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為什麼要進口
擴展閱讀
買水果怎麼寫費用報銷單 2025-07-28 11:46:33

中石油為什麼要進口

發布時間: 2022-06-21 18:16:06

⑴ 中國石油依賴進口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

關於出口的部分:毛澤東時代中國落後,國內需求少,而且必須通過出口油來支撐經濟發展. 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強大了,為了滿足內部需要和將來的戰略儲備,出口的油越來越少. 您說的那種出口應該是原油提煉過程中的不同產品,比如出口潤滑油,或者一些廢渣(用來鋪馬路的瀝青),都是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產品,但成品汽油和柴油,出口的應該是幾乎沒有,中國當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消耗國了。

中國主要的石油出口地是中國香港地區、東盟、巴拿馬等地區和國家,東盟是缺少原油且是貿易一體化的重點區域,巴拿馬是中國進出口航運的主要運輸渠道,出於未來經濟發展戰略的考慮,中國有必要向這些地區出口石油。並且,中國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產量增加意味著在經濟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進口某些品種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種的石油是生產所需。中國石油出口價的博弈不可能脫離國際油價的大背景,僅按照出口量與出口額是無法計算出確切的石油出口價的。中國絕大多數石油通過保稅區出口,還有出口下單時的博弈,情況十分復雜。

⑵ 中國石油排列世界五百強第二名 為何還要進口石油

我們國家不盛產石油。我們國家現在的石油使容量非常的大。需要從海外大量演進石油。中石油中石化並不產石油。中國本土能採集的石油非常的有限。

⑶ 中國的石油來源 是進口為主 還是自產為主

現在國產大約能佔30%-40%,其餘的是依靠進口。

今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如原油,銅什麼的價格在沒有多少需求拉動的情況下大漲,中國的大量買入,可以說是除了全球通脹預期以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內的石油供給對國際的依賴當然非常大了,油價大漲當然對國內有影響了。

直到現在國內很多專家還在批評政府,上半年的快速大量購入大宗商品,導致國際價格快速拉升,以至於中國無法更長時間享受相對低價的進口商品。

⑷ 中石油的原油主要依賴進口嗎如何看待國際油價變化對中石油的經營產生的利弊

中國原油50%左右依賴進口,但並不是中石油的原油依賴進口!
中石油所需原油完全是自己在國內和國外開采,中石油2007年原油產量是13762.4萬噸,而原油加工量只是13088.4萬噸,根本無需進口!
至於近期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的全球原油需求銳減,致使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我覺得這對中石油的經營會有很大的壓力,道理很簡單,中石油所需原油完全自產,國際油價暴跌並沒有降低它的生產成本,相反由於油價降低使成品油及石化產品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這樣在成本沒有降低而生產的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利潤下降就是必然的了!

⑸ 中石油中石化需要進口石油嗎 哪個更有實力

中石油的煉廠基本以煉制國產油為主,而中石化以進口油為主,但都是需要進口石油的,畢竟國內資源有限。
雖然都是使用同樣工藝(其實各煉廠的工藝是有所差別的),但添加劑還是有所區別的,僅從油品密度來說,中石化汽油密度基本在0.72-0.73左右,中石油的油品基本在0.75-0.77左右,也就是說中石化每噸汽油可以比中石油多加30升左右。
目前來看,中石油有國內原油和天然氣儲量70%以上,所以中石油更有實力。

⑹ 為什麼中石化要進口原油而不用國內的呢全部被中石油壟斷了

國內的煉油能力很大,而自己的原油又比較少,所以都要進口,中石油的量也不夠的,也是需要進口的。

⑺ 我國沙漠中石油豐富為什麼不開采而選擇去進口

資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自然儲量豐富。然而,就石油而言,我國必須全年依靠進口來確保國內工業生產。

此外,我國不僅盛產石油,而且富含稀有金屬。但是多年來,沒有人嘗試過這個想法。開發資源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更重要。西南地區的地質相對脆弱。如果遭到破壞,很可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湧向這些地方開發資源,也許會隨之而來的是石漠化、沙漠化等問題。

石油不是固體物質,運輸主要依賴管道。無論是在沙漠還是西南山區,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管道絕對是一項巨大而困難的工程。即使用火車運輸,沙漠中的地基也不容易牢固,修建鐵路需要很長時間。此外,如果運輸過程中出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弊大於利。沙烏地阿拉伯已成為一個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主要是因為其產量大,開發成本低。然而,持續開發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將不可避免地消耗資源,並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減少採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地球和資源。

事實上,我國仍有許多已探明的石油資源,但並沒有開采。這是因為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根據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使儲量豐富,也不應該一直開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可能多地進口石油以保持生態發展的平衡。

⑻ 中石油中石化大量進口原油和成品油,為什麼還要出口(高手來,復制粘貼的自重)

據我所知,由於各產油國的原油品質和成分千差萬別,各國的工業和科技實力不同,煉油技術不同,成本不同,成品油的用途不同,等等因素,就會導致既出口原油,成品油,同時又進口原油或成品油。(他們名稱相同,但實質不一樣)。
我們有的原油,要變成成品油,在國內冶煉的成本過高,不如進口。
國內冶煉成本過高的原油,就只能出口。
另外,比如伊朗,產油大國,但由於工業落後,成品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第二個因素,是來料加工,即外國的原油,運到中國加工冶煉,之後復出口,在海關顯示
既進口原油,又出口成品油。

第三個因素,我分析,是由於我們參與原油的期貨貿易,跟實業無關,純粹的期貨貿易,
只要盈利,就出貨。說不定是剛剛進口的,走一圈,待價而沽,再出口(有時即使虧本,也要兌現)。

⑼ 中國石化產天然氣嗎為什麼要從俄羅斯大量進口天然氣

A: 產天然氣的,比如:普光氣田外輸天然氣累計達300.01億立方米,為長江沿線經濟帶的發展提供了持續不斷的清潔能源。

2014年11月-2015年3月,中國石化擬安排天然氣商品量84億方,較去年同比增加8億方,增長11%。
中石化正在加快氣田產能建設,力爭多產氣。全年預計生產天然氣200億方,同比增加8%:在中原油田的8個油氣區安排新鑽、新采天然氣井;在西南油氣田已提前部署實施一批開發井,確保產量穩定;在西北油田做好雅克拉氣田動態分析,合理調整上下氣層采氣速度,加快塔河相關井區氣藏評價及滾動建設。同時,計劃川氣東送管道沿線保供天然氣40.8億方,榆濟管道沿線保供天然氣20.7億方。
B: 買天然氣的原因:雖然我國也產天然氣,但是我國已探明的天然氣存量少,開發出的天然氣產量不足以滿足人民需求,中國能源的短缺實在嚴重,未來還會更加嚴重,必須大規模進口,買國外天然氣,簽訂長期合同對中國比較有利。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