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邊際成本曲線是如何得出
擴展閱讀
表格工具窗口怎麼縮小 2025-05-11 08:14:48
特定醫療費用怎麼辦 2025-05-11 08:14:40
摩托車如何放工具包 2025-05-11 08:13:15

邊際成本曲線是如何得出

發布時間: 2022-06-01 00:13:10

① 為什麼邊際成本曲線就是供給曲線

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完全競爭市場這個基礎上的。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其邊際成本曲線的一部分,是大於等於其平均可變成本的那部分。

由於是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需求曲線=邊際收益=平均收益,而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MR=MC,所以廠商在生產的過程中會沿著MC曲線調整產量來達到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也就是邊際成本曲線就是供給曲線。

拓展資料: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機會成本也可能會增加。

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供給曲線(supply curve)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供給指的是個別廠商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對某一商品願意並且有商品出售的數量。

供給曲線

邊際成本

② 由總成本函數推導邊際成本函數

  1. 這是西方經濟學的問題;

  2. 邊際成本跟邊際效益有關,當邊際成本=邊際效益時實現利潤最大化,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內生產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3. 短期平均成本分為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決定的。

  4. 當產量增加時,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變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

  5. 隨著平均固定成本越來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來越不重要,這時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6.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7. 短期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開始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8. 由上述兩者的特點可以說明短期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系: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與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相交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這一點稱為收支相抵點)。在這一點上,短期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左,短期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右,短期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③ 邊際成本曲線 平均成本曲線

平均成本AC=TC/Q,AC求導=(MC*Q-TC)/Q^2,AC最低點時候,AC導數為0,所以MC*Q-TC=0,即MC=TC/Q=AC 以上是MC交AC最低點的數學推導. 邊際成本和收入沒有可比性啊,邊際成本反映的是個體,收入是反映總體的. 只有當單價P大於等於MC時,才會有利潤 MC為(邊際成本)曲線與AVC為(平均變動成本)曲線、AC為(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相交。價格與平均成本(AC)曲線最低點相切,這時P=AC,所以,廠商不虧不賺只有正常利潤,因此,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作用下,AC曲線也呈U型,但AC曲線的最低點晚於MC曲線的最低點出現這是因為MC曲線經過最低點開始上升時,由於MC

④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的推導過程,詳細

長期邊際成本是長期總成本曲線的斜率,可以據此推導出長期邊際成本曲線。曲線可以定義為與每一產量上的最優工廠規模相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的軌跡。

⑤ 邊際成本平均成本曲線是怎樣推出來的

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每一點表現為總成本曲線上每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可變成本曲線上每一點表現為總可變成本曲線上每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兩條曲線上連線斜率最小點即分別為平均成本曲線和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這兩點與原點的連線正好為改點切線

⑥ 怎麼求邊際成本曲線需要已知哪些數據 請高手詳細回答

至少三組產品總成本、產量數據。之所以要求有三組數據是為了剔除偏離數據。問題比較復雜,可能有許多情況,數據組越多越好,畫圖求方程(可能有不連續的情況)

⑦ 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壟斷價格等,見下圖,求詳解!!!定重謝。

D代表需求曲線(即在該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想要並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MR代表邊際收益曲線
MC代表邊際成本曲線(即每額外多生產一單位商品,所需投入的成本量)
Pf代表固定成本
Pt
首先要明確,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點為供需均衡點,對應的價格為均衡價格。
對於圖中3條曲線,可以這么理解,圖中曲線MC就是供給曲線,而曲線D和曲線MR是需求曲線,曲線D代表的是市場需求,曲線MR代表的是生產廠家的個人需求。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每個商品的價格都一樣,供應商對市場的價格沒有絲毫影響力,商品的價格和均衡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因此其均衡價格就是需求曲線D(市場需求)與供給曲線MC(供給曲線)的交點Pc
而在壟斷市場中,市場只有壟斷者一家供應商,因此整個市場的供給曲線就是它一家的供給曲線MC(因為是在壟斷市場中,需求量受供給量約束,實際需求量就等於實際供給量),它只需考慮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產量供給即可,不必考慮市場的需求,MC=MR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對應的供給量(個人需求=市場供給),此時對應的產量為Q1,在Q1供給水平上,需求曲線D對應的價格即為壟斷價格Pm。

推薦你去逛一個論壇——人大經濟論壇,裡面有很多大牛在討論解決經濟學方面的問題,或許你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⑧ 關於邊際成本曲線

第一個圖不是邊際成本曲線,而是均衡價格理論的圖。
供給和需求的交點就是均衡點,決定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根據此圖,可以判斷,如果供給(需求)不變,需求(供給)變化帶來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變化情況等。
其實,也應該是曲線,只是理論中為了更好的展現才模擬成直線。

⑨ 如何從邊際成本遞增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推導出供給曲線

很簡單的,首先要明確廠商確定產量(供給量)的原則是邊際收益=邊際成本,也就是在邊際成本曲線與邊際收益曲線的交點處獲得最大利潤。其次,明確邊際成本遞增規律,即邊際成本曲線為一條從左到右,隨產量增加,逐漸上升的曲線。(邊際成本曲線下降的區段屬於不合理生產區域,不予考慮。)再次,為了簡化問題,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這樣邊際收益曲線和平均收益曲線重合為一條水平線,它們都等於產品的價格。也即個別廠商產量的增加,不會改變產品價格。最後,在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價格上升,即邊際收益曲線位置向上移動,這時邊際收益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的交點,就會沿邊際成本曲線上升,從而廠商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遞增。這個問題應該畫圖的,這里不方便,你自己畫吧。一畫圖就一目瞭然了。

⑩ 為什麼邊際成本曲線為U字形

由於總成本曲線的斜率一般是由大變小,又由小變大,所以邊際成本曲線也呈U形,其最低點處於總成本曲線上的拐點,因為拐點的斜率最小,由於邊際成本說明因單位的產量變化而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

所以它只與總變動成本有關,而與總固定成本的大小無關,當邊際成本小於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呈下降趨勢;當邊際成本大於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呈上升趨勢;當邊際成本等於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處於最低點,也就是說,平均總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於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因此成本變動規律實際上與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是一回事,所以邊際成本曲線呈U型。

(10)邊際成本曲線是如何得出擴展閱讀:

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