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天然氣煤礦叫什麼
擴展閱讀
鑽戒鑽石純度一般多少 2025-05-13 18:38:53
什麼是社會成本社會收益 2025-05-13 18:37:47

石油天然氣煤礦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4 12:11:34

⑴ 我國煤礦、天然氣、石油主要礦產區的位置

我國國計民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鉛、鋅、鋁土、鎢、鉬、金、銀、磷、錫、硫鐵、鉀鹽等17種主要礦產中,共新探明大型礦產地62處,其中石油新探明冀東南堡、大慶古龍和長慶姬源3個億噸級大油田,天然氣新探明吉林長嶺、長慶神木、四川廣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5處300億立方米以上大氣田,煤炭新探明41處大型礦產地。

在煤炭新探明大型礦產地中,資源儲量超過10億噸的特大型礦產地有14處。它們是: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五間房煤田、東勝煤田烏蘭希里詳查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彥花煤田東區、烏審旗呼吉爾特勘查區梅林廟井田、陳巴爾虎旗煤田巴彥哈達區、新巴爾虎左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呼和諾爾煤田、錫林浩特市巴彥寶力格煤田外圍朝克井田、鄂托克前旗煤田寶老岱區、新巴爾虎左旗白音查干煤炭勘查區、東勝煤田紅海子區煤炭勘查區、阿巴嘎旗那仁寶力格煤田、鄂溫克族自治旗南屯—西索木煤炭勘查區,新疆准東煤田奇台縣西黑山煤田、新疆准東煤田奇台縣芨芨湖西勘查區。

新增大型鋁土礦3處,分別是:貴州省務川縣瓦廠坪鋁土礦、雲南省丘北飛尺角鋁土礦、河南省陝縣柿樹溝鋁土礦。

新增大型金礦4處,分別是:甘肅省文縣陽山礦帶安壩礦段南部金礦、陝西省鎮安縣丘嶺礦段東溝金礦、黑龍江省漠河縣砂寶斯金礦區、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礦。

其餘探明的大型礦產地中,鉬礦2處,鋅礦1處,磷礦3處。

⑵ 石油和煤礦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油原料性質,以及由熱能引起的變化過程等的詳細資料。由此種資料即能進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遺骸逐漸堆積時的環境狀況。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氫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復雜,並且隨產地不同而異。按其結構又分為烷烴(包括直鏈和支鏈烷烴)、環烷烴(多數是烷基環戊烷、烷基環己烷)和芳香烴(多數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烴。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產物中還含有硫化氫(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環烷酸和酚類(以苯酚為主),此外還含有少量脂肪酸。環烷酸是指含有11~30個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個或多個駢合脂環,羧基可以在脂環上或在側鏈上。如:

在煉油生產中常把環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類(RNH2)等。因吡咯在空氣中易氧化,顏色逐漸變深,這踉汽油久存顏色變深有關。

石油的化學組成是沒有一定的,隨產地不同而異。根據含烴的成分不同一般將石油分為烷烴基石油、環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烴基石油等幾大類。但許多產油國家常根據本國的資源情況而有不同的分類。

●煤的成分

通常說煤炭,有的地方習慣叫石炭。但煤不是碳。煤是由古代植物遺體埋在地層下或在地殼中經過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還含有少量的氫、氮、硫、氧等元素以及無機礦物質(主要含硅、鋁、鈣、鐵等元素)。煤的結構復雜。視頻(煤的組成和分類)

無煙煤
(含碳量95%左右)

煤的主要成分

煤的組成以有機質為主體,構成有機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氫、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數十種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組成主要是五種元素、即碳、氫、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種類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為煤的元素組成,而只當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認為,煤是由帶脂肪側鏈的大芳環和稠環所組成的。這些稠環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構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組成煤的有機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時,煤中還存在著少量的無機碳,主要來自碳酸鹽類礦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隨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國泥炭中乾燥無灰基碳含量為55~62%;成為褐煤以後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煙煤的碳含量為77~92.7%;一直到高變質的無煙煤,碳含量為88.98%。個別煤化度更高的無煙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無煙煤,碳含量高達95~98%。因此,整個成煤過程,也可以說是增碳過程。
二、煤中的氫
氫是煤中第二個重要的組成元素。除有機氫外,在煤的礦物質中也含有少量的無機氫。它主要存在於礦物質的結晶水中,如高嶺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結晶水。在煤的整個變質過程中,隨著煤化度的加深,氫含量逐漸減少,煤化度低的煤,氫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氫含量小。總的規律是氫含量隨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無煙煤階段就尤為明顯。當碳含量由92%增至98%時,氫含量則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間時,氫含量最高。即在煙煤的氣煤、氣肥煤段,氫含量能高達6.5%。在碳含量為65~80%的褐煤和長焰煤段,氫含量多數小於6%。但變化趨勢仍是隨著碳含量的增大而氫含量減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個重要的組成元素。它以有機和無機兩種狀態存在。有機氧主要存在於含氧官能團,如羧基(--COOH),羥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無機氧主要存在於煤中水分、硅酸鹽、碳酸鹽、硫酸鹽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機氧隨煤化度的加深而減少,甚至趨於消失。褐煤在乾燥無灰基碳含量小於70%時,其氧含量可高達20%以上。煙煤碳含量在85%附近時,氧含量幾乎都小於10%。當無煙煤碳含量在92%以上時,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較少,一般約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機狀態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機氯化物被認為是比較穩定的雜環和復雜的非環結構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動、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鹼、葉綠素和其他組織的環狀結構中都含有氮,而且相當穩定,在煤化過程中不發生變化,成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質形態存在的氮,僅在泥炭和褐煤中發現,在煙煤很少,幾乎沒有發現。煤中氮含量隨煤的變質程度的加深而減少。它與氫含量的關系是,隨氫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雜質,它能使鋼鐵熱脆、設備腐蝕、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氣,危害動、植物生長及人類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評價煤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與煤化度的深淺沒有明顯的關系,無論是變質程度高的煤或變質程度低的煤,都存在著有機硫或多或少的煤。煤中硫分的多少與成煤時的古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在內陸環境或濱海三角訓平原環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陸相交替沉積的煤層或淺海相沉積的煤層,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較高,且大部分為有機硫。根據煤中硫的賦存形態,一般分為有機硫和無機硫兩大類。各種形態的硫分的總和稱為全硫分。所謂有機硫,是指與煤的有機結構相結合的硫。有機硫主要來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質和微生物的蛋白質。煤中無機硫主要來自礦物質中各種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為硫化物硫和硫酸鹽硫兩種,有時也有微量的單質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黃鐵礦為主,其次為白鐵礦、磁鐵礦((Fe3O4)、閃鋅礦(ZnS)、方鉛礦(PbS)等。硫酸鹽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為主,也有少量的綠礬 (FeSO4·7H 20 )等。

⑶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天然氣是什麼

天然氣又叫油田氣、石油氣。天然氣是埋藏在地下的生物經過很長時間的高溫和高壓等作用形成的可燃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熱值高、燃燒穩定的環保能源。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還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氫等。通常將含甲烷高於90%的稱為干氣,含甲烷低於90%的稱為濕氣。它主要存在於油田和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於煤層。
天然氣的優點

1、天然氣無毒性,但燃燒不完全時,容易產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

2、天然氣密度小,比空氣輕,發生泄漏的話,一般浮在空氣上面。

3、容易燃燒爆炸,具有腐蝕性。

4、熱值高,大約是煤氣的兩倍,是液化石油氣的1/3左右。

5、能溶解普通橡膠和石化產品。

6、天然氣在空氣中濃度較高時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麻痹性。

7、天然氣燃燒時干凈完全。

8、天然氣的輸送使用比較方便。

天然氣的分類

1、從天然氣井中開采出來的氣田氣,叫做純天然氣。

2、伴隨石油一起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叫做油田伴生氣。

3、從含石油輕質餾分的凝析油中分離出來的叫做凝析氣田氣。

4、從井下煤層抽出的煤礦礦井氣。
天然氣的用途

1、天然氣可以發電,降低環境的污染。

2、天然氣可以作為居民生活用燃料,大大的減少成本,並且使用起來比較安全乾凈。

3、天然氣可以代替汽車用油,減少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質,價格低、安全。

4、天然氣可以製造氮肥,代替煤,用於工廠採暖,生產用鍋爐以及熱電廠燃氣輪機鍋爐。如烤漆生產線,煙葉烘乾、瀝青加熱保溫等。

⑷ 石油和天然氣礦床

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具有燃燒充分、發熱量高、比重小、流動性、易於開采、運輸方便和成本低廉等優點,近年來的開采量和需求量迅猛增長。據統計,在工業較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地位由90%跌至30%左右,而石油、天然氣則上升到65%~75%。

石油和天然氣還是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化肥、農葯等化學工業最主要的原料。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工產品,目前約有50餘種。從石油和天然氣中尚可提取大量的硫,有些還可提取氦、氬、汞。因此,人稱它們為「工業的血液」。

一、石油的基本特徵和成因

1.石油的組成和性質

石油主要是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構成的混合物。純粹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烴)。烴可以分成幾個族。石油主要是烷烴(CnH2n+2)、環烷烴(CnH2n)、芳香烴(CnH2n-6)所組成。此外,石油中還含有少量的非烴類,如硫、氮、氧等,但含量很低(表7-8)。非烴組成對石油的質量影響很大。原油中含硫<0.5%為低硫原油;含硫>0.5%為高硫原油。在石油灰分中還含有3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以釩和鎳含量最高。

表7-8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石油是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因而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多為墨綠色、深褐色至黑色,具明顯的氣味,輕質石油有芳香味,濃而黑的石油有瀝青味,少數含硫、氮多的有惡臭味,密度一般在0.75~1.00g/cm3之間;石油的粘度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烷烴和溶解氣的含量高則粘度小,環烷烴含量高則粘度大;石油難溶於水,卻易溶於許多有機溶劑;在紫外光照射下顯出熒光,這可作為確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標志。此外,石油的導電性差,是電阻率測井中用來尋找油藏確定油層的依據。

2.石油的形成

關於石油的成因,長期以來曾有無機說與有機說的爭論,現在已普遍承認石油是有機成因的。那麼生油的原始物質是什麼?人們曾指出石油直接起源於活的有機體,並認為細菌是促使烴類化合物轉變為更多類石油烴的主要營力。海洋生物,特別是藻類被認為是最佳的生油物質。而對沉積岩的研究則表明,各種沉積物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機質:泥質岩平均為2.1%,碳酸鹽岩中為0.2%,砂岩中為0.05%。目前,已能從沉積有機質中提取氨基酸、類脂物、糖類物質以及烴類和瀝青組分,但它們只佔有機質中很少的一部分,而絕大部分是高分子殘渣———干洛根。干洛根指存在於沉積岩和沉積物中不溶解於有機溶劑的有機質。干洛根可從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腐殖酸中產生。1962年亨特首次在隔氧條件下加熱干洛根獲得烴類化合物。爾後提出了干洛根熱降解成油的觀點,這一認識得到廣泛的重視和認同。

石油的生成取決於:①大量的有機物質來源;②有利於有機質保存的還原環境;③促使有機質向石油轉化所需要的合適溫度、壓力以及細菌、放射性作用等。當有機質在埋深過程中由於溫度的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大量烴類產生;因此,長期穩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最主要地質構造條件。只有當沉積物下沉到相當大的深度,才能保證溫度和壓力升高到足以使有機物熱解轉化成為石油。

二、天然氣的基本特徵和成因

廣義的天然氣泛指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切氣體,狹義的天然氣則指分布於沉積圈中或地殼上部的各種天然氣,其主體是聚集成氣藏的烴氣。人們一般所指的天然氣,即是那些與石油有成因聯系的烴類為主的氣藏中的天然氣。

1.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氣藏中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烴類(表7-8),通常甲烷為主,次為重烴氣,其中以C2H6、C3H8最常見。非烴氣在大多數氣藏中都為次要組分,常見為N2、CO2、H2S、CO、SO2、H2、Hg以及微量或痕量的惰性氣體等。有時這些非烴氣也可以成為天然氣的主要組成,並形成非烴氣藏,如我國廣東三水盆地的CO2氣田,CO2高達99.53%。

2.天然氣的成因類型

(1)生物成因氣:亦稱菌解氣,是指在淺層低溫的還原條件下的生物化學作用帶內,由厭氧細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機質而形成的天然氣(甲烷氣)。通過現代海洋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對有機質的礦化作用研究表明,有機質形成甲烷是細菌的代謝作用過程。在喜氧細菌的代謝作用中,游離氧很快被消耗,形成缺氧環境。在厭氧細菌生活的環境中,細菌的發酵作用明顯加強,生成甲烷的速率加大。因此,富含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機質的淺海和海陸交替帶的硫酸鹽還原作用帶以下深度,是生物氣大量生成的有利環境。生物氣在天然氣工業中具有重要地位,佔世界天然氣總探明儲量的20%以上。

(2)與成油作用有關的天然氣:指分散的有機質(干洛根)在熱降解成油過程中,與石油一起形成的甲烷為主的天然氣,也包括液態烴在過成熟階段熱裂解形成的甲烷氣。由於這種天然氣在成因上和分布上與石油關系密切,又稱為油型氣。油型氣通常有三類:①油田氣,指溶解於原油中的氣體和從原油中析出呈游離狀態的氣體;②氣田氣,是一種與石油沒有伴生關系的甲烷氣,產於與石油大體相同的構造中;③凝析氣,是一種含有凝析物(油)的氣體,這種氣體冒出地面後,由於溫度和壓力的下降,會析出液態凝析物,它是一種輕質的、淡黃色液態烴,稱為凝析油。

(3)煤層氣:也稱煤型氣,是指煤在煤化過程中變質作用階段所形成的天然氣,是賦存於煤層中的自生自儲式非常規天然氣。煤礦開采過程中不時湧出或爆炸的瓦斯,就是煤層氣。在實際應用中,有人也稱之為煤成氣。從真正意義上講,煤成氣是指煤或煤系有機質在天然熱力作用下生成的熱解氣,多聚集於煤層之外其他儲層中。

煤層氣作為一種新興、潔凈、高效的能源,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開發利用。世界煤炭資源非常豐富,因此煤層氣潛量巨大。就目前所知,在世界發現的26個最大氣田中,有16個是煤層氣氣田,其最終探明儲量佔26個最大氣田總探明儲量的72.2%。煤層氣將成為今後世界上開發的最主要能源礦產之一。

近年來,隨著潔凈煤技術熱潮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煤炭地下氣化就是將處於地下的煤炭進行有控制的燃燒,通過對煤的熱化學作用而產生可燃氣體的過程。這種人為的使煤產生的可燃氣不屬於天然氣范疇,但對煤的潔凈和充分利用以及替代天然氣資源具有變革性意義。

(4)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新能源,預計40年或50年後將大部分替代行將枯竭的石油和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是由碳氫氣體(主要是甲烷氣)與水分子組成的一種冰狀固體物質,在低溫(<10℃)、高壓(>10MPa)下由有機質形成並儲存於深海底之下的淺層沉積物孔隙內,大陸上永久凍土帶也有大量天然氣水合物。據估算,其資源量為(1.8~2.1)×1016m3,相當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總資源量的兩倍,其總量之大足以成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世界開發利用的潛在能源。

(5)無機成因氣:泛指在沉積作用過程中捕獲的氣體、岩石受熱分解以及遭受變質後的脫氣、岩漿析出氣等各種無機成因的天然氣。形成氣藏的主要是CO2氣。

三、油氣藏和油氣顯示

1.油氣藏的形成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最基本單位。它的形成首先要有產生大量油氣的生油(氣)岩(烴源岩);其次要有具滲透性的儲集岩,以容納從生油岩中運移出來的油氣;第三要有儲集岩與非滲透性蓋層或其他遮擋因素所組成的圈閉,以捕捉和聚集油氣。

(1)生油(氣)岩:指可能產生或已產生石油(氣)的岩石。由生油(氣)岩組成的地層叫生油(氣)層。在一定地質時期內所形成的生油(氣)岩與非生油(氣)岩的岩性組合,叫生油(氣)岩系。生油(氣)岩都是富含有機質的細粒沉積岩,以暗色的泥質岩和泥晶碳酸鹽岩類為主。世界上所有大型油氣田差不多都和泥岩、泥灰岩密切相關。在實際工作中,要准確地鑒定或定量地評價生油(氣)岩,通常要進行有機質豐度、有機質類型、有機質成熟度指標及有機質轉化指標等方面的測試和研究。

(2)儲集岩:指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石。由儲集岩構成的地層,稱儲集層或儲層。儲集岩必須同時具備良好的孔隙性和滲透性。砂岩的孔隙度高,並且滲透性能好,因而是良好的儲集層。其次為石灰岩和白雲岩。裂隙發育的頁岩、變質岩和火山岩也可以作為儲集層。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油氣,99%以上儲集在沉積岩儲層中,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鹽岩儲集層為主。碎屑岩儲集層包括砂礫岩、砂岩、粉砂岩及未膠結或膠結鬆散的砂層;碳酸鹽岩儲集層的岩石類型主要為粒屑灰岩、生物骨架灰岩等。

(3)蓋層:指位於儲集層之上,能對儲集層起封隔作用、阻止油氣向上逸散的岩層。組成蓋層的岩石為不具滲透性的岩石,如泥岩、頁岩、蒸發岩。其中,泥岩和頁岩蓋層常與碎屑岩儲集層伴生,而蒸發岩蓋層則多與碳酸鹽岩儲集層並存。

(4)油氣的運移:有機物質轉變成油氣只是提供了形成油氣藏的物質來源,只有使分散狀態的油氣經過運移而大量聚集後才能形成油氣藏。油氣的運移就是油氣在地殼中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移動。引起油氣運移的動力因素有:上覆沉積負荷不斷增加,導致壓實作用而形成流體運動;由於埋藏深度增加,在溫度升高的熱力作用下,流體膨脹造成流體運動;其他動力因素,如粘土礦物脫水作用、毛細管作用、水動力作用等。油氣從生油(氣)岩中向外運移的過程,稱為初次運移。油氣脫離生油(氣)岩後在儲集層內運移,稱二次運移。只有當儲集層具有一定的傾角以及構造運動形成圈閉時,儲集層中的油氣和水才能在動壓力、重力及水力等因素作用下繼續向岩層上傾方向運動,直至遇到能捕獲油氣的圈閉,油氣聚集起來形成油氣藏。

(5)圈閉和油氣藏:圈閉亦稱油(氣)捕,指能阻止油氣在儲集層中繼續運移並將其聚集起來的空間場所。圈閉必須具備儲集層、蓋層和一定的遮擋(或封閉)條件。根據控制圈閉形成的地質因素,圈閉可分為3種基本類型(圖7-35):Ⅰ類為構造圈閉,為儲集層在褶皺和斷層作用下形成的圈閉,包括背斜圈閉、斷層圈閉、裂縫性圈閉、刺穿構造圈閉;Ⅱ類為岩性圈閉,為儲集層岩性橫向變化造成的圈閉,包括透鏡體圈閉、岩性傾向尖滅圈閉、生物礁圈閉;Ⅲ類為地層圈閉,是一組不滲透性岩層,不整合覆蓋在具有儲集性岩石上面造成的圈閉,包括不整合圈閉、潛伏剝蝕突起圈閉。通常最重要的圈閉是背斜構造,油氣常聚集在背斜的頂部。

圖7-35 圈閉的類型及油氣藏類型示意圖

聚集了一定數量油和氣的圈閉,稱油氣藏。如果圈閉中僅聚集了石油,稱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氣,稱為氣藏。儲量可供工業開採的油氣藏,稱為工業油氣藏。一個地區,只有具備生油層、儲油層、蓋層、圈閉等基本條件,並且油氣經運移進入圈閉聚集,才會形成油氣藏。

2.油氣顯示

油氣顯示是指石油、天然氣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頭,有時也包括鑽井岩芯或礦井巷道中見到的含油氣跡象。其中,石油衍生物是指由石油演變而來的一系列有機礦物。常見的宏觀直接油氣顯示有:由地下沿斷層或其他通道向上運移而透出地表的液態原油,稱為油苗,隨地下水滲出或隨泥漿湧出,呈薄膜狀浮於其表面者,稱為油膜;氣苗通常在水中或泥漿中呈連續或斷續的氣泡冒出,有時從土壤或岩石中直接溢出,並可嗅到特殊的氣味,甚至聽到嗤嗤的響聲;被液態原油浸染的岩石通常為砂岩,含油砂岩分為油砂和油斑,油砂指全部被原油所浸潤的砂岩,油斑則指局部被原油浸染的砂岩;地下高壓的天然氣挾帶地下水、泥砂、岩塊噴出地表,所攜帶的泥砂等固體物質在溢出口形成錐狀堆積體,即泥火山,實際上,泥火山是氣苗的一種特殊形式;地表岩石含有石油瀝青礦物(地蠟和瀝青)屬於固體顯示。油氣顯示對油氣藏的調查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四、油氣田和含油氣盆地

在地表同一塊面積下,油氣藏類型和數目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組合的,即存在著不同圈閉類型或同種圈閉的多個油氣藏。一般把受單一地質因素控制的同一面積內油氣藏的總和稱油氣田。如果在同一面積下,圈閉中只聚集了石油或天然氣,則稱為油田或氣田。

含油氣盆地指有過油氣生成,並運移聚集成為工業油氣田的沉積盆地。含油氣盆地在其地質發展演化的某一時期為沉積坳陷區,在同一盆地內或若干生油期,有相似的油氣聚集過程。沉積盆地的基底可以是古老變質岩系或老的沉積岩層,其上有含油沉積蓋層。在橫向上常表現有分割性,隆起和凹陷相間。凹陷區往往是有利的生油環境,而隆起區則對油氣聚集非常有利。

發現和勘探油氣田首先要對該地區的含油氣遠景作出正確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有:①區域構造條件,含油氣盆地的內部構造特徵;②區域地層關系、生油層、儲油層、蓋層的組合條件;③油氣圈閉條件,尤其是構造圈閉類型和特徵;④油氣藏的保存條件;⑤油氣顯示。

⑸ 石油天然氣煤炭屬於什麼資源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這類礦產的產生最短也是以萬年來計算的。從有機質的沉積、壓實、埋藏、再經過一系列演化過程,這個時間短則上萬年,長則以千萬年甚至億年計算。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
人類開發利用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叫不可再生資源這類資源是在地球長期演化歷史過程中,在一定階段、一定地區、一定條件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時期形成的。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緩慢,與其他資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幾乎不能再生。人類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會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儲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資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銀、銅、鐵、鉛、鋅等金屬資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復利用的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當它們作為能源利用而被燃燒後,盡管能量可以由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但作為原有的物質形態已不復存在,其形式已發生變化。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類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氣候資源和海洋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按是否能夠再生,可劃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天然氣、石油、煤礦、鐵礦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們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產生。

⑹ 煤、石油、天然氣是怎樣產生的

天然氣的產生

科學家們認為,天然氣的形成多數與生物有關,例如礁型的天然氣資源。在地質歷史中,海洋里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分泌鈣質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溫度、光照和海水含鹽度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堅固的生物礁。研究得知,鈣藻類、海綿、水螅、苔蘚蟲、層孔蟲、珊瑚等等都曾是地質歷史中的造礁生物,現代海洋中的生物礁就是由珊瑚和藻類共同形成的。在漫長的地質史中形成的礁體厚度巨大,它們死亡後,被沉積物覆蓋並埋藏在地層深部,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逐漸成為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物質基礎。科學家們通過對地史時期和生物礁的研究發現,在礁體的生物骨骼遺骸中具有成千上萬的孔洞和空隙,含有較理想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它們為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和儲集提供了便利條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在湖北、四川等地找到了一批產量豐富的礁型天然氣田。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馱�閑災剩�約壩扇饒芤�鸕謀浠��痰鵲南晗缸柿稀S紗酥腫柿霞茨芙�徊攪私庠�仙�鏌藕≈鸞ザ鴉�鋇幕肪匙純觥?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2

石油是當今世界極其重要的工業能源,被稱作「工業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稱。石油這種黑棕色的,粘稠的液體,以前面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那麼,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經過長期的研究,以證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古老的地質年代裡,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動植物死亡後,遺體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條件下逐漸分解變化。隨著地殼的升降運動,它們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積岩層里,承受高壓和地熱的烘烤,經過漫長的轉化,最後形成了石油這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

據估計,全世界海底石油的總儲量在3250億噸,占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國近海、中東、波斯灣、墨西哥灣、西非幾內亞灣和北海等淺海海底。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內容: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煤炭是怎樣形成的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雖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石油的日漸枯竭,必然走向衰敗,而煤炭因為儲量巨大,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炭汽化等新技術日趨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煤炭必將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無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一座煤礦的煤層厚薄與這地區的地殼下降速度及植物遺骸堆積的多少有關。地殼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遺骸堆積得厚,這座煤礦的煤層就厚,反之,地殼下降的速度緩慢,植物遺骸堆積的薄,這座煤礦的煤層就薄。又由於地殼的構造運動使原來水平的煤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有一些煤層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擠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較容易被人們發現。還有一些煤層相對比較薄,而且面積也不大,所以沒有開采價值,有關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說法。
煤炭是這樣形成的嗎?有些論述是否應當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討。一座大的煤礦,煤層很厚,煤質很優,但總的來說它的面積並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萬年植物的枝葉和根莖自然椎積而成的,它的面積應當是很大的。因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到處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應當到處有儲存煤炭的痕跡;煤層也不一定很厚,因為植物的枝葉、根莖腐爛變成腐植質,又會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復,最終被埋入地下時也不會那麼集中,土層與煤層的界限也不會劃分得那麼清楚。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和依據,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里還保存著像樹干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里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值得探討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離城不遠的鄉村,每當盛夏雨季來臨時,一場暴雨過後,村子中央就會出現一條湍急的「小溪流」,我們許多小朋友就會跑到那裡面去嬉戲,那小溪流也會因暴雨停止時間的延長,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乾涸。但在沒有斷流之前你會發現,很多水流處卻被沖下來的木棍兒、雜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個個小的水坎兒。為了能讓水流通暢,我們不時地把那些小水坎扒開,有的時候也會藉此築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壩」。既便是現在居住在城裡,一場暴雨過後,街道上很多地方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滯留在一個地方的現象。
小巫見大巫,由此我們便可以推斷出煤炭的形成可能與洪水有直接關系。如果沒有洪水那樣強大的力量和搬運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絕對不會那麼集中,也不會那麼優質。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千百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期間,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地面上生長著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那時的雨量又是相當的充沛,當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嘯等自然災害降臨時,就會淹沒了草原、淹沒了大片森林,那裡的大小植物就會被連根撥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須上的泥土也會隨之被沖刷得乾乾凈凈,這些帶著須根和枝杈的大小樹木及草類植物也會相互攀纏在一起,順流漂浮而下,一旦被沖到淺灘、灣叉就會擱淺,它們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並且象篩子一樣把所有的漂浮物篩選在那裡,很快這里就會形成一道屏障,並且這個地方還會是下次洪水堆積植物殘骸(也會有許多動物的殘骸)的地方。當洪水消退後,這里就會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積植物殘骸的丘嶺,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座植物殘骸的丘嶺就會逐漸地埋入地下,最後演變成今天的煤礦。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1998年中國遭受的一場罕見的水災,為何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區,在平原到處是糧田,幾乎到了沒有什麼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過是淹沒了一些農田的防護林,並且農田防護林的樹木很稀少,而且樹木的根須又十分的發達,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時間的浸泡、沖擊不會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樹木就不同了,很多樹木都擠在一起生活,它們為了吸食太陽的能量,拚命地往上長,根須並不發達,一旦一處樹木被洪水連根撥起,就會連帶成片的樹木被洪水毀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樣,順流漂浮而下,勢不可擋,最後全部堆積在一個地方。
另外,由於人類對大自然認識的增強,抵禦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興修水利,築起堅固的堤壩,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減緩了兇猛洪水的沖擊力,泛濫的現象少了,甚至乖乖地聽從人類的召喚,並把兇猛的洪水變成了電能、動能、熱能,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社會。
不僅洪水有搬運動植物這樣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風、海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由於地震、火山噴發等因素引起的海嘯,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還高,並且在頃刻之間把一個島嶼上的動植物掃盪一空;把海岸線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循環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循環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里還保存著像樹干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里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值得探討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由於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積,被深深的埋在地層下,受到高壓和高溫,經過幾億年的時間,變成煤炭
煤礦和其它礦一樣,是層狀的,且不是到處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積聚而成,則不會那麼集中,應該到處都有,所以我認為,書上所說的不對。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單質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噴出時,一部分為鑽石,一部分為石墨,大部分為煤(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質),和其它大部分礦的成因一樣。
植物當被壓在地下,在長時間的缺氧高壓的條件下便會形成煤。
石炭紀地球植物大繁盛,為煤的形成形成的強大的物質基礎,後來的造山運動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條件。經過常年累月,便有了煤。

⑺ 石油天然氣開采屬於礦山企業嗎

礦是指蘊藏在地層中可供開采使用的自然資源:鐵~。煤~。金~。油~。氣~。采~。
礦山是指有完整獨立的生產系統,經營管理上相對獨立的礦產品生產單位;是開采礦石或生產礦物原料的場所。
從這里可以看出礦山和石油天然氣開採的區別:礦山的產品是礦石。
因此,石油天然氣開采屬於資源企業,但不屬於礦山企業。

⑻ 說說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礦主要布的地區。

天然氣:
中國天然氣探明儲量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中國氣田以中小型為主,大多數氣田的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勘探開發難度大。1991-1995年間,中國天然氣產量從160.73億m3增加到179.47億m3,平均年增長速度為2.33%。 我國天然氣資源量區域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中西盆地。同時,我國還具有主要富集於華北地區非常規的煤層氣遠景資源。 近幾年,祖國的東南西北中天然氣勘探喜訊頻傳,初步為我們描繪出了21世紀天然氣發展的輪廓。 東,就是東海盆地。那裡已經噴射出天然氣的曙光; 南,就是鶯歌海-瓊東南及雲貴地區。那裡也已展現出大氣區的雄姿; 西,就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噶爾盆地和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在那古絲綢之路的西端,石油、天然氣會戰的鼓聲越擂越響。它們不但將成為我國石油戰略接替的重要地區,而且天然氣之火也已熊熊燃起,燎原之勢不可阻擋; 北,就是東北華北的廣大地區。在那裡有著眾多的大油田、老油田,它們在未來高科技的推動下,不但要保持油氣穩產,還將有可能攀登新的高峰; 中,就是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的天然氣勘探戰場越擴越大,探明儲量年年劇增,開發工程正在展開。四川盆地是我國天然氣生產的主力地區。我國

主要煤礦分布:
山西:大同、陽泉 太原 呂梁 晉城 朔州
內蒙古:鄂爾多斯 烏海 呼倫貝爾
陝西:榆林 銅川 神木
遼寧:阜新 撫順 調兵山
寧夏:寧東
黑龍江:雙鴨山 雞西 鶴崗
江蘇:徐州
四川:攀枝花
貴州:六盤水
安徽:淮北
河南:平頂山
河北:開灤、峰峰

石油:
1、陸上:
東北:松遼盆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吉林油田)
華北:渤海灣盆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冀東油田)
西北西南:川陝盆地(西南油田、長慶油田)、新疆青海: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等
華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漢油田等
2、海上:
渤海:蓬萊19-3油田
東海:春曉等油氣田
南海:鶯哥海盆地

⑼ 什麼是天然氣 和石油是什麼關系

天然氣是沼澤等潮濕地帶由腐爛的動植物屍體腐爛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而石油是地下深層經過漫長的高壓化學反映產生的~
所含物質比較多~主要是大分子的碳氫化合物~

⑽ 在中國開采天然氣的公司有哪些

沒有外資可以獨立在國內開採石油,都是合作,外國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從生產的石油(氣)中回收其投資和費用,並取得報酬。
合資基本都是下屬子公司簽訂,具體公司名字不太熟悉,
殼牌和中石油的合資公司在我國西北部的長北天然氣田進行開采
中國燃氣與阿曼國家石油公司組成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由中東及全球其他地區進口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原油及燃油至中國,並將推行各項能源相關項目,如開采和生產石油及天然氣。
國內管道燃氣營運商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與韓國第三大集團SK集團(SK Group)旗下的SK能源(SK E&S)簽署合資合同,在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投資包括天然氣開采、液化、運輸、城市燃氣分銷以及液化石油氣(LPG)進出口

國內主要天然氣生產商有: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產量占總產量的68%;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產量佔18%;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產量佔9%;其它僅占總產量的5%。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
長慶油田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長慶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河南石油勘探局
中國石化集團西北石油局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江蘇石油勘探局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化中原油氣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永寧鑽采公司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二連分公司
勝利油田東勝精攻石油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吳起石油鑽采公司採油一廠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分公司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大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杏子川鑽采公司
延長管理局南泥灣鑽采公司
延長石油管理局吳起石油鑽采公司採油二廠
延長油礦管理局下寺灣鑽采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定邊石油鑽采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靖邊石油鑽采公司
延長油田股份公司瓦窯堡鑽采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王家川鑽采公司
MI能源公司
海南福山油田勘探開發有限公司
商河縣大明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大慶油田公司南江分公司
勝利油田高青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重慶鼎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德陽新場氣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東蘇旗錦嘉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青平川鑽采公司
新疆廣匯液化天然氣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鄯善分公司
前郭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中梁山煤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龍星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橫山石油鑽采公司
萬通集團乾安石油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內蒙古採油事業部
吉林京原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油田黑油山有限責任公司
龍泉驛區天然氣公司
長嶺縣石油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
四川德陽聯益石油天燃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
松原市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華北煤層氣勘查開發總公司定邊油氣勘探開發部
唐山北田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松原天曦港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新左旗蘇131試采區
四川江油川西北宏發能源總公司
江蘇華揚油氣試采工程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子洲縣鑽采公司
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華茂通石油開發有限責任
松原市永達油田開發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乾安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延安石油機械廠
松原市聯華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松原市乾源油汽開發有限公司
延安市燃氣總公司
吉林省松原市華都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吉林省前郭洪源油氣開發有限公司
松原市寧江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英旺鑽采公司
錫盟華北石油管理局二連油區綜合服務處
松原市長松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華油集團公司吉林分公司
吉林省吉原石油天然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宏源燃氣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市南油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採油公司
松原市華新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松原華源石油開發技術有限公司
松原市寧江區小油田開發公司
吉林前郭億豐能源有限公司
興源油汽開發有限公司
華池縣石油經銷公司
成都華油茂源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
吉林省樺甸市北檯子油頁岩開發有限公司
延長油礦管理局直羅鑽采公司
樺甸市鴻昌油頁岩發展有限公司
前郭縣龍海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
松原石油技術開發服務有限公司
雲南省陸良石油天然氣開發總公司
華池縣軍地公司
吉林省四方坨子農場石油開發公司
什邡市華川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松原市六合有限責任公司
淄博北威二氧化碳開發有限公司
黑河市西崗子煤礦
前郭縣長新石油回收利用公司
新廟鎮福利採油廠
高青金捷天然氣銷售有限公司
樺甸市大城子油頁岩有限公司
鎮賚縣英大石油開發公司
西南油氣田犍為液化天燃氣
吉林省北方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沈陽奧德燃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