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500萬噸石油呢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它有“黑金”的美譽。大多數擁有豐富石油資源和獨立開采能力的國家相對富裕。石油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非常依賴石油。那麼,作為一個石油輸出國,伊拉克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大量石油?
⑵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向波斯海灣傾倒了500萬噸石油,他為何要這樣做
個人認為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導致他做出這樣的瘋狂的舉動,基於戰略目的與擔心自已失敗防止這批原油落入敵方之手。
首先講到其戰略目的,薩達姆向波斯海灣傾倒500萬噸石油,可以直接影響聯軍的日常生活,因為在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的大部份軍隊都駐扎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沙烏地阿拉伯是沙漠國家水資源匱乏,其主要的取水方式是淡化海水。伊拉克向波斯灣海域傾倒了大量石油,海水被嚴重污染直接就會影響聯軍的飲用水源,可以進一步挫敗美軍在海灣戰場上的行動。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不想讓這些寶貴的資源落入西方國家手中,薩達姆當時在海灣戰爭期間已經處於嚴重劣勢的地位,他清楚的知道戰局已經無法扭轉,於是便讓這些資源白白浪費掉也想不讓其落入他國手中。
⑶ 海灣戰爭,為什麼薩達姆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就是怕美帝軍艦開進波斯灣啊,實際上以美帝航母的戰斗半徑,航母停在阿拉伯海或者地中海應該都能空隙伊拉克
⑷ 都說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伊拉克戰爭經費是4萬億美元,這么多錢能買多少石油
其實這就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輿論誤導。
一、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秩序」,而不是石油本身,是為了中東地區這個能源基地的穩定,是維護了美國同時也是維護其他世界各國,以合理價格購買石油的權利。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是一個獨裁的殘暴的地區性強國政權,並且和周邊阿拉伯國家存在巨大矛盾(薩達姆發動過2場針對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其中包括吞並弱小的科威特),長期制裁是解決不了薩達姆政權更替的,因此迫於人道主義壓力,未來國際社會會要求解除薩達姆的制裁,其實這就等於給薩達姆政權鬆了綁,薩達姆就會再次做大,導致能源基地動盪或薩達姆控制了能源基地,那麼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損失是巨大的,當然依賴石油最多的國家損失最大。
二、中東的穩定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於理解:把中東地區可以比喻成一個大加油站(自發組成的非公司性質的,沒有領導的那種),中東周邊國家可以比喻成這個大加油站中每一個個人控制小加油機,而其他需要石油的國家可以比喻成一些從事商業運營的汽車司機。如果這個大加油站中一個人非常霸道實力很強(薩達姆),加油站的人都不敢惹他,而且要搶奪其他人的加油機佔位己有,並且一直在進行製作武器(化學武器、核武器等),那麼就會導致加油站內爆發沖突或是通過暴力控制所有的加油機,這時候就會影響商業運行司機的汽車正常加油,使得他們無法進行汽車加油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汽車最多的商業運行司機(美國等發達國家),必然經濟損失最大(耽誤了掙錢),會最先出來,制止這個人的霸道行為,目前美國已經鏟除了這個威脅,在伊拉克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權,因此為中東地區能源基地的穩定消除了一個威脅。目前還有一個伊朗核計劃問題,也是影響能源基地穩定的一個大威脅,伊朗擁有核武器,會導致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導致能源基地失去穩定。
三、中東這個能源基地存在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許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其實阿拉伯國家之間矛盾也錯綜復雜,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薩達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薩達姆指責科威特的石油是從伊拉克流過去的(科威特地勢低窪),竊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屬於什葉派,同一些阿拉伯國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響(但是薩達姆本身又是一隻猛虎,對周邊阿拉伯國家構成威脅),目前美國已經擺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還是比較虛弱,在加上伊朗研製核武器,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已經對於伊朗非常擔心了, 還有就是以色列也擔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因此美國要出面解決伊朗核問題,否則中東地區有可能再次陷入動盪。
⑸ 海灣戰爭,薩達姆為何向波斯灣倒入五百萬桶石油
為了逼美軍與他們進行正面的陸戰。
在海灣戰爭初期,美軍使用空軍和海軍對伊拉克進行了脫離式的壓制,而伊拉克的軍隊主力都是陸軍,在海空方面並不是他們的強項。面對美國的空中打擊,他們只能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為此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如果不盡快結束這種場面,恐怕伊拉克很快就會在美國的空中打擊下徹底敗亡。
可以說薩達姆也是一代梟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⑹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在波斯海灣倒掉500萬噸石油
談起石油原產地,大家都會聯想到中東戰區,特別是伊拉克這個國家。當年的伊拉克擁有極豐富的石油資源,可惜總統薩達姆跟美國鬧翻,導致引發戰爭。在海灣戰爭結束之際,薩達姆卻做出一個驚人舉動,下令把500萬噸的石油倒入波斯灣,難道他就不怕污染海水跟浪費資源嗎?這其中存在著什麼原因?

另外,500頓石油倒入海中,直接對美聯軍造成一些生活影響,畢竟大量西方聯軍都駐守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區,而沙特由於地理問題喝水需要靠淡化海水,才能滿足,此時海灣一旦被石油污染,那麼想淡化海水就成了大問題,這樣就給美軍造成了飲水困難。因此我們可以看成,薩達姆倒石油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殺敵千餘,自殺八百”的折中做法。
⑺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下令,500萬桶石油倒進波斯灣,結果怎麼樣了呢
其實鮮為人知的是,海灣戰爭爆發後的20天左右,薩達姆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決定,那就是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波斯灣中,之後在受到質問時,更是拒絕承認,用另一番說辭進行狡辯,甚至還把責任推到了美國身上,聲稱是因為他們的轟炸,才導致的石油泄漏。
在當時那種情況危急時刻,薩達姆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事實上這對於處於不利局勢的伊拉克軍隊來說,是一大明智之舉。大家都知道海灣戰爭中,美軍一直靠海軍和空軍的實力,佔得優勢,根本不願意與薩達姆的陸軍進行正面對抗,而之所以決定把石油倒進波斯灣里並且放火點燃,就是為了阻止美軍戰機的轟炸和軍艦的靠近。
濃煙升起,整個波斯灣都被徹底籠罩,這樣一來,美軍戰機別說繼續轟炸了,估計就連起飛都很困難,而軍艦因為大火不敢靠近沿海地帶,只能處於觀戰的狀態,這樣一來,在失去海空兩軍的優勢後,美軍只能開始陸戰,而這恰恰讓薩達姆如願以償。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污染問題,波斯灣受到嚴重污染,必然會引起海灣國家,甚至國際上的強烈不滿和抗議,而發動戰爭的美軍迫於壓力,只能選擇速戰速決,用陸戰的形式解決掉薩達姆的軍隊。雖然最終結果都像薩達姆提前預料到的那樣,但還是由於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倒在了頭號軍事強國的面前,以慘敗收場。
⑻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海里
薩達姆這么做是為了阻止美國軍艦進入波斯灣,因為當時伊拉克根本沒有能力和美國進行對抗,一旦美國軍艦進入波斯灣的話,將會使得伊拉克軍隊被迅速打敗,有可能薩達姆在當時就會被美國趕下台,甚至是立即處死,不過海灣戰爭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只是進行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草草收場。
所以我們希望中東地區不要再發生戰爭,一旦發生戰爭的話,不光是中東地區的老百姓受到傷害,很多動植物也因為戰爭行為遇到了滅頂之災,這對於整個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不過現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依然非常的多,如果想要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就必須各方坐下來進行談判,只有談判才能夠解決最終的問題。
⑼ 伊拉克有多少石油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王龍琴)伊拉克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150億桶,在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總儲量中分別佔15.5%和14%。天然氣儲量預計為3.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2·4%。
伊拉克石油主要分布在境內的73個地區,目前僅開采了15個地區。伊拉克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主要產於北部基爾庫克油田和南部魯邁拉油田。目前,現有9個集氣站的日處理天然氣能力為0.42億立方米。
從伊拉克發現石油開始,石油工業一直是伊拉克的主要經濟支柱,石油的生產和出口成為伊拉克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海灣戰爭前,伊拉克日產原油350萬桶,最高時達450萬桶,佔世界原油日產量的6%。伊石油出口所得占其外匯收入的95%。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聯合國開始對伊拉克實行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全面制裁。制裁使伊經濟基本陷於癱瘓狀態,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在不能解除對伊制裁的情況下,為緩解伊拉克的人道主義危機,1995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986號決議即「石油換食品」計劃,允許伊拉克每6個月可出口價值20億美元的石油。1996年12月,這一協議得到實施。1998年2月,安理會通過第1153號決議,將伊拉克出口石油份額提高到每半年52億美元。1999年12月17日,安理會通過的第1284號決議中規定取消伊拉克石油出口上限。
隨著「石油換食品」計劃不斷延長,伊拉克石油出口不斷增加。迄今,「石油換食品」計劃已執行了12期。到2002年底,伊拉克石油日產量恢復到近300萬桶,其中220萬桶用於出口。根據安理會有關決議,伊拉克在「石油換食品」計劃內取得的石油出口收入,72%用於人道主義救援項目,25%用於海灣戰爭的賠償,其餘部分用於支付聯合國在伊各項活動經費。
自「石油換食品」計劃實施以來,由於美英阻撓,計劃並未得到徹底執行。據伊拉克方面統計,到2002年11月,「石油換食品」計劃下價值75.83億美元的合同沒有到位。
⑽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為何要將500萬桶石油倒入大海中
薩達姆將石油倒入海中是為了抵禦美國的進軍,充滿石油的海域是個危險的地帶,軍隊不敢輕易靠近,若是一旦觸發,就是毀滅性的自噬。石油固然珍貴,可是比起國家的安危,自然還是沒得比。再說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異常豐富,對於薩達姆來說這些石油不值一提。
伊拉克在薩達姆的帶領下也是做到了國富民強,是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國,至於現在戰爭不斷,人民也是日日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薩達姆這樣做也是為了表現給其他海灣國家看的,意在告訴他們不必懼怕強權,縱然安理會沒有辦法裁決,至少自己得做抵抗,哪怕是無用功。雖然薩達姆頗有些軍事頭腦,但是伊拉克還是不能和美國相匹敵的,最後還是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