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成本補償原則是什麼
在會計學中,有些費用的處理比較棘手, 因為在交易發生一段時間後,相應的收入或利益才會產生..這些被成為成本補償.
成本補償的適度、足額,是確保企業經營或再生產的根本要求。成本概念是成本補償概念的理論基礎,成本補償概念隨著成本概念內涵和外延的變化而相應改變。
成本補償是企業經濟運行機制的基礎系統,成本的足額補償將極大地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要使成本足額補償,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成本項目中應包括產品的研究開發等技術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在產品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產品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要真實地反映產品成本,便產品成本及時正確地得到補償,必須正確核算產品應負擔的科技成本。
2.在成本項目中應增設環境成本內容。除了制定法律法規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進行約束外,我們必須在成本中反映企業生產商品對社會資源環境消耗和損失的程度。
3.進一步推廣加速折舊法。折舊計算的准確性、科學性,決定了固定資產價值消耗的准確計算和完整補償。加速折舊法可以使固定資產周轉速度提高,企業設備更新加快,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通貨膨脹對成本補償不足的影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有必要進一步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消除技術進步的障礙。
4.定期提取重置資產准備金。往物價上漲時期。後進先出法和加速折舊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價變動對傳統會計的影響,但其作用往往有限。定期提取重置資產准備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如何提取重置資產准備金,可以比照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的提取方法。
5.規范財務報表框架結構,准確地反映成本補償情況。按照歷史成本計算編制的成本報表,在物價上漲以後,已不能真實地反映當前的成本水平,應按歷史成本和補償成本進行雙重反映,從而使企業可以根據補償成本進行成本預測和市場預測,以此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待條件成熟以後,再以重置成本會計取代歷史成本會計。
6.加強對企業成本補償處理的監督,促使企業行為進一步規范化。為了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實性,避免成本補償處理的隨意性,必須結合成本管理改革,強化成本監督,逐步使現代企業的成本補償處理納人正確的軌道。
Ⅱ 什麼是生產成本,什麼是生產費用,兩者有何區別
生產費用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活動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總和。計算生產費用,考核生產費用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各項費用要素的比重的變化,有利於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
生產成本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生產成本與生產費用的區別:
1、內容不同。費用包括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只包括為生產一定種類或數量的完工產品的費用。不包括未完工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其它費用。
2、計算期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3、對象不同。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
4、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產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
5、賬戶和原始憑證不同。費用是以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各種原始憑證,賬戶是生產成本等。產品成本是以成本計算單或成本匯總表及產品入庫單,賬戶是庫存商品等。
6、總額不同。一定時期內,費用總額不等於產品成本總額。因為兩者的內容和價值量不同。產品成本是費用總額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間費用,和期末未完工產品的費用等。
7、作用不同。費用指標,分析其比重,了解結構變化從而加強費用管理等。產品成本指標,一是反映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耗費,二是資金耗費的補償,三是檢查成本和利潤計劃,四是表明企業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Ⅲ 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的區別有如下四點:
1、對費用的分類不同
生產費用是按照費用的經濟性質分類,即按照生產費用的原始形態劃分類別的。通常按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活勞動消耗三大要素分類。再具體劃分為原材料費、工資及附加費、折舊費、外購動力費、其他費用等費用要素。
工業產品成本,是在生產費用按經濟性質分類的基礎上,再按經濟用途進行分類,劃分為若千個成本項目。具體分為原材料費、工資及附加費、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成本項目。
2、包括的費用范圍不同
生產費用不僅包括生產工業產品所發生的工業生產費用,還包括進行其他生產活動所發生的各項非工業生產費用,如新產品試製成本大於售價的差額;在產品、自製半成品盤虧凈額;對生活福利部門提供勞務作業費;固定資產大修理作業費用;對專用工程提供的勞務費用,還有自製設備費用等。
產品成本只包括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不包括進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非工業生產費用,也暫不包括尚未計入產品成本的待攤費用和實際支付的預提費用。其計算公式是:本月生產費用中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小計=本月生產費用合計一非工業產品生產費用-實際支付預提費用一待攤費用。
3、會計處理基礎不同
會計處理基礎主要有兩.種,-是現金收付基礎,也叫收付實現制,它是按費用和收入是否在本期實際發生為標准進行記帳核算的。二是應計基礎,也叫權責發生制,它是按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為標准進行記帳核算的。
工業產品成本是按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的,包括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其計算公式是: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費用合計=本月生產費用中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小計+攤銷的待攤費用+計提的預提費用。
4、費用歸集的期問不同
生產費用是以發生的期間進行歸集的。
產品成本是與一定產品相聯系的,它是以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期間進行歸集的。比如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既包括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費用,也包括月初在產品成本,再扣除月末在產品成本。
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的聯系:
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而且兩者的某些費用名稱(如原材料費)也是相同的。有些小型鄉鎮工業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時,如果沒有期初、期末在產品,也沒發生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一般地說,生產費用就等於工業產品成本。
(3)補償生產費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生產費用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活動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總和。計算生產費用,考核生產費用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各項費用要素的比重的變化,有利於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包括進行商品生產發生的費用和企業自製設備和各項勞務作業所發生的費用。
但不包括來料加工所耗用訂貨者的原材料價值和未經加工轉售的原材料、燃料的價值。但一般說來,生產費用范圍要廣於產品成本范圍。生產費用的發生過程,是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因而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各項製造費用。
廣義的產品成本包括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不得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
Ⅳ 如何理解成本費用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
成本是一個價值范疇,是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Ⅳ 什麼是農村收費中的「三提五統」
三提五統中村提留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按規定從農民生產收入中提取的用於村一級維持或擴大再生產、興辦公益事業和日常管理開支費用的總稱。
包括三項,即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 「 鄉統籌費,是指鄉(鎮)合作經濟組織依法向所屬單位(包括鄉鎮、村辦企業、聯戶企業)和農戶收取的,用於鄉村兩級辦學(即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修建鄉村道路等民辦公助事業的款項。
(5)補償生產費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農村費用構成:
農村經濟總費用是指實現當年各項生產經營收入應由當年負擔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生產費、管理費和其他費用三項。在計算鄉村企業的費用時應扣除工資總額。
(一)生產費用
這是為實現當年各項生產經營收入,應由當年負擔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以補償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資料消耗價值,維持再生產的繼續進行。生產費用包括:種子、種苗、肥料、農葯、飼料、水電費、原材料、燃料、維修費、小型工具購置、雇請人員的開支和固定資產折舊等。
(二)管理費用
這是指農村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家庭用於當年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開支。如辦公用的文具紙張、帳冊、憑證、書報、照明、取暖和差旅費等,均按實際開支計算。
(三)其他費用
這是指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以外的各種雜支。如生活服務業費用、科研費、貸款利息、庫存物資盤虧、賠償支出、民工生活補助等,均按實際發生額計算。此外,對某些實際上已經支出的一些不合理開支(如招待、送禮等)也應如數計入這項費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