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產成品的實際成本該如何准確計算
這是你們內控方法的問題,如果內控細致完全可以做到。
第一步 領用原材料 領料的時候,必須註明領用原材料所對應的計劃生產的產品名稱、以及產品數量(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內控環節!工廠是否有計劃成本,如果沒有的話是不可能完整這第一條的。)
第二步 生產的時候 是否是根據第一步領用的材料用到了對應的產品和訂單上!如果領料是正常的,但是領出以後隨便用的話,也無從談起最後計算的准確性。
第三步 產成品入庫。產成品入庫單上是否能跟蹤到這批產成品對應的批次。就是你是否能查到領料日期和領料數量。
如果這三步都完成的話,恭喜,你得到了准確的該批產品的原材料耗用量。
這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很多大企業也是這么做的。
也是甲骨文 SAP 用友 金蝶 他們一個很主要的服務領域。
物料控制。
如果不明白直接 給我發消息吧。我原來就是給公司建立內控制度的。
Ⅱ 如何計算產成品成本
總成本=120*12.7+547.49=2071.49
每克成本=2071.49/(180*300+80*1040)=0.01509832361516
180g雞爪每袋成本=0.01509832361516*180=2.72元
80g雞爪每袋成本=0.01509832361516*80=1.21元
Ⅲ 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成本計算公式:期末成本金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不同的行業計算成本的方法可能會不一樣;不輪做什麼方面的投資,成本的控制和核算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成本計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對象,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以確定各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
生產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資,直接的費用。就是組成產成品的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的費用(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等等)=買入價+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銷售發生的費用不作為成本核算)。
(3)產成品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由於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成本的具體計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經過人們的長期實踐,形成了幾種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即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當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企業的規模、生產組織形式和技術特點不同,成本計算的對象也會不--樣。例如,有的企業只生產最終的產成品,而有的企業除生產最終的產成品外,還生產各種各樣的半成品。有的企業是採用大批量生產,而有的企業是採用小批量生產,甚至是單件生產等。
Ⅳ 產品生產成本怎麼計算
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公式為:生產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
同時,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就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具體公式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生產成本就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者是為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生產成本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分別為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和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Ⅳ 產品成本怎麼算
產品成本演算法:通過設置「生產成本」明細賬戶核算,按生產的產品所需進行計算。
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動力(電費)、燃料(煤、柴油)、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等等。按實際使用記賬,月底合計就是當月生產成本。有的企業還有直接成本外的記「製造費用」。
生產成本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本月生產線領用的原材料金額全部計入該科目
2、直接人工。本月給直接產線工人發放的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薪酬支出全部計入該科目
3、製造費用。與生產有關的所有費用,無法直接歸集到哪種產品上的,都先計入製造費用,月末將所有製造費用結轉到「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
(5)產成品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為了反映費用的發生及按用途分類的情況,需要作一筆會計分錄,即:
借: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貸:有關資產負債賬戶
Ⅵ 生產成本與產成品成本具體怎樣核算!
生產成本科目下分為「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明細科目,並設相應子細目。輔助生產成本在歸集後,也要分配到「基本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等科目。
另外,月末,製造費用要轉入生產成本科目,保證「製作費用」月末無余額。
產成品成本是生產成本中分配到已完工產品的部分,也就是扣除在產品(含半成品)的部分,劃分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方法包括: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2、沿用年初在產品成本;3、約當產量法;4、在產品按定額分配;5、按定額比例分配成本。
通常使用的是約當產量法分配,即按完工程度將在產品摺合為相應數量的產成品。
介紹一個分錄: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等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借:產成品(已完工部分的入賬價值)貸:生產成本
Ⅶ 如何最合理的算出產成品的成本來
1)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三個部分。 其中直接材料可據領料單,直接計算得出;直接人工則是按生產進度表或工時統計表中該產品的工作天數或工時數,把車間月工資分配得出。製造費用分配是成本核算中的難點。由於製造費用項目多屬於固定費用,建議可取近幾月的平均製造費用金額作為一個依據,再按照本月的計劃產量進行簡單的分配。 2)成本核算應建立在真實數據、可靠的計算方式取得。而損益平衡點屬於預算性質的數據,受預算數據的來源、預算人員的主觀因素等影響;而且固定費用較大的企業,其固定費用的分攤受當期產量的影響,單位固定成本波動比較大。故,兩者之間出現差距是很正常的。 以上屬個人觀點,供參考。
Ⅷ 產成品成本計算有幾種方法
直接成本計演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計算。
間接成本計演算法:解決間接費用如何計算成本的方法。製造費用分配的計算一般以生產工時、機動工時、產值、直接成本為標准。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間接費用額=該種產品分配標准數×間接費用分配率 。
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計演算法。
約當產量法。約當產量即月末在產品的實際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數量。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製造成本只包括服務於生產而發生的各種費用(一般指生產車間費用),不包括企業營業費用(在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管理費用(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而發生的費用)、財務費用(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費用)等三大費用,而是將這三大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計入發生當月的損益之中。
Ⅸ 完工產品成本是怎麼進行核算的
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1、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期初生產成本和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應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是成本計算工作中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企業應當根據生產特點、組織特點及管理要求,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對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進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法」,是指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產量,生產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約當產量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一單位成本×產成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成本
在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時,原材料成本項目和其他成本項目是有區別的。在計算原材料成本項目的約當產量時,應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不論產品完工與否,每一在產品數量應負擔的原材料費用與完工產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換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逐步投料的,那麼,各成本項目都按完工程度計算出相同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則原材料項目不需要計算約當產量(或約當產量就等於在產品數量),其他成本項目要按完工程度計算約當產量。
採用約當產量法,要求科學地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而這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企業可以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採用技術或其他方法測算出完工程度。產品工時定額工作做得好的企業,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產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於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原材料項目視為全部完工)。
[例]甲產品的單位工時定額為100工時,經過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的單位工時定額是:第一道工序30工時,第二道工序70工時。則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計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是指先對在產品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數量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計算出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並進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減去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即為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可以相互抵銷的企業。
(6)定額比例法。
定額比例法是指按定額(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與定額成本法相比,定額比例法要求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制定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因此,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根據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作比例分配。通常情況下,材料項目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項目則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在定額比例法下,相關的計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1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資(或其他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2、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及自製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為在建工程生產的專用設備和提供修理勞務等。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應從「生產成本」科目轉出。其中,產成品轉入「產成品」科目;自製材料、工具、模型等轉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為在建工程提供的勞務,不論其完工與否,均應結轉至「在建工程」科目。「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表示月末在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