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醋的製作方法和原料是什麼
制醋技術
釀醋原料除糯米外,還有許多雜糧,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澱粉等。由於各種原料性質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與糯米釀醋法也有不同之處,以下介紹民間傳統的利用各種雜糧釀醋的技術。
一、原料配比
1、高粱100斤,大麴63斤,用水量在蒸前為75公斤,蒸後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鹽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為蒸前275公斤、蒸後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細谷糠175公斤,食鹽13公斤。
二、粉碎蒸熟
代料釀造一般都必須通過粉碎這一道工序,然後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觸面,以有利於發酵和原料糊化均勻,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
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鍾後,即可攤開。晾至40度以下時,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勻。當溫度降至17℃-18℃時即可人工制醋。較低的溫度可促使糖化和酒精發酵完全。酒精產量高。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質。
四、入壇發酵
把拌曲後的原料裝入發酵缸或壇內進行發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酵後,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並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後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
通過壇內醋化後,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
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澱過濾後即為香醋。
其他一些歷史悠久的果醋,例如柿子醋是不加入其他調味品的,這個是有別其他醋的生產方法。
歷史
醋和鹽一樣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自行生成,在古巴比倫時代即有醋的記錄留下。一般而言,東方國家以穀物釀造醋,西方國家以水果和葡萄酒釀醋。在中國,通常認為醋在西周時開始被釀造,但也有人認為醋起於商朝或更早。漢朝時醯被稱為醋。在中東,古埃及時期就已出現了醋。
由於都是通過發酵釀造獲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酒醋同源,凡是能夠釀酒的古文明,一般都具有釀醋的能力,因為在化學上酒精是乙醇,經過有氧發酵後可以形成乙酸也就是醋酸,釀造過程中只要再將酒經過發酵就能釀造醋。
分類
由於原料,工藝,飲食習慣的不同,各地的醋的口味相差很大,一般可以分為固態發酵的黑醋和液態發酵的紅醋、白醋兩大類。在中國北方大多數醋都是黑醋,最著名的醋種當屬明朝時發明的山西老陳醋。山西人以愛好食用醋而全國聞名,有「繳槍不繳醋」的笑談。
在中國南方,黑醋產品中影響最大的有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兩者,以上三種黑醋構成了中國四大名醋的前三位。此外,食用海鮮較多的東南沿海地區則大量使用液態發酵的紅醋,其主體為浙江米醋,下有湖州老恆和、紹興仁昌醬園、紹興咸亨、廣東珠江橋、豫西賈氏柿子醋等品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醋
㈡ 制醋的成本的多少啊
醋的原料十分廣泛,凡含澱粉、糖、酒精成分的干稀原料都可用來制醋,玉米、高梁、碎米、小麥、甘薯、土豆、菊芋及各種糖糟、酒糟等部是制醋的好原料。本文以適宜家庭作坊生產的發酵醋為例.簡述制醋的具體方法:制醋用具發酵缸1隻(在缸底中間或在缸的側面最下處鑽一小圓孔)、熬醋鍋1隻、貯醋罐數只。制醋原料玉米、高梁、小米、大米、糟類等含澱粉類雜糧,醋用發酵劑、食鹽、糖色、谷糠、花椒、小茴香等。配料比例糧食】00公斤、醋用發酵劑10—12公斤、食鹽25公斤、糖色10公斤、谷糠80公斤.花椒、小茴香各0.5公斤,大茴香、肉桂、丁香、陳皮、姜、胡椒各0.05公斤.制醋方法1.翻拌在搴內溫度始終保持存28—32攝氏度左右的前提下,將玉米、高粱等糧食粉碎後,潤濕拌勻。然後蒸煮成熟至園汽約一小時.將熟料在攤場上翻拌。待料溫晾至38攝氏度時,添加醋用發酵劑和醋酸菌液,充分進行翻拌.水分約為60%r一62%(用手握料醅見指縫有水而不滴落為宜)裝入缸內。發酵缸一般裝90一110公斤醋醅。裝時不要把料壓得太實。2.糖化人缸後約18小時左右,進入澱粉糖化及酒精發酵階段。醋醅料溫升到38攝氏度即行翻缸.將醋醅倒入預先設制好的空缸內.再將下一缸醋醅倒入新空出的缸中。如法將所有醋醅倒一遍.即可暫時控制溫度上升。3.倒醅過8小時後.品溫再次上升至38—39攝氏度.可再行倒醅操作。在此階段.每天翻醅後要用塑料膜和草簾蓋壓在缸口,防止酒化過程中酒精被氧化散失.影響成品醋的轉化率,品溫控制在39攝氏度以內。4.醋化入缸發酵6—7天,品溫下降至32—33攝氏度,證明酒精發酵基本結束。此時為增加供氧量以利醋化充分.每100公斤醋醅要拌入礱糠6公斤。拌糠操作可分兩次,先將一半糠倒入缸中.用雙手調拌上半缸醋醅,調勻後倒入另一空缸中。再將另一半糠倒入拌勻.即可保溫發酵。5.加鹽拌糠後的一至二天內溫度上升到38攝氏度時開始二次倒醅。每隔24小時倒醅一次.醋酸發酵10一12天左右,溫度下降到28攝氏度時酸味刺鼻,顏色呈古銅色.醋料發酵成熟。為防止醋醅變質,可加入1%的食鹽。加鹽的方法是:先將食鹽的一半撮在醋醅上,用杴翻起上半缸醋醅.拌勻後倒在另一缸內,次日再將餘下的一半食鹽倒人,並用杴翻拌即可。加鹽後再封閉存貯20—30天,以增加醋的色、香、味,並進一步提高出醋率。6.淋醋把發酵成熟的醋醅取出.放入淋缸,塞嚴淋缸孔,用清水先浸泡.水的用量以淹過醋醅面5—10厘米為宜。4小時後放開淋孔,開始淋下的醋渾濁,可返回再淋,直至澄清。這樣』100公斤醋醅可淋醋酸含量為4%的頭醋125公斤。另外,可I:11~睜-淋完頭醋的醋醅再浸泡125公斤左右含醋酸很低的醋水.以供下次淋頭醋浸泡醋醅用,這樣可提高醋的質量。管加工與製作如需要陳醋.町將淋出的頭醋貯入用塑料膜封口的缸內日曬.以促其酯化,使其成為香味醇厚、清透明亮的優質陳醋。7.沸煮無論新醋、陳醋,必須將成品醋加熱85—90攝氏度.並加入7%的食鹽,糖色、花椒、小茴香各3克,大茴香、肉桂、丁香等適量放人鍋內,維持35分鍾.將煮沸的醋放至缸中,陳釀、澄清,化檢合格後包裝出售。
參考資料: http://www.gotoread.com/vo/1588/page159272.html
㈢ 怎麼製造醋
很難自己釀造。
釀醋原料除糯米外,還有許多雜糧,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澱粉等。由於各種原料性質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與糯米釀醋法也有不同之處,以下介紹民間傳統的利用各種雜糧釀醋的技術。 一、原料配比 l、高粱100斤,大麴63斤,用水量在蒸前為75公斤,蒸後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鹽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為蒸前275公斤、蒸後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細谷糠175公斤,食鹽13公斤。 3、濕澱粉渣160公斤,鮮酒糟160公斤,麥皮100公斤,谷糠100公斤,曲40公斤,酵母20公斤,食鹽12公斤。 4、米糠50公斤,麥皮50公斤,曲20公斤,醋酸液80公斤。 二、粉碎蒸熟 代料釀造一般都必須通過粉碎這一道工序,然後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觸面,以有利於發酵和原料糊化均勻,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 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鍾後,即可攤開。晾至40度以下時,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勻。當溫度降至17℃-18℃時即可人工制醋。較低的溫度可促使糖化和酒精發酵完全。酒精產量高。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質。 四、入壇發酵 醋
把拌曲後的原料裝入發酵缸或壇內進行發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酵後,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並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後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 通過壇內醋化後,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澱過濾後即為香醋。
㈣ 如何製造醋酸
乙酸又稱醋酸,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典型的脂肪酸。被公認為食醋內酸味及刺激性氣味的來源。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劑。食品工業方面,在食品添加劑列表E260中,乙酸是規定的一種酸度調節劑。
乙酸的制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現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僅占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由生物制備的。75%的工業用乙酸是通過甲醇的羰基化制備,具體方法見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個世界生產的純乙酸每年大概有500萬噸,其中一半是由美國生產的。歐洲現在的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噸,但是在不斷減少。日本每年也要生產70萬噸純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為650萬噸,除了上面的500萬噸,剩下的150萬噸都是回收利用的。
發酵法
有氧發酵
在人類歷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桿菌屬細菌制備。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這些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麥芽、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有這些細菌達到的化學方程式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變為醋。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氧氣使得此過程加快。
現在商業化生產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國。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新鮮空氣從他的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改進後的空氣供應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制醋的時間。
現在的大部分醋是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制備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制備完成。
無氧發酵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糖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業化學感興趣的是,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直接使用糖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到現在為止,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制備後濃縮更經濟。所以,盡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
㈤ 酒糟怎樣造醋
有一種製造食醋的方法。其特徵是利用酒精液里已有的營養成分,根據酒糟液的酸量,按照食醋的酸量標准,補充適量的醋酸調整酒糟液(清液)的酸量,並加入適當的食鹽。味精、焦糖、苯甲酸鈉等成分調制而成。
其工藝流程為酒槽液榨濾——→測酸——→調整補充——→滅菌——→包裝。
(5)制醋的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醋是將醋酸菌加入食醋原料中,或用天然醋酸菌發酵過濾而成。其特點是乙二醇的味道,儲存時間越長,醋酸菌和蛋白質產生的沉澱物越多,顏色逐漸變暗。
此外,由於其營養價值高,釀造食醋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精髓,通過食醋與食物的天然結合來補充營養,提高身體自身的機能,從而使身體更加健康。
醋釀造的健康益處:
預防高脂血症,消除疲勞,降低血壓,活血化瘀,促進能量代謝,幫助消化,美容,延緩衰老,具有抗菌和殺菌作用。
㈥ 醋怎麼製造呀
香醋釀造工藝
香醋以鎮江香醋為代表,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名醋,具有色、香、酸、醇、濃」的特點,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一、原料:傳統製法以黃酒糟為主要原料,但產量較低,現改為優質糯米。二、輔料:麩皮、稻殼、食鹽、食糖。三、配料:糯米1000kg、麩皮1700kg、稻殼940kg、酒麴4kg、麥曲60kg、食鹽40kg、食糖12kg。四、工藝:糯米→浸泡→蒸煮→酒麴→酒發酵→麩皮、稻殼→醋發酵→加鹽→陳釀→淋醋→煎醋→成品。五、操作:1、浸泡糯米,要求米粒浸透無白心,一般冬季浸泡24小時,夏季15小時,春秋季18—20小時。然後撈出放入籮筐,用清水反復沖洗。瀝干後蒸煮,要求熟透,不焦、不粘、不夾生。蒸飯取出後用涼水沖淋冷卻,冬季至30℃,夏季25℃,然後拌人酒葯,拌勻後裝缸搭窩成「V」型,再用草蓋封缸,防止污染和注意保溫。2、保持發酵品溫,一般發酵4天後,飯粒上浮,汁有酒香氣,再添加水分和麥曲、保持品溫。24小時後開耙,以後每天開耙1—2次,直到酒醪成熟。3、將酒醪中加入麩皮拌勻,取發酵好的成熟醋醅適量,再加少許稻殼及水,用手充分搓拌均勻,放於醅面中心處,再上復一層稻殼,不須加蓋,進行發酵。4、發酵3—5天後,即將上復稻殼揭開,把上面發熱的醅料與下層醅料再加適量稻殼充分拌勻,進行過勺,一缸料醅分10次逐層過完,每天一次,每次皆添加適量稻殼,並補加部分溫水。過勺完畢,原缸「露底」,料醅全部過到另一缸。5、過缸後,應天天翻缸,即將缸內的醋醅全部翻過裝入另一缸。期間應注意掌握溫度。經過7天發酵,溫度開始下降,酸度不再上升,即表明發酵完畢。6、醋醅成熟後,立即向缸中加鹽,並進行拼缸,做到缸滿醅實,醅面上復一層食鹽,缸口用塑料布封嚴,進行陳釀。封缸七天後,再翻缸一次,整個陳釀期20-30天,陳釀時間越長,風味越好。7、將陳釀後的醋醅加水加色浸泡,進行淋醋,採用套淋法,循環泡淋,每缸淋醋三次。8、將頭汁醋加糖攪拌融化,澄清後過濾,加熱煮沸,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存放。六、一級香醋質量標准:1、感官指標:色澤一深褐色,色澤明亮,無明顯沉澱;香氣一芬芳濃郁;口感一酸而不澀,香而微甜,無異味。2、理化指標:濃度11—12°B'e;總酸-》6.4g/100ml;糖分≥1.5g/100ml。
原料配方甘薯100千克、酵母菌培養液40千克、醋種40千克、炒麥粉少許。 製作方法1.把生甘薯切成細絲,加3倍的水浸漬2小時。壓榨去水,蒸熟。蒸熟後和以少量的炒麥粉,和醬油曲製作一樣製成甘薯曲。 2.按照生甘薯100千克,加水90千克的配合比例,使曲和水在55℃條件下糖化5小時。冷至30℃。加入酵母培養液40千克,使其在28℃發酵4—5日,最後再加入醋種40千克,經2—3星期後醋可以成熟。
㈦ 醋是用什麼釀造的
很多人都在問醋用什麼做的釀造的,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醋用什麼做的釀造的。
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南方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北方以高粱和小米為主,中原以小麥為主,川陝多用麩皮。現多也有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乾等代用的。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澱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後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乙醇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醋是中國各大菜系中傳統的調味品,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在三千年以上,一般可以分為固態發酵的黑醋和液態發酵的紅醋、白醋兩大類。醋主要以糯米、小麥、高粱等作為原料發酵製成,有氨基酸、乳酸、有機酸等多種成分,中國著名的醋有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四川保寧醋、天津獨流老醋等。
以上就是醋用什麼做的釀造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㈧ 醋的釀造過程詳細的
制醋技術
一、原料配比
1、高粱100斤,大麴63斤,用水量在蒸前為75公斤,蒸後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鹽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為蒸前275公斤、蒸後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細谷糠175公斤,食鹽13公斤。
二、粉碎蒸熟
代料釀造一般都必須通過粉碎這一道工序,然後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觸面,以有利於發酵和原料糊化均勻,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
把蒸熟的原料燜放15-20分鍾後,即可攤開。晾至40度以下時,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勻。當溫度降至17℃-18℃時即可人工制醋。較低的溫度可促使糖化和酒精發酵完全。酒精產量高。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質。
四、入壇發酵
把拌曲後的原料裝入發酵缸或壇內進行發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酵後,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並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後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
通過壇內醋化後,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
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澱過濾後即為香醋。
(8)制醋的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吃醋禁忌
1、正在服用某些西葯者不宜吃醋。因為醋酸能改變人體內局部環境的酸鹼度,從而使某些葯物不能發揮作用,磺胺類葯物在酸性環境中易在腎臟形成結晶,損害腎小管,因此服此類葯物時不宜吃醋。
正在服碳酸氫鈉、氧化鎂、胃舒平等鹼性葯時,不宜吃醋,因醋酸可中和鹼性葯,而使其失效。使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紅黴素等抗菌素葯物時,不宜吃醋,因這些抗菌素在酸性環境中作用會降低,影響葯效。
2、服「解表發汗」的中葯時不宜吃醋。因醋有收斂之性,中醫認為,酸能收斂,當復方銀翹片之類的解表發汗中葯與之配合時,醋會促進人體汗孔的收縮,還會破壞中葯中的生物鹼等有效成分,從而干擾中葯的發汗解表作用。
3、胃潰瘍和胃酸過多患者不宜食醋。因為醋不僅會腐蝕胃腸黏膜而加重潰瘍病的發展,而且醋本身有豐富的有機酸,能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從而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以免胃酸增多、潰瘍加重。
4、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應忌用。因食醋會導致身體出現過敏而發生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症狀。另外,一些對醋有不適應者應謹慎食用。患低血壓的病人食醋會導致血壓降低而出現頭痛頭昏、全身疲軟等不良反應。
5、老年人在骨折治療和康復期間應避免吃醋,醋由於能軟化骨骼和脫鈣,破壞鈣元素在人體內的動態平衡,會促發和加重骨質疏鬆症,使受傷肢體酸軟、疼痛加劇,骨折遲遲不能癒合。
6、不論你的胃腸多強健,都不適合在空腹時喝醋,免得刺激分泌過多胃酸,傷害胃壁。在餐與餐之間,或飯後一小時再喝醋,比較不刺激胃腸,順道幫助消化。
㈨ 醋是怎麼釀造出來的(釀造工藝)
傳統食醋的釀造方法分為固體法釀醋和液體法釀醋。
1、山西老陳醋——固體法釀醋
用大麴酒制醋:以高粱米為關鍵原材料,運用大麴酒中代謝的酶,開展超低溫糖化與酒精發酵後,將完善醋醅的一半放置熏醅主缸,用慢火加溫,進行熏醅後。
再添加另一半完善醋醅淋出的醋液侵泡,隨後淋更新醋。最終,將新醋經三伏一冬季曬液與撈冰的特釀全過程,做成顏色黑裼、材質粘稠、怪味醇正、具備獨特芬芳的食用醋。
2、鎮江香醋——固體法釀醋
用小調制醋:以檽米和稻米為原材料,先運用小調(別稱酒葯)中的根霉和酵母菌等微生物菌種,在米飯粒上開展固體發酵,邊糖化邊發醇。再放水及麥曲,再次糖化和酒精發酵。
隨後酒醪中拌入麥麩成固體入缸,加上高品質醋醅作種子,選用固體層次發醇,逐漸擴張醋酸菌繁育。經老陳醋釀後,選用套淋法淋出醋汁,添加炒米色及白砂糖配置,回應後,加溫燒開而得米醋。
3、福建省紅曲老醋——固體法釀醋
以麥麩為主要材料,用檽米加酒或蓼汁做成醋母開展醋酸發酵,醋醅特釀一年,製取口味與眾不同的麩醋。
4、黑龍江省丹東市白米醋——液體法釀醋
以檽米、紅曲、白芝麻為原材料,選用分次加上法,開展當然液態發酵,並經3年特釀,最終加白砂糖配置而得製成品。
醋的分類:
1、釀造醋
生產時間長,成本增加。用穀物等澱粉質為原材料,經微生物菌種白酒釀造、糖化、酒精發酵、醋酸發酵等環節釀造而成,主要成分除冰醋酸(3%~5%)外,還帶有各種各樣碳水化合物、檸檬酸、糖原、維他命、純正酯等營養元素及口味成份。
2、人造合成醋
醋精,是以服用冰醋酸,加上水、怪味劑、調味品,調味料、食品色素勾調而成。醋味非常大,但無香氣。冰醋酸對身體有一定的浸蝕功效,應用時要開展稀釋液,一般要求冰醋酸成分不可以超出3-4%。這類醋沒有食用醋中的各種各樣營養元素,因而不易長霉霉變;但沒有營養成分功效。
㈩ 醋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原材料是什麼
糯米、大米、高粱、小米、玉米、甘薯、馬鈴薯等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澱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後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豫西陝縣的賈氏柿子醋在歷史上曾經作為貢醋。
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10)制醋的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釀醋原料除糯米外,還有許多雜糧,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澱粉等。由於各種原料性質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與糯米釀醋法也有不同之處,以下介紹民間傳統的利用各種雜糧釀醋的技術。
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食醋產品標簽上應標明總酸的含量。總酸含量是食醋產品的一種特徵性指標,其含量越高說明食醋酸味越濃。
食醋的總酸含量要≥3.5g/100ml。看清生產日期,不要購買過期產品。看清生產廠家,不要被類同標簽圖案誤導。並不是同一地方的產品都具有代表該地方產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