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要使用計劃成本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實際成本記賬入庫呢,這樣不就沒有差異了嗎
1、為什麼要使用計劃成本?
因為有利於簡化財務會計處理工作,有利於考核采購部門的經營業績,促使降低采購成本、節約支出。
2、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實際成本記賬入庫呢,這樣不就沒有差異了嗎?
企業實際成本數據的獲取通常是滯後的,即便採取實際成本進行入賬,同樣會涉及暫估沖回業務,對於企業來說操作同樣繁碎。
建議使用計劃成本核算時,計劃成本盡量接近實際,這樣調整起來數據相對好看點。另外如果企業存貨品種繁多、收發業務頻繁推薦使用計劃成本法,可以簡化財務會計處理工作。
⑵ 為什麼材料采購要使用計劃成本進行核算
存貨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核算有兩大好處:
第一,簡化核算手續,減少核算工作量;
第二,有利於成本控制。
計劃成本法基本核算程序
簡單說,原材料按計劃成本的核算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分解,將實際成本分解為計劃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
第二步還原,將計劃成本還原為實際成本。
具體的分解和還原過程如下所示:
(1)采購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貸:銀行存款
(2)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計劃成本)
注意:原材料驗收入庫時是用計劃成本核算的。
(3)結轉驗收入庫形成的差異
①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
這種情況下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就為公司節約了成本,計劃成本減去實際成本的差額我們稱之為節約差。
這時就需要介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來進行調整。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②計劃成本小於實際成本
這種情況下實際成本要大於計劃成本,那麼公司的成本就會超支了,實際成本減去計劃成本的差額我們稱之為超支差。運用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來進行調整,
會計分錄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
(4)發出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等(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5)期末結轉發出材料負擔的差異額
①結轉應負擔的節約差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
②結轉應負擔的超支差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
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
⑶ 為什麼大企業都用計劃成本核算呀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是企業在經營中發揮的一種預測作用,如果直接帶資金去,沒做核算的話,可能資金帶少了,采購任務就完不成,如果帶太多了,有可能就對企業的運轉上帶來一些阻礙,使企業不能獲取最大收益!還有,在采購數量上,如果太少,可能影響企業的生產,太多了,可能因為企業只有這一次用這種材料,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總的來說,未雨綢繆是好的
,在財務上也是通用的!說的太直白沒太用專業術語.
⑷ 為什麼要使用計劃成本法
因為企業大了
業務就很頻繁了
為了簡化賬務處理 也為了考核采購部門的采購業績 生產部門的材料領用成本
了解是否超支 什麼原因
所以要採用計劃成本!
⑸ 導致成本增加額為什麼是計劃成本而不是實際成本
摘要 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的區別只要有兩點:
⑹ 為什麼要用計劃成本核算不用實際成本
其實現在很少有企業用計劃成本核算,計劃成本核算最終還是要調整到實際成本,意義不大,而且操作起來麻煩。但是計劃成本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直觀的比較預計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容易分析出差異原因。
⑺ 為什麼有計劃成本法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產品成本,為了核算的統一口徑;核算方便,更有利於考核計劃指標得准確行性;而後又將其成本調整成實際成本,,這是因為:無論怎樣核算,核算的目地就是要知道實實在在的成本支出數據,從而以實際成本來調整計劃成本指標。
⑻ 為什麼企業會用到計劃成本法
你好,這個 就是不同企業對采購存貨所使用不同的加價方法了
有的單位計劃成本信息比較齊全,就可以選擇按計劃成本核算的
⑼ 為什麼要區分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有什麼意義
實際成本是購買原材料並驗收入庫前的所有支出,包括買價、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計劃成本是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對某中材料物資所制定的固定入賬成本,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意義在於:
如果按照實際成本入賬,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前後批次買入的同種原材料,價格總是不一樣的,因而發出材料的之後就得考慮發出材料的計價問題,而採用計劃成本入賬,則入賬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發出材料的計價很容易確定
計劃成本的使用主要便於管理者對企業的管理,完成即定目標。材料成本差異的使用能了解,實際與計劃的差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