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品銷售成本如何核算
產品銷售成本即現在所說的主營業務成本!由於銷售出去貨物庫存商品減少,那減少的部分就是銷售成本了。
即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產品銷售費用:即銷售產品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以及有些企業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而設置專門的銷售機構產生的費用、比如廣告費、展覽費、運輸費、等等
『貳』 如何計算已銷產品成本
1、一般均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上月庫存產品成本+本月生產或購進的成本/上月庫存數量+本月生產或購入的數量。2、會計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產成品或庫存商品。
銷售產品的成本是如何計算的?
1、商品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
(1)如果能分清哪種商品發生的挑選費,計入庫存商品的成本中。
(2)如果不能分清,也可以記入「營業費用」科目。
2、倉庫叉車折舊費是算營業費用:倉庫叉車折舊費,記入「營業費用--折舊費」科目。
完工產品成本是生產出來,尚未轉到倉庫的產品成本
而銷售成本是轉到倉庫中的完工產品成本。
這兩個成本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再生產車間,一個是在倉庫中。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叄』 如何計算成本價
成本價計算方法:
1、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2、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3、 期末成本=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4、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5、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6、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變動成本=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7、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8、 股票成本=買入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用+印花稅+過戶費用。
拓展資料:
1、成本價原指商家購入商品的價格,成本價並不是出廠價,成本價中含有一定的手續費用,有時還會加上其他費用,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有運費的話還會加上運費,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但是在股票市場中,成本價指的是實際買入股票的價格,股票的成本價是買股票的價格和券商的手續費以及印花稅和過戶費的集合。股票中的成本價格是指用戶在購買股票時花費的一部分。大陸的股市規定用戶買入時不需要收取印花稅的,只有手續費。無論投資者投入多少費用,只要有產生交易,就會產生成本。股票購買和商家購買商品是不一樣的,商品的價格不會出現快速的變動,但是股票價格會在短時間內產生波動。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3、相關性原則;
4、分期核算原則;
5、權責發生制原則;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7、一致性原則;
8、重要性原則。
『肆』 請問如何計算銷售產品中的成本.
銷售過程是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三階段。在這階段中,企業通過產品的銷售,收回貨幣資金,以保證企業再生產的進行。企業應通過計算結轉產品的銷售成本,並將其與當期實現的銷售收入相配比,從而計算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產品銷售利潤或發生的虧損。
產品銷售成本計算的對象是每一種已銷售的產品。由於產品銷售成本是已售產品的生產成本,因而,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實質上是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的結轉。
在通常情況下,各批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計算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已售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
結轉已售產品生產成本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及個別計價法等。通常可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已售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計算出已售產品的單位成本之後,就可據以算出當期的產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產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產品銷售數量下面舉例說明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例:新華工廠2001年3月份銷售甲產品650台,丙產品1100件。3月初庫存產品的情況如下:甲產品200台,單位成本55.29元;丙產品400件,單位成本41.25元。3月份甲、丙產品完工數量及單位成本見如下表。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產品銷售成本如表產品生產成本計算表
成本項目
甲產品(800台)
丙產品(1000件)
總成本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
32000
40
35000
35
直接人工
3192
3.99
5000
5
製造費用
8000
10
6500
6.50
合計
43192
53.99
46500
46.50
甲產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55.29×200+53.99×800)÷(200+800)=54.25(元)
甲產品的銷售成本=54.5×650=35262.50(元)
丙產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41.25×400+46.50×1000)÷(400+1000)=45(元)
丙產品的銷售成本=45×1100=49500(元)
在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84762.50
貸:庫存商品——甲產品
35262.50
——乙產品
49500
『伍』 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有「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等。
1.「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成本核演算法,它的成本計算公式為:(x1*y1+x2*y2+…+xn*yn)/y1+y2+…+yn
,(注: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價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數量)。
如果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那麼在庫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當前成本均價。
2.「先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先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如果使用的是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可以在庫存狀況表中通過批次詳情來查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後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後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4.「個別計價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就進庫時的實際成本計算。
注意,系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確定,一旦開始使用,不允許再修改。
『陸』 產品銷售成本怎麼計算
我覺得你想問的應該是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流程吧???????那要看你採用的是何種成本結算方法,例如採用加權平均法,則(上月庫存金額+本月購進金額)/(上月庫存數量+本月購進數量)=本月平均成本單價用本月平均單價*本月銷售數量=本月銷售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城建稅=增值稅*7%(以交增值稅為例)教育費附加=增值稅*3%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稅*1%
『柒』 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7)銷售一個產品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銷售營業費用: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
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捌』 銷售成本是什麼,怎麼計算
銷售成本 :
1、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2、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
3、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計算公式:
銷售成本=工廠成本+銷售費用
核算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玖』 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二、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2、個別計價法
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法
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4、移動加權平均法
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5、後進先出法
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6、毛利率法
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