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推出V2C雙向充電樁 可有效降低用戶成本 同步緩解電網壓力
日前,總部位於瑞士的跨國電力和自動化技術公司ABB與法國DREEV公司共同研發出了一款雙向充電樁,該設備不僅可以為電動車帶來更高的充電效率,還能夠將車輛內額外的電力傳輸給電網以緩解壓力。該充電樁將率先在法國上市,隨後向歐洲各地國家推廣。
據外媒報道,這款雙向充電樁採用了來自ABB的雙向充電科技以及V2G合作商DREEV的專業軟體匹配,以保證在電量傳輸中的最高效率。它允許車主將自己車輛中剩餘的電能賣給電網,但在同時,ABB也限定了每個月每位車主最多隻能傳輸20歐元的電力(約合人民幣158元)至電網,此舉的目的一方面是,電動車可以將車輛中額外的電能賣給電網以起到削減用車成本的作用;另一方面限額也是為了防止惡意賺取差價的人出現。
所謂的V2G技術全稱為VehicletoGrid,即車輛至電網,V2G技術使智能電動汽車跨越出行工具屬性,成為高度靈活的移動儲能單元,在削峰填谷、平衡用電負荷、提高充電樁使用效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導致電網大范圍癱瘓時,可以運用該技術實現小范圍供電,以維持簡單的生活需求。在V2G車樁雙向充電技術在國內日漸受重視的今天,我們也期待著這款雙向充電樁的盡快普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為什麼對於充電樁運營商「收費補貼」模式依然是主流
按政府相關規定,充電樁運營商應享受一定數額的財政補貼。可實際上,「到現在也沒有拿到補貼。」 北汽特來電汽車充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大治告訴短時間內很難落實,我們只能咬著牙先按國家規定執行。
要想讓充電樁市場得到充分而長遠的發展,政府與企業必須共同發力,雙管齊下。首先,政府要想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湧入充電樁市場,就需要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出台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運行中的困難;其次,企業要想真正撬動充電市場這塊大蛋糕則不能孤軍作戰,要集合多方力量和資源,不斷探索更成熟的商業模式。
3. 公共充電樁省錢秘籍,買台iphone沒問題
對於願意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來說,除了享受牌照、補貼等政策支持外,充電費用便宜也是購買電動汽車的一大原因。但充電真的便宜嗎?
對於一個經常在充電站充電的電動汽車車主來說:如果每個月駕駛里程在1000公里,與開汽油車相比,每年能省1千元,5年則能省下5千元。
下面來看看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們知道,計算用電價格的單位叫做「度」,每度電的費用是計算用電成本的基礎。舉個例子,如果你家裡日常用電的價格為每度電0.6元,你用了100度電,則需要繳納60元的電費。
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通常情況下每度電能夠行駛5公里,換算下來每公里耗電0.2度,因此我們只需要用每度電的充電費用乘以0.2度,就能簡單得到我們每公里的充電成本了。
與之相比的是加油的成本,一般情況下1.6排量的汽油車每百公里油耗約為7升,則每公里油耗為0.07升。由於汽油價格波動較大,我們假設每升油價為6元,則每公里加油的費用可以預估為0.42元。電動汽車每公里充電的費用會比這個低嗎?
公共充電費用構成
在計算充電費用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電動汽車充電費用的構成,這里主要說的是在公共充電站充電所需要花費的充電費用。
公共充電站充電每度電的充電費用通常由以下兩個部分構成:電費和服務費。電費指的是投資建設充電站運營商向電力公司或者場地業主所交納的用電成本,是真正的「電價成本」,而服務費則是收入充電運營商口袋的費用,這部分費用包含了充電站建設投資費用的分攤、日常運營費用等,也包含了運營充電的利潤。
運營商在確定充電收費政策前,會有兩個計算的標准,可以理解為充電服務費的「上限」和「下限」。「上限」指的是不能超過多少錢,「下限」則為不能低於多少錢。
地方規定「上限」
由於各個地方政府對於充電服務費有「上限」的規定,所以「上限」基本為政策規定的「紅線」。
例如,北京市此前規定了在2020年1月1日前,每度電充電服務費上限標准為當日北京92號汽油每升最高零售價的15%。當油價為6元每升時,則充電服務費不能超過0.9元。
北京政策還規定,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充電服務費按市場價進行調節,也就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充電服務費不再由政府進行「指導價格」。
上海此前規定充電服務費在2020年之前每度電不能超過1.6元。大多數城市充電服務費的上限也定在1元至1.6元之間。
而「下限」則是充電運營商基於投資和運營成本,以及盈利訴求所綜合計算出來的「理論費用」。為什麼說是理論費用,因為偶爾會有運營商為了吸引用戶,降價引流。
這種情況下,「下限」便失去了限度,同一區域的運營商為了不被搶走充電的客戶,也有可能跟隨降價,這時就會導致所謂的「價格戰」,大家都只從用戶那兒收取很低的充電服務費。
在不考慮價格戰的情況下,如果按照每度電服務費1元計算,電價按每度電0.6元計算,則綜合充電費用為1.6元每度。用這個價格乘以每公里0.2度的電耗,可以簡單算出每公里充電費用為0.32元。與汽油車每公里0.42元的加油成本相比,使用公共充電站充電基本能節省四分之一的費用。
如果算上充電運營商的其他優惠充電,比如充電價格促銷活動,或者夜間充電優惠等,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的充電費用還能便宜更多。
本文為EV視界特約作者撰稿:
作者簡介:大貓充電,覆蓋全國范圍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平台,「充電問題找大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充電樁可以進一步小型化、低成本化嗎你怎麼看
這個可以有。不管是交流樁還是直流樁,隨著充電模塊和計費模塊的研發越來越小型化,其他元器件也走向簡約,而功能越來越多。傳統的直流樁從直流屏轉化而來,櫃體基本上也是直流屏櫃體。現在除了大功率的直流樁體積比較大以外,交流樁越來越小型化,精緻,小巧,外觀精美
5. 特斯拉充電樁成本高於第三方運營商,鯰魚效應如何攪動產業鏈
根據媒體的報道,特斯拉的充電樁成本是要遠高於第三方運營商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會願意選擇特斯拉的充電樁?這樣的鯰魚效應其實之所以能夠攪動產業鏈,就是在於現在特斯拉的汽車產業一片火熱,帶動了整個電動汽車充電行業的興起。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汽車現在銷售是非常火熱的,特別是在他們宣布降價之後,更是接到了超過10萬輛的訂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這批次車投入到市場的話,也就意味著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缺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鯰魚效應到底是如何攪動產業鏈的發展,喜歡的可以點贊和關注。
第三,如何看待現在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從現在的電動汽車來看到他們的市場規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得到迅速的擴張,所以特斯拉公司的未來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6. 電動汽車充電問題最佳解決方案是什麼
在2016年11月21日由北極星電力網舉辦的「2016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高峰論壇」上,被業內人士提及最多的話題就是「充電樁不盈利」。
在2014年5月份的時候,國家電網允許民間資本運營充電樁市場,充電樁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根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到現在,全國有近一百家充電樁企業。然而這些充電樁企業一直沒明確盈利模式。
國家發改委在2014年7月發布公文,公文指出充電樁運營企業可以向用戶收取電費和服務費,電費按照國家規定的政策收取,運營成本依靠服務費。電動汽車市場在一線城市推廣較好,一線城市的充電樁建設成本較高,主要是地價,人力成本較高,以及其他的因素,致使充電樁運營企業感到「壓力山大」。
充電樁企業表示「盡靠服務費根本不能盈利」。很多充電樁企業依靠布局產業結構的完整性,來尋求全局的平衡。在這一塊是虧的,只能用另一塊來彌補。
很多企業表示市場蛋糕的大小主要看資本實力,如果資本實力雄厚就能撐的時間久一些,同時,核心技術的研發也能減少運營成本。充電樁運營只能撐,撐到拐點的到來。
雖然業內人士都知道運營充電樁不盈利400,027但5173是擺在市場不遠處的蛋糕又是如此誘人。
早在2015年10月,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在指南鍾支出2020年,在我國要建成480萬個充電樁,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在行業內稱之為「雙五百萬」目標,實現充電樁與電動汽車達到1:1的比例。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了583200輛,其中純電動汽車332000輛。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六月底,全國已完成公共充電樁建設81000個,比2015年底增加65%;私家車內置私家充電樁50000多樁。
在上述數據,無論是新能源汽車或充電樁,其保有輛和「雙五百萬」的目標有一個很大的差距,顯示出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業內同行討論的盈利模式,往往說,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自然可以盈利。」王昌青說,「但首先必須讓企業生存到那個時候。
俗話說,一步是先鋒,兩步向前可能成為烈士。較早進入該行業,保持領先的充電樁運營「跑馬圈地」的想法,自然不想落在黎明前夕,正忙著「如何生存」,支撐到用戶數量到達拐點。
「一些大而廣的全國性充電樁運營商,進來了就不能退,因為已經砸了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在裡面,只能不停的往前走,靠資本,像滾雪球一樣不停地滾下去,形成一定規模以後,就活下來了,而且可以活得很好。」王常青表示。
「你也可以找這個行業水平的增值空間。」王昌青說,「隨著網路載體的企業,充電樁資源,可以做汽車銷售、廣告業務、車輛租賃、私人充電樁的施工和安裝,網路銷售,等等,能帶來現金流的穩定性。
而電動汽車用戶數量的拐點越來越近。北京,例如,根據北京市新能源發展促進中心,牛金明說,該中心主任,在
7. 我想在家裡小區安裝一個電瓶車充電樁就是要投幣的那種,我該怎麼😊做才行
這個你得需要經過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同意才可以。如果實在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去找物業問問。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智能充電樁,帶有投幣功能的充電樁已經很落後了。
傳統充電樁:
1)投幣和刷卡兩種支付方式,後期人工收取硬幣的成本較高,硬幣錢箱容易被撬,財產安全無法保障。
2)安全功能單一無法保障電動車充電安全,充電事故多發。
3)雖然充電時間短速度快但是電流過大容易損傷電瓶。
4)產品維護成本高,會增加投入成本。
智能充電樁:
1)有8大安全保障功能:
充滿自動斷電、定時斷電、漏電保護、觸電防護等功能,全方位保障充電安全;
2)雲平台遠程管控:
能遠程對充電樁設置參數(包括收費標准等);能遠程對充電樁升級固件;能遠程抄表(避免現場抄電表,節約運營成本);能遠程監控設備運行狀態;能按不同充電功率設置階梯收費標准
3)4G網路通信更穩定:
(2G網路即將淘汰,若採用2G將導致將來設備無法使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充電樁產品都是採用2G通訊,通訊不穩定.
4)支付方式多樣:主要以掃碼(支付寶、微信)和刷卡為主,以滿足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充電需求。
5)充電較慢,一般6-8個小時涓涓充電才能將電池充滿,不損傷電瓶。
總之呢,與傳統充電樁相比,智能充電樁要安全便捷的多,市面上品牌也很多,還是建議你購買智能充電樁,不過你最終看個人需要了。
8. 充電樁盈利模式有哪些
以下由專業生產充電樁的廠家「易事特 www.eastups.com 」提供:
從現有的商業模式來看,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壓縮運營成本為主的傳統經營模式。
第二類,以解決方案為主體的經營模式。
第三類,以充電為主,附加增值服務為輔的大數據經營模式。
充電樁的未來是美好的,但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整合,大浪淘沙。2016年新能源汽車是繼續快速增長的局勢,電動車的存量大幅增長是明確的利好趨勢,市場需求量變大,投資回報率有所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而如何更高效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引導,行業的規范,等行業上下游的共同發展共同促進,一起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9. 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發展如何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雙重作用下,國內充電基礎設施高歌猛進,已形成較好的產業基礎。截至2021年3月底,全國共計有850890台公共充電樁,總充電樁(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萬台。在努力實現「碳中和」的背景下,未來我國將會刻不容緩地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地穩步增長將會促進充電樁需求地擴大,預計到2060年,我國充電樁新增投資額將達到18.15億元。
交流充電樁佔比最高,體現充電樁應用場景情況
電動汽車充電樁是安裝於公共建築(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為各種型號的電動汽車提供電力保障的充電設備。
電動汽車充電樁按照安裝方式分為落地式充電樁、掛壁式充電樁;按照安裝地點,可分為公用充電樁和隨車配建充電樁;公共充電樁又可分為公用樁和專用樁,公用樁面向社會車輛,專用樁面向專用車輛;按照充電介面的多少可分為一樁一充和一樁多充;按照充電樁充電方式,分為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和交直流一體充電樁。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