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海上還有多少石油
擴展閱讀
京油果什麼價格 2025-08-03 04:39:23
1個燒麥的成本是多少 2025-08-03 04:23:32
自己在哪裡找產品貨源 2025-08-03 04:21:04

海上還有多少石油

發布時間: 2025-08-03 03:34:53

Ⅰ 渤海油田傳來好消息,發現1億噸石油,為何渤海灣的儲量這么高

這個解釋起來太復雜,簡單來說就是我國的地質構造形成了渤海灣的石油儲量高的原因。眾所周知,我國地形的特點是西高而東低,這種地形的形成與億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的崛起有關,我們大家知道,目前有確切證據的青藏高原形成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當時的青藏地區出現了地殼升降,讓原本是遼闊海洋的青藏地區隆起而形成高原,原來的這片海域,可以說橫貫了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並且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

由此來看,中西部就是一些大型的沉積物而形成現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而地處東部的渤海灣盆地就形成了石油與天然氣,而且在地下的縫隙中,具有一定的滲透力的石油還在不斷的朝著地勢低的渤海灣盆地滲透,因此我國的渤海灣就有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而且渤海油田所在的渤海灣盆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區,大量主力油田都分布於此。目前,中國國內每年有近40%的原油產自渤海灣盆地。除了渤海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大港油田、華北油田、中原油田、冀東油田都位於渤海灣盆地內。盡管渤海灣盆地原油產量豐富,但在過去50餘年時間中,始終沒有大型天然氣田的發現。據了解,因為渤海灣盆地的天然氣資源,大多位於3500米深的海底,所以直接尋找天然氣儲層較困難。為此,中國海油加大了對基礎性項目研發的投入,加之油田深層鑽井技術不斷發展,最終在渤海天然氣資源的勘探上取得了突破。

Ⅱ 三個海上油田是哪三個

三個海上油田分別是渤海油田、東海油田和南海油田。
1. 渤海油田
作為中國海上最大的油田,渤海油田也是全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該油田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負責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渤海海域面積達7.3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礦區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2. 東海油田
東海油田位於東海大陸架上,面積約為46萬平方千米。該油田的原油和天然氣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投產。截至21世紀初,已有平湖、殘雪、斷橋、寶雲亭、武雲亭、天外天、春曉、孔雀亭等8個氣田和玉泉、龍二、龍四、孤山等含油氣構造。
3. 南海油田
南海東部油田在科技驅動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擁有了獨立自主勘探開發海上油氣資源的能力。高新技術的應用使一批小油田和邊際油田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渤海油田的新發現
2020年3月18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在渤海萊州灣北部的墾利6-1-3井鑽遇約20米厚的油層,測試單井原油年產量可達40餘萬桶。這是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大型油田。
2021年2月22日,中國海油宣布,在渤海的渤中13-2油田探明億噸級地質儲量,這是繼渤中19-6獲千億方氣田之後,我國在渤海再獲億噸級大型油氣發現。渤中13-2油田位於渤海中部海域,距離天津市約140公里,平均水深約23.2米。發現井渤中13-2-2井共鑽遇約346米厚的油層,完鑽井深5223米。經測試,該井平均日產原油約300噸、天然氣約15萬立方米,油藏具有輕質、優質的特點。

Ⅲ 中國三大海上油田

中國三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東海油田、南海油田。

1、渤海油田

渤海油田是一片我國的海上油田,其儲油量佔65%之上。中國海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連續開展三次優快鑽井提升行動,使平均鑽井周期從57天下降至10天以內,鑽井效率提升了6至7倍,為渤海油田的快速發展打通了關鍵瓶頸。

渤海油田歷史沿革

1967年,我國海上第一口探井「海一井」出油,拉開了渤海油田生產史的序幕,也標志著渤海油田正式進入了現代工業生產階段。1975年,渤海油田產量只有的8萬方,到2004年首次達到1000萬方;「十一五」以來,渤海油田更是得到快速發展。

2006年,實現了年產量超1500萬方;2009年,渤海油田產量又突破了2000萬方大關。2010年,渤海油田再上新台階,實現了油氣產量3000萬噸的歷史新跨越,達到3005萬噸。這個產量佔中國海油國內總產量的60%,也成為原油產量僅次於大慶油田的全國第二大油田。

Ⅳ 我國哪個海域已探明的海洋石油天然氣儲量最大

我國的海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中國近海海域發育了一系列沉積盆地,總面積達近百萬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含油氣遠景。這些沉積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沖繩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東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南海南部諸盆地等。中國海上油氣勘探主要集中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

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察,得出的結論是,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以成為「第二個中東」。據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為30億~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中國對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平方千米,發現的石油儲量達52.2億噸,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億萬元人民幣,在未來20年內只要開發30,每年可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而有資料顯示,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據中海油2003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東部的產區,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凈探明儲量為6.01億桶,佔中海油已探明儲量的42.53。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地區已發現7個億噸級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國目前第二大整裝油田,探明儲量達6億噸,僅次於大慶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產量將達到5550萬噸油當量,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體。
希望有幫助!

Ⅳ 為什麼石油污染是海洋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來自:第一,陸地上的各種內燃機和車輛。它們排放的含油廢氣經由大氣最終沉降入海,估計全世界僅汽車排出的廢氣每年就將180萬噸石油帶入海中。第二,港口、碼頭石油和石油產品的泄漏。沿海城市的工廠,尤其是煉油廠,也將大量石油帶入海中。近年來,儲油設施有所發展,目前有的國家已建成高60米、直徑82米、儲油能力達7萬噸的海底油庫。一旦發生事故,將給海洋帶來災難性的污染。第三,海上石油勘探、開采。全球石油最終儲量約2954億噸,其中約有1/3在海底。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在海上進行石油勘探,其中約23個國家開采海上油田。海上的鑽井、試油、井噴、事故性漏油,都會造成污染。據不完全統計,1955—1980年間,世界上共發生較大的海上鑽井事故131起。平均1000口油井要發生1次少量溢油事故,平均10000口油井發生1次油井事故。第四,海上石油運輸。現在世界每年石油產量約30多億噸,其中約5億噸來自海底油田,約10億噸從產地到消費地是通過海上運輸,並且運輸量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目前,世界上共有油輪4000多艘,其中2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約700艘。油輪在營運期間會排放出廢油和艙底油污水、油泥、燃油艙的壓艙水、油船的貨油艙壓艙水及洗艙水,輸油管及連接部位也會漏油。據估計,每年因人類活動進入海洋的石油約達1000萬噸。
在黑海,由於有5萬多艘海輪航行,每年因事故在海上泄漏的石油達到11萬噸,一些海域甚至漂浮著成片的油污,並形成油膜,對黑海環境造成很大的威脅。由於注入黑海的淡水較少,有專家警告,如再不採取措施控制污染,幾十年後這里將可能變成死海。
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重的是溢油污染。溢油量有時可達幾十萬噸,大量的石油瞬間溢散入海洋,危害嚴重。溢油主要來自船舶作業和船舶事故,以及石油平台、儲油和輸油設施的偶發性事故。油船事故溢油每年約40萬噸,占入海石油總量的10%~15%。其中約75%的事故發生於港口船舶正常作業,如裝卸油。但這類事故溢油量較小,其中92%以上小於7噸,每年的總溢出量不到2萬噸。而油輪碰撞與擱淺事故所造成的溢油,其中約有1/4都在700噸以上。1956—1980年,全世界發生100噸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約101起。我國在1974—1984年期間發生的100噸以上的溢油事故為19起。
目前海洋石油污染最多的來源是油船海難事件。船舶,主要是油輪在航行途中因觸礁、碰撞、擱淺和失火等意外情況而遇難,所載石油全部或一部分流入海洋。在一般情況下,一旦油船沉入海中,油艙或油槽里的油料便通過甲板上的漏洞或裂縫源源不斷地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海岸警備隊查明有61艘油船,總載油量84萬噸沉沒在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並不斷冒出油來。另外,船舶沉沒後,即使當時船舶油槽中的油品沒有泄漏,但在甲板被海水腐蝕穿孔之後仍然會泄漏出來。如1940年4月,一艘德國巡洋艦在挪威奧斯陸峽灣沉沒,到1969年才開始漏出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