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天然氣有什麼特點
擴展閱讀
沈北檢查費用多少 2025-07-26 23:53:41
棉花被子成本多少錢 2025-07-26 23:32:36

中石油天然氣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8-18 12:12:33

① 天然氣的特點

天然氣的特點⑴ 天然氣中所含雜質少,分子結構小,燃燒較充分,排放廢氣較干凈,對居室衛生影響最小,是潔凈氣體燃料。 ⑵ 天然氣與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等同屬可燃氣體,如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進入爆炸范圍,遇火源則會發生爆炸。 ⑶ 天然氣比空氣輕,泄漏後易於擴散、稀釋,密閉空間內應採用上部出風方式通風,危險性較液化石油氣要小。 ⑷ 天然氣資源豐富,供應較穩定,價格相對穩定。⑸ 天然氣能源效率高、用途廣泛,可應用於發電、城市燃氣、工業燃氣、化工原料、汽車燃料(天然氣汽車)等。

② 天然氣有什麼特性

特性:天然氣不溶於水,密度為0.7174kg/Nm3,相對密度(水)為約0.45(液化)燃點(℃)為650,爆炸極限(V%)為5-15。在標准狀況下,甲烷至丁烷以氣體狀態存在,戊烷以上為液體。甲烷是最短和最輕的烴分子。
天然氣主要成分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氮和水氣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氣體,如氦和氬等。天然氣在送到最終用戶之前,為助於泄漏檢測,還要用硫醇、四氫噻吩等來給天然氣添加氣味。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高。
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世界車用清潔燃料的發展方向,而天然氣汽車則已成為發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但是,對於溫室效應,天然氣跟煤炭、石油一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把天然氣當做新能源。其優點有:
綠色環保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經濟實惠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安全可靠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改善生活隨著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氣,將會極大改善家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天然氣耗氧情況計算:1立方米天然氣(純度按100%計算)完全燃燒約需2.0立方米氧氣,大約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氣。

③ 中國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分布特點

1、中國石油分布特點:
陸上:
東北:松遼盆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吉林油田)
華北:渤海灣盆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冀東油田)
西北西南:川陝盆地(西南油田、長慶油田)、新疆青海: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等
華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漢油田等
海上:
渤海:蓬萊19-3油田
東海:春曉等油氣田
南海:鶯哥海盆地
2、中國天然氣分布特點
天然氣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陸上西部的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柴達木、准噶爾盆地,東部的松遼、渤海灣盆地,以及東部近海海域的渤海、東海和鶯—瓊盆地,目前這9 個盆地遠景資源量達46 萬億立方米,佔全國資源總量的82%;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6.21 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的93%;剩餘資源量40 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剩餘資源量的81%。
3、中國煤炭的分布
我國煤炭資源在地理分布上的總格局是西多東少、北富南貧。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經濟還不發達的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貴州、寧夏等6省。

④ 中國石油天然氣安全面臨嚴峻形勢的特點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劇

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石油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石油石化產品消費量將大幅度增長,對產品質量和品種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場需求旺盛,煉廠開工率已達到90%,但供應仍然趨緊。預計到2020年,國內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將達到2.6億噸,乙烯需求量將達到2300萬噸,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將達到9200萬噸,均比2003年增長一倍以上。屆時,乙烯等化工產品將有40%左右需從國外進口。

二、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據美國能源部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分別高達50%和60%;而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的數字更高,分別為65%和76%。根據國內有關分析和預測,21世紀前半葉,中國油氣特別是天然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日本綜合能源調查會下屬的國際能源小組委員會則預測,2010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將超過日本居亞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風雲》力作聞名於世、現為美國劍橋能源研究會主席、美國戰略能源研究與開發特別研究組主席的丹尼爾·耶金也十分關注亞洲新的能源消費大國特別是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態勢。他說:「世界總體石油生產能力的增長,必須滿足來自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長,這主要是由中國和印度主導的需求增長。」盡管國內外有關的預測數據有一定的出入,但對中國石油安全變化趨勢的估計卻是一致的:國內原油自給率不斷下降,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應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說,中國未來石油安全問題的出路在「海外」。從發展的眼光看,這種觀點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它卻道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國際石油市場和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石油對外戰略或石油國際戰略。

三、受國際能源市場變化影響大,石油進口渠道存在風險和隱患

中國對海外能源運輸安全保障的能力嚴重不足。能源安全,說到底是國家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與國家對國際事務的政治、軍事參與和控制能力之間的比例關系。一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大,而對外軍事外交參與能力越小,則該國石油安全系數就越低,不安全的風險就越大。對於現代國家而言,國家參與和控制世界事務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軍在世界范圍自由行動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國中,中國海上政治軍事參與控制能力相應也較弱。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如圖2-4所示。

圖2-4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資料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圖2-5 我國原油主要進口來源地(資源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我國石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圖2-5),2004年從中東和非洲的石油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從俄羅斯和中亞及東南亞地區也分別有10%左右的進口量。其中,中東、非洲是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的主要地區,局部沖突持續不斷,恐怖事件頻頻發生。兩次伊拉克戰爭之後,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更易受制於人。2004年,中國進口的原油有超過七成是途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運抵國內,有90%的進口原油經海上運輸,一旦出現國際關系緊張的局面,我國的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將受到嚴峻威脅。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戰略儲備保障

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包括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和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儲備。美國、日本等能源消費大國,石油基地儲備量約是本國3個月的消費量。按照這樣的標准,作為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目前應儲備3750萬噸,10年後應儲備7500萬噸。而目前我國才剛剛著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五、由於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為原因而造成的浪費,是威脅我國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單位產值能耗來衡量,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不但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遠遠低於同等發展程度國家。2000年,以當時的名義匯率計算,中國是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達到1274噸標煤,是美國(364噸標煤)的3.5倍、歐盟(214噸標煤)的6倍、日本(131噸標煤)的9.7倍。我們的能耗指標甚至高於印度(889噸標煤)。除了由於技術水平低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費之外,人為原因造成的浪費尤為讓人痛心。

六、國際政治、軍事因素威脅石油安全

我國的台灣問題、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可能使所處的國際政治、軍事環境在一定時期惡化,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石油安全。從國際戰略和地緣政治戰略來看,美國供養著龐大的進攻性軍事力量,控制著全球16條最主要的海上航線,其主要目標就是控制石油資源。對超級大國利用石油資源遏制中國的企圖不能掉以輕心。今後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錯綜復雜,引發政治、軍事、外交矛盾和沖突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直接對世界或區域石油市場造成重要影響。國際環境雖然有利於我國利用兩種資源、兩種資金加快發展,但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明確石油安全的戰略方針,並加以全面實施。

七、海外投資難度大

中國石油海外投資難度大,主要體現在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資金不足,投資成本過高,海外投資管理體制限制等幾個方面。

1.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

由於我國很多石油項目投資於一些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石油海外投資面臨戰爭、動亂、財產沒收、國有化、外匯管制等造成的風險,如中東戰爭。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台有關海外投資保險的政策。為了防範這些政治風險,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海外投資政策性風險政策;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也開展了擔保業務。

2.資金不足制約海外投資發展

中國企業在海外開發的油田規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蘇丹這樣比較成規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資,因而獲得的份額油和收益也比較少。同時,由於缺少資金,融資渠道狹窄,企業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貸款及開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難,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很好的項目。

3.投資成本過高

近年來,中國企業為了中標海外石油項目,普遍報價偏低,個別企業甚至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投標,似乎一旦中標就意味著一切都成功了。但當他們履行完若干合同後,才發現經過激烈價格競爭到手的項目利潤實在太少,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資35億美元,購買哈薩克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儲量,並計劃建設一條長3000千米的輸油管線,直通中國西部。公司中標以後,才發現項目投入資金太大,而依靠開采當地原油的收入,根本無法彌補巨額的支出,最後終因成本過高而被迫擱淺,使企業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4.海外投資管理體制制約海外石油投資事業的發展

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是對海外投資項目實行審批制度。在審批限額上,其主要內容是中方投資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資項目,以及30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資項目,需經過國家審批。在審批程序上,規定了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兩道程序。上述審批制度是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經不適應海外投資項目時效性強和投資強度高的特點。從投資限額看,100萬美元的項目多採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招標的突出特點是時效性強,如果因為審批來不及參與招投標,可能會貽誤時機。

另外,在外匯管理方面,由於中國尚未實行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海外投資企業的用匯額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

國際油價高漲,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使得我國石油安全在國際油價的變化中遭受極大風險。

1.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會抑制經濟增速,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高油價將會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抑制經濟活力,加劇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因而將會增大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

國際油價上漲,會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2009年,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5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隨著住宅、轎車以及高檔家電等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生活消費石油的增長幅度加大。因此,未來石油與生活消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油價上漲會加大相關企業生產成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擴張期,近兩年石油消費增長速度超過10%以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明顯上升,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3.3,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很大沖擊。石油是交通運輸業的主要成本,近年來交通運輸業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運輸業首當其沖受到高油價的影響;同時,化肥、農葯、農用薄膜,以及農用機械等,也因石油價格上漲使生產成本上升。

2.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給石油安全帶來風險

我國當前的油價雖然採用國際油價,但接軌的時機仍由政府有關部門調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與國際油價接軌,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這說明價格的決定權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於國際油價波動有時並不能反映國內的供求關系,因而政府沒有明確規定原油與成品油的價差和調整標准,只是含糊地說油價波動到「一定幅度」「適當調整」。這是我國目前油價機制不夠靈活的表現。由於我國石油定價機制不夠靈活,導致我國在國際油價出現大的波動時極為被動,不能很好地規避風險,給我國石油安全帶來很大風險。

九、天然氣工業已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國外能源研究機構預測,未來20~30年內,世界天然氣消費總量有可能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由目前的340億立方米增長到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將由300多億立方米增長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供給缺口大約為800億立方米。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將由3%上升到10%左右,成為我國僅次於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氣儲存量分別為1700億噸和225萬億立方米,資源潛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氣勘探仍然處於比較活躍的時期。世界剩餘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東亞、俄羅斯等少數地區和國家。目前,這些地區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國外大型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和重組,為我國利用國外資源,利用地緣政治優勢和外交政策優勢進行國外資源開發提供了機遇。此外,石油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政治外交和軍事形勢相關度越來越高。盡管世界石油生產總體將保持持續增長,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的態勢,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國際油價仍將起伏跌宕。

十一、我國石油運輸的能力與需求有較大差距

中國船東協會僅承運了10%的海上石油進口,特別是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航線上,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份額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與中國船東協會的承載能力不足相關。相對於集裝箱和散貨船航運,中國的油輪運輸規模不大。目前,由中國船東控制的大型油輪VLCC20萬~30萬載重噸和AFRAMAX8萬~12萬載重噸分別只有10條左右。即使全部服務於中國的原油進口,充其量每年的承運能力也只有3000萬~4000萬噸。

其次,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進口石油份額偏低,也是與石油公司和油輪公司缺乏合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策略夥伴關系相關的。以招商局為例,自從1990年開始經營油輪船隊,其一直以服務國際油輪運輸市場為主。2002年招商局油輪船隊共為世界各國客戶承運了3106.8萬噸石油,其中承運中國進口石油僅為227.3萬噸,占船隊總運量的7.32%。換言之,招商局油輪船隊總運力的92.68%是服務於國際市場的。

目前,中國從事進口原油海運業務的,主要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和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等國有企業,以及河北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連海昌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隨著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增加,海運企業呈現快速發展之勢。截至2006年,我國海運企業油運能力已超過1200萬載重噸,但我國進口原油大部分由國際油輪運輸企業承運,國內企業的承運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油輪數量有限,難以與我國進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國油輪總體裝備水平較低,船隊結構不合理,管理相對落後,在國際市場上認知度較低。此外,我國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約1997年議定書》,因而無權給入中國籍的船舶簽發有關證書,同時中國籍的船舶進入97締約國港口時要受到嚴格的檢查,甚至有被拒絕入港或者被滯留的可能。上述情況表明,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中國的油輪船東之間,缺乏長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現嚴重的「錯配」:一方面,中國90%的石油進口是由外國船東承運的;另一方面,中國船東以招商局為例,90%的運力卻是為國際市場提供服務的。這種狀況使得我國原油運輸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社會政治動盪,資源國(地區)政局不穩或突發事件,我國的石油運輸安全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⑤ 中國油氣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的油氣資源狀況,具有以下四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在1993年全國二次油氣資源評價基礎上,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油公司先後對各自探區部分盆地重新進行了油氣資源評價研究。根據階段成果的匯總,截至2004年6月,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47萬億立方米。通過對不同類型盆地油氣勘查、新增儲量規模和各種方法的分析,測算出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 億~160億噸,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0萬億~14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上(油氣富集程度)通常的分類標准,我國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屬於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
二是油氣資源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盆地(圖4.8)。根據石油可采資源量的分析,陸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噶爾和鄂爾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資源114.4億噸,占陸上總資源量的87.3%。海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為9.2億噸,占海域的48.7%。而天然氣資源量主要分布在陸上中西部的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和海域的東海、鶯歌海等大盆地,共有天然氣可采資源為8.8萬億立方米,佔中國天然氣總資源的62.8%,為今後發現大中型油氣田指出了勘查的主攻方向。
三是東部含油氣區是我國石油的主要生產基地。其原油產量佔全國的80.7%,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佔全國儲量的73.9%。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佔22.7%,以油多氣少為特色,但天然氣年產量卻佔全國產量的41.4%。
四是中國中部含油氣區屬於克拉通過渡型盆地,構造活動相對穩定,沉積盆地大,但數量不多。主要有鄂爾多斯、四川、楚雄等大型盆地,具有豐富的天然氣。石油儲量很少,僅佔全國儲量的5%。

⑥ 石油、天然氣的優缺點

石油是液態的,容易保存,缺點是不容易輸送,而且石油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化工產品;
天然氣是氣態的,保存困難,需要液化,但是污染小,容易輸送,應用不如石油廣泛,還有是目前比石油來說價格便宜

⑦ 天然氣的優點有哪些

天然氣的優點有以下:

1、方便:天然氣通過天然氣管道直接進入城市的千家萬戶,管道輸送源源不絕,沒有斷氣和更換鋼瓶的煩惱,亦不需要在現場儲存或添加,由於其方便性被群眾稱為「自來氣」。

2、綠色環保。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 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3、經濟實惠。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4、安全可靠。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天然氣的氣體密度是空氣密度的二分之一,比空氣輕,極易揮發,不易爆炸,天然氣中所含的甲烷、乙烷、丙烷等本身是無毒性的。而液化氣易揮發、易自燃,毒性較大。

5、改善生活。隨著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氣,以及享用港華燃氣提供親切、專業和高效率的售後服務和新式爐具,將會極大改善家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

而人們長期以來通用的「天然氣」的定義,是從能量角度出發的狹義定義,是指天然蘊藏於地層中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質學中,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其組成以烴類為主,並含有非烴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