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觀經濟學中,如何證明利潤最大化,產量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均衡條件的一致性
1、既定成本的產量最大化的最優條件:由於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兩要素在生產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價格比例反映了兩要素在購買中的替代比率,所以,只要兩者不相等,廠商總可以在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對要素組合的重新選擇,使總產量得到增加。
在生產均衡點有:
MRTSLK=w/r。
它表示:為了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這就是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MRTSLK=MPL/MPK=w/r,進一步可以有:
MPL/w=MPK/r。
它表示:廠商可以通過多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無論用來購買哪一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邊際產量都相等,從而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
2、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最優條件:為了實現既定條件下的最小成本,廠商應該通過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花費在每一張要素上的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所帶來的邊際產量相等。
這就是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該原則與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生產最大產量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是相同的。當生產者的產量目標既定時,生產者可以通過尋找與該等產量線相切的等成本線,確定切點,就可以確定既定產量目標下,能夠帶來最大產量的生產要素的組合。
擴展:
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可以是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也可以是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這兩種情況的要素組合點都表現在圖形上,都是等成本線和等產量曲線相切之點。當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等於兩種要素價格之比時,或者每一種要素的邊際產量與它的價格之比相等時,廠商達到生產要素的最優成本組合。同時也說明邊際產量之比時對兩種要素的技術評價,而要素價格之比則是對它們的經濟評價把每一個不同產量下生產要素投入的最優成本組合的點相連而得到的曲線叫做廠商的生產擴張線。生產擴表示當生產要素的價格不變時,對應於每個可能的產出量的要素最優成本組合的軌跡。
供參考。
『貳』 每一個生產商是如何使生產費用最小化的
馬歇爾的生產理論就是他的供給理論。他用生產費用論來說明供給價格和供給規律。每個廠商在生產時都根據「替代原理」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力求使生產費用最小化。
『叄』 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求成本最小化
1、制定成本消耗標準定額;
2、每月對差異進行分析;
3、對人為引起的消耗差異要有嚴格的考核措施。
『肆』 降低成本的措施有哪些
一、培訓和提高員工的生產和管理技能,增產的同時減少不良品和報廢。
二、裁減臃員,一人可多職。
三、管控采購成本,加強采購監督。
四、物料消耗也要審計和控制。
五、做好安全工作,防火、防盜、防潮、防變質、防損毀。
這幾點是很基本的,一般的管理者都能想到,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方面。
(4)如何成本最小化擴展閱讀: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成本控制
1 目標不同成本控制以完成預定成本限額為目標,而降低成本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 項目不同成本控制僅限於有成本限額的項目,而降低成本不受這種限制,涉及企業的全部活動
2 過程不同成本控制是在執行決策過程中努力實現成本限額,而降低成本應包括正確選擇經營方案,涉及制定決策的過程,包括成本預測和決策分析
3 含義不同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又稱為絕對成本控制;降低成本還包括統籌安排成本、數量和收入的相互關系,以求收入的增長超過成本的增長,實現成本的相對節約,又稱為相對成本控制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費用和成本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有一定的關系。
兩者的聯系在於,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也就是說,生產成本是針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如某產品、某類產品、某批產品、某生產步驟等)對當期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而形成的,期末當期已銷產品的成本結轉計入當期的費用中。
兩者的區別是,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而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或商品相聯系,而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會計期間。
『伍』 精益生產如何減少成本,如何做好
1、看板式生產方式
大量的庫存不但會讓成本高居不下、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並且也很難看出問題在哪。看板式管理就是運用了精益生產的精髓。看板管理由客戶的合同訂單而啟動生產,所以不容易造成產品積壓,生產過程完全圍繞真正有效產出來進行。
2、TPM全員生產維修
生產車間頻繁發生各種故障,會導致企業生產效率下降、維修成本高,對於此類現象可以通過TPM全員生產維修等方法防患於未然,TPM全員生產維修可以降低因設備故障產生的停機停工現象,能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維修和生產成本。
3、流線化生產
流水線化生產可以根據產品類別的不同,按照加工順序依次排列,這樣有利於縮短搬運距離、讓在製品數量減少、縮短生產周期、同時生產空間也較小。相反生產不同步則容易造成中間過程的庫存積壓、生產不順暢、生產周期長等問題,流水線同步化生產有利於提高整體效率、減少浪費。讓設備操作和作業方法更為標准化,能夠讓任何一位操作者都能簡單操作多台設備,可以實現少人化作業,減少人員調配困難,有利於提高整體效率。
4、減少浪費損失
所謂浪費,就是有用的東西被當作無用的給拋棄了。科學的管理能夠有效減少損失與浪費。企業生產時,廢料、邊角料是否充分利用,設備是否充分使用,都直接影響著生產成本。以前自己曾參加過日本一個銅板生產加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它們通過一個計算機軟體系統,能把每一卷的的銅板切割時做到浪費最小化,基本上沒有浪費損失。
『陸』 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如何保持成本最小化
從市場角度解決問題:一是目前銷量是多少,價格是多少;二是影響銷量的因素主要是什麼,是價格的話是要上調還是下調?是其它因素的話努力解決了。三是只要確保出廠價大於成本價後,努力使銷量乘以價格達到最大值,這個最大值的銷量就是你最佳的產量組合了。(建議用一個直角坐標畫一個需求曲線,橫坐標代表銷量,縱坐標代表價格,你現在的價格和銷量先確定一個點,預計價格調整後的銷量是另外一個點,這樣大致畫一條直線,這樣你就大概知道你的最佳定價在什麼位置了,當然這是建立在你了解你的市場的基礎之上的)
『柒』 阿米巴經營理念是怎麼讓經營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為了使各部門的負責人及成員實踐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每天都能夠掌握自己部門正確的實績和進展情況這一點非常重要。承擔正確且迅速地提供各部門的訂單、銷售額、生產、費用、時間等實績數字這一職能的,正是經營管理部門。
以下介紹通過靈活運用阿米巴核算表系統,實踐「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案例。
以「每日核算」為目標的體系構建
在實踐阿米巴經營的過程中,為了完成當月的預定,「每日核算」,即根據每天的數字達成情況管理進度非常重要。
A公司原本使用了生產管理系統。一般來說,生產管理系統是以產品製造相關的信息管理為中心設計的體系。在A公司也是如此:
・收入信息根據產品和客戶進行了獨立統計,但並未按部門獨立統計;
・成果信息是按數量統計的,但未按金額統計。
存在以上兩點問題。也就是說,雖然系統里保存了大量的信息,但如果要用每個部門的經營信息進行分析,那麼仍然處於信息量不足、分部門信息分析方法缺失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構建第二天一早就能反映出前一天各部門實績數字的系統體系,以實現每日核算。具體來說,就是構建能夠實現每天晚上自動從現有系統中提取有關訂單、銷售額、驗收、生產、時間等各種實績數字,導入核算表;並能基於阿米巴經營運用規則正確計入(判斷計入部門、判斷計入科目、計算傭金金額等)的體系。
以「每日核算」為目標的現場對策
系統構建以後,生產現場已經可以做到靈活運用每天的實績數字,及時採取對策以實現「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例如,把原材料費的每日預定的累計和每日實績的累計製成圖表,由此對照計劃來管理原材料費實績變化。這樣一來,計劃累計的折線如果位於實績累計的折線的下方,就說明原材料費得到了削減,並產生了利潤。
以前主要是根據生產管理系統計算得出的需求量,來大致安排原材料的儲備。自從使用了管理圖表,就可以在生產現場確認庫存、良品率,從而調整原材料儲備。這樣做的結果是,雖然月中時原材料費超出了計劃數字,但通過調整,到月底結算時能夠實現控制在計劃內。而這些只有在每天都把實績數字及具體構成正確地反饋到各部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為實現「每日核算」目標的努力
管理部門萌生了及時、精確地提供經營信息的責任感。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
・對數字的理解,原本認為數字僅是會議資料中需要的信息,導入系統後認識到數字是能夠隨時反應現場實際情況的。
・認識到數字會在現場被靈活使用,因此票據處理中決不能有延遲或錯誤,變得能夠帶著這種緊張感處理業務。
這意味著,管理部門對自己部門的認知從處理事務、進行統計的部門,轉變為為核算部門改善經營提供支援的部門。
要實踐「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每天的實績能夠正確地反饋到現場非常重要。實現這一點,就能對現場員工對自己部門的經營狀況進行思考、乃至改變行動起到積極地影響。
系統在推進阿米巴經營的過程中能產生驚人的效果,因此相應的投資非常必要。在實踐阿米巴經營的過程中,經營管理部門要向著達成每日核算的目標,毫不妥協地構建體系、貫徹運用,這一點也非常必要。
『捌』 如何合理降低成本
將固定成本支出變為流動成本支出,另外一部分就是隱含的資金成本。很多企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經營過程當中資源的極大浪費,降低高資金成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固定成本最小化一般企業經營都會有兩部分成本,爭取在一次周轉以後再付款.
(2)所有收入盡可能要求購買方預付訂貨款或者收取預售賬款,一部分是顯性的經營成本,將不具有優勢的生產過程盡可能外包。
2.流動成本最小化和加速周轉
(1)降低物料成本
(2)降低人員成本
(3)降低應收賬款
(4)合理制定技術創新的成本
(5)降低管理成本
3、努力利用上游下游的資金
(1)所有需要支出的成本資產都盡可能由上游的供應商預付。
(3) 分析自身的優勢所在:
(1) 清理無效資產,將不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資產清理
(2) 必需的固定資產盡可能通過租用等方式使用,降低固定成本的重點如下
『玖』 請解釋既定成本的產量最大化和既定產量的成本最小化的最優條件
1、既定成本的產量最大化的最優條件:
由於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兩要素在生產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價格比例反映了兩要素在購買中的替代比率,所以,只要兩者不相等,廠商總可以在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對要素組合的重新選擇,使總產量得到增加。
在生產均衡點有:MRTSLK=w/r. 它表示:為了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廠商必須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要素的價格比例。這就是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
所以,上式可以寫為:MRTSLK=MPL/MPK=w/r,進一步可以有:MPL/w=MPK/r。它表示:廠商可以通過多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無論用來購買哪一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邊際產量都相等,從而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
2、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最優條件:
為了實現既定條件下的最小成本,廠商應該通過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花費在每一張要素上的最後一單位的成本支出所帶來的邊際產量相等。這就是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該原則與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生產最大產量的兩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是相同的。
當生產者的產量目標既定時,生產者可以通過尋找與該等產量線相切的等成本線,確定切點,就可以確定既定產量目標下,能夠帶來最大產量的生產要素的組合。
(9)如何成本最小化擴展閱讀
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可以是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也可以是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這兩種情況的要素組合點都表現在圖形上,都是等成本線和等產量曲線相切之點。當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等於兩種要素價格之比時,或者每一種要素的邊際產量與它的價格之比相等時,廠商達到生產要素的最優成本組合。
同時也說明邊際產量之比時對兩種要素的技術評價,而要素價格之比則是對它們的經濟評價把每一個不同產量下生產要素投入的最優成本組合的點相連而得到的曲線叫做廠商的生產擴張線。生產擴表示當生產要素的價格不變時,對應於每個可能的產出量的要素最優成本組合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