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劃分成本
擴展閱讀
哪裡找產品使用過程 2025-05-26 05:28:54
取保候審中途出什麼費用 2025-05-26 05:18:16

如何劃分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4-26 08:52:48

A. 怎樣區分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

簡單地說可以按如下進行判斷:
生產成本是指在生產製造環節中發生的直接和間接成本費用,直接成本費用計入生產成本科目(各明細科目中),間接成本費用先計入製造費用科目進行歸集,期末再分配結轉至生產成本科目。製造費用從屬於生產成本,該生產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在製品成本,製造費用科目期末一般沒有餘額(特殊情形下的借方余額通常是指季節性行業為准備下期生產而發生的費用開支)。
管理費用是期間費用性質,通常指行政管理方面開支以及其他納入管理費用核算的提取性質的支出,該科目期末沒有餘額。

B. 在產品與完工產品成本如何劃分

1、先確定月末在產品成本,然後確定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是指先採用一定的辦法對月末在產品進行計價,然後將匯總的基本生產總成本減去月末在產品成本,就可以計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其具體方法有:在產品按年初數計價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和在產品不計價法等。

2、先確定完工產品成本,然後確定月末在產品成本。這種方法是先用歷史成本,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對完工產品進行計算,然後根據匯總的基本生產總成本減去完工產品成本,倒算出月末產品成本。該方法實務上很少採納。

3、同時確定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法。該方法是採用合適的分配標准,將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進行劃分,以便同時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具體方法有:約當產量法;定額比例法等。

(2)如何劃分成本擴展閱讀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即在產品成本為零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情況。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是零。當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為簡化核算工作,各月在產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數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某種產品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這種方法是在產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於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使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月末在產品可以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C. 如何正確劃分成本,費用,支出的界限

支出是指付出,如發工資,購貨,購固定資產等等。費用分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是一種耗費,需要分攤到成本中去,如購買固定資產則不屬於費用。成本是以特定對象歸集的費用,如生產一台機器,那麼則按機器歸集成本。如果購買的固定資產屬於生產這台機器的設備,那麼其折舊分期計入這台機器的成本(不是一次將購買設備的錢分入機器成本)。又如生產多種機器,那麼不同工人的工資只分配入相關機器中形成成本的一部分,如果與生產機器無關,則不能計入成本。希望這樣解釋你能明白上述三個概念的范圍。

D.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如何劃分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固定成本特徵

(1)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表現為一固定金額;

(2)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即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1]。

固定成本范圍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變動成本的變動范圍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一樣,變動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線性依存關系也是有條件的,即有一定的適用區間,如圖中的「相關范圍」。也就是說,超出相關范圍時,變動成本發生額可能呈非線性變動。

(4)如何劃分成本擴展閱讀

一、固定成本也稱「固定費用」,是變動成本的對稱。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維護費、辦公費等。當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的變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時,固定費用就會有所增減。所以,固定成本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概念,我們稱之為「相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影響而變動。

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產都會發生的成本,比如折舊。

二、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1、變動成本法又稱直接成本法。是指產品成本只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而把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當期的期間成本,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當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產品成本計算中產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產成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E. 成本如何按不同標准進行分類

根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標准對成本進行多種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性質與狀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成本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為了便於進行成本管理,還可運用其他一些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准成本、社會成本

F. 總成本和總成本費用一樣嗎如何區分總成本和經營成本

總成本和總成本費用是不一樣的。
總成本是攤銷算入每一個產品的價格中的,因為總成本是為了生產產品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總費用則不一定了,總費用包括很多花銷,有可能是跟產品的生產根本不搭界的。
經營成本和總成本費用的區別在於:
1.內容不同;
2.計算期不同;
3.對象不同;
4.計算依據不同;
5.賬戶和原始憑證不同;
6.總額不同;
7.作用不同。
經營成本和總成本費用的區別的詳情:
1、營業成本就是指項目投資中項目投入運營後的總成本,其口徑是包括折舊與攤銷但不包括利息。
注意與總成本的區別,總成本既包括折舊與攤銷也包括利息及財務費用。
2、營運成本一般很少用,如果出現了,其口徑與營業成本的口徑是一致的。
3、經營成本,是指付現的營業成本,也就是營業成本中將折舊與攤銷去掉就是經營成本,即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折舊與攤銷。
用公式表示:經營成本=付現的營業成本=營業成本-折舊與攤銷=總成本-利息-折舊與攤銷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
1、內容不同,費用包括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只包括為生產。
一定種類或數量的完工產品的費用。不包括未完工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其它費用。
2、計算期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3、對象不同,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
4、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產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
5、賬戶和原始憑證不同,費用是以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各種原始憑證,賬戶是生產成本等。產品成本是以成本計算單或成本匯總表及產品入。
6、總額不同,一定時期內,費用總額不等於產品成本總額,因為兩者的內容和價值量不同.產品成本是費用總額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間費用,和期末未完工產品的費用等。
7、作用不同,費用指標,分析其比重,了解結構變化從而加強費用管理等,產品成本指標。
一是反映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耗費,二是資金耗費的補償,三是檢查成本和利潤計劃,四是表明企業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G. 財務會計對成本是如何劃分的

財務會計對成本劃分大致如下: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3)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14)按成本在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流動性,可分為運營資本和資本成本

(7)如何劃分成本擴展閱讀:

管理會計對成本的劃分,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1)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2)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3)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4)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5)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6)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7)按性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8)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H. 管理會計對成本是如何分類的各種分類

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資產服務的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形成了管理與會計交叉學科。
(1)決策與計劃會計。以「決策會計」為核心,利用所掌握的豐富信息資源,對為實現決策目標可供選用的各種方案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從中權衡利害,比較得失,幫助企業決策者客觀地掌握情況,據以作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以促進企業決策最優化。這是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計劃(預算)是以決策為基礎,把通過決策程序選用的有關方案所要達到的目標,用貨幣形式進行計量,形成企業的生產經營預算,並把它們加工、匯總成一個相互協調的預算體系,作為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准繩。
(2)執行會計。以「決策與計劃會計」為基礎,著重於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進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徵收控制。它一方面,將企業年度預算所定的各項指標結合主要對象的特點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分別建立專業性的計量、控制系(如按照成本形成和積累的特點,建立標准成本系統;按照存貨形成和使用的特點,建立存貨控制系統);另一方面,按照企業內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形成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企業內部的責任會計體系。

拓展資料
一、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指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並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並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於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1、管理會計的對象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以使用價值為基礎的價值管理。從實質上講,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管理體現經濟效益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價值運動;從實踐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復合。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具體目標為:
1)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2)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3、管理會計的職能
預測、決策、規劃(預算)、控制、評價
4、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
相關性、准確性、一貫性、客觀性、靈活性、及時性、簡明性、成本效益性

I. 預算成本、計劃成本、目標成本、實際成本,這幾個怎麼區分 舉個例子

預算成本是指指按施工圖計算的實物工程量和預算價格計算的工程成本。包括工程直接費和間接費。它是施工企業或自營施工單位實際成本的控制額。施工企業必須以預算成本的控制線,努力使實際成本低於預算成本,才能避免虧損和爭取較多的盈利。
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目標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並作為合成中心全體職工奮斗目標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它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說明預算要經多部門、眾多員工的追求。也就是將成本水平控製作為工作的目標,目標成本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計劃成本、標准成本或定額成本等,一般情況下要比實際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學。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目標成本、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如何區分?
1、目標成本:按照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的經濟運行情況,應該達到的成本;
2、預算成本: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的過細的分析、並按照現有的人力資源、物價水平、技術狀態、以及最大努力的前提下,能達到的成本;
3、實際成本:是當前操作所用的各種費用之和,包括:人工費、材料費、以及為他應直接進入和間接分攤的費用之和。
(1)目標成本是宏觀的設想、在考慮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下,以及未來發展前景而制定,它的出發點是以社會發展趨勢為主要依據,其作用是供上層決策;
(2)預算成本是按照當前現有最優化的情況下編制的,它是中、短期制定任務、分配資源、的臨時性措施;
(3)實際成本是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完成的、也是已經消耗掉的各種資源的貨幣表現。

J. 成本科目劃分的標准

製造成本通過「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製半成品、自製材料、自製工具以及自製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