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散養蛋雞,冬季如何提高產蛋量啊
影響家禽產蛋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種、飼料營養、產蛋禽培育質量、年齡、環境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提高家禽的產蛋量應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1)選擇優良的產蛋禽品種。品種是提高產蛋量的首要因素,產蛋率高低、產蛋周期長短、蛋重、開產日齡等都與品種密切相關。選擇適應性強、高產的蛋雞品種進行飼養,不僅能提高產蛋量,而且可以降低飼料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2)做好育成期的飼養管理,使母禽開產前達到本品種理想體重。
(3)為產蛋家禽提供優質配合飼料或適宜的補飼飼料,提供清潔充足的飲水。
(4)及時淘汰不產蛋或有惡習(如食蛋、啄羽、啄肛)的家禽。
(5)為家禽提供舒適的產蛋環境。產蛋期間,如遇連續高溫、寒潮、陰雨連綿等惡劣天氣都會使家禽的產蛋量下降。因此,在盛夏應採取防暑降溫的措施;在冬天要有防寒保暖的設備;在連綿陰雨天要勤換墊料,保持禽舍內乾燥。
(6)應為產蛋家禽提供恆定的光照,光照突然改變能引起產蛋量下降。
(7)應在開產前完成各種疫苗接種工作。
⑵ 問一下養雞成本和利潤
肉雞蛋雞散養,建議哥們你就不要搞了 ! 可以養柴雞!麻雞!三黃雞! 做特種養殖!肉雞對飼養管理要求非常嚴格! 不是初學者就可以做好的!蛋雞你要是散養了,嚇出來的蛋 也是賣不出好價錢的! 可以養柴雞!麻雞!三黃雞!這類的雞抗病力強,耐粗飼!比較適合初學者,育肥後 賣散養笨雞還是很有利潤的每隻雞可以賣到50-100元!飼養周期大約3個月!如果養大了賣不出去笨雞 可以賣笨雞蛋,很受歡迎!要是能打出品牌么, 利潤相當可觀! 如果有問題可以繼續hi我 本人職業畜牧師
⑶ 如何科學地飼養散養蛋雞
農村飼養的土雞肉質好、味道鮮,深受消費者喜歡。但由於它生長速度慢(5個月才長大出欄),農戶零星散養量不多,因而養殖者的總體經濟效益不高,難增收致富。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開發農村土雞產業,使土雞長得快,肉質又好,戶養量多呢?採用「優質高效養殖土雞新技術」養殖土雞,既能達到保持土雞肉味特色,又有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達1.5~2.0公斤)。現將技術要點介紹於下。
品種選擇
土雞,即本地雞,有的叫草雞。由於品種間相互雜交,因而雞的羽毛色澤有 「黑、紅、黃、白、麻」等,腳的皮膚也有黃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場消費也不一樣。故要選養適宜當地消費市場的品種,就廣東而言,三黃雞、杏花雞、麻雞均是較好的品種。
溫室育雛
修建「立體式網床」育雛溫室,進行專業化規模育雛,農戶養育成雞成活率高、風險小、容易成功(能育雛的則可從育雛開始)。育雛中主要注意幾點:
1. 室溫:0~1周齡時為35~32℃,2~3周齡時為31~24℃,4周齡為23~20℃,也可在1周齡之後以每天降0.5℃。
2.相對濕度: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為60%~65%,10天之後為55%~60%;室內保持空氣新鮮,無刺鼻、熏眼的感覺。
3.補充光照:頭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時的光照,以後為17小時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內)。
4.適時飲水和開食。小雞應盡早開食和飲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在初次的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連用兩天;第三天在飲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錳酸鉀。
5.高密度育雛。在15天之前為60~70隻/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雛在5000隻(視養殖戶對雛雞的需求量來定育雛規模)。
「網、床、散」結合
養殖戶應根據自己飼養的數量來適當改造雞舍,要求室內地面為水泥地面,有窗戶和地窗,使空氣流通和採光充足,並做好網床或雞籠,且以立體式三層為宜。網床的多少以養雞的數量來定,一般按45~20隻/平方米來計算(前期密度大一點)。
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厘米,網床高30厘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厘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承糞板(可用三層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夾竹,網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網目的塑料網固定好。料桶和飲水器均置於網床內。將庭院林地用尼龍網圍起來,每隔2~3米遠打一根樁柱,將尼龍網捆在樁柱上,靠地面的網邊用泥土壓實。所圈圍場地的面積,一般以每隻雞不少於1.5平方米計算,越寬越好。
買回的脫溫小雞(已經過育雛的小雞)至1公斤體重的階段在網床內飼養,1公斤後至出欄期間在所圈圍的院林地內放養(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飼喂中,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網床內飼養,雞活動范圍小、雞體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雞在圈圍的院林地散養,能捕食野生雜草和生物昆蟲,改變食物結構,肉質品味高(保持土雞肉質的品味)。
日糧搭配
選擇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於消耗的肉雞全價顆粒料,再適當搭配其他的飼料養雞,才能保證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雞肉風味不變,因此要科學地搭配日糧。
育雛期,應選用肉雞全價顆粒料,最初開食時要將飼料稍浸泡轉化一下,並用手搓碎一點。脫溫雞至1公斤體重期間,則選用中雞料,更換時應逐步替換,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換,以免造成應激反應。同時,應添加5%~10%的完整穀粒(或小麥),並給予10%~15%的青綠飼料。
在庭院散養期間,選用大雞全價顆粒料,日糧中還要加入10%~15%的完整穀粒(或小麥),添加15%~20%的青綠飼料。若光喂全價飼料,一來飼養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來雞肉的肌間脂肪多,吃起來不爽口;三是無土雞肉的獨特風味,消費者不喜歡。添加適量的青綠飼料,一來可增加維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養殖成本,三可減少雞肉的肌間脂肪含量。
⑷ 散養雞怎麼才能養好
無公害散養雞生產技術規程
家雞野養即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等天然的青草、昆蟲、蚯蚓、草籽等資源優勢,以及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性,同時利用土雞好動活潑、覓食力強的特性,從大自然獲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飼料和蛋白質飼料,從而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雞經濟效益的飼養方法。
一、選購優質雛雞
1.商品代雛雞應來自通過有關部門驗收核發《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父母代種雞場或專業孵化廠。
2.雛雞不能攜帶雞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體等傳染性疾病。
3.不得從疫區購買雞雛,要嚴把進雛質量關。
4.選擇活潑、大小整齊的健康雞雛。
5.品種應選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庄河雞、三黃雞、清遠麻雞、杏花雞等。它們具有體型小、毛色美觀、活潑好動、耐粗飼、抗病力強的特點,而且產蛋率高、蛋的品質好、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適於放養,深受食客和養雞戶的喜愛。
二、嚴格管理
1.雞場建設應符合雞場場址選擇的社會和自然條件。
2.嚴禁參觀者入場、入舍。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要更衣並經紫外線消毒,每年定期進行體檢,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養雞工作。
3.嚴格執行消毒程序。雞舍周圍,每2~3周消毒1次,雞場周圍及場內污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每1~2個月消毒1次。雞場、雞舍進出口要設消毒池,每周更換1次消毒葯。雞舍內要定期進行帶雞消毒,正常情況下每周1次,有病情況下可每周2次,在免疫前、中、後3天不進行帶雞消毒。雞舍騰空後要進行徹底清掃、洗刷、葯液浸泡、熏蒸消毒。消毒後至少閑置2周才可進雞。進雞前5天再進行熏蒸消毒1次。定期對蛋箱、蛋盤、喂料器等用具進行清洗和熏蒸消毒。
4.雞場內應分設凈道和臟道。凈道是專門運輸飼料和產品的通道;臟道是專門運輸雞糞、死雞和垃圾的通道。凈道和臟道不能交叉。死雞及時運走焚燒或深埋,雞糞及時運到指定地點,採用堆積生物熱或乾燥的處理方式作為農業用肥,不得作為其他動物的飼料。
5.雞舍通風口應設置紗窗或安裝鐵絲網,防止鳥、獸進入。定期滅鼠,投放鼠葯要定時、定點,及時收集死鼠和殘余鼠葯,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6.堅持全進全出制飼養。全進全出制是指同一雞場或同一雞舍飼養同一批雞,採用統一飼料、統一免疫程序、統一管理措施和同時出場,出場後對整體環境實行徹底打掃、清洗、消毒。該制度的實施,能徹底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環節,消滅雞舍病原體,從而保證下一批雞的安全生產。蛋雞場要把成年雞、育成雞、雛雞隔離飼養,其設備、管理及飼養人員應分開。
7.常備清潔飲水。雞的飲水要符合國家標准。感官性狀不得有異臭、異味、不含肉眼可見物;pH值6.4~8.0;細菌學檢查標准:大腸桿菌不超過1個/100毫升。飲水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要進行水質分析和檢測。經常清洗、消毒飲水設備。要採用封閉式節水飲水系統。
8.選用優質飼料。使用符合無公害標準的配合飼料,建議參考使用飼養品種手冊提供的營養標准。不應在飼料中額外添加增色劑。飼料包括配合飼料、濃縮料、添加劑和原料等,在感官上都應具有一定的新鮮度,具有該品種應有的色、嗅、味和組織形態特徵,無發霉、變質、蟲蝕、結塊及異味現象。添加劑產品應取得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產蛋期及開產前5周雞飼料中不應使用葯物飼料添加劑。制葯工業副產品不應用作飼料原料。各種飼料使用時遵照標簽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
9.按標准用葯。蛋雞在雛雞、育成雞前期為預防和治療疾病而使用的葯物要符合國家規定的NY5040標准,即為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允許使用的獸葯。育成雞後期(產蛋前7~10天)停止用葯。產蛋階段正常情況下,禁止使用任何葯物,包括中草葯和抗菌素。產蛋階段發生疾病用葯物治療時,在整個用葯過程中,所產雞蛋不得作為商品蛋出售。
10.免疫接種和疫病檢測。根據《防疫法》及配套法規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預防接種工作。做常規疫病檢測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白痢與傷寒等)。葯物預防宜採用中葯、生物製品、礦物性葯物等無公害葯物防治,嚴格控制抗生素、激素及有害化學葯品的使用。
11.雞蛋收集與保存。集蛋箱和蛋托應經常消毒,工作人員集蛋前須洗手消毒。集蛋時將破蛋、軟蛋、特大蛋、特小蛋單獨存放,不作為鮮蛋銷售,可用於蛋品加工。雞蛋在舍內暴露時間越短越好,一般從雞蛋產出到蛋庫保存不得超過2小時。雞蛋收集後立即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消毒後送蛋庫保存。雞蛋要符合衛生標准。蛋殼清潔、無破損,蛋殼表面光滑有光澤,蛋形正常,蛋殼顏色符合品種特徵。
散養雞所需要的成本:780
⑸ 降低蛋雞飼料成本有什麼好方法
在養雞的總成本中飼料成本所佔的份額最大,約佔60%~70%,而飼料浪費量約佔全部飼料消耗量的3%~8%,甚至多達10%以上。因此,節約飼料能明顯提高蛋雞生產的經濟效益。
(1)選用良種雞
應選用體重小、飼料利用率高的蛋雞品種;同一品種以中等體重為宜。產蛋量相同、體重大的比體重小的雞耗料多。
(2)斷喙
在雛雞6~9日齡時進行斷喙,可以有效防止啄癖發生,且在生長期每隻雞每天可節省飼料3.5克,產蛋期節省飼料5.5克;每產一枚雞蛋,節省飼料12克。
(3)實行籠養
籠養因環境穩定、活動量小以及飼養密度大,減少了散熱量,因此吃料相應減少。據測算,籠養比散養可節省飼料20%~30%。
(4)實行保護喂養
最適宜雞產蛋的舍溫為13~21℃。冬季舍溫低於8℃,每100隻雞每天要多吃飼料1.5千克,而且產蛋率下降;夏季天氣炎熱,雞的採食量減少,產蛋率也下降。因此,在生產中應適當採取防護措施,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要防寒保溫,為雞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既有利於多產蛋,亦有利於節省飼料。據試驗,冬季適當提高雞舍溫度,每隻雞每天可以節省3.1克粗蛋白質的多餘消耗。
(5)把好飼料關
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保證飼料的全價營養,因為飼料營養不全是最大的浪費。另外,飼料粉碎不能過細,否則易造成採食困難,料塵飛揚而浪費。
(6)按季節配料
雞群在冬季消耗熱量多,應適當增加能量飼料的比例(占飼料總量的65%~70%為宜),夏季適當減少能量飼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料
蛋白質飼料尤其是魚粉的價格較高,用一些廉價的昆蟲、蚯蚓、當地的小魚蝦、肉類加工副產品、水產品下腳料、粉渣、豆腐渣、糖渣、酒糟等,經適當加工調制後替代部分蛋白質飼料喂雞,可大大降低飼料成本。
(8)使用飼料添加劑
使用添加劑可以提高蛋白質飼料的利用率,亦有利於降低飼料成本。據報道,在一般飼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使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提高2%~3%;添加賴氨酸,可減少飼料粗蛋白質用量的3%~4%;添加維生素B12等飼料添加劑,也能提高飼料粗蛋白質的利用率。
(9)添喂維生素C
在每1000千克雞飼料中添加50克維生素C,可使產蛋率提高10%以上,節省飼料15%以上。
(10)添喂砂礫
每周適量補喂一次砂礫,有助於雞肌胃中飼料的研磨,幫助其消化和吸收,使飼料消化率提高3%~8%。
(11)改進料槽結構
喂雞的料槽應底尖、肚大、口小。這樣的料槽容料多,雞不容易把飼料啄出來,雞能吃凈剩料。至於料槽高度,應以雞能自由採食為主要准則。料槽添料量不宜過滿,一般掌握在三分之一槽高,否則易造成拋撒浪費。
(12)保證充足的飲水
雞每產一枚雞蛋需要消耗340毫升水。若在產蛋時缺水,可使產蛋量下降30%。
(13)及時驅蟲
如果雞體有寄生蟲寄生,則雞採食飼料所轉化的營養物質就會被寄生蟲吸收,造成「看似養雞,實則養蟲」的惡果。因此,一般應30~60天給雞驅蟲一次。
(14)及時淘汰公雞
公雞一般比母雞多吃20%~25%的飼料,因此,對多餘的公雞應及時進行淘汰;飼養種雞,保持公、母比例1∶15,商品蛋雞保持1∶20為宜。
(15)淘汰低產母雞
雞群中常有10%~30%的低產雞,把低產雞淘汰掉,雞群的產蛋量不會顯著減少,但可以大大節省飼料。
⑹ 散養土雞,怎麼樣才能做到低成本,高收益
土雞飼養周期長,關乎成本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具體應該從選擇品種開始,再選擇適宜散養的環境,注重野生飼料的開發等。至於掙不掙錢,從理論上講,成本低自然就賺得多,但還是要綜合市場來分析。假如所養的土雞出欄時間剛好碰上淡季,就算成本再低,相信也掙不了幾個錢,朋友們說對嗎?
注重野生飼料的開發
這點在散養土雞過程中顯得非常重要,其可以決定飼養成本的高低之外,還是決定土雞肉蛋品質的關鍵。野生飼料包括青料和蟲體飼料,青料有樹葉、牧草等,比如說松針,不但可以提高土雞的產蛋量,還可以改善土雞肉蛋的品質。蟲體飼料,我們在生產中完全可以利用場地環境來育蟲或誘蟲,人工育蟲非常簡單,平時在場地陰涼潮濕的地方多埋一些雜草,或人畜糞之類的,蛋白質來源就不用再掏錢買飼料了。
小結
掙不掙錢,除了成本、品質以外,還關乎到個人,市場上去轉一圈就知道了,有些人賣土雞的時候,客戶絡繹不絕,而有些卻無人問津。這裡麵包含著太多的東西了,一時半會說不清楚,而且說了也沒什麼用,只能靠自己去琢磨。但是,不管做什麼都必須以誠信為本,這樣才走得更遠。切不能為了降低飼養成本而忽略產品品質。
⑺ 農村散養土雞產蛋量低,有辦法提高產蛋數量嗎
散養的土雞,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左右,就開始產蛋了,這個時候得給雞增加營養,不是每天喂三遍那麼簡單的事兒了,最好喂混合飼料,混合飼料有80%的糧食,主要的配比有玉米面兒,稻穀糠,麥夫子,還有骨粉,喂配合飼料或者自己生產的混合飼料,增加豆粕的含量,用牛糞、雞糞培養蚯蚓和用米糠麥麩培養黃粉蟲喂母雞,很快母雞就會多下蛋。提高蛋雞產蛋也可以給加喂膽鹼,一般只要加喂0.05%膽鹼的話,蛋雞產的蛋就會增多,平均一個蛋的重量在61.5克左右,不僅提高了產蛋率還提升了雞蛋的重量。
籠養蛋雞整個場地溫度,濕度飼料都是可控的。散養雞晚上只要受到驚嚇,馬上就會停止產蛋,更嚴重的還會造成輸卵管堵塞,母雞絕產!散養雞要提高產蛋,第一就是給母雞營造一個安全的關鍵,綜合平均一下,自然喂養的土雞,一隻土雞一年的下單量是100到120個之間!最愛下蛋的土雞,第二年也是產蛋量最大的一年,整年從正月到臘月,全年下蛋也就是150個左右。
⑻ 養蛋雞的利潤與成本分析
①一般4個月開始產蛋,總產蛋期為14個月左右,大約平均每天產0.8枚蛋。②產蛋前差不多15斤料吧,摺合人民幣20元左右。③產蛋開始每隻雞日糧消耗基本是0.22--0.26斤,大約人民幣3-4毛吧。④單只雞的產蛋量基本上為300枚每隻。
這個跟管理水平 環境 飼料有很大的關系,條件的差距越大雞的表現差距越大。
我說的這些也不一定準,僅供參考吧!
⑼ 散養土雞的成本與利潤,散養土雞需要多少成本
養一隻土公雞按體重3.5斤算,大約需要成本20元,3000的規模其投入大約為6萬元;若當地喜歡吃母雞,養3000隻母雞,總投入在4萬元左右。
養殖土雞要有比較寬闊的空地,養3000隻大約需要5-10畝面積的空地。
養殖土雞最好配套種植一定面積的牧草,種植牧草最好是多種配合,比如採用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與甜高粱、墨西哥玉米進行配合種植,用其與五穀雜糧搭配喂雞以降低飼料成本和提高土雞品質。
第一章 飼養場地及雞舍
第一節 場地選擇:
專業化養雞,養殖場地應離開公路與河流400米以上,遠離人口集居區(村鎮、工廠、學校、居民及其它畜禽場等) ,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有充足的無污染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養殖場地與外介應有明顯的分界線,利於封閉飼養。宜選生態條件較好的果園、竹園、茶園、樹林或人工草地作為放牧場地,保障雞群充分覓食、活動方便。
第二節 雞舍建設:
根據經濟狀況與需要,既可建永久性雞舍,也可建簡易雞舍。目前廣大養殖戶可以因地制宜土法上馬建平養或層養雞舍,科學飼養管理,以小投資,獲大效益。
養殖場地謝絕參觀,養殖用具不準帶出飼養區,注意場地衛生,定期(10-15天)或不定期消毒場地;水、料槽(桶)夏、秋季節三天,冬、春季節五天徹底清洗消毒一次。非生產人員嚴禁進入飼養區,生產人員入生產區時,要在消毒室更換已消毒的工作服、帽、鞋,洗手消毒後經消毒池方可入生產區,以保障雞群健康。
第二章 孵化育雛
第一節 人工孵化:
將經過選擇、消毒的種蛋,投入已消毒備用的孵化器(或火炕)內,恆溫度37-39℃、相對濕度65%,孵化第五天第一次照蛋,檢出無精、死精蛋。第11-15天,再照一次蛋,檢出死胎及第一次檢漏的無精蛋。19天落盤,轉入出雛機里,溫度36.5-38.6℃,相對濕度70%,21天小雞破殼而出,羽毛干後(24小時內)接種疫苗,淘汰殘弱雛,正常雛雞轉入育雛室。
第二節 育 雛
育雛為一項細致而重要的工作,不僅影響到雛雞的生長發育,而且還影響以後成年雞的產蛋、產肉性能。人工育雛按雛雞所佔用的面積和空間,大致可分為平面育雛和立體育雛兩大類。因此,養雞要搞好育雛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育雛季節:
以春雛(3-5月)最好。春季氣溫適中,空氣乾燥,日照時間長,便於雛雞活動,雞的體質好,生長發育快,成活率高。春雛開產早,第一個生物學產蛋年度時間長,產蛋多、蛋大,種用價值高。
夏雛(6-8月)。夏季育雛保溫容易,光照時間長,但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雛雞易患病,成活率低。如飼養管理條件差,雞生長發育受阻,體質差,當年不開產,產蛋持續期短,產蛋少。
秋雛(9-11月)。外界條件較夏季好轉,發 育順利,性成熟早,開產早,但成年體重和蛋重減少,產蛋時間短。
冬雛(12月至翌年2月)。保溫時間長,活動多在室內,缺乏充足的陽光和運動,發育會受到一定影響,但疾病較少,育雛率較高,由於育成時間長,飼養成本較高。
2、育雛舍:
准備好育雛舍,育雛舍要清潔衛生,消過毒,為進雛做好准備。同時准備好飼料、墊料(地面平養用,一般用糠麩、松毛、碎草)及葯品、器具等。
3、育雛
(1)飲水、開食(先飲水後開食):水溫在15—20℃,在雛雞的初次飲水中,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維生素G1克,然後用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兌成淡紅色即可)供雛雞自由飲水一次。對長途運輸雛雞用5%葡萄糖及青黴素飲水,或同時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劑飼喂。適時開食,雛雞群有1/3左右有覓食表現時,即可開食。為了提高雛雞消化率,1周後可在日糧中拌入少量的細砂(不超過1%),或用食盤另盛,任其自由採食。出殼後3-5天可在飲水中每次加入慶大黴素、青黴素各1000單位抗菌葯物。
(2)合適溫度光照密度
溫度:一般育雛期間要求溫度較高,為26-33℃,人雛後第一星期從33℃降到31℃,以後每個星期降溫3℃,依次降溫至室外常溫即為脫溫時間,一般夏季育雛脫溫時間短,冬季長一些。育成雞及成年雞保暖溫度相對較低,為15—20℃。
濕度:一般相對濕度為:第一周60-70%,第二周55-60%,以後保持在45-55%,至放牧環境濕度。
光照:1-5日齡24小時光照,強度為0.37m2有光源1瓦,第6日以後每平方米1瓦,第二周以後第平方米0.5瓦,脫溫後放牧主要利用自然光照。
密度:要控制在適宜密度內。平面育雛比較適宜的密度是,3日齡內每平方米飼養50隻,10日齡內40隻,20日齡內30隻。脫溫放牧,1畝果園或樹林、竹園可牧100—300隻。
第三章 飼養管理
第一節 脫溫雛雞的飼養管理
雛雞脫溫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較差。從育雛室移到新的場地飼養,首先必須注意保持一定溫度(略低於育雛室1℃),室內飼養每平方米30隻,全天分三次供給飼料及充足飲水。雛雞30日齡後,天氣晴朗時可放小雞到室外活動,下午太陽落山前,關入雞舍;到40日齡後可全天放牧。室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5隻,放牧每畝300隻。30日齡前用小雞料,30—40日齡用小雞料與中雞料混合飼喂,40日齡後喂中雞料,若作後備種雞培育,50日齡後開始喂育成雞料,全期全天供清潔充足的飲水,每周在飲水中加預防葯物三次,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第二節 育成雞的飼養管理
2-5月齡雞為育成雞。這一飼養階段蛋白、能量要求偏低,粗蛋白17%,消化能2900大卡/公斤。有放牧條件的養殖戶,必須放牧與補飼相結合,沒有放牧條件的除有一定面積的戶外運動場外,要補給充足的青綠飼料。育成雞每隻日耗料0.075-0.1公斤,補青料0.06公斤,全天供給充足的飲水,每周喂1-2次預防葯物;放牧的雞早晨喂日耗料量的三分之一,下午歸巢時再喂三分之二;作商品肉雞飼養的,飼喂中雞料,宜圍欄飼養,補充青料,這樣即能保持土雞天然食品的美味與營養的全面,又減少不必要的飼料消耗,肉用商品雞飼養時間不超過3.5月齡,最佳出欄體重1.5-1.75公斤,效益最好。放牧場地宜選擇在果園、竹園、樹林茶園或人工草地,畝放養150-300隻,以500隻一群為宜,放牧時嚴防天敵危害。作後備種雞飼養的土雞4.5月齡後公母分群飼養。
第三節 成雞的飼養管理
成雞又可分為商品蛋雞與種雞兩類。騰沖土雞因年產蛋僅150枚左右,蛋重小,抱性強,一般不作商品蛋雞飼養。種雞的飼養方式與育成雞差別不大,但飼料需含粗蛋白19%、消化能3000大卡/公斤,及適量的鈣、磷,每天喂料兩次,只日耗料0.1-0.11公斤。種雞宜放牧飼養,以便增加運動量,提高種蛋品質。飼養種雞公母比例1:8,每4隻產蛋雞有一個產蛋箱,種蛋要勤撿,當天消毒以備孵化之用。飼養種雞全天供給飲水,每周喂預防葯物一次,每一個產蛋年後,適時淘汰種雞,以便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第四節 雞免疫程序
雛雞自出殼開始,到淘汰出售整個過程必須按防免疫程序進行防疫,確保雞的質量,以下免疫程序以供參考。
雞 免 疫 程序
日 齡 接種疫(菌)名稱 接種方式 備 注
1日齡 雞馬立克氏苗 皮下注射 出殼24小時內
5日齡 雞新城疫Ⅱ系與傳支雙苗 點眼或滴鼻
12日齡 雞傳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 飲水
20日齡 雞痘疫苗 夏雛剌種
27日齡 雞新城疫Ⅱ系或Ⅲ系苗 飲水 加強免疫
65日齡 雞新城疫Ⅰ系苗 肌注
90日齡 禽霍亂菌苗 肌注 國產苗隔10天再注一次
免疫程序一經確定,並經過檢驗可行後,不要隨意更動。出售維雞必須標明已接種疫苗名稱、日齡、品種等,以備查驗。
第四章 主要常見病防治
第一節 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亞洲雞瘟)是雞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不同品種、年齡、季節、性別,均易感染發病,死亡率極高。可通過接觸空氣傳播,在新疫區往往成急性流行,主要特徵是呼吸困難、拉稀、神經紊亂,傳播快,死亡較高,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葯物,只能通過疫苗接種免疫,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封鎖隔離,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本病的發生。
第二節 雞白痢
雞白痢是常見的危害很大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主要侵害雛雞,多發生於二周齡以下雛雞(病原體為雞白痢沙門氏桿菌),治療不及時,雛雞死亡率高。
特徵:病雛嗜眠,食慾消失,胎毛蓬亂,躲在昏暗處,縮頸,眼半閉,翅膀下垂,呆立不動,白色下痢,往往在肛門周圍粘結絨毛,干後結成硬塊,堵塞肛門,病雛排便時,出尖叫聲,成雞感染呈隱性經過,僅生產性能下降,排白綠相間稀糞,病雞成為帶菌者。
治療:
1、用0.06%痢特靈飲水,連用不超過三天,效果較好。
2、用偉達欣飲水或病毒滅拌料。
3、也可用慶大黴素每隻10萬單位飲水,連用2天,也可用氟呱酸、樂美仙0.1%飲水,土黴毒、四環毒、氯黴素、磺胺類葯物拌料飼喂(按0.2%比例拌料)。
4、用大蒜汁拌料飼喂,以作預防。大蒜搗碎加水10-20倍,每隻雞每次用0.5-1毫升,每天4次,連喂3天。
5、馬齒莧熬湯拌料
第三節 禽霍亂
禽霍亂又稱為家禽出血性敗血病,簡稱禽出敗,是一種家禽類均能感染的急性敗血性疾病。雞、鴨最易感,鵝的感受性較差,呈地方性流行,在新疫區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很高,本病多發生於二月齡以上的雞。該病主要特徵劇烈腹瀉。
症狀:自然病潛伏期一般為2-9天,最急性霍亂,病雞無明顯病理症狀,突然死亡。多數病例為急性症狀,主要表現精神不振,羽毛松亂,縮頸閉眼,弓背,離群呆立。體溫高達43-44℃,食慾廢絕,口渴喜飲水,冠髯黑色,呼吸加快,鼻腔分泌物增多。病雞常有劇烈腹瀉,排黃色或菜綠色稀糞,慢性病雞下痢,食慾減退,消瘦死亡,個別病雞可恢復後成為帶菌者。
治療:
1、成雞每隻次肌肉注射青黴素2-5單位,日三次。
2、土黴素口服每隻雛雞日用量0.15-0.3克,連續7天。
3、可選用磺胺噻唑(比例0.5-1%)、磺胺二甲基嘧啶(比例0.5%)瘟毒滅,天迪瘟寧等葯物按比例拌料喂服治療,磺胺類葯物引水用比例為0.1%。
第四節 禽傷寒
禽傷寒是由禽傷寒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雞、鴨、火雞及其它禽類。本病三周齡以上的雞易感,常為散發性,一般發病多為急性,死亡率高低不一,病雞恢復後成為帶菌者,該病對雞的生產性能影響較大。慢性病雞、心胞積液,內臟表面有灰白色異物,脾、腎腫大。潛伏期一般為4-5天,病程3-10天。病雞精神不振,呆立,眼半閉,羽毛松亂,頭下垂,急性病例冠、髯呈暗紅色;食慾消失,口喝,體溫43-44℃,呼吸加快;腹瀉,糞便黃色或黃綜色,有時排出帶血糞便,肛門附近羽毛沾有多量污糞。
防治措施:
1、氯黴素肌注,氯黴素片或痢特靈,呋喃西林按0.01-0.04%比例拌料飼喂,連喂7天。或用土黴素、磺胺類葯物拌料喂。
2、嚴禁從發病或帶菌的雞場進雞。同時作好消毒與衛生工作,加強飼養管理。
第五節 家禽付傷寒
本病是除雞白痢和傷寒之外,由其它沙門氏桿菌屬中的多種桿菌引起的疾病的總稱,主要侵害幼禽。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其特徵為腹泄、結膜類和消瘦,可成批死亡。
二周齡以內雛雞, 其潛伏期8-12小時,發病急促,病雞下痢,少數病雞呼吸困難,出現麻痹、抽搐等症狀,病程1-4天,死亡率一般為10%,有時高達80%以上。2-3月齡的雞常發生慢性副傷寒,主要症狀為腹瀉,糞中帶血,有時腹腔有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成雞患此病,常不表現症狀,腸道帶菌達9-16個月。
治療:可選用氯黴素、強力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比例拌料飼喂,也可肌注。
注意淘汰帶菌雞,搞好綜合防治措施。
第六節 雞傳染性支氣管類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此病不分年齡、性別,所有的禽類都可發生,多為急性發生,死亡率較高。該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力極強的呼吸道疾病。臨床特徵:潛伏期2-5天,呼吸障礙,有羅音、咳嗽、流鼻液,精神沉鬱,減食,昏睡眼半閉或全閉,羽毛松亂,翅下垂,鼻竇腫脹,從鼻中流出粘液,眼多淚,逐漸消瘦,雛雞易感。
防治措施:
選用慢呼消、呼拉凈、硫酸紅黴素飲水,卡那黴素、慶大黴素肌注也可飲水,同時還可選用其它對呼吸道有效的葯物治療。
近幾年來用弱毒菌苗採取滴鼻、點眼、飲水、噴霧等方法進行預防接種有一定成效。
一般治療效果不十分理想;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杜絕疫病傳入,按規程搞好預防接種。
第七節 傳染性喉氣管類
該病是由病毒引起雞的一種以呼吸困難、氣喘、咳嗽為主要特徵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病變主要危害喉頭和氣管,傳播迅速、死亡率較高。
防治措施:
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一般僅作對症治療。平時應搞好清潔衛生及消毒,加強飼養管理,作好疫苗接種,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第八節 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由艾美爾球蟲引起的一種雞的常見原蟲病,發病快,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70-80%,雛雞自感染後5-7天內死亡。主要特徵:急性型,多見於雛雞,精神萎頓、羽毛逆立、頭卷縮,食慾不振、喜飲水,貧血、消瘦,排血樣糞便,死後肛門周圍帶血,鏡檢有蟲卵。
治療:1、氯苯胍0.005%拌料,也可用抗球王、復方敵菌凈等葯物拌料治療或飲水。同時雛雞應網上養殖,減少感染。
第九節 雞的其它腸道寄生蟲
飼養育成雞或成雞補充青綠飼料,放牧等,易感染一些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
治療:每1-2個月驅蟲一次:可選用抗蠕敏、左旋咪唑或別丁等葯物按介紹的劑量飼喂驅蟲。
⑽ 散養雞怎麼才能養好
養殖散養雞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選品種
要選擇放養的土雞或土雜雞為最佳, 因為它們具有耐粗飼、 抗病力強的特點, 而且產蛋高、 品質好、 肉質嫩、 味道美、 深受大眾喜愛。
2擇飼料
土雞的生長速度比較慢, 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也低, 但如果只喂單一飼料, 難會免造成營養缺乏, 影響發育, 降低成活率和產蛋率。所以要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料、 混合料, 採取放養加補飼的形式進行飼養。也可以採用種植的南瓜、 薯類、 草類、雜糧等代替部分混合料。
3建雞舍
場地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 這既關繫到衛生防疫、 雞的生長和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 又關繫到養雞的成活率及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一下幾個原
則: (1 ) 有利於防疫。 (2 ) 要交通方便。 (3 ) 在避風向陽, 地勢較平坦、 不積水的地方。 (4 ) 水源電源充足,植被好、 蟲蟻多、 隔離條件好的地方。 (5 ) 冬暖夏涼,溫度適宜。
4談飼養
4.1雛雞的飼養
小於 60d 天的雞稱為雛雞, 比較嬌嫩, 小於 10d天內的死亡率較高。應注意安排好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 實施變溫育雛。雞雛對所處的環境溫度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溫度的控制對於育雛很關鍵。育雛所給的溫度也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比如, l~3d 時為 35~34℃, 4~5d 為 34~33℃, 6~8d 為 33~32℃……25d 以後, 便可停止加溫。
(2 ) 雛雞管理要加強。雞的飼養度, 按雛雞的天數的增加而減少。用育雛箱時, l~10d 的雛雞 60隻 /m2為佳, ll~30d 的雛雞 20 只 /m2為宜。同時,要滿足雞雛的光照條件。自破殼到 30d 要晝夜光照, 30d 後就可利用自然光照代替人工光照。
(3 ) 精心呵護雛雞。破殼後的雛雞如果出現啄食行為時,可喂點 5%的紅糖水或溫開水, 即可開食。開食時,放好飼料後可以用手做啄食飼料,以誘導雛雞吃食。要注意少吃多餐。1~20d 的每隔 2h 喂 1 次, 夜裡不需要餵食; 21~30d 的每天喂 5 餐; 31~60d 的每天喂 4 餐。
與此同時, 保證充足的、 干凈的溫水,而且要防止雛雞跑進水槽里把羽毛弄濕。雞雛要喂混合飼料,日糧的粗蛋白含量要在 13%~20%以上,其中動物性飼料在 50%~55%。 同時, 在日糧中拌入15%~20%左右的碎青菜。
4.2青年雞的飼養
2 個月到 4 個月的稱為青年雞。這個階段雞生長發育最快, 2~4 月的雞是生長最快時期,一般120d 就基本接近成年雞的大小。青年雞要在雞舍里飼養。雞舍建造以座北朝南為好。斜坡式房頂, 房頂的最低處用木樁支撐, 雞舍裡面要安置水槽、 食盆、 棲架。青年雞公母雞要分開飼養。60~90d 的每日喂3 次為佳, 90d 以後可以減少為 2 次。如果留作種用的雞, 飼料不能喂得太多, 以免出現難產, 產蛋期推遲, 降低產蛋量。
4.3成年雞的飼養
成年雞營養要豐富, 以滿足產蛋雞和越冬雞要根據需要增加日糧中的營養成分。飼喂成年雞要保證供料充足。雞舍保持清潔, 防止疾病發生。
5話病變
5.1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 大腸桿菌病的主要原因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有著復雜的血清型。當地雞的大腸桿菌病主要可引發卵黃性腹膜炎、 敗
血症及出血性腸炎等。發病特徵: 雞的精神萎靡不振、 食慾減退、 羽毛松亂、 翅下垂、 腹瀉, 蛋雞產蛋量下降。兩周病變會造成一定的死亡率。這時要保持雞舍的衛生, 加強管理, 及時治療。
5.2組織滴蟲病
雞的組織滴蟲病又可以叫做黑頭病, 是雞的一種原蟲病。
發病特徵: 多發於三月內的雞, 常散發。發病雞一般體況較好, 但發病後期瘦弱。食慾減退, 嗉囊內基本沒有食物。
這時要加強飼養管理, 常消毒, 及時清除糞便,保持雞舍清潔, 乾燥, 通風, 防止病原污染飼料和飲水; 降低飼養密度。
6說免疫
目前對散養雞沒有統一的免疫程序, 而是依據當地的禽類流行病特點而制定免疫程序, 導致散養雞死亡率最高的是雛雞白痢桿菌病、 新城疫、 禽流
感等。所以養殖戶在為散養雞做免疫時, 既要考慮散養雞自身的特點,又要參考群養雞的免疫過程,制定可行性較高的散養雞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