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切公司所需資本成本的使用范圍是什麼
公司的資本成本的用途有:
1、用於公司經營和投資;
2、用於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
3、用於發行公司債券;
4、用於聘任董事、監事、經理;
5、其他用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六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八十條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貳』 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因此被稱為機會成本。
例如,投資人投資一個公司的目的是取得回報,他是否願意投資於特定企業要看該公司能否提供更多的報酬。為此,他需要比較該公司的期望報酬率與其他等風險投資機會的期望報酬率。如果該公司的期望報酬率高於所有的其他投資機會,他就會投資於該公司。
他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就是投資於本公司的成本。因此,資本成本也稱為投資項目的取捨率、最低可接受的報酬率。
資本成本有多種運用形式:
一是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使用的是個別資本成本,如借款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成本率、普通股資本成本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資本成本率。
二是進行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時,則使用綜合資本成本率。
三是進行追加籌資結構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率。
『叄』 資本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資本成本指企業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通常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資本成本是選擇籌資方式、進行資本結構決策和選擇追加籌資方案的依據,是評價投資方案、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標准,也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
資本成本既可以用絕對數表示,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用絕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指資金佔用費和資金籌集費;用相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為資金佔用費與實際取得資金之間的比率,但是它不簡單地等同於利息率,兩者之間在含義和數值上是有區別的。
(3)如何運用資本成本擴展閱讀:
特點意義
1、生產經營成本全部從營業收入中抵補,而資本成本有的是從營業收入中抵補,如向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利息;有的是從稅後利潤中支付,如發行普通股支付的股利;有的則沒有實際成本的支出,而只是一種潛在和未來的收益損失的機會成本,如留存收益。
2、生產經營成本是實際耗費的計算值,而資本成本是一種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不很精確的估算值。如按固定增長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率,就以假定其股利每年平均增長作為基礎。
『肆』 企業投資決策時為什麼要考慮資本成本
企業投資決策時考慮資本成本主要是因為資本成本對企業籌資有著重要的作用,資本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如下:
一、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可行性的主要經濟標准:
投資項目可行性評價方法分為動態評價法(包括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和靜態評價法(包括回收期法、會計報酬率法),但以動態評價法為主,在動態評價法下,如果以企業邊際資本成本為折現率,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為正值或現值指數大於1,則說明該投資項目可以接受;反之,則該投資項目就不能接受。如果企業採用內含報酬率法作為投資項目評價方法,則只有在投資項目的內含報酬率大於資本成本率時,該項目才能接受。
二、企業資本成本是企業選擇資金來源,擬定籌資方案的依據:
第一,資本成本是影響企業籌資總額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企業籌資數額的增加,資本成本也是不斷變化的。當企業籌資數額很大,邊際資本成本超過其承受能力時,企業便不能增加籌資數額了。否則企業的財務風險就大於企業籌資收益。
第二,資本成本是選擇企業資金來源,擬定籌資方案的依據。企業的資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籌集,然而,各種不同的籌集渠道,其個別資本成本是不同的。以長期借款來說,有商業借款,也有向其他金融機構借款,還可以向政府申請借款,但無論選擇哪種借款方式,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個別資本成本的高低。
第三,資本成本是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不同的資本結構,其資本成本和風險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某個特定時期,企業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時,必須充分考慮資本成本及財務風險這兩個相關聯的因素。
三、資本成本是企業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之間的橋梁:
企業的籌資決策與投資決策不是完全獨立的兩個過程,而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從資金的運用來看,必須先籌資然後才能投資,但從決策的程序來看,則先有投資決策才能有籌資決策。也就是說,只有存在可行的投資項目,才有必要籌資,而籌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投資。投資決策與籌資決策的橋梁就是資本成本,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企業的資本成本是一個取捨率。如果企業擬定的投資項目可以接受的話,企業接下來的工作便是以最佳資本結構為指南,考慮如何籌集可以接受的投資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即進行籌資決策。
『伍』 資本成本的運用形式有哪些
首先,資本成本是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對投入企業的資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資本成本是投資本項目(或本企業)的機會成本。生產經營成本全部從營業收入中抵補,而資本成本有的是從營業收入中抵補,如向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利息;有的是從稅後利潤中支付,如發行普通股支付的股利;有的則沒有實際成本的支出,而只是一種潛在和未來的收益損失的機會成本,如留存收益。資本成本有多種運用形式:
一是進行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時,則使用綜合資本成本率;
二是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使用的是個別資本成本,如借款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成本率、普通股資本成本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資本成本率;
三是進行追加籌資結構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率。
總體經濟環境決定了整個經濟中資本的供給和需求,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的水平。總體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反映在無風險報酬率上。顯然,如果整個社會經濟中的資金需求和供給發生變動,或者通貨膨脹水平發生變化,投資者也會相應改變其所要求的收益率。具體說,如果貨幣需求增加,而供給沒有相應增加,投資人便會提高其投資收益率,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會上升;反之,則會降低其要求的投資收益率,使資本成本下降。如果預期通貨膨脹水平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投資者也會提出更高的收益率來補償預期的投資損失,導致企業資本成本上升。
『陸』 資本成本之謎:到底如何應用資本成本
摘要:一、引言:資本成本應用之謎的提出
20世紀50年代以後,投資組合、市場效率、資產定價等領域的理論突破對於公司資本成本理論及其應用產生了令人矚目的深遠影響。到了20世紀90年代早期,關於資本成本理論迅速出現了諸如「傳統的…教材上…適當的」、「理論上是正確的」和「一個有用的經驗法則與良好的工具」等描述,並在學界形成了一致意見。然而,在這些一致意見的背後,對於資本成本理論如何科學運用的問題,存在著相當的含混與困惑(Bruner等,1998)。進入21世紀,盡管資本成本的估算技術不斷演進,估算方法逐漸理性化與科學化,然而資本成本的估算值及其應用的「含混與困惑」依舊持續著,並日益向不同的領域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