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達交易軟體里的持倉成本價和買入成本價有什麼區別
1.持倉成本價和買入成本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先要明白各是什麼意思。
買入成本價:即你買進的掛單價格。比如你想在10元買進一個股票,那麼你的買入成本就是10元。
持倉成本價:在你的買入成本上加上手續費(有的軟體只計算買進手續費,有的軟體計算買賣2次的手術費)之後平攤得到的價格。
以下是買賣交易手續費標准:
買進費用:
1.傭金0.2%-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但是擁擠最低收取標準是5元。比如你買了1000元股票,實際傭金應該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2.過戶費(僅僅限於滬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說你買賣一千股都要交1元
3.通訊費。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區收取5元
賣出費用:
1.印花稅0.1%
2.傭金0.2%-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但是擁擠最低收取標準是5元。比如你買了1000元股票,實際傭金應該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3.過戶費(僅僅限於滬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說你買賣一千股都要交1元
4.通訊費。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區收取5元
2.根據上面說的內容,在你給的數據中,13.453元應該屬於持倉成本,因為買進的時候掛單只能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只有經過計算得到的持倉成本才是精確到後3位。同樣11.7XX元也是屬於持倉成本價格。
9.1元屬於買入成本價格,由於你在9.1次日賣出4000股,可以說沒有面值上的虧損,但是你需要支付買賣手續費,這個手續費直接平攤到你原來的股份成本中,因此在完成一次買賣4000股的交易之後,你的持倉成本應該是高於13.453才是正確的。
當你後來又進行了操作,持倉成本降低降低到10.918,說明你在更低的價位補倉操作了
其實你的第一次操作根本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你的第二次的操作中是買進之後價格10.918,還是買賣之後價格是10.918呢??麻煩樓主說清楚。
或者樓主把你每一步操作買賣的細節說清楚,比如原來成本多少,股本多少,第一次操作買賣情況,第二次操作買賣情況等。我們也可以幫助你計算下。你的這里說的有點亂,也不是很清楚。
做波段降低成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關鍵要把握好賣出點位,尤其要把手續費用計算進去,如果你在同一個價格買賣,不僅沒有掙錢,因為手續費還增加了成本。
比如你原來在20元買了100股,現在跌到10元你補倉了100股,但其上漲到11元的時候,你賣出100股,不計算費用的情況的下,你剩餘100股的成本就從20下降到了19元,因為你從10元到11元賣出獲利的一元,平攤到成本中,從而降低了成本。
當然現實漲停賣出比較難的,那什麼價位賣出不虧損呢?上面的手續費很清楚了,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式。假設你在10元買的,那麼把這個價格乘坐1.008之後即10.08元以上賣出,你就是獲利的,10.08的價位包括了買賣2次的手續費成本
Ⅱ 在股票中攤薄成本價與成本價有什麼區別
例如您買入10元的股票 忽略手續費的情況下 您的成本就是10元
當然股價跌到9元和8元時 您又補倉的話 假如三次數量相等 您的成本就攤薄了 變成9元
如果股價又升到10元時 您就贏利了
Ⅲ 如何計算成本價(攤薄持倉成本、保本價)
您好,如您賬戶的成本價類型為攤薄持倉成本或保本價,該兩類成本價計算方法一致。具體演算法為,在您股票未全部清倉的情況下,在您買入價格的基礎上計算了買入手續費,加上您中途賣出一部分的盈利和虧損、以及中途賣出的手續費。如果您中途有盈利賣出,成本價就會攤低,相反如果是虧損賣出,成本價就會提高。
舉例:
第一天,買入A股票1000股,成交價格8元,手續費5元
第二天,再買入A股票3000股,成交價格8.5元,手續費6元
第三天,賣出A股票2000股,成交價格9元,手續費22元
攤薄持倉成本(或保本價)為:
[(1000*8+5)+(3000*8.5+6)-(2000*9-22)]/(1000+3000-2000)=7.767元
即剩下的2000股成本價為7.767元,因為以9元賣出的2000股是有盈利的,盈利部分會算入成本中,攤低了成本價。
如果第三天賣出的2000股成交價格為7.5元(不是9元),手續費20元。則成本價為:
[(1000*8+5)+(3000*8.5+6)-(2000*7.5-20)]/(1000+3000-2000)=9.266元
此時剩下的2000股成本價為9.266元,因為以7.5元賣出的2000股是虧損的,虧損部分會算入成本中,拉高了成本價。
Ⅳ 保本價和攤薄持倉成本哪個好
這是兩種方法,要在合適的時機運用合適的方法。
保本價就是你賣出股票的價格不能低於成本價。攤薄保本價是指當你買如一隻股後,該股卻一路下跌,你卻不捨得割肉賣出,這時候就要用此方法。當止跌回穩時,用更大筆資金在低處買進,為的就是保住利潤。
舉例,如果你再10元買入2手,這時候成本價就是10.5元。然後該股一路下跌,跌到8元時開始橫盤整理,並且在8元到8.2元來回波動,怎麼解套?就是再低位大筆買入,這樣就能把上次買的價格給拉下來了。
Ⅳ 攤薄成本是什麼意思
攤薄成本價是指投資者通過不斷地買入低價籌碼,這樣可以降低我們之前所購買的高位籌碼的成本,即周期性地補倉降低成本。
一般情況下,攤薄成本主要應用在定投和補倉中,定投可以在不停地攤薄成本價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籌碼,一旦基金趨勢反轉,那麼我們可以迅速兌現利潤。而補倉則是在增加倉位的情況下,讓我們的單位成本降低。
拓展資料:
基金定投(全稱: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是指在固定的時間(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額(如5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基金定投有懶人理財之稱,價值緣於華爾街流傳的一句話:「要在市場中准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
基本概念
基金定投(automatic investment plan (AIP))有懶人理財之稱,價值緣於華爾街流傳的一句話:「要在市場中准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 如果採取分批買入法,就克服了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進和沽出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資中立於不敗之地,即定投法。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即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相對定投,一次性投資收益可能很高,但風險也很大。由於規避了投資者對進場時機主觀判斷的影響,定投方式與股票投資或基金單筆投資追高殺跌相比,風險明顯降低。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定投方式
基金定投的方式可通過定投協議和手動操作完成。
這兩種方式的各有優點和缺陷:
定投協議:可以通過協議,定時由銀行扣款,省心方便,操作簡單,缺陷是基金公司一旦暫停申購,導致基金定投計劃中斷;另外每天就一個價,缺少靈活性。當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當天只有一個未知價格,減少了再選擇的麻煩;
手動操作:一般在交易日不會出現中斷,只有在分紅、除權、重大公告時,暫時停盤。另外一天價格的可選擇性強,適於有一定短線經驗的人使用,缺陷是需要費心,牢記定期在場內進行操作。
Ⅵ 股票成本價與盈虧成本價的區別
一,股票中成本價和盈虧成本價的區別:
成本價格,指的是入成本。盈虧成本包括了你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
成本價是指在證券成交價基礎上加上相關費用之後的價格。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或偏好,成本價有四種計算方法:買入均價、持倉成本、保本價、攤薄持倉成本價。
盈虧成本計算公式為:盈虧金額=(市值-賣出費用+累計賣出清算金額+當日賣出清算金額)-(累計買入清算金額+當日買入清算金額)。
Ⅶ 股票里持倉價和成本價的區別
股票里持倉價和成本價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持倉價是指在建倉後,沒有採取任何動作,持有白銀產品的這一段過程中產生的價格。期間可以通過天通銀的價格變化,來判斷採取其他行動的方法或者時間。持倉僅僅是對已建倉的投資者來講的。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
2、計算方法不同
如果用戶買入的是股票的時候,是沒有遞延費,如果用戶不進行任何操作,此時持倉價格=成本價格。但若發生部分倉位止損或止盈離場,此時用戶的持倉價格將會被平均。
持倉成本=購買成本+稅費成本,所以持倉成本總是會比成交價高一點,股票買入價要加傭金、加稅金再加過戶費得出總金額,除以股數,等於每股的成本價。因為賣出股票,還要付傭金、付稅金、付過戶費,所以你實際計算股票的盈虧成本時,要將賣出的費用加上去才對。
3、影響因素不同
持倉價也叫持倉成本價格,當用戶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期貨、黃金白銀後,如果未進行任何操作,此時持倉價=成本價。即用戶首次買入的價格可以視作為投資者的成本價(未經過遞延費、止損或止盈之前的總倉位成本價格)。
持倉價代表用戶當前持有倉位的價格,如果是買入的現貨貴金屬,每日持倉均會有持倉遞延費,也叫隔夜費,每日的持倉價格是會上漲的,但成本價格是用戶首次買入的價格。此時持倉價大於等於成本價。
(7)持倉成本和攤薄成本哪個更清楚擴展閱讀:
對於持倉量的演算法,國內是這樣計算的,持倉量的增加代表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代表資金流出期貨市場。對價格的影響要結合成交量一起分析。
價格上漲
1: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上漲,表示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
2: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上漲,表示價格短期向上,不久將回落。
3:成交量增加、持倉量減少,價格上升,表示價格馬上會下跌。
價格下跌
1: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還可能下跌。
2: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將繼續下降。
3:成交量增加,持倉量和價格下跌,價格可能轉為回升。
Ⅷ 股票成本價是什麼意思,保本價呢,攤薄保本價呢
1.股票成本價是買入股票後,在個人證券賬戶有一欄顯示成本價,成本價由兩方面組成:
成交價,買入股票後每股實際成交價。
手續費,買入股票時的傭金和過戶費。
例如,以每股10元價格買入某股1000股,傭金率按國家頒布的0.3%計算,過戶費為每1千股收1元(不足1000股按1000股收取),此時成本價為:
成本價=10+10*0.3%+1/1000=10.04元
2.保本價是把賣出時費用也計算進去估算出來的一個價格 基本上按照不低於保本價的價格賣出股票應該是不虧錢的。
例子:
股票10元買入,10元賣出,你肯定要賠錢,若要不賠錢,就要高於10元賣出,如果以某一個價格賣出後不賺不賠,那這個價格就是保本價。
買入股票後你已經付出了一次手續費,假如10元買入,把手續費平均攤在每股上,當市價達到攤完手續費的價格時,就是持倉保本價。
3.攤薄成本價是成本價是你購買股的價格加上0.5%左右的手續費。
Ⅸ 什麼叫「攤薄成本價」
就是你購進某隻股票後,發覺它跌了,你再次加碼,那麼平均的成本價自然低了。這就時攤薄成本,但實際的作用不大。
可見以下:
在跌破買入價之後再次購買該股票或基金的行為,叫做補倉。補倉的作用: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該股票,使單位成本價格下降,以期望在補倉之後反彈拋出,將補倉所買回來的股票所賺取的利潤彌補高價位股票的損失。
補倉的好處:原先高價買入的股票,由於跌得太深,難於回到原來價位,通過補倉,股票價格無需上升到原來的高價位,就可實現平本離場。
補倉的風險:
雖然補倉可以攤薄成本價,但股市難測,補倉之後可能繼續下跌,將擴大損失。補倉的前提:(1)跌幅比較深,損失較大。(2)預期股票即將上升或反彈。
舉例說明:1月15日,以10元買入「深發展A」10000股。10月15日,「深發展A」已跌至5元。這時你預期該股將會上升或反彈,再買入10000股。此時的買入行為就叫做「補倉」。兩筆買入的平均價為[(10*10000)+(5*10000)]/(10000+10000)=7.5元,如果「深發展A」反彈到7.5元或以上,通過這次的補倉,就可以全部賣出,實行平本或盈利。如果沒有後期的補倉,必須到10元才能回本。相反,如果5元繼續下跌,下降到3元,那麼,補倉的股票一樣虧本,將擴大損失(5-3)*10000=20000元。
Ⅹ 股票的問題
可口可樂 10塊錢,你買1000多塊,應該買了100股,而是一手。
一、持倉均價方式:
每次賣出都計算盈虧。總的盈虧分為浮動盈虧和實現盈虧,更加符合財務記帳原理。核心思想就是賣出時不改變成本價,每次賣出時都計算按照賣出價減去成本價來計算本次賣出實現的盈虧。
股票賣出時,本次交易盈虧=(賣出價-持倉均價)×賣出數量
本次成本變動= 持倉均價×賣出數量
優點:現有的持倉價格科學的體現交易的變動,每次交易獨立計算盈虧。
缺點:計算方式比較復雜,不能把實現的盈虧再重新計入持倉成本。
計算公式如下:
買入時:持倉成本=原持倉均價×原證券數量+買入價格(含交易費用)×買入數量
賣出時:持倉成本=原持倉均價×原證券數量-原持倉均價×賣出數量
持倉均價=持倉成本/證券數量
保本價=持倉均價+模擬賣出時的交易費用
浮動盈虧=(當前價-持倉均價)×證券數量
實現盈虧= 原實現盈虧+(本次賣出價格-持倉均價)×賣出數量
總盈虧=浮動盈虧+實現盈虧
二、攤薄成本價方式:
每隻股票自開倉以來,買入費用記持倉成本增加,賣出費用計持倉成本減少,持倉成本就是歷次交易費用的算術和。攤薄成本價=持倉成本/證券數量。核心思想就是歷次的交易費用都記入到一個成本中,使用這個成本算出攤薄浮動盈虧。
優點:這種方式簡潔明了,計算出的盈虧就是在這支股票上的總盈虧。
缺點:攤薄成本價可能出現負值或者很大的正值。例如賣出的收入已經大於買入的費用,那麼持倉成本就是負值,攤薄成本價也是負值。
計算公式如下:
買入時:現持倉成本=原攤薄成本價×原證券數量+買入價格×買入數量
賣出時:現持倉成本=原攤薄成本價×原證券數量-賣出價格×賣出數量
攤薄成本價=現持倉成本/證券數量
攤薄保本價=攤薄成本價+模擬賣出時的交易費用
攤薄浮動盈虧=(最新價-攤薄成本價)×證券數量
三、交易費用(A股、權證):
標准傭金:成交金額×3‰,起點5元
印花稅:成交金額×1‰(以國家政策為准)
過戶費(僅上海):成交數量×1‰,起點1元
至於手續費用得看你與證劵公司談得如何……
建倉又是另一個含義了,勸你還是先學學基礎知識,在進入股市吧,否則就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