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業企業,從商品購入到銷售、到結轉成本,要做哪幾步分錄啊
商品購入,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銷售時,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成本,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Ⅱ 購入貨物,有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怎麼做會計分錄
借
原材料或庫存商品2742
借
材料成本差異
40.5
借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473.03
貸
銀行存款
3255.53
Ⅲ 生產企業,直接買的產成品,入庫、出庫、成本怎麼做會計分錄
1、購買產成品,直接計入庫存商品,還要考慮增值稅
DR:庫存商品
DR: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
CR: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等)
2、根據銷售產成品的數量及金額,辦理產成品出庫,同時結轉成本
DR: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
CR:主營業務收入
CR: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
DR:主營業務成本
CR:庫存商品
Ⅳ 購買及銷售商品的分錄怎麼做啊
1、購買時
借: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
2、銷售實現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5、計提消費稅
應納消費稅=*消費稅稅率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消費稅稅率)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消費稅稅率)
(4)購入商品做成本怎麼做分錄擴展閱讀:
庫存商品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生產的產成品一般應按實際成本核算,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期(月)末計算入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
生產完成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按其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農產品」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消耗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產品種類較多的,也可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可以單獨設置「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產品日常核算的,發出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對外銷售產成品(包括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發出產品還應結轉產品成本差異,將發出產品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二)購入商品採用進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委託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購入商品採用售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委託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委託加工商品的賬面余額,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對外銷售商品(包括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進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採用售價核算的,還應結轉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三)企業(房地產開發)開發的產品,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時,按實際成本,借記「開發產品」科目,貸記「開發成本」科目。期末,企業結轉對外轉讓、銷售和結算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企業將開發的營業性配套設施用於本企業從事第三產業經營用房,應視同自用固定資產進行處理,並按營業性配套設施的實際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Ⅳ 公司購入商品一批,沒有發票,應該怎麼做會計分錄
暫估入賬,按照不含稅成本價暫估如下: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等到發票拿到之後做紅字沖回,再按照正常的采購做賬
Ⅵ 采購原材料會計分錄怎麼做
購入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發票賬單與材料同時到達。簡稱為「單貨同到」。
會計分錄為: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等
發票賬單已到、材料未到。簡稱為「單到貨未到」。想學習更多關於會計分錄問題可免費領取試聽課程
會計分錄為: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等
材料到達、驗收入庫後: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材料已到、發票賬單未到。簡稱為「貨到單未到」。
具體會計分錄為:
借:原材料(暫估價值)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下月初將上筆分錄用紅字沖回:
借:原材料(暫估價值)(紅字沖銷)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紅字沖銷)
等到發票賬單到後,再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等
採用預付貨款的方式采購材料。簡稱為「預付貨款方式購貨」。
預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預付金額)
貸:銀行存款
收料後: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預付賬款(實際應付金額)
補付貨款:
借:預付賬款(預付與應付差額)
貸:銀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項:
借:銀行存款
貸:預付賬款(預付與應付差額)
對於想要了解更多會計實操的學員可以選擇恆企教育,恆企教育以精品課程、精品教學、精品服務,為社會及企業輸送更多經驗強、實力硬的經營管理型財務人才,用專業的力量幫助每一位學子。
Ⅶ 購進貨物會計分錄怎麼做
1、購進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2、使用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期末計提職工薪酬: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國內購進的一般商品,應以進貨原價(即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列的價款)作為其采購成本,國內購進的農副產品應以進貨原價和收購不含稅產品時所支付的稅金作為其采購成本。
(7)購入商品做成本怎麼做分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每張憑證都有相應的會計分錄,有了會計分錄就會有會計科目,收入或者支出的明細來判定該用什麼科目,有些科目容易混淆視聽,例如應收預付,應付預收,只有真正理解每個科目所含的意思才能做對每筆分錄。
2、每張發票上都會有相對應的金額,有些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看錯小數點,從而導致金額對不上,所以做完賬之後要先對科目余額表,一般納稅人要看進項與銷項是否與國稅上面的數據對起來了 在看銀行存款的余額與銀行明細賬余額是否一致。
3、貸方記賬符號、賬戶、金額都要比借方退後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貸方在右。
4、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復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Ⅷ 購入產品配件會計分錄怎麼做
購入時: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生產領用時(按領料單):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
貸:原材料
銷售原材料: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銷項稅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原材料
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
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Ⅸ 工業企業老闆直接把庫存商品的成本告訴我怎麼做分錄
製造業的公司銷售收入前要先購入原材料,將原材料加工成庫存商品,然後對商品進行包裝。這樣包裝好的商品在未售出之前就屬於公司的庫存商品,那麼庫存商品可以直接結轉成本。
庫存商品直接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
計算出已銷售產品的數量和存貨單價,然後算出成本總額,主營業務成本:是損益類帳戶,用來核算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記已銷售商品產品勞務供應等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帳戶的數額,結轉後應無余額。該帳戶也應按產品類別設置明細分類帳戶。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庫存的各種外購商品、自製商品產品、存放在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存放在外庫或存放在倉庫的商品等。為進行庫存商品的核算主要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商品流通企業還應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