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報名算錯費用了怎麼和家長溝通
擴展閱讀
鑽石為什麼是紅色的 2025-08-09 08:42:46
有多少個明星帶鑽石 2025-08-09 08:30:30

報名算錯費用了怎麼和家長溝通

發布時間: 2022-07-04 01:09:11

⑴ 班級里清潔工阿姨但是價格搞錯了應該怎麼和家長溝通

摘要 或者先從容易著手的家長做工作,然後逐一展開

⑵ 如何和家長溝通續費問題

涉及到費用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家長溝通好,協調好。
在和家長溝通續費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講清楚原來的費用,為什麼使用完了。講清續費的原因,續費的金額,從而取得家長的理解。

⑶ 如何與家長溝通預交學費

1、催繳學費的技巧或方法:在收費和催費在洽談時,要自信大方,傳遞信心,向家長介紹我們的優勢,以便完成交費。

2、老師也可以直接和家長溝通,告訴家長要替他申請折扣,而且一般只有成績優秀或者其他方面表現突出的孩子才可以申請折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了特殊照顧,就會心存感激。

3、還有就是電話催繳流程:先生:問候語:您好!是XX家長嗎?我是XX學校的XX老師,您現在接電話方便嗎?,我現在打電話主要是想給與您核對一下孩子的上課次數,孩子的科目已上完,科目剩餘1/2次/科目已超1/2次。

4、那麼按照學校的相關制度,XX同學的上課應當及時繳費了,您什麼時候有時間(那後天有時間嗎,那您什麼時間方便呢),(若家長說一周或一個月後才有時間的),要不我把學校的帳號告訴您,你也可以轉賬,我們的帳號是***,到家長繳費的時間後半小時再電話提醒,有變動再進一步確定, 結束語及時: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謝謝,再見!

5、如果是新生:問候語:您好!是XX家長嗎?我是XX學校的XX老師,您現在接電話方便嗎?首先感謝您對學校的信任,,孩子的課排在XX時間可以嗎,我馬上通知老師准備,上課時麻煩您辦理相關的入學手續,最後感謝您的配合,同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反饋給我們。

⑷ 如何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明確和家長溝通的目的

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的時空差,使得雙方的溝通變得不那麼容易和高效,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很容易就被學生誤解為老師是在告狀,效果會適得其反。那麼,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

01

全面了解學生,多元評價學生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立體的,而我們只能看到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並不了解學生在家裡的表現。聯系家長不只是為了反映學生的問題,還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

這樣,我們對學生的認識和評價就是多元的,在做教學和教育工作時便可以更有針對性。當我們所說的跟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切身利益相關時,我們的觀點就更容易被他們接納。

教師從家長處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1. 孩子眼中的學校是怎樣的。

2. 孩子眼中的班級是怎樣的。

3. 孩子的喜好是什麼。

4.孩子的優缺點是什麼。

5. 孩子何時覺得有成就感,何時會有受挫感。

6. 孩子口中的朋友。

7. 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的人。

8. 孩子在學校之外的活動情況。

02

交流學習進度,促成多方合作

我們不提倡通過家長向學生傳話,也不提倡告知所有學生家長本學科的教學進度,因為如此一來,會大大加重教師和家長的負擔。

但個別自製力差的學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督,所以,教師就有必要和其家長交流近期的教學進度和作業布置情況,以便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督促學生。

03

交流學生近況,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也是一直在變化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因此,和家長溝通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交流學生的近況:



是有進步還是退步了?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效率如何?心情如何?有無好習慣養成

這些都可以是我們和家長溝通時的切入點。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和家長溝通的途徑

主要有以下途徑: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集體溝通和個別溝通

在網路時代,很多教師都建立了家長微信群,以便和家長實時溝通。這是典型的集體溝通方式,相比個別溝通,集體溝通蘊含的學問更大。

曾國藩曾說過:「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

在家長群里,應多採用積極的態度,對孩子的努力和成績給予表揚,而不是批評孩子不努力。因為對犯錯誤的人來說,被當眾批評帶來的激勵作用甚小,所造成的傷害卻很大。所以,在家長群里,要多表揚,慎批評。

例如,有一位老師在家長群中發了以下通知。

各位家長好,本周要求背誦《岳陽樓記》。目前,趙同學、錢同學、孫同學、李同學……已經成功背誦下來,特此表揚。尚未完成背誦的同學還請各位家長督促。語文重在積累,請各位家長重視。謝謝各位,祝周末愉快!

果不其然,那些被表揚的學生家長高興地在群里回復了,而那些未被表揚的學生家長則默默督促自己孩子抓緊背誦。

對那些努力的學生,這種方式能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而對那些不夠努力的學生,這種方式也達到了「雖無批評,勝似批評」的效果。

在家長群中還可以分享教學進度。許多家長曾跟筆者抱怨無法從孩子那裡聽到「實話」,不知道教學進度和學習任務要求。

因此,教師可以在家長群中分享教學進度和學習任務要求,這無形中延長了教師的手,使得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更加「親密無間」。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和家長溝通的小技巧

1.態度適當

教師與家長溝通時,家長最先注意到的是教師的態度,在家長眼中,教師應當是專業的、有規劃的,且易溝通的。在家長面前,教師既要注意規劃性和條理性,也要注意禮節。

教師聯系家長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讓家長引導孩子進步和成長。當教師抱著這種心態和家長溝通時,就不會出現態度不佳和言辭不當的問題了。請看以下兩種方式。

①您好,最近您家孩子在課堂上頻頻和旁人說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擾亂了我的上課興致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致。請您多加教育,非常感謝。

②您好,您家孩子最近在課堂上頻頻和旁人說笑,可能會影響他的上課效率與課下寫作業的效率和質量,而且會導致他人對孩子有意見,影響他和其他同學的相處,給他以後的人際關系處理帶來負面影響。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我建議,我們分別和孩子談一談此事,希望孩子能有所改善。

第二種方式顯然是立足於學生成長而發出的言論,更容易讓家長與學生心服口服。

2.和家長口徑一致

隨時和家長溝通,目的就在於和家長取得共識。如此一來,對待同一件事,教師和家長的說法就是一致的,學生也更容易相信教師和家長。

3.不刻意迴避學生

教師在聯系或約談家長時,比較有效的辦法是不迴避學生,可以當著學生的面分析他的優缺點、優劣勢,這樣可以避免給學生帶來一種「教師和家長在自己背後說壞話」的錯覺。

此外,如果方式恰當,學生就能夠感覺到教師約談家長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而採取的一種措施,而不是為了懲罰自己。

4.描述行為,不做評論

下面兩種溝通方式,您認為哪種更有效?

①您家孩子最近特別浮躁,上課狀態和作業落實情況都不太好,請您在家多教育、多督促。

②您家孩子最近在課上和別人說話次數有點兒多,作業落實不太好。比如,今天上課時,孩子左顧右盼,我教育多次無效,幫他調換座位,他也極不情願。如果孩子有心結的話,我們還是早點兒為他解開為好。

當學生犯錯誤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行為本身,而不是直接用「懶惰」「不禮貌」「自製力差」等詞語來評價甚至貶低學生。

⑸ 如何有效與家長溝通

1、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說,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藉此盡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為此,就該精心准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准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科學習,全面提升」。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說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系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就該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首先應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時我班有個男孩子,家住隔壁鎮,由於路程遠所以住宿,但他比較嬌氣,總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讀書了,而家長比較疼愛他,就也想幫他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在跟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想家的念頭及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長分析鍛煉孩子離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先說服了家長;而在跟該學生交流時,我先肯定他的優點,循序漸進的引導他認識自己目前的弱點,再與他一起分析這種弱點帶來的危害性,然後跟他商榷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他用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就該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

3、要有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A、尊重家長:

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

尊重學生家長是處理好老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首要條件,現就「請學生家長到校溝通有關學生在校問題」這一問題談一下。不論在任何情況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要求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在學生犯錯誤要求學生家長到校的情況下,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能自己聯繫上的就盡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系,應主動聯系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第二,學生家長來校以後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里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另外,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文化,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老師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老師和家長的聯系溝通。

⑹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

孩子是在家庭中成長,在學校中培養,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與學校中度過,既不能缺少了學校教育的科學嚴謹性,也不能缺乏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性。因此,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則成為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橋梁。有效的交流溝通可以向家長反映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及時了解孩子出現的問題及表現出的優點,也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家庭背景,歷史問題,需要關注的地方,從而共同幫助和促進孩子提高。如何讓兩股繩擰成一股勁,則成為所有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 把握好合適的時間地點。
和家長的交流溝通不用非常刻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幾種處理方法:如果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情況,最方便的時間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幾分鍾,可以簡單描述下孩子近期的狀況,讓家長有個大致了解。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單獨約到學校來,但也應該考慮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也可以提出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一般是家長下班之後的時候,請特意來找一下老師。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最好不要太頻繁的驚動家長到學校,反而容易造成家長的厭煩情緒,每學期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如果家長實在沒有時間來,可以直接利用現代工具,可以通過「校信通」平台發送信息給家長通告,也可以直接電話或者消息家長手機,是最為便捷而且節省時間的。總之,不能抱有「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思想,要尊重和珍惜家長的時間。 二、改善語氣。 有時會聽到剛從孩子老師辦公室出來的家長憤憤不平地抱怨:「一張條子或者一個電話就把我們叫到學校。站在老師面前家長就沒有說話的機會、交流的權利,這讓我們做家長的感到不平等,尊嚴受到傷害。在你學校上學的是我的兒子,不是我。」 「現在老師動不動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去,也不管你有多重要的事,他讓你去,你就得趕緊去,去了就那麼點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孩子調皮我們不是不管,可管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見效的……」校內幾位家長不停地議論著。「年輕輕的老師,臉一綳,教育家長比教育孩子有招數,讓你跟孩子往他跟前一站,劈頭蓋臉一通數落,我們做家長的就怕孩子說,老師請您去一趟,去學校見老師,那心情真是排除萬難,不怕犧牲……」放學路上一群家長評論著。以上現象並不是個別情況,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已是一種較普遍,在每所中小學幾乎天天都在發生的現象。從中不難看出:家長多麼希望老師放下架子,走近家長平等交流。我們是教師,是為孩子和孩子的家長服務的,應該一切從學生著想。我們是和家長討論問題而不是僅僅訴說問題,多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表示出對家長的理解,比如多說說「知道你們家長工作忙,還請你們到學校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您的孩子確實出現了比較讓人操心的問題,我們希望可以共同解決」之類的客套詞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長表現出實際中的某些困難,可以試探的幫他想想辦法,看看是否可行,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在幫自己的,是想幫自己為孩子好的,有著這樣的思想基礎,交流溝通起來就會比較輕松與方便的多。
如果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是為了表揚孩子,當然話題開展的比較輕松。如果是需要家長配合做某件事情,最好先試探家長最近是否有時間。如果是反映孩子最近不太良好的表現,盡量先說孩子做的還不錯的的事情,再探討到孩子的問題,孩子犯的錯誤應該嚴厲指出,但是針對孩子,盡量不要牽扯到家長,否則家長會感到沒有面子而產生抵觸情緒,需要家長做什麼的時候盡量用「希望家長……」
或者「如果家長能這樣,對他肯定有幫助」這樣的協調語氣,不能是命令。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是進行有效交流溝通的重要平台,不可一味指責,也應該是錯就說不隱瞞不誇大,讓語氣盡量柔和,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就像一位和他共同管理孩子的朋友,這樣也許會起到比較好的談話效果。
三、仔細傾聽家長說話。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而認真傾聽家長的想法,就會讓家長感覺到這種尊重,同時在這樣的傾聽中會讓你更全面地了解家長,所以和家長交談時,先不要急著表明你的觀點,給家長足夠的時間,讓家長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家庭教育情況。而且這一點其實也非常適用於一些不太講理、故意偏袒自己孩子、有溺愛傾向的家長,畢竟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也遇到一些蠻不講理的家長,當教師意識到家長因為長期的思想習慣,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建議,或者根本完全不聽自己說話的時候,不如乾脆讓家長自己來說,從中發現孩子潛在的優點或者缺點,從而盡量可以通過學校教育來解決孩子學校中的問題。這時候只需要保持客氣的微笑,聽家長說完話,簡單說一點肯定與希望就可以了。家長反而會覺得老師比較尊重自己,說不定會對不滿意的一些現狀進行思考,或者嘗試著去接受老師的建議。
四、給予家長希望。
當一個家庭中有這樣一個不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時,他的父母就只能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申討」,老師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會一次次將孩子的不良表現反饋給父母,其他被傷害孩子的家長會要求這些孩子的父母好好管教,同事、親戚會輕描淡寫地告訴這些父母你的孩子是多麼調皮,甚至等孩子們稍大一點,他們也加入了告狀隊伍,這一次次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都如一把利刃,一點點把這些父母心中的自豪和信任割捨,到了最後他們也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無葯可求了。所以,這時作為老師就必須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將孩子的優點在他的父母前挖掘出來,告訴家長你的孩子在進步,哪裡進步了,讓父母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孩子在老師眼中是有希望的,讓這些父母忍痛割捨的心中情再次復燃。比如我以前曾經教學過一個學生,脾氣暴躁有多動症,幾乎欺負過班級每位同學,幾乎和每位老師都吵過架,作業偷懶不寫上課不認真聽講,家長每次到學校也很氣憤但苦於孩子已經養成習慣很難一時改正,只好非打即罵,幾乎聽不進老師說話,也基本放棄了希望,甚至家長都和老師說,老師你不用管他了,他也學不進知識了。但我在學校生活中就發現,這個孩子雖然問題眾多,但有個優點就是比較愛勞動,而且不怕臟不怕累。因此每次在集體打掃衛生結束後,我都會在表揚名單中提出他,平時也會提供他一些去幫助別人的機會。在和家長交流中,我就突出了這一點,他家長只是知道在家裡慣著他,很少讓他動手,聽我說了之後,回家就經常有意識的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後找機會鼓勵他表揚他,從而幫助孩子慢慢恢復了信心。不但孩子有了動力,家長也覺得看到了希望,覺得孩子雖然學習確實不行,但至少動手能力還不錯,因此也收斂了在家中的溺愛,也使得我們的學校教育得以比較順利的進行了下去。正如任何時候,也不能讓家長放棄希望。哪怕一點小火花的正確舉動,也要告訴家長,讓家長知道孩子的長處,以激發繼續關愛鼓勵幫助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長都失去了希望,那麼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將無法健康成長。
五、提出較具體的教育建議。 孩子發展成這個樣子,與父母的教育一定有很大的關聯,但在與這些父母的交談中,我發現了一個共性,這些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隨意性很大,對自己的行為、教育毫無意識,所以他們往往會發出感嘆:我的孩子怎麼會這樣?素不知孩子是家長最好的鏡子,孩子耳濡目染,家長的言行在長期的熏陶下已滲透到孩子的心坎,而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們又束手無策,不知道怎麼教育。所以,這時需要做的就是找出症結,讓家長知道自己教育的弊端在哪裡,接下去一定要給家長提出具體的教育措施,這樣才會真正幫助到這些家長,讓他們走入教育。如在一次和某位媽媽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在處理孩子要求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即先不同意,換來的是兒子的哭鬧,為了息事寧人,最後妥協,這樣的方式一長,兒子就找到了治理父母的方式,久而久之兒子就養成了遇事就躺在地上大哭、打滾的壞習慣,該家長聽我這么一分析恍然大悟,但隨即又緊縮眉頭,問:」老師,你說這樣的情況怎麼轉變。」是呀,養成壞習慣很容易,但要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就很難了,家長們往往會束手無策。所以當時我根據我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經驗向媽媽提出我的建議,即不是原則的問題一般不要輕易說不,一旦說不,請堅持,是原則、規范的問題一定要堅守,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堅定,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可以採用冷處理,孩子情緒穩定後,談話或淡化。當聽到這樣的建議後,家長直說:「好,我回家試試,謝謝老師。」家長畢竟是家長,不一定具備老師所具備的一些教育常識和經驗,因此一定要給予家長一些專業的教育建議與指導。而且在建議的過程中,說的越具體越好,如果不確定孩子適合哪種教育方式,可以提供幾種方法供家長去嘗試選擇。比如今天有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和我交流的過程中就問到,是否應該晚上陪著孩子學習。我就說,建議在低年級階段以陪讀為主,但不要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可以家長在孩子身邊做著自己比較安靜的事情,比如看書看報,直到孩子完成作業。等到了中年級,就可以適當放一點,家長在家裡忙,不一定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獨立學習,但學習完要向家長匯報作業情況和在學校的表現,等等。家長聽了覺得有道理很滿意,決定回家按此方法做。因此可以看出,家長非常需要具體的指導,老師的建議就算沒有起到好的效果,至少一般不會是錯誤的,因此也應該及時和家長了解反饋教育的效果,當發現效果不顯著的時候,可以嘗試其他方法。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中,既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也加深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感情,此後的交談中也會更加順暢熟悉。
以上就是我在平時工作經驗中總結的的五個方面。其實和家長的交流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在此話題的背後,還暗含了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教育素養等方面的問題。

⑺ 如何有效與家長進行溝通

1、主動溝通,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2、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

3、尊重理解,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4、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最愛的人;

5、有錯就改,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6、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

⑻ 怎麼和家長溝通

一定要心平靜氣地和父母溝通,最好是能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好友.發生了爭執的話,要先想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對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反省改正錯誤.如果是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要與其爭吵,要做下來與父母溝通一下,相信父母也會接受你的看法。而且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雙方都要冷靜,因為煩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加深彼此的理解.人與人之間,是"以心換心"的,你與父母也是這樣的, 首先,你應該作到,誠懇的和父母說出你希望他們怎麼樣?你對他們不理解的地方是什麼? 找個輕松的時候,與父母交心吧, 在說明時,也許會產生這種情況,父母覺得你是小孩,對你的想法不屑一顧.千萬不要和父母發生爭吵,因為他們是長輩,我們應該尊敬他們.這時你可以採取書信的方式來與他們說. 其次,你也要在與父母談心時,了解到父母的想法,指出他們讓你費解的地方.你也要力求理解父母的內心. 只要你們雙方互相坦白,互相交流思想,實際上是沒有什麼代溝的希望你與父母早日成為知心朋友.
其實長輩們也和你一樣
也希望小輩們能和自己多聊聊
你可以主動和他們說說自己的情況
當然,他們可能會很難聽懂你說什麼
但我想他們肯定能聽懂你的聲音
畢竟是自己生的小孩
對於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忙還是會有時間的
你也不用對他們有很多期望
因為他們老了
有許多事情不是他們能理解的
你是他們生的,你因該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你可以把自己在這里所說的一切告訴他們
告訴他們你多希望他們能和自己聊聊
不用自己老給自己壓力
畢竟他們不是你肚子的蛔蟲
你不要也被動啊,適當的找時間找他們多談談心,其實他們是很樂意你與他們分享你的喜怒哀樂,人老了會很寂寞的.不是他們不關心你,就是怕你會覺得他們麻煩羅嗦,所以有時會對你不冷不熱,其實內心是很渴望與你交流的,所以你要化被動為主動,這樣你們才會成為朋友啊不要以為父母是長輩就會有隔閡,處理好了就會很融洽的.
知道你想要什麼
你說是不是阿

⑼ 如何與家長溝通和交流

家長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孩子的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重視對家長資源的利用,把她當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長資源做到家園同步,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如何與家長更好的溝通也是老師的一個必要任務和難點。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總結出的幾點做法:
一、通過家長信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
1、開學前,把平時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以家長信的形式,發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和需配合的事項,主動配合我們。
2、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有時也是以家長信的形式,介紹主題活動的內容、目標、家長需要配合幫助幼兒收集的材料、以及一些親子活動單等,通過這些活動,指導家長如何與幼兒一起參與主題活動、在家如何指導幼兒觀察事物、如何上網尋找資料、共同完成活動,家長對這活動較支持,例如在主題活動《葉子》中,有葉子粘貼畫,幼兒在學校雖然進行了粘貼葉子畫,很感興趣,周六、日回家也想用葉子貼畫,我向家長介紹葉子粘貼畫的做法,請家長在家也可以採集一些樹葉和幼兒一起完成。周一時,就有幾個小朋友在家長的指導下,粘貼出更有想像的畫,幼兒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每周末與幼兒共同完成一些活動是家長所期盼的。
二、通過家園共育園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現代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教育觀念陳舊,對幼兒過分溺愛,百般呵護。另一種家長的觀念新,對教育的認識深刻,參與教育的意識強,特別的渴望從學校獲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平時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只有入園或離園的那麼一點時間,如何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介紹給家長成了老師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們便充分的利用家園共育園地這個小欄目,介紹近期的工作計劃,摘抄一些育兒心得、大家出主意、安全教育等一些文章,積極地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要求和方法上保持一致,做到家園同步。
三、通過開展誇誇我的好孩子活動,及時反饋孩子的進步。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進餐、穿脫衣服、獨自入睡等都能自理,一旦回到家中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表現出園里家裡不一樣。
針對這一情況,我班開展了誇誇我的好孩子這一活動,孩子一改以往的不良習慣,對促進孩子的進步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得到家長的普遍認可及贊揚,有位家長曾經跟我說:老師,開展這活動太好了,我家的國裕回來告訴我,最喜歡聽老師讀表揚信了。因此我家的國裕在家的表現更上進了。
四、通過電話、家園聯系冊等多種渠道,增進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根據大部分家長因為上班忙,常常是來去匆匆,連個逗留的時間都沒有,有些甚至是坐校車來回的,家長根本就不露面,我們就把孩子一周的表現寫在家園聯系冊里,放置在幼兒的書包,這樣老師和家長們通過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及時的溝通,同時提出所相配合的事項。更多時間是通過電話進行溝通和交流,比較直接的了解幼兒在家的發展情況,在家教育孩子所遇到的問題,我及時向家介紹一些經驗,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計劃和措施,更好的做好家園同步,以便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例如:范振宇小朋友特別的聰明,但很愛撒謊,我發現後,及時與他媽媽溝通,讓她在家也多觀察。有一天,她媽媽打電話告訴我說:通過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振宇在家確實也愛撒謊,去朋友家看電視了或吃冰淇淋了,回家就說沒有。她發現後,狠狠的打了他,但發覺他仍撒謊,怎麼辦。我及時的與她一起分折原因,孩子愛撒謊的原因,可能是家長對他要求太嚴格,他怕說實話家長批評他,建議家長改變態度,鼓勵幼兒說實話,犯點小錯也不怕,多加引導,不要動不動就打罵,慢慢的,振宇說謊的次數越來越少。

⑽ 如家長不願報名 怎麼跟家長溝通

面對家長一些刁鑽的問題,咨詢人員應該如何巧妙地化解?在家長不願繳費時,教育咨詢師又該如何讓家長放下猶豫快速報名呢?

我們總結了15個常見對話,在這里分享給各位,希望對學校成交有所幫助。

1、你們這學費挺貴的,一下子要交這么多錢,還是有點不太能接受。

咨詢師:如果單看費用的話是會感覺挺多的,但是這些錢是用在孩子學習上的,算是對他未來的一種投資。現在的孩子都會報班學習,咱們的孩子如果因此被落下,沒有考上好的學校,做家長的肯定會不好受。



2、這學費太貴了!

咨詢師:這錢是給孩子提升成績用,等看到孩子進步了,您就不會覺得貴了。

3、如果老師不滿意,換了之後還不滿意怎麼辦?

咨詢師:不會,換老師對我們來說也是有成本和風險的,我們這的老師都是經過考核才能上崗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您都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