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啟用無功補償裝置,為什麼可以節約企業用電成本
啟用無功補償裝置,為什麼可以節約企業用電成本:
一、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以加強企業電力電網裝置的供電能力
供電配電設備的提供電能的能力主要靠線路輸送的效果和配電變壓器的容量大小來決定。針對固定容量的用電負荷,當它有功功率為定值時,功率因越低,需要供應的電流越大。用無功功率補償裝置進行無功功率補償後,用電負荷需要的無功部分就靠補償電容器來供應,用電線路和變壓器只需要供應有功功率即可,所以使線路和變壓器上的電流大大地減少,可以滿足更大的用電負荷需求,也就進一步提高了用電設備的供電能力。
二、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以有效減少企業配電變壓器的故障問題,較少企業配電用電的損耗
由於企業內的用電負荷較大,所以使供配電線路和變壓器的電流大大地減少,而電網設備的電能的損耗是與通過其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的,所以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以大大減少電能損耗,也減少了用電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此外,使用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以提高企業供電電網末端的電壓質量,通過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處理後,可以讓得電路上的電流有明顯地減少,而且,電網線路上的電壓消耗也就有所減少,提高了之前電壓較低的供電末端電壓,所以提高了供電末端的電壓質量。
三、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以節約企業用電成本,有效減少了電費支出
進行無功功率補償,可降低供電線路和變壓器等的有功功率損耗,提高系統的功率因數,減少電能損耗,就能夠有效減少電費的支出,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從另一方面看,也就是提高了企業生產產品的利潤。
Ⅱ 如何為用電企業持續提供能源降本增效的服務
如何為用電企業持續提供能源降本增效的服務?降成本是大勢所趨,對於電網企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首先,電網仍然是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對於電網企業的利潤考核、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基本沒有變化。國務院國資委在日前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年中視頻會議上,提出了「兩個力爭」,明確要求「力爭絕大多數中央企業效益持續較快增長、力爭中央企業總體效益實現正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電網企業連續16年考評為A級,難能可貴。
其次,電網作為公用事業,還要承擔相應的普遍服務和社會責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及國際復雜形勢交織的情況,電網企業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為整個社會降低用能成本的責任。
從長期來看,電力價格一定要通過市場自然形成,由市場供需關系來確定,要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從中近期來看,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內的電價水平完全由市場供需關系來形成,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有一部分電價的交叉補貼會逐步減少,但是不可能讓全部的電價都由市場來決定。基於目前的特殊情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電力作為支撐,因此在「十四五」期間,電網企業仍然會面臨電價壓力。
借綜合能源服務之力降本增效
面對電價下降,降本增效自然就成為電網企業挖掘潛力的必選項。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確定的新戰略目標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其中的很多舉措都是圍繞著如何降本增效在努力。
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新型能源安全觀、支撐企業新戰略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其有利於推動國家能源結構轉型,是順應我國能源結構和用能方式變革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其有利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通過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可以使整個能源系統降本增效,全社會用能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同時,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發展,也是電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能源互聯網的物理形態,需要構造一個綜合能源服務系統,它不是一個單獨電能、油氣、熱能的系統,一定是多種能源在系統里實現互相補充、互相轉換。開拓新型增值服務,可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讓用戶從用上電到用好電轉變,才有可能不斷提升消費比重,實現2050年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佔比50%的目標。
當下,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有利於改善供需關系、緩解電價矛盾。在供給角度,隨著用電質量的逐步提高,電能單位成本上漲是大邏輯,因此電價不會呈現單邊下降趨勢;在需求角度,用電企業面對經營形勢的壓力,期待用電成本下降。如何調和能源供需雙方的價格矛盾?實際上,用戶更關心的是用能總成本而不僅僅是價格。發展綜合能源服務,幫助用戶提高能效,進而降低用戶的用能總成本,讓供需雙方從博弈關系轉變為協同降成本的合作關系,做到既能改善用能企業的營商環境,又能為能源電力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實際上,建設綜合能源系統,目的就在於實現我國能源系統終端用能效率的提高、供能可靠性的提高以及用戶用能成本的降低、碳排放的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的降低(簡稱「兩高三低」目標),助力我國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綜合能源服務一定會成為電網企業未來的主營業務之一。發展綜合能源的重要目標是提高用能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提升智慧用能體驗。為此,需在用戶側構建綜合能源系統。一是加強用戶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冷熱電三聯供、熱泵、工業余熱余壓利用等綜合能源利用基礎設施,推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優化布局與高效利用,推廣電動汽車等電能替代方式並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鼓勵小區、樓宇、家庭等用戶單元配備分布式儲能設備,統籌智能配電網與熱力、天然氣等能源管網的布局與協同管理。二是因地制宜建設綜合能源系統,面向工業園區、工廠、社區、樓宇等用戶側單元,充分利用其分布式設施及能源網路,分別構建相對獨立的綜合能源系統,實現局部綜合能源的互補協調與集成利用。三是建設城市能源互聯網,以集中式能源基地為依託,連接各園區、工廠、社區、樓宇等綜合能源系統,實現多種能源在城鎮范圍內的廣泛互聯與綜合高效利用,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Ⅲ 企業在降低用電成本方面問題
在加強管理,避免設備空轉的基礎上,你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生產排班管理和加強生產調度。
Ⅳ 今後如何降電價
「兩三年前每度電8毛多,通過市場化交易等政策,現在平均每度電5毛多,我們企業是用電大戶,平均一天8萬度電,這樣算算,一天就能省下2萬多元電費。」青島鳳凰印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王磊告訴記者。隨著近幾年電力改革的深入推進,從發電到用電各個環節擠空間,電價一降再降,不少企業已經嘗到了甜頭。
降電價,不停步,今年目標已經明確,馬上又要進入迎峰度夏時期,如何達成目標,進一步挖掘降價空間,同時又保障用電需求?記者近日采訪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
電價降了多少?
2015年以來累計降低3275億元,今年一般工商業電價再降10%
「2016、2017年兩年減輕企業負擔超過5000億元,其中,降低工商業電價減輕企業負擔超過2000億元。」在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清費減負新聞發布會上,價格司負責人對近兩年電力降成本的成果報了一個總賬。
據了解,201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累計減輕企業用電成本3275億元。細算這筆賬,主要是6個方面的措施在發揮效用。一是煤電價格聯動,兩次降低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相應降低面向所有工商企業的工商業電價每千瓦時1分8,降低面向中小工商企業的一般工商業電價每千瓦時3分,合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835億元。二是32個省級電網的輸配電價改革,電網企業核減的准許收入,全部用於降低工商企業電價,工商業電價降低每千瓦時1分,涉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480億元。三是電力市場化交易范圍擴大,2017年市場交易電量1.6萬億千瓦時,包括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和發電權交易,平均每千瓦時降低5分錢,降低企業用電成本680億元。四是取消和降低通過電價徵收的基金及附加,相應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包括「三取消、兩降低」,分別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350億元,取消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390億元,取消電氣化鐵路還貸電價60億元,降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各25%,共160億元。五是完善兩部制電價執行方式,規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申請調整需量(容量)電價執行方式從而降低需量(容量)電費,涉及資金150億元。六是取消對中小化肥的優惠電價,用涉及的資金170億元降低了相關21個省的輸配電價1分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半年未過,通過推進區域電網和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改革、進一步規范和降低電網環節收費、臨時性降低輸配電價以及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等多項措施,相應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每千瓦時6.48分,總計648億元,相應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任務的近70%。
「完成全年目標應該很有信心。」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不過隨著各項降價措施的深入推進,也意味著降電價的空間越來越小,降電價難度越來越大,需要更大的改革智慧。
繼續降電價難在哪?
降價空間減少,發電成本卻在增加
繼續降電價為何有難度?因為面臨「雙重夾擊」。一方面,近幾年降電價招數頻出,「可降的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發電成本有所上漲。
首先,發電燃料成本在提高。目前我國電廠發電仍以煤電為主,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煤炭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發電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其二,發電環保成本在增加。隨著電力系統清潔化的推進,煤電企業環保改造成本增加,同時越來越多地使用成本相對較高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降低發電價格有一定難度。
其三,工商業承擔了電價交叉補貼。出於保障民生的考慮,我國對供電成本相對較高的居民、農業用電實行優惠電價,主要依靠工商業用戶長期承擔的交叉補貼。
另外,電力需求增長較快,供需形勢的變化使得發電企業降價意願減少。「過去電力過剩的情況下,通過競爭降低電力成本還相對容易,但今年電力從供大於求到基本供求平衡,個別高峰時段供不應求,發電企業降價動力自然弱了,這也是市場規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解釋。
今後如何降電價?
加快實施3項降價措施和落實清理轉供電加價等政策
雖然降價越來越難,但是新出台的和醞釀推出的電力降成本措施還真不少。「今年還要從政府基金、電網、用電各個環節繼續『摳』,加快實施3項降價措施,還要繼續進行制度性優化。」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第一項措施是從今年7月1日起,電力附加中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標准,在去年已經降低25%的基礎上,再統一降低25%。
第二項措施是降低跨省區輸電價格,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進一步降低相關省份電價水平。「今年初,我們核減了5大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復核了寧東直流等5項輸電工程輸電價格,近期還將核減19條輸電工程輸電價格。通過降低輸電價格,進一步提高西部、東北清潔能源在中東部的競爭力,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西部、東北便宜的清潔能源送到中東部後,可以降低這些省份一般工商業電價。」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解釋。
第三項措施是督促自備電廠公平負擔相關費用。在電力供應緊張時期,我國建設了一批自備電廠,由於這些自備電廠用戶不承擔相關費用,所以用電成本較低。隨著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為實現公平競爭,需要這些自備電廠公平負擔相關費用,從而騰出電價用於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
在電網環節,兩項優化制度降成本的政策已經出台。一個是提高兩部制電價的靈活性。兩部制電價由按固定費用繳納的需量(容量)電價和按實際用電度數繳納的電度電價組成。此前,用戶用電負荷較小時,也要按照變壓器容量或者合同最大需量繳納固定費用,而完善制度後,電力用戶可以按實際最大需量繳納該項費用,實現用多少、繳多少。另一個是逐步實現符合變壓器容量要求的一般工商業用電選擇執行大工業兩部制電價。「大工業電價平均是6毛多,一般工商業電價7毛多,讓用電負荷穩定的大型商業企業選擇執行大工業電價,每度電還可以降低八九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降電價的重點對象是一般工商業,現在不少商業企業用電量並不低於工業企業,比如搞雲計算的商業企業,用電量就十分可觀,用電負荷也比較穩定,執行大工業電價能降低不少成本。
今年,還要著重從用電側「摳」降價空間。重點措施是清理規范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等經營者向轉供電用戶在國家規定銷售電價之外收取的各類加價。為啥夏天商場空調開得那麼低,有的時候簡直凍人呢?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很可能是「轉供電亂加價」在作祟。商場為了吸引客流,將空調開得過分「冬暖夏涼」,而之所以不考慮用電成本是因為能將電費加價後轉嫁給商場里的各個商戶,這樣一轉嫁,有的商戶電費一度高達一元多。「清理轉供電費用能夠降低一些商業企業的電力成本,也有利於促使商業綜合體和產業園區等經營者節約用電。」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說。
「中國是一個資源能源短缺的國家,節約資源能源,實現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我們要不斷挖掘整個電力系統降成本的潛力,也要高度重視用電側這個關鍵環節,通過提高高能耗高污染用戶的用電成本,降低一般工商業、小微企業用電成本,從而優化電力消費結構,轉變用電方式,提高用電效率。」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有關負責人說。
Ⅳ 緩解煤電企業成本壓力,有關部門出台了哪些政策
對疫情防控期間暫不能正常開工、復工的企業,放寬容(需)量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和減容(暫停)期限,電力用戶即日可申請減容、暫停、減容恢復、暫停恢復。申請變更的用戶不受“暫停用電不得小於15天”等條件限制,減免收取容(需)量電費,對於疫情發生以來停工、停產的企業,可適當追溯減免時間。對於滿足疫情防控需要擴大產能的企業,原選擇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繳納容(需)量電費的,實際最大用量不受合同最大需量限制,超過部分按實計取。為疫情防控直接服務的新建、擴建醫療等場所用電,免收高可靠性供電費。
Ⅵ 如何加強契約用電負荷管理,降低用電成本
契約用電負荷管理分為被動管理和主動管理。
被動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申請契約負荷來滿足需要的管理。但被動管理只避免了增收基本電費,並未有效控制基本電費。
主動管理是指採取相應積極措施後,每月根據企業實際合理的負荷需求來申請契約負荷的管理。如負責申請的管理者應與生產計劃相協調;要掌握往年各月的用電規律,作為申請負荷的依據;及時掌握電力公司對季節性、時段性等方面的特殊管理規定,避免不必要的付出;做好大容量設備的投運監控和調整,避免用電負荷不平衡等。有時根據生產實際與峰谷電價差相測算,寧可在谷電時段超出契約負荷,而多用谷電,也是值得的。總而言之,管理的根本就是以降低用電的平均單價為目的。
Ⅶ 一個生產型的公司一天的用電量大概能有多少
這個不是固定的,需要考慮的東西較多,比如說設備的耗電量,運行時間以及設備的數量等等,使用設備的不同,生產東西的不同,都會有相應的不同的耗電量,不能籠統的進行計算,所以計算電量需要知道這些不同的數據,才可以進行准確計算。
拓展資料:一.生產型公司和貿易型公司的區別
1.生產型企業和貿易型企業的本質區別在於是否有貨物的加工程序。有的是生產型企業,有的是貿易型企業
2.從狹義上講,具有實物產品產出的企業應該是生產型企業
廣義上講,所有社會組織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過程就是生產,即只要有這個過程,企業就是生產型企業
3.製造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加工或組裝銷售的產品,采購原材料,採用手工生產和組裝工藝。如果技術公司有加工裝配外購原材料的流程,則可視為生產企業;如果沒有加工流程,則不可視為生產企業。
二.生產性企業有哪些
根據工藝過程的特點,製造生產可分為連續生產和離散生產兩種。
1.連續生產是指物料按照一定的工藝順序均勻、連續地運動,形狀和性能不斷變化,最終形成產品的生產。連續生產又稱過程生產,如化工(塑料、葯品、肥皂、化肥等)、煉油、冶金、食品、造紙等生產過程。
2.離散生產是指材料按照一定的工藝順序進行離散運動,形狀和性能不斷變化,最終形成產品的生產,如軋鋼、汽車製造等。軋鋼是將原材料(鑄錠)軋製成多種產品(板材、型材和管材);汽車製造是將各種零件組裝成一個產品。
3.離散零件生產,如汽車製造,也稱為機加工裝配生產。機床、汽車、柴油機、鍋爐、船舶、傢具、電子設備、計算機、服裝等產品的製造屬於加工裝配生產。在機械加工和裝配生產過程中,產品是由分立零件組裝而成的。這一特性使得產品的部件可以在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的國家製造。機械加工裝配生產組織非常復雜,是生產管理研究的重點。
Ⅷ 生產型企業如何降低用電成本
1.第一個方面 既然用電高是長期以來的問題。可以提高產品的產出
有效產出:能夠銷售出去並給企業帶來增值的產品(服務)。產品中帶走的物資的成本,主要是從
中要解決。科學技術是關鍵,研發、開發、工藝革新都要服從此規律才能最大地降低成本。
存貨:簡單理解是有效產出帶不出去的所有物資。
、邊料、損耗等等等等。
費用:毋庸置疑指的是企業運作所用的所有費用。注意的是工資、獎金部分是有強烈的彈性的,要慎重。
2.存在技術上或者設備上的問題,但是肯定也有可以減少的浪費問題。在節約上下點功夫
要想節約,首先得找浪費,你能找出了多少浪費,才是你有可能能節約到什麼程度
考察自己的企業用電變壓器負載情況,是不是在經濟運行狀態。
企業用電時段分布 ,是不是高峰數段電量用得多。
檢查自己一天的工作負荷曲線,曲線應盡量平緩
減少同時開機數、減少空轉、找出大馬拉小車的不良配置、合理設置工作流程及安排、使用高效能的設備或工藝等等
Ⅸ 企業如何降低用電成本!
1、處處節約用電(定製度從點滴做起)。2、設備更新改造(如更換老設備,前期投入節約在後面)。3、重新核算用電負荷,清理用電線路,排除漏、盜等因素。4、變電所送出來的各路電壓指標符合額定值。5、合理安排生產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