的前提至少也要海洋上失敗了,而海洋上失敗了之後就意味著自己的生命線被別人控制了。對日本來說,失去海洋和被舉國侵佔的區別不大。都是生存權的基本喪失。因此,日本賴以生存的海軍是我們打壓的重點,只有讓日本人感覺到他們海上不安全了,他們才會理智些。

對於日本,我們國家不要有任何的恐懼,日本這個民族也不值得我們恐懼。他們沒有長遠的戰略,總是按照當時的狀況而不作全面分析就決定。這樣的策略只能導致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機。就像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說的,中國是大國,所以中國必將戰勝日本。而且我們還正在由大國向強國轉化,到我們變成一個大強國的時候,我們對日本就將佔有壓倒優勢。

由於日本的那種沖動和戰略上的誤判概率之大。我們有一個很好的選擇,那就是借力打力。這個力是什麼呢?很多,美國、韓國、朝鮮、俄羅斯都是我們可以借的「力」。首先是美國,美國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說是不深。可以說,日本一直就把美國作為其排行第二的對手。畢竟,從日本的地理位置來看,日本的真正成為世界級強權有一個標准,那就是日本必須獲得太平洋的控制權,這顯然與美國有很大的沖突。日本人當然也認識到了這樣一點,所以才偷襲珍珠港,試圖顛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權。美國人自然也不會傻,他也知道,中國怎麼說還是一個以陸權為主的國家,即使崛起之後也不會全面奪取美國的優勢。但日本全不一樣了,一旦日本獲得霸權,其必將全方位挑戰美國,特別是在海權上,日本必將謀求絕對優勢(雖然這幾乎不可能,但日本人心裡就是這樣想的)。這自然是美國所不能允許的。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可以和美國達成默契的。關於韓國和朝鮮對日本的作用,我不用說得很詳細了。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多次受到日本的威脅,特別是近代,日本長期占據朝鮮半島。因此,不論是半島的哪一個國家,都對日本沒有好感,更不希望日本強大。獨島問題就是日本和韓國之間的契子,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矛盾。另外,日本政府的運做也不是很靈活,一個很淺顯的原因就是日本右翼勢力非常強大。在日本政府那樣的體制下,首相不得不顧及到國內的支持率。因此,我們可以想像,我們只要抓住時機大力地抨擊日本首腦包括參拜靖國神社在內的一系列不承認侵略歷史的行為,就可以獲得朝鮮和韓國的足夠支持。至於俄羅斯,不僅是北方四島問題還沒有解決,還有更多的歷史矛盾沉澱著。這些問題現在的確不是很明顯,但以後都將顯現出來。而且,俄羅斯是中國遏制日本的一個重要國家。其實,只要中美俄三大國的地位沒有決定性的變化,日本就很難從這個夾縫中崛起。當然,我並是鼓勵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當然,這也是一種手段,但風險不小),只是希望形成一定的力量牽制。日本至今也沒有找到同時平衡美中俄的辦法,這是一個對我們來說不錯的事情,我們也必須加以利用。

日本的一個很大弱點就是他們的經濟很需要我們,而我們對他們的需要則顯得不是很明顯了。我們不從雙方生產的東西上來分析,因為這樣顯得片面了。我們就看兩個市場的走勢。日本市場由於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已經趨於飽和了,而中國市場則還在持續的擴大中。也就是說,日本市場以後能為我們提供的可頂是要小於我方市場能為日本提供的東西,光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市場對於日本的重要性。我想,只要我國堅定地走下去,我們的經濟牌就會對日本起作用。

對於日本的不承認戰爭罪行的言行,我們可以利用,甚至可以這么說,我們並不急於要求他承認戰爭罪行,因為這對我國遂行國家戰略是有相當的好處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日本和德國一樣都是二戰的策源地之一,罪行也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區別,為什麼日本就一直沒有受到國際社會類似德國的尊重呢?結果導致日本的政治外交只能變成金錢外交。這也是和日本人的短視分不開的。可以這么說,戰敗後的國家有兩種選擇。一是向勝利國挑戰,為執行和平的過程製造麻煩,希望其知難而退;二是與戰勝國合作,同時設法恢復本身的實力,以待東山再起。這兩種策略都有不消的風險。如果選擇了前種方法,也就意味著將在虛弱的時候挑戰勝利的國家。如果選擇了後種方法,那合作可能打擊民心。可是不管選擇哪一種,千萬不要兩者都選,而是要有區別地選擇。日本恰恰選擇了兩種。他對美國採取了第二種方案,而對中國選擇了第一種方案。顯然,這造成了中國對他仇恨日升而日本本身民心也受到打擊,同時美國還沒有能夠對日本放心。這就已經是一個大大的敗筆了。而一直不承認戰爭罪行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日本在國家社會上,當直接面對中國時是很難抬起頭來的。雖然日本政府不願意承認侵華歷史,但這畢竟是事實,所以日本人是永遠會心虛的。中國就可以靠著這一點不斷打壓日本。把和日本的問題都和歷史問題掛鉤。美國人不是習慣了把中國的問題都和人權的問題掛鉤嗎,我們為什麼就不能不把日本問題都和侵略歷史的問題掛鉤呢。這是很正常的邏輯。讓日本人的良心窄不停給我們在很多問題上謀取利益。這是很致命的一個外交手段。我們看到,德國人能夠不為凡爾塞和約付出足夠的代價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戰實際上是一次帝國主義的利益爭奪戰,沒有正義和邪惡之分。於是,戰勝國覺得讓德國簽定下那麼苛嚴的協議似乎過分。於是,史特瑞斯――或許是德國歷史上最接近俾斯麥的外交家憑借著戰勝國的一種理虧心態不斷施壓,最終使德國因一戰造成的損失變得最小了。為什麼日本的政府官員於中國的官員會面總是沒有什麼精神,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精神上的債務,最終影響了日本官員的心態。精神上的壓力對事態的影響可是不可讓人小視的。對於日本人這么大的短視,我們怎麼能不加以利用呢,那就有點對不起自己了。

呵呵,這篇感覺有點亂,因為其間不斷有各種事情干擾。比如說真情互動版的斑竹「遊走人間」讓我去幫她辯論一下啦這樣的事情。不過估計還能看吧。的確,對日本的戰略是我們廣大軍迷比較關心的東西了。我想說的就是日本這個國家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打壓他,但是不到不得以或者我們的實力遠遠壓倒日本的時候,個人覺得我們還是要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任何一個國家。只有看到國家的長遠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由於現在已經開篇了,而且能夠影響日本的國家也比較多,所以我這次才論述了借力打力的問題。也不知道大家感覺怎麼樣。

或許對外戰略問題的確不怎麼適合寫吧,太長,有時候。不過我既然開頭了,怎麼也得寫完呀。不然就對不起自己了。無論怎麼說,有意見打擊繼續提,我仍然是那句話,正確的一定虛心接受。但聲明一點,我絕對不是和平主義者,更不是投降主義者,但我講求在現實條件下的理性面對。

⑶ 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德國怎樣做才能反敗為勝呢

1942年7月17日,決定二戰德國最後命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在這個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德國蘇聯雙方近500萬人混戰一團,共同造就了史上最大規模會戰,最終改寫了整個二戰的歷史。

(寸土必爭斯大林格勒)

最後德軍無奈只能在希特勒的堅持下,和蘇聯寸土必爭,打起了陣地戰。

隨後曼斯坦因的主力,開始投入保護南線部隊免遭阻擊的任務中,就在曼斯坦因奮戰的當口,戰事吃緊的德軍第六集團軍,不得不在斯大林格勒和蘇聯軍隊硬碰硬,後勤斷絕,補給缺失最後無奈投降。

唯一幸運的是,在曼斯坦因阻擊解救之下,放棄庫爾斯克的德軍,撤退到哈爾科夫一線,並構築了一條新防線,穩住了戰局。

只不過這穩住的占據,不就和原本曼斯坦因的計劃相似嗎。

那麼,要是在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用了曼斯坦因的計劃,不和龐大的蘇聯軍隊硬碰硬,戰爭的結果還會一樣嗎?

這里不是為納粹德國叫好哈,只是探討另一種可能性。

⑷ 601872招商輪船怎麼樣

招商輪船(601872)耐心等待復甦到來

作為國內最大的能源運輸企業,今年上半年招商輪船(601872)的業績表現並不搶眼,主要原因是受累於油輪市場的運價低迷。業界預計,到2009年單殼油輪逐步退出市場,運力供給和需求達到一定的平衡時,油輪運輸市場才會出現轉機。因此,招商輪船需要耐心等待油輪運輸市場復甦的到來。
招商輪船必須面對的困難是,船隊單殼油輪比例高,按照國際相關規則,單殼油輪將逐漸退出市場,目前大型石油公司對油輪安全性的要求越發嚴格,基本迴避使用老齡單殼油輪,甚至拒絕提供安全檢查,單殼油輪的改造將增加公司成本。上半年公司實現毛利5.1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16%。
好在公司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積極推進單殼油輪的改造,在現有新船訂單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船隊規模,優化船隊結構。
油輪運輸行業在未來的復甦將給公司形成利好,同時國油國運的政策將對公司形成鼎力支持。目前中國的原油進口運輸量大,但90%的份額都需要國外的船隊運輸,國內油輪運輸企業只承擔了10%的運量,出於安全考慮,國家大力支持「國油國運」,公司也積極與中石化和中化等簽訂了原油運輸戰略合作。
在油輪運輸運力和運量達到平衡後,招商輪船將迎來真正的復甦。

⑸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論文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原創:薛瑞國

第一部分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一、人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疑惑

有的人努力拚搏,獲有成就,感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無愧此生。但更多的人奮鬥了一輩子,卻感到自己一生碌碌無為,為無法實現理想和目標而迷茫;太多太多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我在為什麼活著?為誰活著?我學習、我努力、我拼搏圖的是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又得到了什麼?我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到底是什麼?最終常常也沒弄明白,只給自己留下一句寬慰的話:知足常樂!

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怎麼去認知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呢?

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繼承與發展——繼承就是學習和照做,發展就是創新和創造。它是一個普遍統一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能夠被歷史和事實證明,而且能夠詮釋人類社會的結論。

狹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指個人的物質和精神追求。它包括對金錢、研究成果、權利、地位、名譽、信仰等的追求,它常常是因人而異的。

狹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建立在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上的,它依託並服務於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通過繼承和發展,才能實現個人物質和精神追求。個人物質和精神追求反過來又會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三、為什麼繼承與發展是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人類從赤身裸體到披樹葉、裹獸皮、穿粗布,再到現代華麗多彩的著裝,整個過程就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人類從采野果、捕野獸,到種植圈養、再到現代化農牧業生產,人類從缺吃少喝,到現在山珍海味、舌尖美食。整個過程也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人類從露宿在森林裡和草原上,到住進草屋、木屋、石屋、磚房,再到住進現代高樓大廈。整個過程也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人類從徒步行走,到乘木車、馬車、自行車,再到現在的汽車、火車、輪船、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整個過程也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也就是說人類衣食住行的進步就是一個從繼承到發展的過程。

同樣,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文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草書再到楷書、行書。整個過程也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文字的進步也是一個從繼承到發展的過程。

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再到現在的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法制社會。整個過程也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人類社會制度和管理體制的進步也是一個從繼承到發展的過程。

還有通訊從烽火傳遞到電話、網路手機、4G5G技術;交易從物物交換到使用貝殼等貨幣、銅幣、金銀幣、紙幣,再到數字貨幣;武器從矛盾刀劍到火葯槍支、火箭導彈、激光信息;生活生產工具從原始木製石制到鐵銅器、自動半自動再到現代人工智慧;天氣觀測從目測氣象變化到現代衛星監測;能源的發展從鑽木取火到木炭、火炭、石油天然氣再到核能氫能……所有過程無一不是一代跟著一代學,一代跟著一代做,然後再進行創新和創造,無一不是從繼承到發展的過程。

因此,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是繼承與發展:學習老祖宗、老一輩留下來的知識和技能,照著學,照著做,學懂了掌握了,再進行創新和創造,服務於當代社會和造福於子孫後代。也就是說: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繼承與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因素,只要我們學了,我們做了,我們的生命(人生)就賦予了價值和意義。如果在學習和照做的基礎上再創新和創造,我們的生命(人生)就賦予了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人們只有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坦然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尋找到自我,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學習和工作,去創新和創造,去定位自己,去評判自己,再通過努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實現自己的物質和精神追求。

四、維系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

尊重生命、服務生命、保障生命是維系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是保證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基本條件,是檢驗社會管理體制是否健康正確的根本標准。它適用於個人、組織、政府、國家等自身及彼此之間。只有尊重生命、服務生命、保障生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更得以體現,人類社會才能更得以健康發展,人們才能得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尊重生命、服務生命、保障生命的最高境界。

五、每個生命都有價值和意義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比如一個新生命的降臨,會給一個家庭增添許多歡樂,帶來凝聚力、希望和動力;一個病人可以助推醫學的進步和發展;一張挑剔的嘴可以成就一個廚藝大師;一個全職媽媽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人才;千千萬萬個建築工人築起的高樓大廈,推動了祖國城鎮化進程;千千萬萬個軍人和警察捍衛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千千萬萬個環衛工人凈化了人們的生活環境……。

社會需求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現實生活中繼承什麼,發展什麼,繼承的怎麼樣,發展的怎麼樣,關系著個人的成就大小和生活水平。一個人往往越有成就,對社會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影響也就越大,越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越大。

第二部分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關乎國運民生

人們都在嚮往著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每個生命都具有價值和意義。每個人應當根據自己的所學以及創新、創造的能力,去定位自己職權。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在你爭我搶:爭搶資源、爭搶空間、爭搶條件、爭搶機會、爭搶時間、爭搶工作、爭搶地位、爭搶權勢、爭搶……,你爭我搶是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缺乏認知的結果和行為表現,違背了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它讓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尊重、服務和保障,彼此內耗,減緩或阻擋了人類進步和發展的步伐,影響了人們自身奔向美好生活的速度。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尊重、換位思考,彼此關心和照顧,相互謙讓而不傷害,才能實現和諧的氛圍。物競天擇應用於人類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致命殺傷武器。

歷史已經證明:一個充滿剝削和壓迫的民族是沒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一個充滿剝削和壓迫的國家是沒有希望和前途的國家。違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會受到挑戰,只會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推向落後和消亡的邊緣。

中華民族上下5千年,不斷地在改朝換代,是一部充滿滄桑的血淚史。不僅如此,還屢遭外來侵略。燒殺搶奪,周而復始,使泱泱中華千瘡百孔。也正是人們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違背了尊重生命、服務生命、保障生命的基本要求,爭搶豪奪,最終傷民誤國。盡管如此,人們仍然頑強地繼承和發展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讓中國毅然頑強地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也充分印證了尊重生命、服務生命、保障生命的重要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修定與實施;黨和軍隊打土豪,分土地,開荒種田,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在抗擊日本侵略和國民黨軍隊進攻過程中,黨和軍隊總是把保護群眾放在第一位,很多戰士用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護群眾轉移。這一切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及領導的軍隊對人民生命的尊重、服務和保障,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及領導的軍隊始終遵循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並隨著國家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民生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尊重、服務和保障,人們可以平等的學習、工作和創新、創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破國界,向全世界學習,照全世界成功的樣子去做,再通過創新和創造(繼承和發展),獲得了中國30年來的飛速發展,讓中國有了前所未有的強大,讓人們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成為了可能。

因此,國家體制建設、社會管理也必須遵循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國家政策和社會管理只有在考慮到是不是在尊重人們的生命,是不是在服務於人們的生命,政策和行為是不是在保障人們的生命,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國家建設和發展才會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也才能最大限度調動起每個人的積極性。國家體制建設、社會管理是否遵循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要求,也是考量一個國家管理體制是否優越,決定國家未來命運的重要保證。

第三部分 如何正確樹立人生觀

通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論述我們知道:廣義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繼承與發展——繼承就是學習和照做,發展就是創新和創造。這使我們對如何正確樹立人生觀有了理念依據。

一、牢固樹立繼承與發展的思想意識

繼承(學習和照做)與發展(創新和創造)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它是每一個人的歷史使命,它可以激勵我們不斷地去努力、去拼搏、去奮斗。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學習生涯,學習發音、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唱歌跳舞、學習各種知識……,上學後跟著老師學,工作後跟著師傅、領導和同事學……,照著他們的樣子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終也讓自己走向了人生的至高點。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一出生就等於來到了歷史的接力賽道,別無選擇,只能前進,即便想停下來歇息,之後也要繼續沖向終點的方向。

既然別無選擇,何不堅定信念與意志,牢固樹立起繼承與發展的思想意識,堅定地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以積極的心態,讓自己學習和工作,讓自己創新和創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和成績跑好屬於自己的那一棒。

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心中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幻想,是虛而不實的思想;沒有道理的想像;無根據的看法或信念。要有夢想而非幻想,夢想的建立一定要遵循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了解社會的發展現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決定學什麼,做什麼,創新什麼,創造什麼。

有句話說的好:人,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拓寬人生的寬度。每個人的潛力高深莫測,往往只有通過努力你才會發現:自己原來那麼優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是對你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提升。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越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幸福的生活,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物質和精神追求。

同時,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每一個人的年齡、性別、生理健康狀況、所處地理環境、社會環境、風俗習慣、思想認識等也存在差異,因此每個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是有差距的。當感到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的時候,客觀的認識自己、管理自己非常重要。當你不能造福於整個人類,那就造福一個國家,當你不能造福一個國家,就造福一個省、造福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一個家。

⑹ 國際石油階格上漲,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繁榮。簡單的道理,逐利的一般投資者心理!

⑺ 如何選股票

如何選股
——選股的動機、原則和程序
關於「炒股」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原則就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基礎就是買企業、買被低估的企業,並長期持有,而且不熟不做,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投資,那麼如何才能選到好的企業呢,一個已漲了n倍的股票還能買嗎?如何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投資?主要精力要用在討論如何選擇企業上,因為選的企業好,就可以戰勝大盤,戰勝股市的調整,甚至戰勝熊市。今年是一個分水嶺,以後指數(特別是成份指數)會不斷創新高,而個股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以下分三個方面討論如何選股,一是點評一下國外大師的選股方法。二是介紹一下選股的動機、原則和程序。三是以一些具體的上市公司為例,說明如何選股。首先談一下選股的動機、原則和程序。
一.選股的動機
首先我們要區分短線投機的和中長線價值投資,樹立中長線價值投資的理念,因為前者和後者之間選股的動機不同、理念、行為和結果也就是完全不同。
動機決定理念,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短線投機者的主要動機是想一夜暴富,不找到很快翻倍的股票或第二天就漲停的股票不痛快,因此更注重概念,題材,有沒有人坐莊,消息來源是否神秘可靠,而忽略了股票的風險,沒有考慮股票的安全邊際。而中長期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期望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及未來的復合增長,因此,更注重企業的實質和未來的成長及安全邊際。後面我們討論選股都是基於中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
二.選股的基本原則
第一. 有較好的安全邊際;
第二. 行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 產品清晰便於了解;
第四. 經營穩健;
第五. 最好是行業里的龍頭企業;
第六. 未來有較大的成長性。
三.選股的程序
第一步.檢查自己的選股動機;
第二步.確定長期投資的理念並制定基本的選股原則;
第三步.選擇行業;
第四步.對行業進行細分;
第五步. 選擇行業里的龍頭股或細分行業龍頭股;
第六步.建立海選股票池(不超過300個)(普通投資者可以利用基金重倉股、滬深300和次新股里的股票作為海選股票);
第七步.進行比較分析(確定備選組合30隻);
第八步.再深入分析選出精選組合(約10隻);
第九步.根據資產組合原則配置自己的組合。
選股先要選行業
---如何選股(2)
在2005年熊市底部上海各行業指數的上漲幅度和啟動時,到2007年5月雖然上證指數還不到4600點,但是有色金屬、房地產、銀行指數分別是8300點、7500點和7700點。如何才能判斷哪些行業好呢?
首先,要了解一下行業性質
為了配置投資組合的需要,通常把行業分為三類,一是進攻型行業,二是防守型行業,三是周期性行業,而對應的股票則稱為進攻型股票、防禦性股票和周期性股票。一般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才配置周期型股票,在牛市增加進攻型股票的配置,在熊市的時候增加防禦型股票的配置。比如有色金屬、金融、網路傳媒都是進攻型股票,有較大的風險,但也有較大的收益,而交通設施、葯業、供水和供氣等公用設施屬於防禦性股票,而鋼鐵、煤炭行業屬於循環型股票。
第二、選行業要選朝陽產業,支柱產業,國家扶持的產業,有發展空間的產業、景氣度好的產業,競爭不太激烈容易形成壟斷市場的產業。
第三、要對國家的經濟現狀和產業升級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已經過20多年的改革,改革初期我們主要在解決溫飽問題和日用品問題,那時輕工業特別是家電產業是國家扶持的產業,也就有四川長虹(那時的家電龍頭)等龍頭股。後來大家需要裝電話、買電腦,所以1997年就炒了通信、電腦。溫飽問題解決了,就需要解決住、行、玩和保險的問題。因此汽車、房產、保險、旅遊又成了熱點。
以前中國是世界輕工產品的加工中心,中國人口多,隨著重工產業比如裝備製造、造船業向中國轉移,對金屬、特別是稀有金屬的需求就會增加,由於中國資源有限,比如中國的石油40%需要進口,而大部分是韓國人幫我國運進口石油,石油和航運就會有很大發展空間。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向外開拓資源,為了在外獲得資源,必須要有綜合國力,這就需要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建立強大的國防,因此航天軍工會很大的發展空間。最後科技興國一直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此科技股(需要細分)也是一個看好的行業。
第四、了解一下世界的經濟形勢
比如1999年美國新經濟形勢下的網路科技熱,也就帶來了當時國內的科技熱。再比如現在的國際商品期貨牛市,也就帶來了有色金屬行業的繁榮。
如果了解了世界的經濟形勢,知道了國家的整體戰略,自然就可以得出關注和選擇以下行業的結論:有色金屬,稀缺資源,金融,地產,電力,石化,汽車,科技,裝備製造,交通設施(防禦型)。像造紙、化纖、農業、計算機等夕陽產業和競爭很激烈,發展空間不大的行業,我看都不看。
選對了大的行業,然後再對行業進行細分,可以根據自己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和專業知識進行細分出自己認為好的行業。比如,我對有色金屬就按主要產品細分為黃金、銅、鋁和其他有色金屬(鈦、鍺等)等。對金融細分為銀行、證券、保險和信託等。對電力細分為水電、火電、新能源等。對科技我主要關注生物、激光、網路等。交通設施細分為機場、港口和高速公路等。找出這些行業或細分行業的龍頭股,一個原始的股票池就出來了。如果有新股發行,我就看一看有沒有能取代股票池裡的股票。比如以前萬科是地產龍頭,保利地產上市時又加了保利地產。
要買就買龍頭股!
—如何選股(3)
一.為什麼龍頭股漲了又漲
在股市裡經常會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經常的情況是龍頭股沖鋒陷陣,漲了又漲,大漲了以後,二三線股才補漲。等二三線股好不容易漲一點時,大勢又要調整了。在調整時龍頭股跌幅比三線股少,或者橫向整理一段時間又會創新高,即使遇到熊市,龍頭股調整幅度通常也比其他股小。
為什麼好股票特別是龍頭股漲了又漲,不好的股票漲得不多呢?這是因為:1、最終決定股價的基礎是企業實質,因為企業不斷成長了,才有了股票價格的上揚。雖然莊家可以用資金短期推高股價,但企業沒有成長,股價還是會跌下來。2、在實際經濟中,由於市場競爭(在網路行里最明顯)往往只有優秀的公司能夠在市場中長期生存和贏利,而且通過競爭,大量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會破產或被收購兼並。讀了美國和香港的經濟史和證劵史,就可以發現,全世界看美國道瓊斯指數,而道瓊斯指數是成分指數,只有30隻股票。香港恆生指數也是成分指數,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指數都是成分指數,只有中國例外,大家看綜合指數,這是過去大鍋飯、平均主義的思想在作怪,是由於投資理念尚未建立,市場競爭還不充分,資本還有待於集中,尚未形成壟斷造成的。隨著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資本進一步集中以及指數基金和指數期貨的推出,以後「炒股」會出現二元結構(或稱2:8現象),大家的注意力會慢慢轉向強者恆強的成分指數(比如300指數的股票)而能進入成分指數的股票很可能就是龍頭股。
二,為什麼買股就買龍頭股
為什麼買股就買龍頭股呢?從股價來看,因為龍頭股漲得快跌得少,其他股漲得慢跌得快,而且跌得多。從企業來看,龍頭股代表龍頭行業(隨著大批優秀公司上市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龍頭股都不行了,通常是這個行業里出現了問題,如果幾乎所有行業的龍頭股都不行了,說明整個經濟有問題了,至少說明整體市場被嚴重高估了,那時買其他任何股票掙錢的概率都小了,通常是熊市來了。因此買股就買龍頭股。
三,為什麼不敢買龍頭股
為什麼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很早以前「炒股」都不敢買龍頭股,經過自我反思和調查發現:
1.大部分都是膽怯的,沒有信心和勇氣去挖掘和持有龍頭股;
2.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短線投機跟風操作。通常的作法是,等某個板塊的龍頭股上漲後,大多數分析師就會推薦這個板塊未漲的低價股,讓大家跟跟風,如果某一板塊都漲了,比如;銀行、劵商都漲了,就會推薦大家買參股銀行、參股劵商。但是很少有人讓大家緊緊鎖定龍頭股。即使龍頭股回調或橫盤整理時也沒有勇氣買進;3.心理比價誤區。由於龍頭股漲得快、股價高,覺得貴、風險大,而不好的股票,漲得慢、價格低、甚至比起龍頭股不漲反跌,認為安全、便宜;
4.大部分人都是被動向市場學習的。只有等龍頭股漲了又漲,通常漲過了頭,大幅回調甚至開始走熊時才買進,只有少數優秀的主力和高手才是主動向市場學習,挖掘龍頭股,發現並放大其價值;
四,改進措施
1.盡早選出行業和細分行業的龍頭股,通常是帶領板塊上漲的股票,放在股票池裡並熟悉和研究它們,如果龍頭股暫時高估了等回檔或市場犯錯誤時買進。
2.克服膽怯心裡,要有買龍頭股的勇氣。
3.注意辨別真假龍頭,對龍頭股要越早買越好,不要等嚴重高估時才買。
打一個比方:在戰場上只有那些有膽有謀的人才會在戰場上沖鋒陷陣,也只有帶領士兵攻城拔寨的人能當上將軍和元帥,如果貪生怕死,等大部隊仗都快打完了,才趕到戰場放兩槍,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再比如,凱恩斯說過選股如選美,如果要找選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為妻,至少要追身邊最溫柔美麗的姑娘,動手還要快,雖然成本會高一點,但是如果選得對又不輕意離婚,會幸福一生。巴菲特與奧尼爾選股標準的比較
---如何選股(4)
巴菲特的選股標准共8條:1,必須是消費者壟斷企業。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3,有穩定的經營史。4,經營者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5,財務穩健。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7,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8,價格合理。
巴菲特與奧尼爾的選股標准既有相同點又有區別,奧利爾的選股標準是以美國近40年500隻飆股統計研究得出的結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屬於進攻型的選股標准,並沒有談到安全邊際也沒有談到飆股飆漲後能否能持續贏利和持續上漲的問題,即沒有告訴投資者買入飆股和賣出飆股的價格,巴菲特的選股標準是根據他個人的實踐得出來的,更注重安全性和長期穩定的收益及未來的復合增長,但是僅限於消費壟斷企業,限制了投資者的選股范圍。但是兩位大師都關注企業,特別關注企業過去和現在的業績卻是相同的,另外奧尼爾比較注重公司股本的大小和市場條件,不太適用於大資金運作,而巴菲特沒有考慮股本大小問題,而壟斷企業通常都是大型企業,股本較大,適用於大資金運作,在巴菲特看來買入股票的時機是這個企業有沒有低估,而不一定需要看整體市場好不好,如果公司值得投資,他願意等五到十年都可以,而奧尼爾更注重市場條件,即在市場條件好時才買入。綜合兩位大師的選股標准,並對奧尼爾S和M兩條標准進行改進就得出了我的十條選擇標准。
--如何選股(6)
前面也講過了如何選擇股票並建立精選股票池。今天談談如何配置股票組合。
一. 為什麼要配置股票組合?
在投資是否集中和分散上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另一種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有人認為巴菲特是集中投資的典型,其實我不這樣認為,巴菲特其實也是分散投資的,只是他有所側重,對他收購的企業會重倉持有。在中國1996—2001年的牛市期間,股市處於庄股時代,莊家為了達到控盤的目的,通常會集中資金孤注一擲(有時會違規持有高達80%的流通股,而按規定超過5%就要公告)。普通投資者不能達到收購企業的目的,建議分散投資,這種分散投資有三個優點:
1,分散風險。避免某隻股票出現不可預見的損失(包括上市公司造假等),給整個投資帶來的致命打擊。比如,如果投資5隻股票,其中一隻股票連續跌停崩盤,最後也只給總資產帶來最多20%的損失。
2,通過配置不同類型的股票,實現投資策略。比如在牛市初期就可以多配置進攻性股票,牛市中期多配置一些大盤監籌股,而在牛市末期就可以多配置一些防禦性股票。
3,使整個投資的賬面價值有一個平穩的增長,而不會大起大落,避免心裡承受不了股價波動,做出追漲殺跌的行為。比如我現在的投資組合配置了銀行、地產、石化、有色、證劵、電力、交通設施、軍工等龍頭股。這些龍頭股在輪動,一隻龍頭股休息時另一隻龍頭股會創新高。即使某隻龍頭股大跌30%也不會恐慌,而另一支龍頭股可能輪漲,抵消這支龍頭股回調時的帳面損失。
二,如何配置投資組合
如何配置投資組合,取決於投資者的理財計劃和投資策略。而精選股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投資組合的業績。普通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會頭腦發熱,得到了某個「可靠」的消息或自己認為「精確」的判斷往往又會改變計劃,孤注一擲。因此設置必要的原則並嚴格遵守它是非常必要的。在最初設置這樣的原則時,常常後因為某種股票漲了而後悔,後悔持股太少沒有全侖買入,但是時間長了,特別是買到了「地雷股」,就會認識到遵守這樣的原則非常必要。
我為自己設制的配置投資組合的基本原則:
1.投資組合中選擇5—8個品種(必須是精選組合裡面的股票)。
2.投資深圳、上海單一市場的資金不超過65%
3.投資每一種股票、基金的資金不超過30%
4.不同時投資同一板塊、同一行業、同一區域等相等關聯的股票
5.大勢向上時持倉不能低於30%,大勢向下時持倉不能超過30%
6.建倉和派發都分三次以上進行
7.每半年檢查一次投資組合,不頻繁買進賣出,資金周轉天數不少於30天
如何細分行業(金融)
----如何選股(7)
前面已討論了「選股先要選行業」、「要買就買龍頭股」。為了買到真正的龍頭股,必須對行業進行細分。細分龍頭的另一個原因是:很明顯的龍頭股已經在2004就被主力挖掘了,現在從細分行業里才能找到更多好股票。一個長線投資者或者機構必須首先關注金融業,因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股市,金融業都占相當大的比重(參見附表)。今天先討論一下金融行業。
金融行業可以細分為四個子行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和信託業。先看銀行業,這四個行業裡面,不考慮現在的股價,只從行業屬性看,銀行業是安全性較高,必須長期關注和投資的行業。銀行業有兩點顯著的特點:一是銀行業是服務業,產品沒有生命周期,也就是說銀行業沒有朝陽和夕陽之分。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了,銀行業肯定會增長,因為企業和居民都離不開銀行。第二,銀行業在中國股市的比重很大,對大市的影響大,機構從戰略角度出發都會配置銀行股。再看保險業,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提高,對健康、安全等保障的需求會增加,保險是一個增長很快的行業。但是保險的收入除了來源於保費收入還來自於股權投資,因此其業績會受到證券市場景氣度的影響,是帶有一定進攻性的行業。再看證券業,證券行業是典型的跟證券市場景氣度有關的進攻性行業。因此證券公司屬於進攻性股票,而且帶有周期性特點。最後是信託業,由於廣東國投事件的影響。中國的信託業一直發展不好,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借鑒巴菲特的理念,不熟不做,加之保險業已帶有進攻性。因此我去掉了保險和信託,專注銀行和證券兩個子行業。
我國的銀行還有一個特點,銀行都比較大,幾乎都是國家控股,而且早期都有各自的分工。中國的銀行風險較國外的風險要小,而國外的銀行比較分散,且包括中央銀行(發鈔行)都是私人的,因此風險大。比如最近的次級債風波,國外的銀行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投資我國的大型商業銀行沒有退市的風險,就算投資我國較小的股份制銀行,如果出了問題,國家也會兼並收購過來,也就是說我國的銀行不完全是銀行信用,還包含一定的國家信用。

⑻ 美國會怎麼樣衰落,請大家發表看法,

美國現在的實力很強是不錯,但並不能保證它能保持很長時間。世界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我們起來了,他就會加速滑下去。越是大的系統越難保持平衡,西方大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也是這樣。從歷史上看,西方一個國家稱霸的時間一般不到100年,就有人取而代之。中國歷史上的王朝,一次興盛的時期也不超過200年。這不是偶然的,是一定規模下復雜系統演變的結果,按中國人的話就是「氣數」。2000多年來,國家的好「氣數」,一次「國運昌盛」超過200年的還沒有。

美國從南北戰爭後迅速發展,國運昌盛,80年後(2戰後)稱霸,至今已有140年。其中稱霸60多年,已到了霸權擴張的極限。而現代中國1949年至今高速發展了60餘年,還在勢頭上。此中漲落,非人力可以改變。美國最好的結果,是緩慢收縮50年,退居世界一隅。在此期間如果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美國怕是難逃一劫,迅速崩潰的可能不是沒有。

國家間的產業分級雖是現代工業社會才有的,但仍然逃不過歷史的周期。你佔住了再好的產業,也需要人去把它干好。氣數在「人」上體現得最明顯,氣數到了人就腐化,什麼也干不好。美國人自從蘇聯倒了以後,加上中國大量輸出廉價商品,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好日子,腐化的速度那是相當的快。人腐化了,好吃懶做,基礎設施再好,科研再發達,所謂的「競爭力」也是空中樓閣。美國現在的「比較優勢」在我看是比較虛幻的。讓他退回去做產業,肯定不如我們。你曾經舉例說美國人做襯衫效率也比我們高,我看肯定是不如:他能找到多少做襯衫的熟練工?

我們習慣於美國的強大,已經100年之久,美國行將衰落,這個問題現實嗎? 恐怕歷史的規律是任何先進技術和科學制度都無法抗拒的,氣數已盡,難道是迷信色彩,世間盛衰,物極必反,在文明史上已經演繹了無數次,但是美國卻還從未經歷這些。大漢朝202年,大唐盛世不過289年,大明朝276年,大清朝268年,大英帝國,西班牙,法蘭西第3帝國,蘇聯,還有二戰前選擇做狼的倭國,強大均不過百年,美國立國也已經200多年了,他能倖免於歷史盛衰的規律么?誰能保證這個帝國還會存在一千年?

美國在鼎盛時代(1945---2001)積累下衰落的全部條件。

從2001年9月11日開始,美國已經理直氣壯地走在了衰落的寬廣大道上。人類歷史上有許多轉折點:1865年、1939年、1941年、1945年、1949年等等。2001年9月11日不僅僅是美國遭到恐怖襲擊日子,更令人憂傷的是2001年9月11日是美國由強盛向衰落下滑的重大轉折點!!!
美國這個自稱正在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卻被35個恐怖分子撞成一片火海,這絕對是美國的恥辱。美國已經外強中幹了。9.11驚醒全世界投資者的美國夢。美國再也不是投資者的天堂。美國衰落的多米諾骨牌已經由美國人自己排隊站好,拉登說:我來剪綵!於是9.11發生了。9.11是美國的第一塊倒下的衰落多米諾骨牌。
美國第2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外資大流血。在20世紀90年代,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十年;這是美國一極獨大的10年;也是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10年;也是美國自由、民主、人權外衣穿著最得體的10年;也是外資進入美國最多的10年。一般估計,美國的柯林頓時代,外資每年進入美國多達3000多億美元,相當於同期美國的國防開支。也就是全世界人民集資促成了美國一極獨大。那麼10年下來,全世界人民這3萬多億美元外資湧入美國股市、債市,促成了美國最美麗的繁榮!最壯烈的輝煌!

這3萬多億美元外資湧入美國,促成了美國互聯網時代;促成了比爾.蓋茨的輝煌。他的財富在1999年達到1000億美元,人類的首富就在這個輝煌時代誕生了。是全世界人民為比爾-蓋茨集資。這3萬多億美元外資湧入美國,促成了美國房地產的最後一次膨脹,漲幅高達30%以上。美國人的個人資產也一律升值。美國人的優越感覺達到極點:做美國人:爽!這3萬多億美元外資湧入美國,促成了美元最後一次升值。升值幅度高達30%以上。迫使人民幣貶值,從1美元:5.35元變成1美元:8.27元。迫使人民幣在1998年承受了巨大的不貶值壓力。
這3萬多億美元外資湧入美國,促成了美國股市的極限膨脹,美國人的虛擬財富膨脹30%以上。持股票的美國人,持美元的美國人,腰包鼓鼓的,肚子鼓鼓的,開始了最後一次近似瘋狂般的高消費。柯林頓總統也有心情約會萊妹,美國人民也有胸懷原諒總統免於彈劾。還有美國人說:總統約會萊妹,說明總統身體健康,這是美國人的福份!
美國成為名符其實的人間天堂,全世界的人民崇拜美國,中國人民也崇拜美國,崇拜美國人民高鼻樑、雙眼皮,開展了割雙眼皮、隆鼻、隆胸運動。也有不自信的中國人到美國留學、訪問、定居。也有中國人說起美國來,立刻眉飛色舞,彷彿自己是美國人,道聽途說一些天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比中國,中國人彷彿也不是中國人了,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下一個絕望的定義:中國永遠趕不上美國。

可是,世貿大廈轟然倒塌,才讓全世界愚蠢的投資者猛然醒來,美國並非投資安全的天堂。快跑吧!一聲呼喊。全世界的投資者落荒而逃。美國資本大流血發生了---

2002年美國吸收外資驟降至740億美元;2003年美國吸收外資又降到470億美元;2004年美國吸收外資再降到370億美元。外資大逃亡,美國經濟立刻水落石出,2002年就發生了大公司丑聞。

美國第3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大公司丑聞。美國的大公司一直是美國的驕傲。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發起評選世界500強大公司。這個評選就是發達國家自我評選,娘家人評娘家人。連續多年,美國大公司佔500強1/3,歐洲大公司佔500強1/3,日本大公司佔500強1/4。

但是萬萬沒想到,該死的9.11發生了,外資大流血發生了,美國大公司長期做假帳丑聞就暴露了。美國的外強中干是因為大公司的外強中干。當外資湧入支撐股市時,大公司做假帳看不出來,大公司外強中干看不出來。外資外逃後,假帳終於托不住了。安然公司、安達信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一個個500強的大公司轟然倒下。每個倒下的大公司假帳數額都是幾十億美元之巨,都超過世貿大廈的造價---輿論一片嘩然:美國怎麼啦?責難聲不絕。聰明的美國政府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大公司丑聞的持續揭露,意味著美國社會從經濟到道義的全面崩潰,不是哪個總統下台的問題,是民主黨、共和黨一起完蛋的事。所以共和黨找到民主黨講和。說這事整大發了一損俱損。於是政府採取措施,抹平這個大傷疤。傷疤太大不好看,就在上面綉一朵花,花名叫《美國政府打擊企業舞弊行為不手軟》大公司丑聞總算了結。

美國第4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出兵伊拉克,轉移國際注意力,掩飾國內危機。美國內政已病入膏肓,華盛頓、林肯也無可奈何。布希父子均無良策,均選擇對外冒險。第一次冒險險勝;助長第二次冒險。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伊拉克戰爭就是美國的萬丈深淵。直到將美國的元氣耗盡。

美國增長的歷史就是對外擴張的歷史,就是對外戰爭的歷史。從弗吉尼亞擴張到密西西比流域,擴張到墨西哥,屠殺了多少印地安人,販運了多少黑奴,完成了原始積累。向拉丁美洲擴張,向太平洋擴張,直到成為地球霸主。美國一直都在品嘗擴張的好處,品嘗對外戰爭的好處。美國人好吃不撂筷,航母常駐地球丹田---波斯灣。要把地球元氣---中東石油全部霸佔。置地球於死地。所以美國不會從伊撤軍,中東石油不竭,美國人就不會走。槍斃薩達姆,絞死拉登,美國人還有100個理由賴在中東。

美國賴在中東就是死在中東,中東是美國的滑鐵盧,在那裡每天消耗著美國人民的生命;在那裡每天燒掉1億多美元;在那裡每天集聚著10億伊斯蘭人民的仇恨;在那裡每天消損著美國的自由、民主、人權的形象;在那裡將美國的全球戰略拖垮。

美國第5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財政赤字。美國連續兩年財政赤字4000多億美元,美國連續兩年國防開支4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的國防開支是用財政赤字來維持的,這種挖東牆補西牆權宜之計註定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現在可以斷言:搞垮美國的不是別人,是美國自己。美國的全球戰略是美國人自己搞的,海外3000多個軍事基地是自己建立的,12艘航母是自己建造的,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計劃是自己操練的,入侵伊拉克是美國自願的,別人勸也勸不住。所以將來霸權主義垮掉了,誰也賴不著。

美國第6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貿易赤字。美國的貿易赤字連續多年在5000億美元以上,美國生產高成本,勞力高成本,導致美國出口乏力。這也不是中國的錯。是美國的錯。美國是什麼?是資本主的象徵。全世界的資本集聚美國,必然導致美國城市資本的大量沉澱。形成城市資本經營的高台,必然導致所有企業經營成本高升,最後生產經營難以為繼。5百強大公司也是微利經營。

美國第7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美元貶值。2000年歐元成立時,1歐元:1美元,5年後1歐元:1.35美元。美元貶值30%以上。迫使人民幣升值。美元在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動搖。如果美國財政赤字繼續,貿易赤字繼續,國防開支繼續,美元將有崩盤的一天。
美國第8塊倒下的衰落骨牌是國債累累。美國的國債總額已達8萬多億美元。亞洲國家購買了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韓國購買了500多億美元美國國債,擔心美元貶值,2005年春天拋了200多億美元,導致華爾街股市猛跌,美國一片恐慌。所以美國的巨額國債,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已經紅燈閃閃,高懸在驕傲的美國人頭上。中國有名言:七上八下。給美國人列這8條足夠了。這8條都是美國人自己創造的條件。

⑼ 日本當時不發動太平洋戰爭,最後會怎樣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導致的必然結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支撐其繼續作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直接原因就是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石油禁運。

其實美國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最大戰爭幫凶,因為當時的日本既缺乏先進的工業機床又資源十分匱乏,因此許多生產武器的機床都要從美國等國家進口,發動戰爭所需的戰略物資大部分都是由美國提供的,沒有美國的幫助日本根本就難以挑起戰爭。

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要擊敗美國稱霸世界。日本一直都對稱霸太平洋的美國不服,但是卻被實力強大的美國所壓制,因此感到憋屈的日本一直卯足勁想要和美國一決高下,在加上日本人喜歡賭國運的賭徒心理,使得日本和美國之間終究免不了一戰的命運。

這一切使得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只能成為一種假設,如果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就要停止侵華戰爭,這樣在中美日三方博弈下日本有雖然有可能暫時繼續侵佔我國東北,但是無論是我國還是蘇聯都不會允許它長期佔領,最終在已經復興的我國或者蘇聯的攻擊下,日本侵略者還是會黯然滾出我國的領土。

⑽ 羅斯福、摩根、洛克菲勒這三人都是怎樣發家致富的

公元1620年9月6日。

一群人乘坐著“五月花號”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前往發配地美國。102個人中,有35個清教徒,其他人則是被流放的罪犯,職業各不相同。

科技致富愛迪生,石油發家洛克菲勒,金融致富JP摩根。

他們的富可敵國,除了天賦異稟之外,這轟然行駛,一往無前的國運火車頭,無疑是時代的風口,隨著巨富的出現,跟隨產業升級紅利,大量的米國人也從一窮二白變成了中產階級,進而成了最富裕的國家。

這應該就是夢想吧!

回看過去,我們可以追溯米國夢的根源。

清教徒的信仰是精神動力,首輪土地紅利是基礎, 次輪科技紅利是驅動力,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和年輕的歷史,又讓他們沒有深厚的歷史包袱和遺留問題。

在哪個時候的米國,完成夢想發家致富說難很難,說易其實很易。

可是今日咧?

紅脖子在吶喊,權貴在高歌,資本家在吸血,有色人種在抗議,夢想者出頭日何在?

這一刻,我彷彿看見一出歷史的輪回。

今日世界,賽道在變,科技在變,人也在變,機會從未消失,國人還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