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
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轉銷法;二是備抵法。
1、直接轉銷法是指在壞賬損失實際發生時,直接借記「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這種方法核算簡單,不需要設置「壞賬准備」科目。關於直接轉銷法,我們還應掌握以下兩個要點:
第一,該法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
第二,在該法下,如果已沖銷的應收賬款以後又收回,應做兩筆會計分錄,即先借記 「應收賬款」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科目;然後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2、備抵法是指在壞賬損失實際發生前,就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估計損失,並同時形成壞賬准備,待壞賬損失實際發生時再沖減壞賬准備。
估計壞賬損失時,借記 「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壞賬准備」科目,貸記「壞賬准備」科目;壞賬損失實際發生時(即符合前述的三個條件之一),借記「壞賬准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已確認並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後又收回時,借記「應收賬款」,貸記「壞賬准備」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
(1)壞賬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應收款項的壞賬准備。
二、本科目可按應收款項的類別進行明細核算。
三、計提壞賬准備的主要環節。
(一)資產負債表日,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本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大於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計提;應計提的壞賬准備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分錄。
(二)對於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作為壞賬,轉銷應收款項,借記本科目,貸記「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分保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科目。
(三)已確認並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後又收回的,應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分保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同時,借記「存款」科目,貸記「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分保賬款」、「其他應收款」、 「長期應收款」等科目。
對於已確認並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後又收回的,也可以按照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壞賬准備。
會計分錄:
⑴直接轉銷法
①實際發生損失時
借:管理費用
貸:應收賬款
②重新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貸:管理費用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⑵備抵法
①提取壞賬准備金時
借:信用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②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准備
貸:應收賬款
③重新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准備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2. 應收賬款成本的壞賬成本
應收賬款成本—壞賬成本:
壞賬成本,即因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這一成本一般與應收賬款數量同方向變動,即應收賬款越多,壞賬成本也越多。基於此,為規避發生壞賬成本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應合理提取壞賬准備。
3. 壞賬費用怎麼計算
企業只能採用備抵法核算壞帳損失。
計提壞帳損失的方法有:應收帳款余額百分比法、帳齡分折法
銷貨百分比法、個別認定法 四種方法。
壞帳准備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本期應提取的壞帳准備=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提壞帳准備金額-壞帳准備科目的貸方余額。
當期應收款項應包括各項應收款項。
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提壞帳准備金額大於壞帳准備科目的貸方余額時,應按其差額提取壞帳准備;如果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提壞帳准備金額小於壞帳准備的貸方余額時,應按其差額沖減己計提的壞帳准備;如果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提壞帳准備金額為零,應將壞帳准備科目的余額全部沖回。
計提壞帳准備時
借:管理費用一計提的壞帳准備
貸:壞帳准備
4. 壞賬費用按應收賬款的百分比,還是成本的百分比
採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核算壞賬損失,壞賬准備的提取比例5‰,,根據有關資料進行賬務處理及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一、應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
年末應計提的壞賬准備金額=當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5‰+「壞賬准備」的借方余額-「壞賬准備」的貸方余額。
二、壞賬准備計提、核銷、壞賬收回的相關會計分錄
(1)年末計提壞賬准備時,
①年末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數>0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②年末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數<0
借:壞賬准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③年末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數=0,則不作會計分錄
(2)應收賬款發生壞賬損失時,
借:壞賬准備
貸:應收賬款
(3)已轉銷的應收賬款在以後又收回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同時,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准備
5. 財務管理問題求解答
1、公司採用寬松的信用政策第二年成功,第三年不成功。
第二年盈利增加:(2640-2400)X(1-65%)-0=84
成本費用增加:
機會成本:(2640X60/360-2400X30/360)X65%X20%=31.2
管理成本:40-24=16
壞賬成本:79.2-48=31.2
增加稅前損益:84-(31.2+16+31.2)=5.6
第三年盈利增加:(2800-2640)X(1-65%)-0=56
成本費用增加:
機會成本:(2800X90/360-2640X60/360)X65%X20%=33.8
管理成本:56-40=16
壞賬成本:140-79.2=60.8
增加稅前損益:56-(33.8+16+60.8)=54.6
2、第三年改變信用條件後
第三年盈利增加:(2640-2800)X(1-65%)-0=-56
平均收現期:10X60%+20X15%+60X25%=24天
成本費用增加:
機會成本:(2640X24/360-2800X90/360)X65%X20%=-68.12
管理成本:30-56=-26
壞賬成本:2640X2%-140=-87.2
現金折扣成本增加:
2640X60%X2%+2640X15%X1%=35.64
增加稅前損益:-56-(-68.12-26-87.2+35.64)=89.68
改變信用政策後,第三年將比原信用政策下增加稅前損益89.68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6. 什麼是壞賬如何認定壞賬
壞賬,全稱壞賬損失,又稱呆賬,是指企業確定不能收回的各種應收款項,企業壞賬損失根據《財政部關於建立健全企業應收款項管理制度的通知》(財企[2002]513號)的規定確認。
一筆應收賬款在什麼時候才能被被確認為壞賬,其條件通常是由會計准則或制度給出的。不論會計准則或制度如何變化,在會計實務中,壞賬的確認都要遵循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和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盡量做到真壞賬損失實、准確、切合本單位的實際。一般來說,應收賬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就應將其確認為壞賬:
1、債務人死亡,以其遺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的賬款;
2、債務人破產,以其破產財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的賬款;
3、債務人較長時期內未履行其償債義務,並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無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極小的賬款。
上述三個條件中的每一個條件都是充分條件,其中第3個條件是需要會計人員作出職業判斷的。我國現行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壞賬損失的決定權在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
檢查方法
查賬人員應運用審閱法、復核法來檢查企業的「應收賬款」賬戶年末余額和「管理費用」賬戶有關明細賬發生額,檢查企業壞賬准備金計提的范圍和標準是否正確,有無通過少提或多提壞賬准備來調節當期損益的情況。
通過審閱「壞賬准備」、「管理費用」等賬戶及時對應賬戶,來檢查企業是否有利用直接轉銷法或備抵法前後期的不一致來調節當期損益的情況;審核「壞賬准備」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及相關原始憑證,查證有無人為多沖或少沖壞賬准備的情況。
審核「壞賬准備」賬戶的貸方發生額或相應賬戶及相關的原始憑證,查證企業是否存在將收回的、已核銷的壞賬損失未記入「壞賬准備」賬戶而記入其他賬戶如「應付賬款」賬戶的情況。
7. 應收賬款如何計提壞賬
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有四鍾方法
(一)余額百分比法
這是按照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壞賬百分比由企業根據以往的資料或經驗自行確定。在余額百分比法下,企業應在每個會計期末根據本期末應收賬款的余額和相應的壞賬率估計出期末壞賬准備賬戶應有的余額,它與調整前壞賬准備賬戶已有的余額的差額,就是當期應提的壞賬准備金額。
採用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如下:
1.首次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應收賬款余額×壞賬准備計提百分比
2.以後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當期按應收賬款計算應計提的壞賬准備金額+(或-)壞賬准備賬戶借方余額(或貸方余額)
(二)賬齡分析法
這是根據應收賬款賬齡的長短來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通常而言,應收賬款的賬齡越長,發生壞賬的可能性越大。為此,將企業的應收賬款按賬齡長短進行分組,分別確定不同的計提百分比估算壞賬損失,使壞賬損失的計算結果更符合客觀情況。
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如下:
1.首次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各賬齡組應收賬款余額×各賬齡組壞賬准備計提百分比)
2.以後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當期按應收賬款計算應計提的壞賬准備金額+(或-)壞賬准備賬戶借方余額(或貸方余額)
賬齡分析法和余額百分比法一樣在計提壞賬准備時,考慮到了該賬戶原有的余額再做出調整。這兩種方法都是從資產負債表的觀點來估計壞賬,注重的是期末壞賬准備應有的余額,使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能更合理地按變現價值評價。但是,期末的應收賬款並不都是本期的賒銷產生的,可能含有以往年度銷售產生的賬款,採用這兩種方法計算出的壞賬費用就不能完全於本期的銷售收入配合,在實務上,賬齡分析法也使得賬務處理的成本有所提高。
(三)銷貨百分比法
這是根據企業銷售總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百分比按本企業以往實際發生的壞賬與銷售總額的關系結合生產經營與銷售政策變動情況測定。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也可以按賒銷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
採用銷貨百分比法計提壞賬准備的計算公式如下: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本期銷售總額(或賒銷額)×壞賬准備計提比例
採用銷貨百分比法,在決定各年度應提的壞賬准備金額時,並不需要考慮壞賬准備賬戶上已有的余額。從利潤表的觀點看,由於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當期利潤表上的銷貨收入數字來估計當期的壞賬損失,因此壞賬費用與銷貨收入能較好地配合,比較符合配比概念。但是由於計提壞賬時沒有考慮到壞賬准備賬戶以往原有的余額,如果以往年度出現壞賬損失估計錯誤的情況就不能自動更正,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賬款凈額也就不一定能正確的反映其變現價值。因此,採用銷貨百分比法還應該定期地評估壞賬准備是否適當,及時做出調整,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四)個別認定法
這是針對每項應收款項的實際情況分別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例如公司是根據應收單位賬款的5%來計算壞賬,但是有一企業有明顯的跡象還款困難,就可以對這一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個別認定法計提壞賬准備金按10%或其他。
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運用個別認定法的應收賬款應從其他方法計提壞賬准備的應收賬款中剔除。
個別認定法區別於余額百分比法和銷貨百分比法的主要特點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對壞賬准備計提的依據不再是銷貨總額或賒銷總額,而是客戶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二是計提壞賬准備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戶都用一個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狀況不同其適用的比率也不同。只要調查清楚了每個客戶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再據此確定每個客戶的計提比率和欠款數額,就能核算壞賬准備。
8. 名詞解釋!壞賬成本
1.壞賬成本(Bad account cost&The cost of bad debts),即因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這一成本一般與應收賬款數量同方向變動,即應收賬款越多,壞賬成本也越多。基於此,為規避發生壞賬成本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應合理提取壞賬准備。
2.應該理解為壞賬損失成本.指企業持有應收賬款所發生的因欠款無法收回導致的壞賬損失。在現實中,壞賬損失成本有成為最大應收賬款持有成本,因此企業必須盡最大努力防範壞賬損失的產生。 從壞賬損失的性質來看,其屬於變動成本類別,即壞賬損失成本與應收賬款的數量成正比,應收賬款數額越大,壞賬損失額能可性越大,反之則會較小。壞賬損失與持有應收賬款的其他成本不同之處是其發生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彈性,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水平較高,壞賬損失的比例就會很小,甚至以接近於零
9. 壞賬如何計提
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壞賬損失
貸:應收賬款
備抵法要求平時在每個會計期間的期末都按照權責發生制對可能發生的壞賬進行預計,並編制如下的會計分錄:
借: 管理費用─壞賬損失
貸:壞賬准備
期末壞賬准備也可以按照賒銷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計提。該方法與應收賬款余額的會計處理是一致的,只是計算應計提金額時存在不同。該方法下,計提金額是使得計提後的壞賬准備賬戶余額達到本會計期間賒銷收入的一定比例。
(9)壞賬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壞賬核算
壞賬准備是企業對預計可能無法收回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應收預付款項所提取的壞賬准備金。
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根據歷史經驗,債務單位財務情況及相關信息,合理估計,提出目錄和提取比例經企業董事會批准執行。
計提壞賬准備金是通過「壞賬准備」賬戶進行核算的,企業在年度終了時,應對應收賬款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壞賬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