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進貨後賣出,結轉銷售成本怎麼算
按照出庫單的數量,進貨的單價計算成本金額,只要開銷售發票,有出庫單,月末可以統一結轉成本。
⑵ 什麼叫出庫成本計算
就是產成品相對應的資產價值。產品入庫時,為本月發生的料、工、費。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在實際工作中,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實現的,它是保證會計記錄正確可靠的重要環節。會計核算中,不論發生什麼樣的經濟業務,都需要在登記賬戶以前,按照記賬規則。
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確定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以便正確地進行賬戶記錄和事後檢查。會計分錄有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
⑶ 成本價怎麼算 公式
一、成本價怎麼算公式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
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某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二、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
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
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⑷ 請教生產企業怎麼核算成本比如買原材料1萬,人工5000,最後賣出去2萬,這個成本怎麼核算呢,請教在線等
生產企業,首先是要領料生產,完工後入庫,最後銷售。
領料生產: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10000
——直接工資5000
貸:原材料10000
應付職工薪酬5000
完工入庫:
借:庫存商品15000
貸:生產成本15000
銷售: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2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00(沒考慮稅金)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5000
貸:庫存商品15000
⑸ 如何計算入庫成本與出庫成本
材料入庫成本包括買價(不含增值稅)、運雜費、入價的稅費、合理的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這里費用等
單位實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企業通常要按月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分別成本項目反映主要產品的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本年計劃單位成本和本期實際單位成本。
⑹ 庫存商品出庫價格怎麼算
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有以下幾種:
(1)先進先出。
(2)移動加權平均法。
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計算存貨單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某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某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4)個別計價法。
此法需要具體辨認領出存貨對應的那一批次的單價。
(5)後進先出法【現已取消】。
以上幾種方法,第二種和第三種用的比較多,第四種方法對於大規模企業來說,實踐起來較難。
庫存商品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生產的產成品一般應按實際成本核算,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期(月)末計算入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生產完成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按其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農產品"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消耗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產品種類較多的,也可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可以單獨設置"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產品日常核算的,發出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對外銷售產成品(包括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發出產品還應結轉產品成本差異,將發出產品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⑺ 產品出庫的主營業務成本怎麼算
一般情況下,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單位銷售成本:
單位銷售成本=(期初庫存成本+本期采購或生產成本)/(期初庫存數量+本期采購或生產數量);
主營業務成本=單位銷售成本*銷售數量
⑻ 材料出庫的生產成本怎麼算
材料出庫的生產成本。。
你是要問材料出庫成本怎麼計算的吧,材料屬於企業的存貨
看你們單位存貨發出計價採用的什麼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確定了發出計價方法,才能確定材料出庫成本
⑼ 本月只賣了五萬多塊錢的貨出去,庫存商品主營業成本結轉了九萬多,那麼請問我這個月應該商品出庫多少啊
當然是金額
成本只會用金額記賬,不會用數量去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
下個月再多補入四萬的貨入成本就行了
⑽ 商品出庫成本如何核算
功能說明:1、出庫的商品能取到入庫成本單價,則根據產品的入庫成本進行出庫成本的核算;2、如果商品沒有取到成本單價,在【基礎資料】→【商品】→【商品】中定義了成本指導價,則根據商品的成本指導價核算產品的出庫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