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是誰被日軍抓住嚴刑拷打卻死活不肯投降
劉胡蘭
劉胡蘭,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1932年10月8日誕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出生時父母給她起名「劉富蘭」,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掙扎在苦難與貧困線上的家庭對富裕生活的企盼與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籠罩的年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與勞役壓得這個家庭連氣都喘不過來。父親劉景謙,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與富農的殘酷壓迫剝削下,加上連年的天災兵禍,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難以支撐這日漸貧困的家。由於長期的清貧與勞累,生母王變卿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生下其妹愛蘭之後,一病不起。劉胡蘭4歲時,生母就撒手人間,使劉胡蘭過早地失去母愛,倍加體嘗到了人生的不幸與苦難。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呂梁山麓,救亡浪潮席捲了汾河兩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縣)、太(太原縣)、徐(徐溝縣)特委文水特別支部成立,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年輕的共產黨員顧永田同志擔任了第一任縣長。5月,文水縣抗日游擊隊在離雲周西村2.5公里遠的大象鎮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戰斗結束後,劉胡蘭跟父親一起慰問游擊隊,祝賀新勝利。
顧永田是文水縣人民愛戴的好縣長,1938年,他來到雲周西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認真聽了他的演講。這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1939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常給劉胡蘭他們講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這一年雲周西村辦起了抗日小學,還未入學的劉胡蘭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到學校聽唱歌、看游戲。
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字。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布匹,他常對女兒說:「答應下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裡,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幹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一天,晉綏專署抗聯的米主任,正在雲周西村召開幹部會,劉胡蘭發現日軍偷襲,馬上報告米主任,使他們安全轉移。
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敵工站的劉站長,趁敵人據點唱戲的機會,偵察敵情,順利完成任務。
1943年,日寇為了維護其日益殘敗的局面,拚命地搶糧抓丁,黨領導農民針鋒相對,開展了抗糧斗爭。有一天,敵人又來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把敵人引向破壞抗糧工作的地主家,保護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決定除掉漢奸劉子仁(住在保賢村),劉胡蘭知道後,經常操心劉子仁的行蹤一天,劉胡蘭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見劉子仁向保賢村走上,馬上報告了區幹部,協助武工隊處決了漢奸劉子仁。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1日,八路軍打下了文水縣城。第二天,文水萬余群在縣城集會,歡慶勝利,文水縣人民掀起了擁軍熱朝。中秋節,劉胡蘭和鄉親們一起慰問八路軍。劉胡蘭像一顆幼松迎著抗日的烽火茁壯成長起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url總統與中共未能按時履行停戰協議,國共兩黨開始了內戰。劉胡蘭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投入了新的戰斗。
10月,她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婦訓班」的生活很苦,擔任小組長的劉胡蘭,經常幫助值日的同學拾柴、做飯、和同學談心。
由於敵人的騷擾,「婦訓班」曾幾次轉移,途中,劉胡蘭拿文件、背糧食,幫助體弱的學員扛行李。她常常鼓勵大家說:「八路軍打仗死都不怕,咱們還能怕困難,怕困難哪能幹革命……」
回村後,劉胡蘭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積極組織婦女上冬學,宣傳革命道理,帶領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看護傷員、學習軍事技術、參戰支前。1946年5月,她被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候補黨員。當時她才14歲。劉胡蘭在黨旗下庄嚴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不久,她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土地改革工作組,回雲周西村領導土改運動,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劉耀梅
劉耀梅,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1943年初,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壯岳區進行的大「掃盪」,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抬傷員,洗血衣,做軍鞋,搶秋運糧,堅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揚與嘉獎。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圍了村莊。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腦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肉。劉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來,醒來就痛斥敵人。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當場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拖到上平陽村掏心砍頭。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找到了她的遺體,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這幅照片《劉耀梅之死》。 現阜平縣平陽村樹有她的紀念碑。
趙一曼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夏,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一曼題寫了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
成本華
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
② 成本華受過哪些刑
看了資料才知道,成本華並沒有受過毒打之刑,而是被日軍集體強暴最後被殺害
③ 成本華的人物生平
成本華於1914年生於和縣歷陽鎮大西門外的高巷村 。明初成氏家族移居安徽,始祖成永通被誥封為「武德將軍」,清初的成克敬是她家遷居和州的一世祖。其父成持和,母親梁氏 。
因有成家武德遺風和山東人豪爽的秉性,所以成本華自幼聰明、勇敢、剛強、豪爽。抗日戰爭爆發後,成本華與許多愛國青年一樣熱血沸騰,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活動,如上街寫標語、唱戰歌、演活報劇等。不久便與愛國青年劉志誼結了婚。
和縣縣長趙永智驍勇善戰,1937年12月16日,組織起和縣抗日人民自衛軍,趙兼司令。當時,成本華與劉志誼夫妻倆一道參加了自衛軍,決心保衛和城、保衛家鄉。1938年5月11日,日軍步炮兵由金河口登陸並很快攻破了和城的東門,與安徽省第五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本一率領的王營在和城內發生了遭遇戰,李僅派一個班的兵力將日軍堵截在和城的小市口,掩護他和王營的大隊人馬從小西門向十里埠、西埠方向轉移。當時的小市口阻擊戰打得非常激烈,日軍傷亡200多人。王營這個班的戰士都壯烈犧牲,最後一名機槍手因子彈打完了便拔出身上的手榴彈與圍上來的日軍同歸於盡,可惜英名未留下來。
此時,留守在和城內的抗日人民自衛軍女戰士成本華,為了替被日軍剛槍殺不久的丈夫劉志誼報仇,繼續與戰友們堅持與日軍血戰,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根據後來一位名叫山下弘一的侵華日軍回憶道:「我所在的日軍中隊進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我們又抓住一些抵抗的中國人,其中有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人。」他又說:「日軍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婦女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她負責指揮這次抵抗。日軍叫她投降,她卻輕蔑地看著我們,一言不發。當時,一名日本隨軍記者拍下了一張照片。隨後,日軍就將成本華等人關押起來,」
幾天後,日軍在撤退時將她捆綁著帶到和城大西門外的刑場,讓她觀看他們槍殺被抓到的中國人。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兵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當時日本兵的劊子手們實在太累了,就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大西門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這時,日本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成本華知道要殺她了,但她毫不畏懼地輕輕活動一下麻木的雙臂,理了理凌亂的頭發,然後面朝太陽,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並讓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拍完後,幾個日本鬼子就用刺刀發瘋般地刺殺了成本華。
④ 九一八事件的感人事跡。
「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李林,福建尤溪縣人,1915年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被僑眷領養,僑居印度尼西亞。1929年回國後,進廈門集美學校讀書。1933年冬,就讀上海愛國女中,積極參加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抗日救亡青年團」。同年,考入北平民國大學政治經濟系。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赴太原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舉辦的國民師范學校軍政訓練班,任特委宣傳委員兼女子第十一連黨支部書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犧盟會大同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宣傳和組織工人、農民、學生參加抗日武裝。開辦訓練班,編寫軍事、政治教材,親自授課,積極教育和武裝青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支隊長兼政治主任,率部深入敵後與日偽軍展開斗爭,勇敢堅定,機智靈活,指揮有度,接連獲勝。1938年春,改任整編後的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率部馳騁雁北、綏南與日偽軍作戰,屢建戰功。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李林在一封寫給中央婦委的信中寫道:「我確與過去不同了,因為我已經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黨員。」同年7月,犧盟會晉綏邊工委成立,調任邊委會宣傳委員兼管邊區地方武裝。後當選為晉綏邊區第十一行政專員公署委員。
1940年4月,日偽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盪」。晉綏邊區特委、第十一行政專員公署機關和群眾團體等500餘人被包圍。為了掩護機關和群眾突圍,她不顧懷有3個月的身孕,率騎兵連勇猛沖殺,將日偽軍引開,自己卻被圍困於小郭家村蔭涼山頂。26日,在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後,仍英勇抗擊,斃傷日偽軍6人。被日偽軍包圍後,她寧死不屈,用最後一發子彈射進喉部,壯烈犧牲,年僅25歲。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八、一三淞滬戰役」期間,抗戰英雄謝晉元團長率部死守上海蘇州河北西藏路橋西邊的四行倉庫,日軍集中強大火力攻擊四行倉庫,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致日軍久攻不下,死傷慘重。期間上海女童軍楊惠敏冒死渡蘇州河,將一面國旗交給抗敵勇士,大大鼓舞軍心。10月27日,日軍對四行倉庫發動總攻擊,謝晉元經過四個晝夜的激戰,終於被迫撤退至英租界。此役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謝晉元和楊惠敏也成為抗戰的傳奇人物戴錫可,明光市(原嘉山縣)人,1918年出生於女山湖南岸的戴巷村。1935年,戴錫可以優異成績考入鳳陽師范讀高師。1940年初,和時任新四軍四支隊戰地服務團副團長的汪道涵結為夫婦,曾任區委書記,嘉山縣婦抗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又先後任山東沂蒙山區土改工作隊隊長、膠東行署工商局科長、安徽省人民銀行人事科長、浙江省人民銀行人事科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華東工業部上海益民工業公司經理、國家輕工業部食品局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業部巡視員等職。後因長期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於1965年在北京逝世,年僅47歲。抗日的女英雄金正淑同志與朝鮮人民革命軍(左三)
金正淑(김정숙,1917年12月24日 - 1949年9月22日),本名金貞淑,朝鮮咸鏡北道會寧人,是朝鮮著名的抗日女英雄,亦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創建人金日成的妻子。現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主席、朝鮮人民軍最高統帥的金正日是其長子。民兵英雄孫玉敏
抗日戰爭時期,在膠東也出了一位抗日女英雄,她就是海陽縣行村鎮小灘村的孫玉敏。她生於1928年9月,在她10歲那年,日本侵略軍侵佔海陽,並在距小灘2.5公里的行村安上了據點。1942年,孫玉敏背著媽媽參加了村婦救會(婦女抗日救國會)。在婦救會里,她懂得了更多的抗日道理,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必將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她努力工作,給八路軍納鞋底、洗衣服、磨面。不久她當上了交通員,有時要跑出十幾公里地給抗日政府和八路軍送情報。1943年夏天的一個拂曉,日偽軍突然包圍了小灘村。敵人挨門挨戶地搜查,把全村的人都趕進一個院子里,村裡當時有5個八路軍工作隊員未來得及撤出去,也在老百姓裡面。鬼子小隊長狡猾地掃視著院內,然後慢吞吞地說:「『皇軍』的知道,村裡八路的有。誰的說出來,『皇軍』大大的有賞!」 百姓沒有一個人說話。鬼子見利誘不成,便戴上防毒面具,准備對人群放毒氣。情況十分危急。唯一的辦法是派人出去送情報,叫庶村的部隊來解圍。最後這艱巨的任務落在孫玉敏肩上。孫玉敏接過紙條,很快轉到人堆後面的牆根下,假裝玩石子,敏捷地撕開花鞋口,把紙條塞進去。然後乘鬼子不注意,一閃身鑽進小胡同,順手拿起鬼子抄家扔在胡同的籃子、鏟子,向村頭走去。她剛走到村口,就被鬼子哨兵用槍擋住,喝問:「小孩,你的哪邊的去?」孫玉敏並不慌張:「俺家沒啥吃,媽媽叫俺上山挖菜去。」鬼子兵眼珠一轉,又問:「小孩,你的為什麼不去開會?」「『皇軍』嫌俺小,不讓俺去。」鬼子哨兵見她是個小孩子,就放了她。玉敏一路快跑,衣服撕破了,臉上劃了一道道的血口子,腳也刮破了。她不顧這些,為了把情報安全送到,她索性把鞋脫下來,攥在手裡,當她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庶村時,就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她剛把信交給部隊首長,就累得暈了過去。由於孫玉敏及時送出情報,八路軍部隊趕到,經過一場激戰,鬼子大部被殲滅。鄉親們和武工隊員得救了。1944年,孫玉敏參加村裡的民兵訓練,並被選為青婦隊隊長。她一有空就抓緊訓練,地頭上,她拿著撅頭把做立式瞄準,鍛煉腕力和臂力;在她的帶動下,青婦隊的姐妹很快掌握了立、跪、卧等各種射擊姿勢與要領,還學會了埋雷等技術。不久,在全區民兵檢閱百米射擊比武時,孫玉敏連發3槍,均洞穿紅心,獲得全區射擊第一名。這一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夏天,孫玉敏帶著十幾個女民兵,背著地雷,決定「引蛇出洞」,把據點的鬼子引出來再殲滅。結果成功地摧毀鬼子據點一個,消滅日偽軍二十多個。1948年8月,在膠東英雄大會上,孫玉敏被評為膠東女民兵英雄。1949年,孫玉敏當選為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1950年,孫玉敏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榮獲「全國民兵英雄」稱號。堅貞不屈劉耀梅
在一本圖冊上,我們看到了一張慘不忍睹的黑白照片:一個全身裸露的女子,肢體殘缺地躺在草地上。旁邊的注釋寫著:1943年秋季反「掃盪」中,慘遭日軍姦汙又被碎屍的阜平縣羅峪村年僅22歲的婦救會主任劉耀梅。通過張士雙老人的介紹,我們了解了這位女英雄英勇不屈的感人事跡。劉耀梅是河北省阜平縣人,她對日本鬼子深惡痛絕,動員身邊的群眾齊心抗日。組織上見她思想成熟,讓她當了婦救會的助手。幾個月後,她又當上了婦救會主任,負責組織婦女們為八路軍籌備糧食、站崗放哨、護送情報等工作。1943年,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幾天後劉耀梅不幸被捕了。敵人為了從劉耀梅口中得到八路軍的情報,軟硬兼施,劉耀梅寧死不屈。最後,敵人竟將她姦汙。劉耀梅仍然頑強不屈,瘋狂的敵人對這位年輕的女英雄恨之入骨,竟然將她扒光衣服,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肉,劉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來,醒來就痛斥敵人。殘忍的敵人把割的肉剁碎,做成包子、餃子給老百姓吃。當老百姓知道那是女英雄劉耀梅的肉時,都含著眼淚不肯下咽。於是,敵人用機槍掃射,打死打傷1000多名老百姓。敵人對劉耀梅折磨了整整三天,劉耀梅誓死不投降。最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殺害,並將頭顱砍下,扔進了枯井裡。奇俊峰(1915---- 1947 ) ,出生於內蒙古阿拉善旗一個蒙古貴族家庭。父親德毅忱,曾被袁世凱授予輔國公爵位,但他反對封建王公制度,參加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於1927 年4 月發動武裝起義,成立了新政權― 阿拉善旗政務委員會,後因孤立無援而失敗。德毅忱最終殉難於流放途中,為蒙古民族解放獻出了生命。抗日女英雄
這位年僅18歲的女兵,為保護戰友犧牲在血與火的台兒庄抗日戰場上,臨死前留下遺書和一張在學校里拍的照片,請求當地一位老鄉寄回家鄉……66年後,經過多方努力,女兵的骨骸終於運回了湖南安葬。
有用麻煩給好評奧。
⑤ 中國抗戰時期的女英雄
抗戰時期有李林趙一曼
李林,福建尤溪縣人,1915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僑居印度尼西亞。193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任雁北抗日游擊隊第8支隊支隊長。1938年春,任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率部與日偽軍作戰,屢建戰功。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940年4月,日偽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盪」。晉綏邊區特委、第11行政專員公署機關和群眾團體等500餘人被包圍。
25日,指揮部決定,向平魯方向突圍轉移,李林不顧懷有3個月的身孕,率警衛連斷後。 午夜時分,突圍開始了。大隊人馬剛翻過一道山樑,突然前面響起了槍聲,隊伍被敵人團團圍住。李林對地委武裝部姜部長說:「我帶騎兵排往東沖,掩護大部隊向南突圍!」幾十匹戰馬掀起沖天的塵土,敵人誤以為他們是主力部隊,慌忙調集南北山上的日偽軍全力向東增援,姜部長抓住時機,指揮大部隊迅速向南突了出去。 敵人發覺上了當,惱羞成怒,緊緊咬住騎兵排不放。李林率領戰士們接連沖過了兩道包圍圈。突然,李林的坐騎中彈倒地,她被重重地摔下馬來,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戰士們要下馬來扶她,她厲聲喝道:「干什麼?快!沖出去!」 李林忍著劇痛,隱蔽在一個土堆旁,一手拿駁殼槍,一手拿一支小手槍,左右開弓,掩護戰友們突圍。連續斃傷6個日偽軍後,李林手中駁殼槍的子彈打光了,敵人嚎叫著「抓活的」,一步步圍攏過來。李林忽地站起身,舉起小手槍,將最後一顆子彈從容地射進喉部,壯烈犧牲,時年25歲。 (歐燦摘編)
人物簡介
姓 名: 趙一曼
學 籍: 黃埔軍校六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籍 貫: 四川省宜賓
生 卒: 1905—1936
軍 職: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抗日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另補充: 楊開慧、劉胡蘭、文斗燦、劉桂貞、安瑞芝、孫玉敏、劉耀梅、李林、成本華。很多,至於她們的事跡我都不忍心再說來了...一個比一個慘,悲壯,致敬。
⑥ 抗日英雄都有哪些
1、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2、戴安瀾:
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安徽無為人,陸軍中將。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台兒庄戰役部分戰功、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攻克昆侖關並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等戰功。
3、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4、張靈甫:
字鍾麟,陝西長安人,陸軍中將。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薛岳等將軍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先後參加過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兩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等。
5、衛立煌:
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合肥人,陸軍二級上將。1937年10月,衛立煌親率10餘萬官兵,在山西忻口抗擊日軍約14萬人進攻,堅守近1個月,擊斃擊傷日軍2萬多人,對日寇進行了沉重打擊,粉碎了其突破晉西北防線的企圖。
⑦ 誰是成本華
成本華,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成本華的事跡、照片由侵華日軍山下弘一提供給《我所認識的鬼子兵》的作者方軍。
姓名: 成本華
別名: 三姑娘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和縣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38年
職業: 軍人
目錄
簡介
人物生平
簡介
編輯本段簡介
成本華走出囚室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60周年的日子裡,一張67年前的老照片突然出現在網上,讓千萬網民震撼,讓千萬國人動容。這是一張被俘中國女軍人的照片,從她的服飾看,她並不是一位正規部隊的戰士,而是曾經的童子軍。但是在日本軍人虎狼般目光的圍困中,她表現出令人震撼的鎮定與自信,表現出對敵人的蔑視與從容。
與千千萬萬抗日誌士一樣,成本華並沒有留下太多的信息供人們追憶,作為中華抗日兒女的傑出代表,她偉大的名字、她震撼蒼穹的英雄事跡已經深深銘刻在億萬中國人的心裡,她已經被無數的中國人像神一樣供奉在靈魂深處。
成本華的事跡、照片由侵華日軍山下弘一提供給《我所認識的鬼子兵》的作者方軍。山下弘一所在的部隊參加了當年對和縣的進攻,並屠殺了包括成本華在內的抗日誌士的平民。
經過記者的不斷調查,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查詢敵偽檔案。發現1938年日本東京大阪,朝日新聞社發行的《支那事變畫報》臨時增刊第十六輯,報道「和縣攻略」專版,其中有逮捕成本華的照片,攝影記者叫渡邊。山下提供的照片即戰後從隨軍記者處得來的。[1]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0多年的今天,和縣人民永遠不忘家鄉的抗日女英雄成本華。成本華,祖籍山東省寧陽、聊城一帶。明初成家移居安徽,始祖成永通被誥封為「武德將軍」,清初成克敬是她家遷居和州的一世祖。其父成持和,母親梁氏。成本華於1914年生於和縣歷陽鎮大西門外的高巷村。長兄成本林,二哥成本鑫,她排行老三,人稱「三姑娘」,下有大弟成本貴,小弟成本江。成家以農為業。
編輯本段簡介
因有成家武德遺風和山東人豪爽的秉性,所以成本華自幼聰明、勇敢、剛強、豪爽。她讀過小學、初中,在讀初中時,曾參加和縣「中國童子軍1194團」 學生組織,經常受到嚴格的軍訓。抗日戰爭爆發後,成本華與許多愛國青年一樣熱血沸騰,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活動,如上街寫標語、唱戰歌、演活報劇等。不久便與愛國青年劉志誼結了婚。
和縣縣長趙永智驍勇善戰,1937年12月16日,組織起和縣抗日人民自衛軍,趙兼司令。當時,成本華與劉志誼夫妻倆一道參加了自衛軍,決心保衛和城、保衛家鄉。1938年5月11日,日軍步炮兵由金河口登陸並很快攻破了和城的東門,與安徽省第五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本一率領的王營在和城內發生了遭遇戰,李僅派一個班的兵力將日軍堵截在和城的小市口,掩護他和王營的大隊人馬從小西門向十里埠、西埠方向轉移。當時的小市口狙擊戰打得非常激烈,日軍傷亡200多人。王營這個班的戰士都壯烈犧牲,最後一名機槍手因子彈打完了便拔出身上的手榴彈與圍上來的日軍同歸於盡,可惜英名未留下來。
此時,留守在和城內的抗日人民自衛軍女戰士成本華,為了替被日軍剛槍殺不久的丈夫劉志誼報仇,繼續與戰友們堅持與日軍血戰,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根據後來一位名叫山下弘一的侵華日軍回憶道:「我所在的日軍中隊進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我們又抓住一些抵抗的中國人,其中有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人。」他又說:「日軍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婦女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她負責指揮這次抵抗。日軍叫她投降,她卻輕蔑地看著我們,一言不發。當時,一名日本隨軍記者拍下了一張照片。隨後,日軍就將成本華等人關押起來,我和一個名叫小林勇的日本兵等人忍不住輪奸了成本華。」
幾天後,日軍在撤退時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將她捆綁著帶到和城大西門外的刑場,讓她觀看他們槍殺被抓到的中國人。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兵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當時日本兵的劊子手們實在太累了,就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大西門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這時,日本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成本華知道要殺她了,但她毫不畏懼地輕輕活動一下麻木的雙臂,理了理凌亂的頭發,然後面朝太陽,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並讓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拍完後,幾個日本鬼子就用刺刀發瘋般地刺殺了成本華,成本華雖然犧牲了,但她那顆高昂著的中國人的頭和對日本鬼子輕蔑的冷笑永遠定格在一切愛好和平人們的心中。
⑧ 二戰中國戰場上最好的照片以及它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最美抗日少女。1938年4月,日軍佔領安徽和縣,抓到國軍女戰士成本華。日軍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婦女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她負責指揮這次抵抗。日軍叫她投降,她卻輕蔑地看著我們,一言不發。當時,一名日本隨軍記者拍下了一張照片。隨後,日軍就將成本華等人關押起來,日本兵等人輪奸了成本華。幾天後,日軍在撤退時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將她捆綁著帶到和城大西門外的刑場,讓她觀看他們槍殺被抓到的中國人。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兵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當時日本兵的劊子手們實在太累了,就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大西門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這時,日本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成本華知道要殺她了,但她毫不畏懼地輕輕活動一下麻木的雙臂,理了理凌亂的頭發,然後面朝太陽,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並讓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拍完後,幾個日本鬼子就用刺刀發瘋般地刺殺了成本華。美籍華裔陳瑞鈿,「九·一八」事變後歸國效力。1937-1939年,他共擊落敵機8架。在空戰中,他的座機曾三度被敵機擊落,但都跳傘幸運生還。最後一次被擊中時,由於油箱起火,這位空軍中著名的混血兒帥哥被大面積燒傷後毀容,送往美國醫治。傷愈,仍舊回國參加艱險的「駝峰飛行」,至抗戰勝利。
⑨ 抗日英雄成本華有孩子嗎
抗日英雄成本華沒有孩子。
成本華1914年在安徽省的和縣出生,在成本華只有二十四歲的時候,日本侵略軍就侵略進了安徽省的和縣。當時駐守在和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日本侵略軍發生了劇烈的戰斗,但是日本侵略軍的活力非常猛烈,導致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慘重,幾乎一個營的戰士都壯烈犧牲。
就在解放軍快要抵擋不住日本侵略軍火力的時候,和縣自衛軍女戰士成本華帶領自衛軍與日軍殊死搏鬥,最後因為寡不敵眾被日軍俘虜。
日軍俘虜了成本華以後想要讓陳本華投降並說出解放軍的所在地,成本華誓死不從,最終被日軍殺害,成本華犧牲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而且沒有孩子。
(9)成本華受過哪些刑擴展閱讀:
成本華長相甜美身手好,打起仗來還無比勇敢,屢屢帶頭重創來犯日軍,成為遠近聞名的女英雄,不幸的是在一次掩護主力部隊和老百姓轉移的戰斗中,成本華彈盡糧絕,本想與敵人同歸於盡,卻無奈被俘。
被俘期間成本華沒有經過什麼毒打刑訊逼供,但卻成了日本倭奴發泄獸欲的工具。曾有日本記者將成本華記入相冊,拍照時成本華始終面帶嘲諷的笑容,嘲笑著像禽獸一樣的日本帝國。
日軍逼迫她投降,讓她親眼看著一位位同事死在日本的長槍刺刀之下。最後日軍要撤退了,將成本華的繩索松綁開,陽光下的成本華在臨近死亡時依舊蔑視著這些日本鬼子。
日本兵發瘋一樣將刺刀刺入成本華的身體。看到成本華遺體已知成本華身首異處,鮮血流淌在周圍的土地上。遇害時年僅二十四歲,在最青春的年齡將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獻給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