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理解成本水平
擴展閱讀
鑽石卡隨機搶多少 2025-05-14 13:57:27
為什麼更新資源包這么慢 2025-05-14 13:50:36
製造費用是費用嗎為什麼 2025-05-14 13:50:27

如何理解成本水平

發布時間: 2022-05-27 06:19:17

❶ 如何結合實際談談對企業生產成本的理解

、增強成本觀念,實行成員成本治理。企業的一切成本治理活動應以現代成本效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要熟悉到成本優勢的取得並不限於成本本身,應從治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要及時、全面向治理人員提供成本信息,藉以提高員工對成本治理的熟悉,增強成本觀念。通過成本分析,評價治理人員的業績,促進治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現代企業需要尋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圖從根本上避免成本的發生,為企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2、加強兩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成本治理的基礎工作:合理制定原料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建全計量和檢驗及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考勤和設備使用等原始記錄,建立企業內部的結算體系,對內部各部門使用的材料,產品和相互提供的勞務都按合理計劃價格結算。二是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制定嚴格的成本開支范圍和標准,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的界限,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治理組織的經濟責任制,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治理方法和手段,抓好企業生產的成本治理的幾個重點環節的工作,提高資金運作水平。
4、加強戰略成本觀念。從加強戰略成本治理出發,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對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治理,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
7、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減少不必要的分工。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對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治理,實現成本的持續降低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8、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減少不必要的分工。企業在分析自身優勢、確定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後,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層次,使其在達到必要的環節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停滯,保證必要環節的暢通和有效。
任何一種成本治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以發展的觀念去研究成本治理方式,不斷創新成本治理方式,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❷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與財務成本有關。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宏觀性,即反映宏觀經濟。它從國家或至少從區域的角度衡量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種資源的分配和國民收入的可變性。

(2)如何理解成本水平擴展閱讀

通過改進運行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固定資產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和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管理,減少人力資源,降低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製造成本,加強預算控制,降低周期成本。全面實施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經濟成本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是我們不認識的,有些經濟成本項目不是作為獨立的成本項目來分析的,例如組織成本。

❸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對比分析法

通過成本指標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毛利分析,產品類別成本分析,行業比較分析,同期比較分析,趨勢分析這些都可以做對比分析。

(1)毛利分析

毛利=售價-成本 毛利率=毛利/售價

(2)產品類別成本分析

1. 產品類別毛利率分析

毛利率高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打開市場,毛利率為正數的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生產。

2. 直接材料成本率分析

①原材料成本/總成本,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要降低成本,就要控制好材料成本,如果比率比較低,可以考慮提高人工效率,增加機械化。

②材料成本/售價,這個比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毛利率水平。

3. 直接人工成本率=直接人工成本/產品成本

4. 製造費用比率=製造費用/產品成本

5. 差異成本分析

①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③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析

6.成本利潤率分析=利潤/成本

7. 銷售成本率=成本/收入

(3)行業比較分析

行業信息我們可以從上市公司披露的資料里獲得,可以做毛利率,成本率,成本利潤率等的比較分析,可以用圖表表示。

(4)同期比較分析---可以做圖表

(5)趨勢分析---可以做折線圖、柱狀圖

二、因素分析法

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三、相關分析法

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存貨分析

1.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2. 存貨構成分析

如果存貨金額過大,對企業的資金佔用就高,影響企業的現金流。

3. 庫齡分析

這個分析來源於我們的盤點,分析長期積壓品佔用資金情況,及時清理。

❹ 成本水平不變是什麼意思

邊際成本曲線水平代表著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商品所消耗的成本不變.例如一個冰淇淋商店每多售出一個冰淇淋所花費的冰淇淋和蛋筒的量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多售出一個而要多消耗一些的冰淇淋或者是蛋筒.
邊際成本曲線向上傾斜代表著每多增加一單位的產量,其消耗的成本增加.例如冰激凌商店由於生意良好的原因要擴大產量,於是店主決定多僱傭一些人.然而此時店面變得擁擠了,員工工作的時候效率降低,要想生產出原來產量兩倍的冰淇淋,他不得不僱傭三倍的工人.於是就造成了邊際成本的遞增.
邊際成本的遞增多是由於在生產中某一要素的限制導致產出和投入成本不能等比例的上升所引起的.

❺ 什麼是成本水平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分析企業總的成本水平;
二是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
三是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❻ 如何理解成本舉例說明.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簡單地說,成本就是某項具體投資項目或產品製造的總花費.
例如,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其生產成本就是制衣廠生產該衣服時所耗費的布料、鈕線帶等輔助材料、紙箱盒子膠袋等包裝物料、車工燙整工等人員工資、生產管理人員及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攤配、水電費分攤、廠房及機器設備的租金或折舊攤分、等等項目的價值計量.~~~~

❼ 費用和成本怎麼理解

成本費用大體是是一樣的,都是支出.
但也有很大的區別:成本是可以分攤到產品中去的,成本是要銷售了產品才能收回來的,收入大於成本的部分是毛利.
費用是不可計入產品中的,與當期有沒產品無關,是直接抵減利潤的.屬於當期費用.

❽ 談談你對成本理論的評價

(一)成本不屬於價值范疇

《資本論》旨在分析資本剝削制度,因此,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正是抓住了要領;但是作為成本會計教材也從分析商品二重性開始,這是為了說明什麼呢?可能是一些理論工作者依據馬克思關於價值w的公式:W=C+V+m,令成本為k,於是:w=k+m,移項:k=w-m也就是:成本等於商品價值減剩餘價值。但須指出:這里的成本k是一個抽象,或者說,它是成本的本質部分,即社會必要生產費的一部分,並非成本會計作為對象的現實的歷史成本。

馬克思早在《資本論》第3卷第1章指出,成本具有一種假象,似乎它是價值本身的一個范疇。不僅指明是假象,並且正面指出,成本這一范疇,同商品的價值的形成或同資本的增值過程毫無關系。(中共中央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資本論》第3卷第33頁)。換言之,成本只是生產過程中的耗費,資本借生產耗費的過程來對勞動者實行剝削,但這種生產耗費與榨取的剩餘價值率和量的大小程度是毫不相關的。由此可見,半個世紀以來藉助從商品二重性入手來解說成本,從根本上是誤會,從惟理上終於未能將成本是什麼說明白。

❾ 怎樣理解成本的含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成本會計是成本會計人員協助管理計劃及控制公司的經營,並制定長期性或策略性的決策,並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與改良品質。成本會計是一個估算,跟蹤和控制產品和服務成本的流程。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范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
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圍逐漸地擴大。
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行業特點,對成本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經濟內容歸納起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種目標為對象的。目標可以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產品,如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是某種服務,如教育、衛生系統的服務目標。二是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發生的耗費,沒有目標的支出則是一種損失,不能叫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