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歐、非洲、東南亞和中國。
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荒原的探井噴油了,這年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發現的大油田取名為「大慶油田」。1963年,我國的石油達到基本自給。從此,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接著,又相繼發現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發現的油田有3萬多個。其中儲量在6800萬噸以上的大油田有272個,原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7.4%;儲量超過6.85億噸的特大型油田有33個,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4.5%。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和輸出地區。世界上儲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沃爾油田,可採石油儲量達104億噸。
B. 我們怎麼知道石油在地下哪個地方都有哪些手段
通過石油勘探發現,所謂石油勘探,就是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儲油、油氣運移、聚集、保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為國家增加原油儲備及相關油氣產品。
石油以及其他礦產的發現的辦法相同,首先是經過地質工作者進行小比例尺踏勘,劃分出地層,這種工作比較粗糙,只是對整個地區的大致了解,然後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做出地質圖來(通常是用1:5萬的地形圖作為底圖),全國各省都做這樣的工作,然後在把各省的地質圖合並到一起,成為中國構造地質圖。
這是最初步的全國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許多礦產。分析各種礦產賦存的形式和各個地層主要賦存的礦產。做了這些工作後,奠定以後尋找各種礦產的基礎,便於指揮和安排野外地質人員的去向。
從地質的普查資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賦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層中的岩石——油頁岩,凡是找到這種岩石,都會有石油的沉積,經過地表揭露後,把資料收集匯總,然後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勘探鑽孔(根據地層的傾角,利用三角函數算出鑽孔的孔深)。
根據勘探的精度布置鑽孔,收集鑽探資料,測孔等工作並記錄數據,勘探的過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於有些地區石油賦存多,有些地區賦存少,這主要決定於石油成礦後的後期構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層的出露。
從整個中國地質圖上可以分析含油構造,含油盆地等地質特徵。
做這些工作都需要專業學校畢業的人才能勝任。如地質專業,物探、水文地質、化探、勘探等。
參考資料有 陸基孟 <<地震勘探原理>>
陳小宏等 <<地震數據處理>>
朱筱敏 <<沉積岩石學>>
C. 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
D. 我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慶、華北的勝利、中原油田、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渤海、東海。
著名的油田有: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克拉瑪依油田 、四川油田、華北油田 、大港油田 、中原油田 、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長慶油田 、江漢油田 、江蘇油田 、青海油田 、塔里木油田、土哈油田、玉門油田、冀東油田
E. 石油出產在哪裡
不矛盾。
准確地說,石油通常出產在沉積盆地內部的背斜里。
石油必須出產在沉積盆地的道理相信你也能明白,只有沉積盆地才會有大量生物遺骸得以沉積下來。在上升區域是不會有沉積物保存的,不但沒有沉積,原來的地層還回日漸風化剝蝕。
那麼石油為什麼又出產在沉積盆地的背斜呢?
我們知道,有沉積地層並不一定都有石油,而是還必須要有儲油構造。
很多地層雖然也是沉積地層,也有大量生物殘骸沉積進去,但是由於岩石緻密或其它原因,生物殘骸都保存在它原來死去的地方,所產生的有機物無法通過流動集中形成油田,而是分散在全部岩石中,無法成為可以開採的石油。
因此要形成油田,就還得具備一個條件:沉積岩層的某一深度處是多孔隙的,這樣有機物才能流動富集。
但是我們知道,地下有空隙的地方就必然有水,而油比水輕,那麼油就只能漂浮在水上。
如果沉積盆地內地下雖然有空隙岩層,卻沒有背斜,那麼少量的油就會隨著大量的地下水到處流動,分散到不知哪裡去了。
但是如果地下多孔隙岩層中有一個中間高兩側低的背斜,更好的則是有一個中間高四周都低的穹隆,那麼油就被水的浮力托舉到背斜或穹隆中最高的部位,集中起來,就成為了油田。
實際上地球上自古以來形成過大量的沉積盆地,它們幾乎個個都有大量的生物遺骸沉積在裡面,卻只有少數發育了油田,就是因為雖油形成油田的生物來源,卻缺少合適的儲油構造,這些生物遺留物無法富集成油田。
其實形成油田還有更多的條件,遠遠不止以上所說的。
例如在多孔隙的地層的上面和下面都必須要有緻密少空隙岩層,這樣才能把石油圈閉起來,以防止它流失。
又如埋藏的深度不能太淺、地下溫度不能太低,溫度太低生物物質來不及分解為石油。
埋藏的深度也不能太深、地下溫度不能太高,溫度太高的話,石油首先會進一步裂解成天然氣,如果更熱的話則會分解成碳。
F. 我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那裡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
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主要包括: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吉林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四川油田等。
(6)怎麼判斷石油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石油的分布:
石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G. 如何找到石油
石油在地下有機物聚集的地方,這些地方被稱為沉積盆地。要尋找石油,就應當從這些地方開始。石油勘測員會首先研究地表地貌,找到可能存在石油的地貌,接著進一步研究在地表收集的岩石,通過測定它們的年齡和構成,畫出地下分布圖。探測隊往往通過地震探勘的方法研究地質結構,即製造一次小規模爆炸,引發輕度地震,這些震波在不同的地層間傳播,然後傳回信號接收車。通過分析這些震波的頻率,用電腦還原地下2千米到3千米深的地層和地質結構,來找到石油儲集層。
地震探測是發現海底油田的重要方式,其原理和地面上的地震勘探一樣,只是把震源發送車換成了探測船。
查看更多《哇!科學好簡單升級版》
H. 科學家是怎麼判斷出該處是否有石油的
石油以及其他礦產的發現的辦法相同,首先是經過地質工作者進行小比例尺踏勘,劃分出地層,這種工作比較粗糙,只是對整個地區的大致了解,然後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做出地質圖來(通常是用1:5萬的地形圖作為底圖),全國各省都做這樣的工作,然後在把各省的地質圖合並到一起,成為中國構造地質圖。
這是最初步的全國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許多礦產。分析各種礦產賦存的形式和各個地層主要賦存的礦產。做了這些工作後,奠定以後尋找各種礦產的基礎,便於指揮和安排野外地質人員的去向。
從地質的普查資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賦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層中的岩石——油頁岩,凡是找到這種岩石,都會有石油的沉積,經過地表揭露後,把資料收集匯總,然後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勘探鑽孔(根據地層的傾角,利用三角函數算出鑽孔的孔深)。
根據勘探的精度布置鑽孔,收集鑽探資料,測孔等工作,勘探的過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於有些地區石油賦存多,有些地區賦存少,這主要決定於石油成礦後的後期構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層的出露。
從整個中國地質圖上可以分析含油構造,含油盆地等地質特徵。
做這些工作都需要專業學校畢業的人才能勝任。如地質專業,物探、水文地質、化探、勘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