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石油煉制(職業暴露)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元素組成: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貳』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是什麼
石油的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氫,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學成分主要是各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其中還溶有氣態和固態的碳氫化合物。(高中化學書上的)
石油是一種混合物,所以沒有化學方程式。
『叄』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一)石油的化學組成和類型
石油是指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石油的組成和性質受到原始母質、形成條件和後期變化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石油的成分變化較大。
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為碳、氫,主要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次為氧、氮、硫,主要形成非烴類化合物。其中,碳佔82%~87%(Hunt,1961),氫佔12%~15%,氧、氮、硫的含量僅為0.5%~5%。此外,石油中還含有40餘種微量元素,其中V、Ni含量較高。石油與有機質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布極為相似,但與泥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相差較大(圖4-11)。上述元素組成特點表明石油與有機質在成因上密切相關,而且有機質向石油的演化過程是一個脫氧、加氫、富碳的過程。
圖4-11 有機質、石油和泥岩中25種微量元素深濃度的分布
石油的烴類組成可以用各族烴在石油中所佔的百分含量來表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飽和烴,包括正構、異構烷烴和環烷烴,約佔57.2%;芳香烴,包括芳香烴、環烷芳香烴和環狀的含硫化合物,約佔28.6%;膠質和瀝青質,約佔14.2%。瀝青質和膠質是含氧、氮、硫原子的多環分子,分子量高,其含量多少決定了石油的密度、黏度的大小。
(二)天然氣的化學組成及其類型
廣義地講,一切經自然過程生成的氣體都叫做天然氣。除宇宙氣體外,它們在成因上與地殼中有機質分解和裂解作用、岩石變質作用、岩漿作用、地幔去氣作用等有關。天然產出的氣體大多以分散形式存在,只有少部分聚集起來形成了有經濟價值的礦藏。狹義地講,天然氣是指在沉積有機質演化過程中生成的可燃氣體。這類氣體由烴類氣和非烴類氣組成。不同成因類型、不同地區的天然氣的組成變化較大。
烴類氣體中CH4所佔的比例最高,此外還有數量不等的C2~C6烴類。根據CH4以上重烴(C2+)的含量,可將天然氣分為干氣和濕氣。C2+低於5%的為干氣,干氣不與油伴生,可形成純氣藏。C2+大於5%的為濕氣,常與油伴生。
非烴類氣包括CO2、H2S、N2和少量稀有氣體,其含量一般不高(小於10%)。在個別地區的天然氣中,CO2、H2S、N2含量很高,可形成CO2、H2S、N2氣田。
根據天然氣的成因類型,可將天然氣分成生物成因氣、油型氣和煤成氣。生物成因氣是指在成岩作用階段,沉積物中的有機質經厭氧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形成的氣體。其中CH4的含量高達98%以上,重烴的含量小於1%,其他的是CO2和N2。油型氣(包括濕氣、凝析氣和裂解氣)是在沉積有機質熱裂解成油過程中與石油同時形成的,或在過成熟階段由有機質和液態烴熱裂解形成。煤成氣是指煤系地層或亞煤系地層中的有機質在整個煤化過程中形成的天然氣。
『肆』 柴油加氫是什麼意思
柴油加氫指的是煉油廠的一個工藝過程,就是為提高汽油品質的一個過程。
加氫柴油比非加氫柴油更環保,而且由於氫含量增大了,燃燒產生的熱能也更多。
加氫處理,是石油產品最重要的精製方法之一。
加氫指在氫壓和催化劑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雜質轉變為相應的硫化氫、水、氨而除去,並使烯烴和二烯烴加氫飽和、芳烴部分加氫飽和,以改善油品的質量。
有時,加氫精製指輕質油品的精製改質,而加氫處理指重質油品的精製脫硫。
20世紀50年代,加氫方法在石油煉制工業中得到應用和發展,60年代因催化重整裝置增多,石油煉廠可以得到廉價的副產氫氣,加氫精製應用日益廣泛。據80年代初統計,主要工業國家的加氫精製占原油加工能力的38.8%~63.6%。
『伍』 石油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碳、氫是主要的組成元素。碳一般佔83%~87%,氫佔11%~14%,原子比介於5.7~8.5之間。其他元素,如氧、氮、硫元素約佔1%,很少達到2%~3%。還有磷、釩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這些元素或以游離狀或組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重的組分中。
自然界中,碳氫化合物種類繁多,已知的有數百種。但構成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從其對石油性質的影響和存在的廣泛性來看,烷烴、環烷烴、芳香烴這三大系列的結構最為重要,也最為普遍。從溶有天然氣的石油平均成分看,大體上烷烴佔53%,環烷烴佔31%,芳香烴佔16%。
烷烴分子通式為CnH2n+2,是由碳原子以單鍵鏈狀與氫原子結合構成的一類飽和、穩定的烴類化合物。沒有支鏈的稱為正構烷烴,按其碳原子數的增加分別定名為甲烷、乙烷……癸烷等;碳原子數超過十的即用數字直接表示,如十一烷、十二烷……二十烷等。有支鏈者,為異構烷烴。
環烷烴是碳原子以單鍵呈環狀相連並與四周的氫原子結合構成。只含有一個環的環烷烴,通式是CnH2n。與烷烴相比,氫原子數目減少。但仍是一種飽和、穩定的化合物。環己烷和環戊烷是石油中最主要的環烷烴。環烷烴與烷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接近,但構成的石油反映出的物理性質則有所差異。環烷烴比例大的石油比烷烴比例大的石油往往密度大、熔點和沸點高。
芳香烴分子通式為CnH2n-6(n≥6),碳原子以單鍵和雙鍵呈環狀與氫原子結合。主要特點是分子中至少有一個苯環,苯(C6H6)是最簡單和典型的代表。這類烴多具有芳香氣味。在石油中,常集中於重餾分內。
烷烴、環烷烴都屬於比較穩定的飽和烴類,芳香烴屬不飽和烴。但在鏈狀烷烴的化合物中,有不飽和烴類化合物存在。這類化合物的碳原子呈鏈狀以雙鍵相連與氫原子結合,缺少兩個氫原子的稱為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例如乙烯(C2H4)。碳原子間仍呈鏈狀排列但以三鍵相連的結構,稱為炔烴,其分子通式為CnH2n-2,如乙炔(C2H2)。這類不飽和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不穩定。當較純時,點火燃燒尚顯平靜,而一旦混有空氣,就易發生猛烈爆炸。
『陸』 石油裡面為什麼要加氫
加氫裂化,是一種石化工業中的工藝,即石油煉制過程中在較高的壓力的溫度下,氫氣經催化劑作用使重質油發生加氫、裂化和異構化反應,轉化為輕質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烴的原料)的加工過程。它與催化裂化不同的是在進行催化裂化反應時,同時伴隨有烴類加氫反應。加氫裂化實質上是加氫和催化裂化過程的有機結合,能夠使重質油品通過催化裂化反應生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輕質油品,又可以防止生成大量的焦炭,還可以將原料中的硫、氮、氧等雜質脫除,並使烯烴飽和。加氫裂化具有輕質油收率高、產品質量好的突出特點。
『柒』 加氫石油重烷烴餾分是什麼組成的
加氫石油重烷烴餾分別稱為加氫重烷烴餾分標樣,英文名稱為HYDRAULICFLUID,其CAS登錄號為64742-54-7。
『捌』 石油和柴油的主要成份是什麼
①石油中碳氫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按其結構又分為烷烴(包括直鏈和支鏈烷烴)、環烷烴(多數是烷基環戊烷、烷基環己烷)和芳香烴(多數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烴。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產物中還含有硫化氫(H2S)。
②柴油的主要成分為C15~C18的烷烴。
『玖』 石油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元素組成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分子結構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拾』 加氫石油重烷烴餾分是什麼
加氫石油重烷烴餾分是指餾分油加氫精製重油、渣 油以外的石油餾分。
在氫壓和催化劑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雜質轉變為相應的硫化氫、水、氨而除去,並使烯烴和二烯烴加氫飽和、芳烴部分加氫飽和,以改善油品的質量。
加氫裂化過程中,環烷烴發生的反應受環數的多少、側鏈的長度以及催化劑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單環環烷烴一般發生異構化、斷鏈和脫烷基側鏈等反應;雙環環烷烴和多環環烷烴首先異構化成五元環衍生物,然後再斷鏈。
(10)石油加氫是什麼成分擴展閱讀
石油餾分加氫的影響因素:
1、反應壓力。反應壓力的影響是通過氫分壓來體現的,而系統中氫分壓決定於操作壓力、氫油比、循環氫純度以及原料的氣化率。含硫化合物加氫脫硫和烯烴加氫飽和的反應速度較快,在壓力不高時就有較高的轉化率;而含氮化合物的加氫脫氮反應速度較低,需要提高反應壓力或降低空速來保證一定的脫氮率。對於芳香烴加氫反應,提高反應壓力不僅能夠提高轉化率,而且能夠提高反應速度。
2、反應溫度。提高反應溫度會使加氫精製和加氫裂化的反應速度加快。在通常的反應壓力范圍內,加氫精製的反應溫度一般最高不超過420℃,加氫裂化的反應溫度一般為360~450℃。當然,具體的加氫反應溫度需要根據原料性質、產品要求以及催化劑性能進行合理確定。
3、氫油比。提高氫油比可以增大氫分壓,這不僅有利於加氫反應,而且能夠抑制生成積炭的縮合反應,但是卻增加了動力消耗和操作費用。此外,加氫過程是放熱反應,大量的循環氫可以提高反應系統的熱容量,減小反應溫度變化的幅度。在加氫精製過程中,反應的熱效應不大,可採用較低的氫油比;在加氫裂化過程中,熱效應較大,氫耗量較大,可採用較高的氫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