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質量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1、預防成本
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2、鑒定成本
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3、內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4、外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質量專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其定義是:為了確保產品(或服務)滿足規 定要求的費用以及沒有滿足規定要求引起損失,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工作程序:
1、要深入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宣傳和學習,對主要從事質量成本管理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明確其職責和任務。
2、制定質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標准,即確定適宜的質量成本水平。
3、編制、實施質量成本計劃,同時要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核算與分析,對質量成本計劃的實施進行適時控制。
4、對質量成本的控制情況進行考核,並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質量成本改進計劃和相應的質量成本改進措施。
② 質量成本管理應遵循哪些原則
質量成本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1)全員參與質量成本管理。
根據財務成本和全面質量管理全員參與的要求及大質量的管理理念,要以「全員參與質量成本管理,全力進行質量成本優化,全過程落實質量成本控制,全方位實現質量成本效益」為內容開展質量成本管理活動,才能有效落實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規劃,才能實現有效管理。
(2)以尋求適宜的質量成本為目的。
企業的質量成本應與其產品結構、生產能力、設備條件及人員素質等相適應,也就是說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並尋求適宜的質量成本目標並有效地控制它。
(3)以真實可靠的質量記錄、數據為依據。
實施質量成本管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記錄、數據務必真實、可靠。只有這樣,才可能做到核算準確、分析透徹、考核真實、控制有效。否則,勢必流於形式,無法獲取效益。
(4)把質量成本管理的職責明文列入各相關職能部門。
質量成本管理是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因此涉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如:財務、檢驗、生產、售後服務、貨倉等部門。只有把質量成本的統計及分析納入其質量職能中去,才能堅持不懈的開展這項工作。否則,僅靠質量部門是開展不了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
(5)建立完善的成本決算體系。
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就要對成本的核算有統一的口徑,應有對人工的工時、成品的加工成本、損失成本、生產定額等有統一的核算和計價標淮,這樣對於質量成本的計算才能快速、及時、准確,並且可以減少相關職能部門統計數據的主觀性。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滿意的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和由於產品質量未達到滿意而產生的一切損失的總和,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質量成本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對質量成本的整體控制而達到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保證體系。
所謂質量,國際標准ISO8042:1994中對其所作的定義是:「反映實體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而質量成本則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要而使產品達到預定質量水平所必須發生的耗費與可能發生的損失之和。質量成本管理則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結合而發展起來的。
質量成本管理大體上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標准化質量成本管理、統計質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質量成本管理。
③ 簡述最適宜的質量水平與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講,質量成本諸要素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內在邏輯關系。比如,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預防鑒定成本隨著增加,而內外部損失成本則減少。如果預防鑒定成本過少,將導致內外部損失成本劇增,利潤急劇下降。從理論上講,最佳質量水平應是內外部損失成本曲線與預防鑒定成本曲線的交點。如圖所示當投入成本(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為0時,合格品率幾近於0;而逐步增加投入時,合格品率就迅速上升,損失成本則急劇下降,而總運行質量成本(投入加損失)也迅速下降。在a點時,如再降低不合格率,則需投入的成本就開始迅速增加,總成本也隨之上升。因此,合格品率為a時所對應的總成本即為最適宜的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④ 什麼是質量成本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產品質量標准,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要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一般包括:為確保與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於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其中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屬於一致成本,而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又統稱為故障成本,屬於不一致成本。
具體而言,預防成本是為減少質量損失和檢驗費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在結果產生之前為了達到質量要求而進行的一些活動的成本,它包括質量管理活動費和行政費、質量改進措施費、質量教育培訓費、新產品評審費、質量情報費及工序控制費;鑒定成本是按照質量標准對產品質量進行測試、評定和檢驗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是在結果產生之後,為了評估結果是否滿足要求進行測試活動而產生的成本,包括部門行政費、材料工序成品檢驗費、檢測設備維修費和折舊等。故障成本是在結果產生之後,通過質量測試活動發現項目結果不滿足質量要求,為了糾正其錯誤使其滿足質量要求發生的成本,分為兩部分: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內部損失是指產品出廠前的廢次品損失、返修費用、停工損失和復檢費等;外部損失是在產品出售後由於質量問題而造成的各種損失,如索賠損失、違約損失和"三包"損失等。上述概念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質量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
COPQ)彌補百萬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價不同的產品,質量問題帶來的損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現在供應鏈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損失也不一樣(例如更換、
維修、保修、停產、喪失信譽、失去以後生意等)。例如壞在客戶處,影響最大,假設權重為100;壞在公司生產線,影響相當大,假設權重為10;壞在供應商的生產車間,影響最小,假設權重為1。該產品價格為1000元,在上述三個環節各出現次品一個,總的質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_0x1000
+
1_0x1000
+
1x1000)。這個指標有助於促使在供應鏈初端解決質量問題,在一些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供應鏈復雜的行業比較流行,例如在美國,飛機製造業、設備製造行業等設備原廠(OEM)採用得比較多。
具體內容如下:
預防成本
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a)
實施各類策劃所需的費用、包括:
體系策劃:
產品實現策劃:
b)
產品/工藝設計評審、驗證、確認費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費用,
d)
質量審核費用,e)
質量情報費用,
f)
培訓費用,
g)
質量改進費用。
鑒定成本
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a)
檢驗費用,
b)
監測裝置的費用,
c)
破壞性試驗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勞務費。
內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a)
廢品損失,
b)
返工損失,
c)
復檢費用,
d)
停工損失,
e)
質量故障處理費,
f)
質量降級損失,
外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a)
索賠費用:
b)
退貨損失:
c)
保修費用:
d)
降價損失:
e)
處理質量異議的工資、交通費。
f)
信譽損失:
⑤ 質量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1、預防成本
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2、鑒定成本
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3、內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4、外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質量專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其定義是:為了確保產品(或服務)滿足規 定要求的費用以及沒有滿足規定要求引起損失,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5)什麼是適宜的質量成本擴展閱讀:
工作程序
1.要深入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宣傳和學習,對主要從事質量成本管理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明確其職責和任務。
2.制定質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標准,即確定適宜的質量成本水平。
3.編制、實施質量成本計劃,同時要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核算與分析,對質量成本計劃的實施進行適時控制。
4.對質量成本的控制情況進行考核,並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質量成本改進計劃和相應的質量成本改進措施。
參考資料:網路-質量成本
⑥ 什麼是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高低與運行質量成本(或工作質量成本,或內部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有關。
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質量專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其定義是:為了確保產品(或服務)滿足規 定要求的費用以及沒有滿足規定要求引起損失,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不屬於。他將企業中質量預防和鑒定成本費用與產品質量不符合企業自身和顧客要求所造成的損失一並考慮,形成質量成本報告,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了解質量問題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行質量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6)什麼是適宜的質量成本擴展閱讀:
預防成本
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a) 實施各類策劃所需的費用,包括體系策劃、產品實現策劃;
b) 產品/工藝設計評審、驗證、確認費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費用;
d)質量審核費用;
e) 質量情報費用;
f) 培訓費用;
g)質量改進費用。
鑒定成本
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a) 檢驗費用;
b) 監測裝置的費用;
c) 破壞性試驗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勞務費。
內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a)廢品損失;
b) 返工損失;
c) 復檢費用;
d)停工損失;
e) 質量故障處理費;
f) 質量降級損失。
外部損失成本
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a) 索賠費用;
b) 退貨損失;
c) 保修費用;
d) 降價損失;
e) 處理質量異議的工資、交通費;
f) 信譽損失。
遵循原則
1.以尋求適宜的質量成本為目的。任何企業都有與其產品結構、生產批量、設備條件、管理方式和人員素質等相適應的質量成本,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找到適宜的質量成本控制方式,來優化企業的質量成本。
2.以嚴格、准確的記錄數據為依據。實施質量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成本數據流進行細致的核算和分析,所以提供的各種數據和記錄必須真實、可靠,否則對決策只能起到誤導作用。
3.建立完善的成本決算體系。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就要對成本的核算有統一的口徑,應有對人工的工時、成品的加工成本、損失成本、生產定額等有統一的核算和計價標准。
工作程序
1.要深入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宣傳和學習,對主要從事質量成本管理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明確其職責和任務。
2.制定質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標准,即確定適宜的質量成本水平。
3.編制、實施質量成本計劃,同時要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核算與分析,對質量成本計劃的實施進行適時控制。
4.對質量成本的控制情況進行考核,並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質量成本改進計劃和相應的質量成本改進措施。
⑦ 質量成本的含義是什麼質量運行成本有哪幾方面構成
1、質量成本的含義是什麼?
質量成本是指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費用,以及當沒有獲得滿意的質量時所遭受的損失。
質量成本一般分為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2、質量運行成本由哪幾方面構成?
運行質量成本是項目為達到和確保所規定的質量水平所支付的費用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為I阿扁損失成本。
(1)預防成本
預防成本是指用於預防產生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它包括:
質量工作費用;質量培訓費用;質量獎勵費用;新材料、新工藝評審費用及產品評審費用;質量改進措施費用。
(2)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是指為了確保項目質量達到質量標準的要求,而對項目本身以及對材料、配件、設備等進行試驗、檢驗和檢查所需的費用,包括:進料檢查費用;工序檢驗費用;竣工檢查費用;檢測設備的折舊費用和維修費用。
(3)內部損失成本
內部損失成本是指項目在交付前,由於項目產出物不能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費用,包括:廢品損失;返工損失;停工損失;事故分析處理費用;質量過剩支出(指超過質量標准而發生的費用)
(4)外部損失成本
外部損失成本是指項目交付後,因產品質量或服務不能滿足規定要求的質量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包括:申訴受理費用;回訪保修費用;索賠費用。
⑧ 構成質量成本的內容有那些
直接質量成本。是指在產品的製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成本。
直接質量成本的構成:
一般由預防成本、評監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構成。
1、預防成本:
保證達成質量標准並預防不良品所發生所需之費用,含產品設計與製程設計等有關成本。
(1)質量管制工程:.質量計劃的擬定、執行、稽核;與質量制度的建立與維持。
(2)製程管制工程:.製程研究分析、製程品管制度之監督。
(3)質量量測與管制設備的設計與發展:量測儀器之采購與校驗管理等。
(4)質量訓練計劃之擬定、實施:員工參於公司內外之品管訓練課程、供應商之評估輔導等。
(5)其它預防費用:文書、紙張與雜支等相關其它文具支出。
2、評監成本:
量測、評估、稽核產品、組件、購入物料等,保證符合質量標准之有關各種檢查的成本。
(1)進料測試與檢驗:內外購物料之驗收、場地存放、水電、搬運等設備人員與其它必須支出。
(2)實驗室驗收測試。
(3)檢驗與測試費用。
(4)產品質量稽核費用。
(5)試驗和測試的人工費用。
(6)測試和檢驗儀器的維護和校正:內部校驗與委外校驗。
(7)測試和檢驗資料的檢討:諸如質量改善計畫的提出、執行、效果確認追蹤。
3、內部失敗成本:
產品、組件、物料在出廠前未達成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成本。
(1)報廢。
(2)重加工(再制或修理)。
(3)追查故障(失敗分析):因質量不良所產生的問題分析檢討成本。
(4)再檢驗、再測試:不良品經整修完後入廠經進料檢驗再次檢驗測試所產生之成本。
(5)降等損失:因質量不良遭客戶降等處置,如廠內之廠商管理分級制由A級降B、C級等。
(6)材料檢討活動:質量不良產生之原因也有可能是材質之選用不適當、或是製程中因加工過程致使材質特性降低所造成而所需的檢討,諸如剛性不足等。
4、外部失敗成本:
產品出廠後顧客發現不良所造成的成本。
(1)服務材料支出成本:保固期內所更換而無法向客戶收取之物料成本。
(2)抱怨處理損失:如工時、差旅費、郵電費等。
(3)折讓損失。
(4)延長保固損失:如公司規定的保固期是一年但因質量問題致客戶要求延長保固。
(5)產品拒收退貨。
(6)交換新品。
(7)逾期交貨賠償:簽約內容若有明定逾期交貨須賠償時。
⑨ 質量成本中ponc是什麼意思啊
質量代價原理:PONC=COST–EFC–POC,即:質量代價=總成本–無失誤運作成本–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是指為保證產品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所發生的全部費用以及達不到這一要求時發生的全部損失。
質量成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為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發生的費用,即預防和鑒定成本,一般將這部分質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於沒有達到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損失,即內部和外部損失成本,有時統稱為質量損失成本。
(9)什麼是適宜的質量成本擴展閱讀:
P代表生產率,Q代表質量,C代表成本,T代表通過時間或生產周期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
質量成本分類:
1、預防成本,是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2、鑒定成本,是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3、內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4、外部損失成本,是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⑩ 質量成本的特點
質量成本是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所需的全部費用。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四個部分。
質量成本不是一種職能成本,但通過質量成本分析,可以找出最適宜質量成本點,為企業挖掘潛力,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依據。
質量成本的特點:
(1)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
(2)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3)是對質量損失費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