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只有進項和銷項發票,如何計算產品成本
成本包括料、工、費,購入原材料是材料成本,把工資和製造費用按一定方法分配到產成品中就可以了。如果只有一種產成品就簡單了,品種多的話,就要看用什麼方法分配,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分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量產品的生產,特點是成本計算期於生產周期一致而與財務周期不符;分步法適用於大量大批多步驟產品的生產。
常用的分配標准有:1、直接人工小時 2、直接人工成本 3、直接材料成本 4、主要成本(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 5、機器小時
分配率=要分配的費用/分配標准
② 使用增值稅普通發票,進項稅如何計算和計帳
專用發票的進項稅部分可以抵扣,做賬做到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而普通發票的直接入成本就可以,因為不能抵扣進項稅
③ 買進免稅的苗木發票抵扣怎麼計稅和成本
按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對應13%稅率計算
進項稅=買價*13%
采購成本=買價*87%
④ 財務問題,什麼叫成本,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兩者都是在增值稅中針對一般納稅人的說法:如本月銷售10000元,則銷售稅額為10000*17%=1700元,又本月生產用材料購進一批.發票是增值稅專用票,價款為6000元,稅1020元,票面合計7020元,這1020元就是進項稅額,則本月應納增值稅額為680元(1700-1020)
⑤ 有兩種稅率的怎麼算出來的進項稅額
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下列情形時,應轉出進項稅額: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的;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因進貨退出或折讓收回的增值稅額;因購買貨物而從銷貨方取得的各種形式的返還資金。其中有些進項稅額轉出可以根據相應的扣除率直接計算確定,有些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某些特定方法計算確定。這里的特定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還原法
(一)含稅支付額還原法
所謂含稅支付額還原法,是指稅法規定進項稅額按含稅支付額直接計算,但賬面所提供的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支付額是扣除了進項稅額之後的支付額,需要進行價格還原,然後再依據所適用的進項稅額扣除率計算確定應轉出的進項稅額。其計算公式: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應轉出進項稅的貨物成本÷(1-進項稅額扣除率)×進項稅額扣除率
此方法主要用於特定外購貨物,即購入時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可以依據支付價格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如從農業生產者手中或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購入的免稅農產品;從專門從事廢舊物資經營單位購入的廢舊物資,以及企業銷售商品、外購貨物所支付的運費等。
例:某酒廠3月份從農民手中購入玉米一批,作為生產原料,收購價為100萬元,支付運費2萬元。該酒廠當月申報抵扣的進項稅額13.14萬元,記入材料成本的價格為88.86萬元。4月份酒廠將玉米的一部分用於非應稅項目,移用成本65萬元,其中運費1.25萬元。
依據上述方法,該部分玉米進項稅轉出數額則為63.75÷(1-13%)×13%+1.25÷(1-7%)×7%=9.526 0.094=9.62(萬元),而不是63.75×13%+1.25×7%=8.38(萬元)。
(二)含稅收入還原法
所謂含稅收入還原法,是指稅法規定進項稅額按不含稅支付額計算,但賬面提供的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收入額(返還的支付額)是含稅的,需要進行價格還原,再按適用的進項稅額扣除率計算確定應轉出的進項稅額。其計算公式為:應沖減的進項稅額=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1+所購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所購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稅率
此方法適用於納稅人外購貨物時從銷貨方取得的各種形式返還資金的進項稅轉出的計算。
例:某商業企業向某生產企業購進一批貨物,價款30000元,增值稅額5100元。當月從生產企業取得返還資金11700元,增值稅率17%.則:
當月應沖減的進項稅額=11700÷(1+17%)×17%=1700(元)
二、比例法
(一)成本比例法
所謂成本比例法,是指根據需要依法進行進項稅額轉出的貨物成本占某批貨物總成本或產成品、半成品、某項目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實際應轉出的進項稅額。該方法主要適用於貨物改變用途,產成品、半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等的進項稅轉出。由此成本比例法又可分為移用成本比例法與當量成本比例法。
1.移用成本比例法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某批外購貨物總的進項稅額×貨物改變用途的移用成本÷該批貨物的總成本
例:某一般納稅人3月份將一批從小規模納稅人購入的免稅農產品(收購價30萬元,運輸費1萬元)委託A廠(一般納稅人)加工半成品,支付加工費5萬元,增值稅0.85萬元,當月加工完畢收回。4月份該納稅人將其中的一部分用於非應稅項目,移用成本為20萬元。
此批產品的總成本為:(30-3.9)+(1-0.07)+5=32.03(萬元)
此批產品的進項稅額為:30×13%+1×7%+0.85=4.82(萬元)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為:20÷32.03×4.82=3.01萬元
2.當量成本比例法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非正常損失中損毀在產品、產成品或貨物數量×單位成本×進項稅額扣除率×外購扣除項目金額占產成品、半成品或項目成本的比例
例:2002年3月,某紡織廠因工人違章作業發生一起火災,燒毀庫存外購原材料腈綸20噸、庫存產成品針織布6萬米;已知原材料晴綸每噸成本8萬元(不含稅),針織布單位成本每萬米20萬元。原材料占產成品成本的比例為75%.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20×8×17%+6×20×75%×17%=42.5(萬元)
(二)收入比例法
所謂收入比例法是指根據納稅人當期的非應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計算確定當期非應稅收入應承擔的進項稅轉出額。此方法適用於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或非應稅項目(不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而無法劃分出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的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本期全部進項稅額×免稅或非應稅項目的銷售額÷全部銷售額
例:某制葯廠(一般納稅人),主要生產銷售各類葯品,2003年3月,該廠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為20萬元,當月葯品銷售收入250萬元,其中避孕葯品銷售收入50萬元。
當月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20×50÷250=4(萬元)
⑥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的進項稅額與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有關系嗎怎麼算出來的進項稅額
與主營業務成本沒有關系。進項稅額就是認證發票的稅額
⑦ 怎麼知道或者怎麼來計算進項稅是多少
把專用發票拿出來,看上面的稅額部分,認證通過之後就可以抵扣了,這部分就叫進項稅額
⑧ 收到進項發票100萬(含稅價)怎麼算銷項應該開多少票呢
有了進項發票,可以算出進項稅=100/1.17*0.17=145299.15元,那麼銷項的話,要看你准備交多少稅了,如果交1000元,那麼就拿145299.15+1000=146299.15元,開票多少,就拿146299.15/0.17=860583.24元。這樣加起來就是你要開票的金額了哈(860583.24+146299.15=1006882.39元),當然如果你覺得有小數點不安逸,就自己把應納稅額調整一下就行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