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保護石油有什麼對策
擴展閱讀
柳州螺螄粉的成本是多少 2025-07-24 10:37:09

保護石油有什麼對策

發布時間: 2022-08-16 12:26:23

① 中國政府應該採取哪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保證自身的石油安全

1石油安全概念的基本內涵
由於各國情況不同,石油安全概念的內涵不完全相同。對石油進口國來說,指的是能夠長期穩定地以合適的價格取得石油供應,從數量和價格上滿足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
1)石油資源的安全狀況。一個國家有無油氣資源分布及其蘊藏量的多寡,對其石油安全程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80%以上分布在中東和美洲。

2)石油供應的安全狀況。油氣生產供應能力、供應數量及其滿足國內需求的程度,是衡量石油安全程度的一條重要指標。從生產方面看,涉及到國內油氣的生產能力、實際產量和機動生產能力,石油進口的接轉能力,煉油加工能力和油品供銷能力,在石油供應中斷或嚴重短缺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等。從消費方面看,涉及到石油消費規模及其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石油利用效率的標准或規范、石油替代產品的開發生產,節約使用油氣的政策法規,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等。
3)石油市場的安全狀況。涉及到政府對石油行業的監管機制,石油的資源政策與開發政策,石油市場的基本結構與競爭格局,石油市場對世界石油供需變化的應對能力等。
4)石油儲運的安全狀況。石油和天然氣是易燃易爆物質,石油運輸通道以及石油儲存設施的安全程度,將直接關系石油供應的安全。對進口石油而言,還和進口資源的來源地和運輸通道的安全情況有關。
5)石油價格的安全狀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石油及石油產品的價格是否在國家經濟和社會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不會危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二是石油價格的形成上,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應有相應的影響力,以維護國家的利益。由於國內已實行原油定價與國際接軌等改革,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及其石油價格形成過程也成為關系石油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
2影響中國石油安全的國內環境
影響我國石油安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隨著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已經從資本約束轉變為資源約束。而相比於我國13億人口,石油資源相對不足,對石油的長期穩定和安全供應構成威脅。
2)以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為標志,加之城市化率不斷提高,我國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加上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國家和社會對石油風險的承受力相對降低。創造相等的GDP,美國消耗的能源約為日本的2倍,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約為日本的8—18倍。
3)我國石油利用效率較低、浪費嚴重,而目前節約用油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之成品油價格倒掛,客觀上加重了石油供應的負擔。
4)同世界其他石油消費國相比,我國降低石油消費、提高石油安全性的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相應法律法規還不完善。
3影響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因素
中國利用國際油氣資源也面臨一些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石油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我國石油安全的國際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我國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的進口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而這兩個地區也正是地緣政治較量激烈區域,使石油進口的安全風險增大。
2)礦產資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對石油資源的控製程度越來越高。經過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結構調整和國際性重組,美歐形成了「三超」(埃克森美孚、BP、殼牌)和「三強」(雪佛龍、道達爾、康菲)等6大跨國石油公司,它們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對資源、技術、市場和資金投向的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使國際石油資源的壟斷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目前實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中國的石油企業在海外尋找油氣資源將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3)我國進口原油來源地過分集中於中東、運輸通道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對石油供應安全不利。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其海路運輸必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從非洲進口的石油其運輸也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也就是說,馬六甲海峽是我國近80%進口原油的必經之地。諸如中東及周邊的政治軍事沖突、世界恐怖主義的猖獗、呈上升趨勢的海盜騷擾事件,以及某超級大國對這一海峽的軍事控制等等,都對我國進口原油的海上運輸安全構成風險。在採取各種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的同時,開辟新的運輸通道,應是防止發生進口石油海上運輸中斷的又一應急措施。

4關於石油價格的安全問題
石油是否安全主要體現在供應數量和供應價格兩個方面。在當前世界石油基本態勢是供需大致平衡的情況下,價格風險可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大一些。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屢創新高,已引起全球性的通脹壓力。
我國原油價格在幾年前就已經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基本是隨著國際油價的漲落而調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和原油進口量的增加而擴大。
5 由一些新聞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對進口石油依存度達60%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多種方法,確保石油安全。
在具體運作上 ,發展國內石油生產 ,分散進口渠道 ,進口與「走出去」並舉 ,通過運輸多樣化及石油管網構架 ,降低原油進口來源過於單一的風險。同時根據中國的國情 ,分時機、分階段地進行適量儲備 ,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以穩定供求關系 ,平抑油價 ,應對突發事件 ,保障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

② 為什麼要保護石油請說出第1條第2條第3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③ 防止石油枯竭的措施

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防止枯竭最好的方式是做好二次開發和利用。目前技術水平下,石油的開采率很低,大部分不成規模的石油無法被開采,但以後相信隨著科技進步石油的采出率會繼續攀升的。

④ 為了維護我國石油安全,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
二、努力使用多種能源,有效開發替代能源
三、盡快建立石油安全儲備戰略體系,增加安全系數
四、充分利用國際石油市場,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應體系

⑤ 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及對策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石油工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考驗。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能源生產大國,雖然近年來中國石油進口增長速度較快,但中國的石油進口僅佔世界貿易量的6%;中國現在天然氣進口還很少。目前中國一次性能源自給率仍然很高,達到了90%左右,國內石油仍有增產餘地,天然氣發展有很大潛力。
按照國家制定的能源發展戰略,中國解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將主要立足於國內,實行「能源開發與節能並重,並以節約優先」的方針。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中國政府已決定將大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天然氣的利用,運用節能的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
為了提高我國油氣安全穩定供應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我國的石油安全體系勢在必行。政府的總體考慮是:在繼續保持國內石油產量穩定增長、天然氣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開發利用海外油氣資源,建立經濟、穩定的油氣供應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體系,滿足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對策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堅持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我國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在於我們自己。目前,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節約工作任重道遠。我國能源總的利用效率僅有32%,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多個百分點。這種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資本積累帶動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方式必須轉變。我們不能走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靠大量消耗廉價資源實現經濟發展的老路,否則不僅使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嚴峻,而且會引發包括環境惡化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中國政府把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明確提出到2010年GDP單位能耗要在現有水平上降低20%的目標。石油是我國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緊缺資源,必須在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把節約放在首位,採取綜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國家將採取強制性措施,重點抓好高耗油行業節能降耗的工作。以交通運輸為例,2000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以每年超過200萬輛的規模增加,平均增長速度達14.6%。到200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180萬輛(不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149萬輛)。照此速度,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一億輛。倘若如此,無論從石油供應、道路交通和環境保護看,都是難以承受的。
(2)加強國內勘探開發,發揮國內油氣資源的基礎性保障作用。
實現國內石油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基礎。一是要加大勘探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加快資源向儲量的轉化,多找儲量,夯實發展的資源基礎;二是要加強油氣開發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採收率,把已發現儲量盡可能多地采出來。
我國東部主力油田總體已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穩產難度加大,但開發上仍有潛力可挖。目前,全國油田的平均採收率並不高,只有26.9%,其中採收率最高的大慶油田為41.2%,進一步提高採收率仍有較大潛力。如果採收率能提高一個百分點,可采儲量就可增加2億噸以上。
政府和企業堅持「加快西部、深化東部、發展海域、探索新區」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新發現、新儲量,依靠技術創新,提高老油田開發水平,延緩產量遞減,確保2020年石油產量在2億噸以上。按照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原則,做好資源勘探、市場規劃和管網系統建設,推動天然氣產業發展,確保2020年天然氣產量達到1200億立方米以上。
(3)積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構建多元穩定的油氣供應體系。
利用海外油氣資源支撐本國經濟發展,是多數石油消費國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我國油氣安全供應的必然選擇。利用海外油氣資源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發展國際石油貿易,這是解決我國石油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徑。通過加快建立多元穩定的國際石油貿易網路體系,努力實現油氣進口來源、品種、渠道、方式和通道的多元化。二是積極參與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努力提高獲取權益油的能力。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已有近15年的歷史,2005年我國石油企業通過合作、參股、並購和獨資等方式,在海外獲得的權益油達到5000多萬噸。我國石油公司在海外獲得權益油的能力越強,進口資源的保障程度就會越高。
(4)建立石油儲備和預警制度,構建應對石油風險的安全保障體系。
2003年,我國首次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規劃了四個儲備基地,即浙江的鎮海和岱山、青島的黃島、大連的新港。一期建設計劃形成儲備相當於3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鎮海的石油儲備基地已基本建成,2006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根據國際經驗,統籌考慮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國石油儲備能力建設,近期目標可按上年度60天凈進口量來考慮,即2500萬噸以上。從長遠看,2020年左右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時,應按90天凈進口量的規模來安排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國家還要建立安全預警應對機制,以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造成石油供應急劇變化甚至中斷,提高我國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
(5)積極發展替代能源,緩解石油供應壓力。
開發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和熱點。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石油供需形勢,要積極推進車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車用替代燃料包括壓縮天然氣(CNG)、液化石油氣(LPG)、天然氣合成油(GTL)、煤基液化(CTL)、生物質燃料和氫燃料電池等。按現有技術的成熟情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技術成熟,可以推廣應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類是技術較成熟,但成本高、推廣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的,如GTL和CTL等;第三類是在應用上存在較大問題,技術有待成熟的,如氫燃料電池等。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比較豐富,預計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獲得量為73億噸標准煤。其中,可經濟開發的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資源總計1.25億千瓦,50%分布在西南地區。據保守估計,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有幾億千瓦,地熱、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也都有相當大的潛力。應當採取多渠道和靈活方式鼓勵發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深化能源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
近幾年,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法規建設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對保持我國石油行業穩定發展和安全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理順能源管理體制,加強對煤、電、油氣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並制訂相關產業政策,保證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完善能源產業政策,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理順能源價格體系;加快石油立法,運用法律手段確保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體制改革、法制建設和機制完善等手段,培育成熟的節約型油氣生產與消費市場。
未來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有資源供給、市場價格、運輸通道及地緣政治諸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和應對。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進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將奉行「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觀,進一步深化與世界石油工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能源供需的平衡與穩定,共同推進世界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經濟的繁榮。

⑥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的保護措施有什麼

法律分析:措施包括:管道企業要定期對管道進行檢測、維修;禁止擅自開啟、關閉管道閥門;禁止移動、毀損、塗改管道標志;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地域范圍內,禁止挖塘、修渠、修曬場等;禁止採石、采礦、爆破等保護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第二十三條 管道企業應當定期對管道進行檢測、維修,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應當進行重點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事故的發生。對不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管道,管道企業應當及時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八條 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一)擅自開啟、關閉管道閥門;

(二)採用移動、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損壞管道;

(三)移動、毀損、塗改管道標志;

(四)在埋地管道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駛重型車輛;

(五)在地面管道線路、架空管道線路和管橋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

第二十九條 禁止在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的上方架設電力線路、通信線路或者在儲氣庫構造區域范圍內進行工程挖掘、工程鑽探、采礦。

第三十條 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地域范圍內,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一)種植喬木、灌木、藤類、蘆葦、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達管道埋設部位可能損壞管道防腐層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採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蝕性物質、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曬場、修建水產養殖場、建溫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築物、構築物。

第三十三條 在管道專用隧道中心線兩側各一千米地域范圍內,除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外,禁止採石、采礦、爆破。在前款規定的地域范圍內,因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確需實施採石、爆破作業的,應當經管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批准,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方可實施。

⑦ 怎麼樣保護煤炭、石油等礦廣資源

1 號召大家減少能源消耗。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汽車數量急劇上升,所消耗的油氣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達的各種文件,比如限號通行,就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能源。2 尋找開發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導能源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轉變,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勢必會去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之類。另外,還拿汽車來說,汽車數量的增加,就要求著相應的油氣資源與之對應。若油氣資源枯竭,目前此種類型的汽車估計也會被別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來取代吧。ls有不少朋友不贊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國內石油目前基本處於三次開發階段,也就是說,容易被開採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經被開采利用完畢,只能採用各種方法去儲層里尋找殘余油(費時費力)。這就是油價的上漲的原因之一。大災難這個不好預測,除非人無節制地去毀滅自然。如果人們能真正意識到跟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具備節能環保的意識,並能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那麼,大災難就真的算是杞人憂天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是個高能耗的社會,為此,「能源倫理學」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導的是一種與個人需要及社會現實相適應的能源消費方式,既以人為本,又與自然和諧相處。

⑧ 如何保護我國石油進口安全

1.加強宏觀調控,建立石油安全預警和價格調控機制。從1998年6月和2000年7月開始,國家分別放開了國內原油和成品油統一定價,實行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並軌。由於石油價格的剛性傳遞,在利益機制驅動和投機因素作用下,國內石油進口出現了「高價多進口,低價少進口」的怪現象,同時隨國際油價頻繁變動的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大幅波動,也使國內的石油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的正常運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為了規避石油進口風險,政府必須密切跟蹤分析國際石油市場的走勢,綜合運用價格、稅收、儲備等手段建立石油安全緊急應對和預警機制;建立能夠有效穩定成品油市場價格的調控機制。根據各國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分析來看,盡管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但因各國的稅負不同,各國的成品油市場零售價格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稅負在汽油零售價中所佔比例為60-70%,在柴油中為50-60%。而我國汽油的稅負為23%、柴油為18%[4]。即使實行了稅費改革增加燃料稅也只能將稅負提高到45%和41%。相比而言我國稅負在成品油零售價中所佔的比例就比較小。因此借鑒國外成品油定價的有益做法,政府可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在零售環節增加一個稅率可調的稅種。當國際油價較低時按高稅率征稅;當國際油價較高時按低稅率征稅,以緩解國際油價劇烈變動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同時完善石油進口貿易體制,系統設計各項進出口政策,大力發展石油期貨貿易,以保證國家對石油貿易的有效調控。
2、實施多元化進口戰略,構建多元化石油進口新格局。中國和美國同為全球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近年來美國從本國石油安全考慮,為保證穩定的石油供應、分散石油進口風險,在積極擴大海外市場的同時,實行了多元化進口戰略。2003年美國從中東進口石油所佔其進口總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23%下降為20.3%,而從非OPEC國家進口的石油卻達到了平均707.9萬桶/日,佔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57.8%,從其周邊國家加拿大、委內瑞拉、墨西哥等進口的石油量也已佔總進口的45.9%。目前美國從全球30多個國家進口石油,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格局已初步新形成。相對而言,我國石油進口多元化的格局還尚未形成。主要依靠中東和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運輸的現狀不僅導致了所謂的「中東原油溢價」,也是我國的石油進口面臨巨大風險。因此從長遠及戰略的角度來看,盡管中東作為世界石油富集區是我國石油進口的一個重要市場,但是我們必須實行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戰略,努力開辟新的石油供應地,降低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主要包括:促進石油進口來源地區和國家的多元化。積極發展與中亞、俄羅斯和非洲的戰略石油合作夥伴關系,增加從周邊國家的石油進口;積極推動貿易方式的多元化。改變目前石油進口過分依賴現貨采購的現狀,逐步實現由現貨采購為主向長期貿易方式的轉變;努力實現運輸方式的多元。中亞是僅次於中東和亞伯利亞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儲集區,裏海被預測為「第二個波斯灣」,俄羅斯油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世界4.7%的石油儲量。近幾年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甦,前蘇聯地區的石油出口前景更是被專家和各國政府看好。由於我國與上述國家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且該地區又是我國目前唯一不經過遠洋海運就能夠確保的石油供應來源,所以不論是從資源潛力還是地緣關繫上看,中亞和俄羅斯都應該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及石油供應基地。我們一定要積極推動俄羅斯到大慶的原油管線、中俄韓天然氣管線、哈薩克到新疆原油管道建設,形成多元化的石油運輸網路,最終實現石油供應的多元化。
3、積極參與全球石油資源開發利用,建立穩定的國外石油供應基地。。我國石油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6。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隨著環境保護的日益受到重視,國內石油資源的不足和短缺將是一個長期必須面對的事實。所以除了直接從國外進口石油以外,必須借鑒美國的經驗,實施跨國經營戰略,鼓勵和扶持國內石油企業到國外去參與石油勘探和開發,充分利用國外石油資源,建立長期穩定的海外石油供應渠道。
境外油氣資源富集區主要包括北美、南美北部、西伯利亞、裏海、中東、東南亞、北海、非洲等。我們一定要在外交、軍事、外貿及金融政策支持下,鼓勵國有石油公司,尤其是3大石油石化公司,借鑒國外大石油公司境外找油的經驗,採取多種方式,實施境外資源勘探開發戰略,重點擴大和鞏固同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伊朗、伊拉克、蘇丹、委內瑞拉、印尼等國的油氣勘探開發業務。爭取在10--20年的時間里在海外形成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石油生產基地,到2010年拿到3000萬噸份額油和300億m3以上的天然氣;到2020年力爭達到5000萬噸份額油。
4、實施節能和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2%,同時由於我國一二產量比重較高,製造業產品大量出口,使我國的石油消費強度一直偏高。而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加劇我國石油供需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節能一直是美國能源政策的戰略重點。我國作為世界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要化解石油進口風險、保證石油安全也必須大力推進節能戰略的實施。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一是加快節能立法,盡快出台國家《節約能源法》,如美國的《能源政策與能源法》(EPCA)、英國的《能源法》,同時從稅收、價格、投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節約用油、拒絕和防止無效低效用油;二是調整產業構,壓縮高油耗產業,淘汰高油耗設備,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節油型產品,其重點是工業、交通和建築部門。三是要減少石油開采、加工過程中的石油浪費,提高油氣的綜合回收率,減少油田低效原油的用量,同時擴大石化企業的裝置規模,提高原油利用率;四是要調整能源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是提高天然氣的消費比例。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天然氣工業,推進煤氣化、煤液化進程,積極開發利用燃料電池;鼓勵應用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強度。
5、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確保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石油戰略儲備是防止石油供應中斷,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還處於空白狀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有的沒有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石油消費大國。從國際經驗看,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應當包括兩類,一是政府儲備,二是企業儲備。政府儲備應以原油為主,並主要儲存進口原油,企業儲備品種要按照生產與經營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只規定儲備量,而不規定品種;就石油儲備的目標而言,我國石油儲備規模2005年應按35天消費量和2010年按50天消費量設定,儲備規模分別為2500噸和4500噸。
在加快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等硬體建設的同時,還要抓緊制定諸如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法》等法律、法規,盡快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體系,以便在必要時發揮保障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穩定油價、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安全的作用。

⑨ 應對石油危機有哪些措施

①貫徹「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適度開發,均衡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 ②加強石油資源的勘探,增加可采儲量;③充分利用國內外石油資源和石油市場;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我也是在101教育PPT這款軟體里的課件查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