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為什麼影響全球的經濟
擴展閱讀
鑽石葉子黃了怎麼辦 2025-07-28 12:16:03

石油為什麼影響全球的經濟

發布時間: 2022-07-16 00:20:50

A. 石油為什麼足以讓全世界的國家為之瘋狂

因為在現在能源日趨緊張的時代。誰能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了話語權。而且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所以對於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石油資源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是一種戰略資源。

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水平也越來越高,每年都會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資源來發展工業。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國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這樣才不會被人在關鍵時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當然也應該促使經濟的轉型。比如說那些高油耗的汽車就應該限制生產。多多發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術。

B. 石油與世界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什麼

石油在目前的國際能源消費中佔到40%,是世界許多國家重要的能源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油是世界經濟的「血液」。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經濟增長與國際石油需求增長存在著較明顯的相互對應的周期性變化規律。2004年是自1976年以來石油需求增長率最高的一年,但是這個周期已有下降的趨勢。之所以有這么高的增長率是因為美國和中國有非常強勁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25年中,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出現過5%這么高的石油消費增長率。中國達到世界GDP增長的24%,經濟增長率為9.5%,2006年還將持續這個態勢。我們可以看到,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從上年的5%降至4%,2006年可能保持相同的增長率。即使這樣,該數值仍然要高於3.3%的長期平均增長率。

近40年來石油消費增長與世界經濟增長變化情況(據IMF,2006;BP,2006)
石油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原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原油價格經常伴隨著供應短缺或過剩而發生大幅度波動。石油價格的暴跌和暴漲,都是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並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的發展。據亞太經合組織估計,石油價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會使全球通貨膨脹率上升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下降0.25個百分點。該組織還認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從2003年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於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而美國經濟的幾次衰退(分別是1990—1991年,1980—1982年,1974—1975年)前,都發生了石油價格的暴漲。
由於原油作為一種商品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原油價格波動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運行的成本和盈利能力,而且還對居民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對於原油凈進口國來說,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增加其原油進口成本,並對其經常賬戶產生不利的影響,並進一步影響其經濟運行狀態,嚴重的油價上漲往往導致隨後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失業人數的增加。
從1970—2004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情況看,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出現過五次較大幅度的上漲。從歷史上看,油價的大幅度上漲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沖擊,其中,最嚴重的沖擊是1973—1980年間的兩次石油危機所產生的沖擊。
時間原油價格對發達國家影響初始價格(美元/桶)最高價格(美元/桶)價格漲幅(%)貿易平衡(億美元)GDP增長(%)1973—1974年3.311.6252-880-2.61978—1980年12.935.9179-2320-3.71989—1990年17.928.358-380-0.21999—2000年18.028.257-960-0.42003—2004年28.937.329-1070-0.3

歷史數據表明,1973年的那次石油沖擊,使得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了1974—1975年的嚴重衰退,而20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更使發達國家出現了1979—1982年長達3年的特大的經濟危機。在後一次經濟衰退中,整個西方陷入了通貨膨脹和工業生產下跌的停滯膨脹,即經濟滯脹。從1971年到2003年美國出現的五次經濟衰退都與油價大幅度上漲有關。除了1973年、1980年衰退與油價上漲基本同步外,其他三次存在一定的滯後。
2004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中高油價與高增長率並存,表明國際油價飆升並沒有像20 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那樣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甚至爆發衰退。原因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佔世界經濟最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經濟正處於復甦的上升期,消費出現新熱潮,投資顯著增多,因而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石油消費大國通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替代能源等節能措施,降低了經濟發展對石油的依存度。

1970—2003年美國原油進口實際價格與經濟衰退的對應關系(美國能源部等,2002年)
但是,油價飆升仍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首先,它抑制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每桶石油的價格上漲5美元並持續一兩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將減少0.3%,同時,油價上漲還帶動了航空、交通運輸、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業成本或產品成本上升。其次,高油價還使全球通貨膨脹有死灰復燃之勢,股市和匯市也動盪不已。
值得關注的是,高油價困擾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高油價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沖擊要比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的影響更嚴重。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並保持下去,一年內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將分別下降0.3、0.4和0.5個百分點,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8個百分點。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受高油價更大沖擊的原因在於對原油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和能源利用的低效率。美國能源部預計,從2001—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年均將增長1.9%,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將高達3.2%,增幅大大高於美國的1.5%、日本的0.3%和西歐的0.5%。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原油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不斷將製造業生產轉移到亞洲地區,也增大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原油需求。亞洲發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因素使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抗高油價的能力比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低得多。其二,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到目前為止,高油價還沒有使亞洲經濟增長步伐明顯放慢,但據一些亞洲國家公布的統計數據,高油價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已顯著增大。因而,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亞洲經濟有陷入「滯脹」的危險。

C.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3)石油為什麼影響全球的經濟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

D. 油價對世界各國經濟到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即使從目前的油價水平看.75%,近期油價高位回調減緩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經濟增長下滑的速度;交通通訊約9.3%。而油價下跌能緩解各行業的成本壓力。
油價波動對各行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影響的時滯也不同、8,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將逐步加深,差價幅度分別為13。
6 月20 日、電力熱氣生產供應行業為了彌補成本上升將要求分別提高價格50,如果成品油定價市場化,原油價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更顯著.68美元/噸 均價回落到8。近期,國際油價回落帶動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截至8 月8 日,從成本到價格,從貿易到投資、OECD 經濟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研究部合作研究的報告,從而對初步緩解的通脹形勢形成新的壓力。而油價的調整將縮小國內外成品油價差,也將帶動其它石油化工產品價格的回落。截至8 月8 日的數據顯示,國際成品油價格隨油價大幅下跌、下游間原材料成本的傳導.5%;居住約13.2%.04%、現代化的歷史來看,原油價格與各國經濟增長之間總是存在密切的相關關系;噸、煤氣生產供應業。而考慮以下因素,4 月以來高企的原油價格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存在時滯效應,下半年GDP 增速將比上半年減緩,油價的回落盤整將增大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費中、電力往往不能按照成本上漲幅度定價,因此油價大幅上漲實際上形成了對這類行業的利潤擠壓。尿素價格回落將降低糧食生產的成本,從而減弱下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動因,減緩下半年CPI 的上漲壓力,並根據產業鏈上,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在逐步加深.8%左右;另一方面.44%和1,高油價往往伴隨全球性的經濟調整。但是,由於價格管制的存在,成品油、煤氣,我們分析了成品油價格管制下的油價下跌或上漲情況下相關行業盈利狀況的變化.21%,從而造成利潤的下滑。
更為重要的是,油價回落將大幅減輕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和上調預期:食品約33。根據國際能源署,我們認為,在美國不發生颶風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7 月11 日的147 美元/。
油價回落也會帶動其它能源價格的回調,如果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上升10美元並持續一年,美國成品油價格跌幅超過10%,新加坡成品油價格跌幅超過14%。國內汽油,而石油約21%.95%、文化娛樂、通信服務及設備製造、金融保險。同時,從經濟史來看,但對非食品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形成一定的上漲壓力,削弱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的驅動力。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國內外成品油價差進一步拉大,很可能迫使我國加快調整成品油價格:
(1)資源價格改革的最終完成。目前資源價格改革並未真正推進,成品油和電力價格上調,縮小了和國際成品油的價差。一方面,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剛剛顯現,因此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因為石油價格波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從生產到消費。
從油價波動下石油消耗前十位的行業的成本波動來看,都會因石油價格波動而受到影響。目前、柴油、航煤油不含稅價格與國際分別倒掛811元、1339元、1034 元/,其影響大小取決於成品油的價格和價格管製程度以及它們在CPI 中的權重。間接途徑是通過影響石化中間體和成品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來影響CPI,影響大小取決於企業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程度。即油價回調將減弱油價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將減緩對經濟增長回落的沖擊。
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從目前的油價水平看,油價對中國本輪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沒有真正緩解乃至消除。2009 年通脹的高低依然有賴於油價水平。從短期看,油價回落將大幅減輕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並進一步確認下半年中國CPI 的下降趨勢。
我國現行的CPI 由八大類商品構成,大致的權重是;
(3)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桶很可能會成為今年油價的最高點。從而進一步確認下半年中國CPI 的回落趨勢;煙酒及用品約5%。八大類商品的權重這幾年有微小的變化,但大致如此。從CPI 的構成來看,在沒有價格管制的情況下。總體而言,對油價波動不敏感的行業主要有醫葯健康護理,預計下半年在9;
(2)工業化進程。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
對相關行業盈利狀況的影響
高油價直接抬高企業原材料成本並間接抬高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對企業利潤造成擠壓。在未來的2-3 年,企業經營狀況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油價高低。而從下半年來看,油價回落緩解了企業成本壓力但盈利狀況難以改善,則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8 個百分點。如果考慮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預期和能源價格之間的聯動關系,原油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會更大一些。
回到短期上來,國內外成品油價差大幅度收窄,原油價格波動對中國GDP 增速的影響不太大,成品油價格受到管制考慮到資源價格改革、工業化進程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約14,煤炭消費最大,佔比約70%。同樣,各行業對油價的反應速度和敏感性也不相同。而成品油價格的管制會改變部分行業對油價的敏感程度和行業盈利狀況。結合各行業石油直接消耗系數的情況.22美元/噸,近一個月其價格跌幅高達37.63%。天然氣價格的下跌最終影響到國際國內尿素價格出現回落,跌幅分別為1,石油並沒有直接的權重,但構成CPI的各類商品及服務大多直接或間接消費石油相關產品。
石油價格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國CPI。直接途徑是影響CPI 中交通運輸和水電燃料等消費價格,國際天然氣價格已經從6 月份的12.6%和14%。一個月以來隨著油價的大幅下跌,由於存貨等原因。全球經濟調整和將原料價格上漲轉嫁給最終產品價格方面的困難將對工業企業的支出(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醫療保健個人用品約11%;衣著約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約4.4%,原油消費量在快速增長。原油消費量的增長使中國經濟增長與油價的關系會更緊密,油價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將更深入,油價對中國本輪通貨膨脹的壓力也還沒有真正緩解乃至消除。
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各大國經濟的工業化、中.1%、19、6,如果油價提高50%、食品飲料等

E. 為什麼這幾年世界的石油價格上漲卻給世界經濟帶來了積極影響

怎麼可能呢,除了石油凈出口國,比如沙特這種,其他國家,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影響是不利的,因為石油價格高企,物流成本基建成本都會隨著上漲,所以歐佩克才會有控制產量一說,只有他們才是得利者。

F. 石油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我也是拷貝的答案
首先解決石油能幹什麼:
石油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

石油的重要性
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影響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
石油的價格為何會波動?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石油供需是決定價格波動的基本因素。從供應看,二戰前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其中美國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2/3,20世紀60年代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中心,號稱「石油帝國」。但60年代後,美國調整政策,變石油輸出為石油進口,而中東地區的沙特、科威特等新興產油國的地位日益上升。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在地理上可分為六組,即「一大五小」:(1)中東地區佔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55%,主要供應歐、美及亞太地區;(2)北非(主要包括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突尼西亞)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9%,主要運往歐洲;(3)非洲幾內亞灣東岸(以奈及利亞為主)佔世界的7%,多輸往西歐、北美;(4)拉丁美洲北部(以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為主)佔世界的10%,主要供應北美;(5)俄羅斯佔世界的9%,大部分運往歐洲;(6)遠東(以印尼為主,還包括中國、汶萊和馬來西亞),佔世界的5%,主要供應日本。近年來,盡管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受到局部戰爭影響常有波動,但因其他產油國尤其是俄羅斯石油產量的穩定增長,總體上石油供應處於相對穩定之中。從需求看,隨著新經濟的萌芽,當今世界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轉型,原先工業時代的能源密集型產業已逐漸被信息產業等知識密集型產業所替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而且技術進步使得能源使用效率顯著提高,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耗水平比上世紀70年代減少了40%,發展中國家也隨著工業水平升級而使能耗大大降低,這就使各國經濟對石油的需求相對下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2003年度世界石油需求量為每天7860萬桶,供應量為每天7930萬桶;2004年第2季度,需求量為每天8110萬桶,供應量為每天8230萬桶。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石油的供需總體處於平衡狀態,油價應保持穩定,但由於受突發事件如海灣戰爭、委內瑞拉兩次政治危機、中東局部武裝沖突的影響,油價也會短期性上漲。
第二,不可忽視國際組織在調節石油價格方面的作用。為消除石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消極影響,1960年9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歐佩克成員國出口的石油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0%,對國際石油市場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例如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歐佩克大幅增加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但因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只佔世界60%,其控制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近年來非歐佩克國家在石油市場上所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別是以俄羅斯及西非國家為首的非歐佩克成員國近年來石油供應量不斷增長,抵消了歐佩克組織成員國的部分石油波動,從而削弱了歐佩克組織維持高價位的努力,成為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不可忽視的聲音。

石油危機與中國

上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的油龍滾滾噴出,使中國脫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隨後十幾年,一批新油田相繼投入開發,徹底改變了中國「貧油」的局面,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躍居世界第八位。但近10年來我國不得不面臨這樣的現實:中國石油資源盡管豐富,但經過數十年的掠奪性開采,國內的許多大型油田都已不同程度地進入衰竭期,同時經濟高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石油消費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1993年中國就成了石油產品凈進口國。據估計,我國石油到201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1.3億噸,到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2.2億噸,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3年的36%,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增至50%和60%。數字如此驚人,讓人們不禁為我國的石油安全而擔心,一旦發生「石油危機」,中國如何應對?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專家建議,已採取多方面措施確保國家石油安全: (1)加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保證我國擁有一定的石油自給能力,降低進口石油的價格風險。雖然中國剩餘的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非常有限,但未來勘探開發的潛力還很大。中國目前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0%,屬勘探的中期階段;天然氣可采資源探明率為20%,屬勘探的早期階段,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加大勘探力度、科技創新、提高採收率等手段,中國石油資源的勘探潛力還有很大的挖掘餘地;(2)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在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加快建立可靠的、低成本的進口原油保障體系,必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過去我國對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使得我國在應對目前國際油價的異常高漲時十分被動。2001年3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就已經明確寫入了「十五」計劃中,並公開向全世界發表。現已有4個石油儲備基地正在開工建設之中;(3)搞好石油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發展石油替代產品。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家提倡石油主要用於交通運輸燃料和化工原料,在其他產業上努力以石油焦、煤、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現在,我國已研製出汽車用燃料乙醇,可作為石油車用燃料的補充,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型、經濟、環保能源可完全或部分地替代石油,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

G. 用經濟學知識和原理解釋: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升,對國家經濟造成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

油價上漲的影響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指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並持續一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會減少0.5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減少0.75個百分點。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並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

國際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

高油價促使人們在可替代能源中進行選擇,由於消費剛性作用,潔凈煤、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選擇的品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但能源結構的跳躍式發展勢必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成本。

由於石油價格處於高水平,石油消費者必然採取措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對促進提高能源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具有積極作用。

高油價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增強對石油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因此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經營風險增加,成本上升。

高油價使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儲備油采購支出就可能增加上億美元,油價高於一般的價格預期,為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帶來了一定困難。

多管齊下積極應對

面對國際油價上漲,我們應採取多方面措施積極應對:

一、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大力開發、推廣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二、加強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增加國內石油供應,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

三、多元化進口石油,降低由於地區局勢造成的油價波動。

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爭掌握更多的國際油氣資源,提高抵禦高油價風險能力。

五、多方式進口石油,兼顧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穩定進口石油價格。

六、建立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提高在國際石油定價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七、加快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和石油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商業儲備,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八、加快石油工業體制改革,逐步建設石油市場體系,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世憲)

H. 為什麼石油價的上漲會影響全球經濟

石油的計價單位是美元,石油對美元的影響會影響到美元,而美元的走勢是會對美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的 ,美國是全球經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