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能告訴我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有哪些
老鼠都是生活在地下、黑暗的角落。隱性成本顧名思義,也不易發現。我們不妨給「老鼠」畫個像,來認識一下。
什麼是隱性成本呢?我們先說說相對應的顯性成本。顯性成本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但是,從現代經濟學和現代管理學更加開闊的視野來分析企業成本,就會發現許多成本尚未被管理者重視,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我們把它稱為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按「老鼠」的長相分,隱性成本按照隱蔽方式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潛移性的隱性成本,即甲主體將自己的成本負擔以隱蔽的方式轉移給乙主體或整個企業負擔,自己不負擔或者只負擔其中的平均數。比如,企業中的業務部門派出一個小組開拓新的區域市場,項目進展順利,一舉成功。於是小組成員借機在外旅遊購物一番,回去以後把所有費用都算到公關出差裡面由整個企業負擔。由於項目成功,企業也不會太在意稍顯高昂的公關費用,但實際的情況在以後看報表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
第二類是遷延性的隱性成本,即為了彰顯績效或維持自己存續期間的利益而將已經發生的成本隱蔽、積累下來。這兩種情況:
一是主體行為具有主觀故意性,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將已經發生的成本隱瞞下來,有意識地製造虛假繁榮,導致將來成本增大。比如為了使當年的數據更好看,該更換的設備等到下一年再換;該進行的市場培育、客情維護和技能培訓拖到以後等等。甚至有的市場人員會為了完成業績指標獲得獎勵避免懲罰,不惜投入地讓經銷商提前大量進貨。這樣的結果就是數據上非常漂亮,但實際則隱藏了很多的未來成本。企業決策者不了解其中的內情,看到預定目標輕易實現,便提高生產計劃,擴大采購,引進設備來滿足市場需求。但那些提前大量進貨的經銷商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消化不良」,不再進貨,勢必為企業造成大量的物料和產品積壓。甚至有的經銷商可能由於產品積壓時間過長而採取低價拋售回籠資金。這樣不僅對產品的價格體系形成巨大沖擊,降低渠道對品牌、對企業的信任,同時對於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會造成負面影響,並造成一系列的顯性與隱性成本增加。
二是主體行為沒有主觀故意性,由於其認識能力有限或市場環境的復雜而導致的對真實後果的判斷失誤,從而使將來成本增大。比如在快速消費品行業,曾經屢屢發生過兒童因吞咽小杯裝果凍造成窒息死亡的事件,此事定會引起國家相關管理機構的重視。如果哪個企業不對此事採取相關營銷策略調整,繼續加大市場和設備投入,當國家出台關於杯形凝膠果凍的直徑最小不小於3.5厘米,長杯形凝膠果凍和條形凝膠果凍的長度不能小於6厘米的規定時,大量的小杯裝果凍定會被市場淘汰,給企業造成的巨大損失可想而知。
第三類是結構性失真成本。例如將高額的送禮、公關花費以市場開拓費用做賬;實際用於A產品的宣傳推廣費而計入B產品的宣傳推廣費;將本該用於產品廣告宣傳的費用而挪做用到產品促銷等等,這都掩蓋了企業總成本費用構成的真實性。當企業需要進行總體費用核算和成本控制,並以次為依據進行決策的時候,就會失去判斷的准確性,很容易造成決策失誤。結果是該省的地方不省,該加大投入的地方卻被削減預算。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對管理和產品營銷的重大影響,形成不良團隊氛圍,後果不堪設想。
㈡ 什麼是隱含成本 最好是舉例說明下
隱含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企業本身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比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雇傭工人,從銀行貸款,而且有時還利用自有的土地和資金,並親自管理企業。當企業使用自有要素時,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利和薪水。所以這筆價值也應當計入成本之中。由於這類成本不如顯性成本那麼明顯,故被稱為隱含成本。
舉例
比如汽車質量,因質量問題出現大批量的召回,相應的運輸費、賠償、修理等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相對於該汽車出廠時成本而言)
隱性成本一旦確立(能夠合理估計),就變為顯性成本。
㈢ 舉例說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1.顯性成本比如說是買狀態的錢,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2.隱性成本(Implicit cost)比如說,為了買裝備而放棄的買資料的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拓展資料:
1.現行成本是指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所需要的交換價格。現行成本會計中的現行成本通常指重置成本,即重新購置同樣的資產或重新生產同樣的產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現行成本會計 一種以現行重置成本為基礎,對按歷史成本表述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正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方法。
2.現行價值會計的一種。其程序為: (1) 確定資產等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 (2)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和收益及留存收益表項目進行調整,以現行成本來表示。 (3) 計算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在現行成本模式下,資產在持有期間按重置成本計價,其與歷史成本相比增加的價值,就表現為各該期間的未實現和已實現的持有利得,計算時先匯總計算有關項目的歷史成本與現行成本之間的差額 (即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然後匯總已實現和未實現的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 (4) 重編現行成本基礎的財務報表。該方法的缺陷是,確定各個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比較困難。
㈣ 總成本,會計成本,顯成本,隱成本之間有什麼關系
總成本是在一定時期內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賬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會計成本沒有時間概念,總成本是一定會計期間的,其他沒有本質區別。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
(4)總成本包括哪些隱性成本擴展閱讀
通過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總支出,將總成本與收入、利潤、凈利潤等比較,能獲得有意義的分析指標。
總成本的節約或超支,往往對於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有重要意義。
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相結合,便能進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㈤ 經濟學: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
經濟學中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為:
1、顯性成本只能通過會計學的方法計算出來,而隱性成本則不能通過會計學的方法直接算出。
2、經濟學家在分析經營活動時往往採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對經營前景進行方向性的前瞻性的分析,為經濟發展提供宏觀決策。會計師在分析經濟活動時,往往通過具體的財務數據計算而得出企業或經濟體在一段時期內經濟活動的基本情況,就此對企業經營活動提出管理上及經營上的改進,會計師的分析往往針對具體的企業經營活動,通過具體的數據及會計學知識得出結論,往往對微觀經濟決策提出指導性建議。
㈥ 什麼是隱成本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㈦ 總成本包括
總成本包括營業成本,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稅金及附加
(7)總成本包括哪些隱性成本擴展閱讀:
一、按照傳統財務會計理論,費用的確認應該與盈利相聯系。這里配比原則十分重要,鑒別哪些成本屬於已耗成本,應計列為本期費用,相應列入利潤表;鑒別哪些成本屬於未耗成本應作為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指導人們區分各種費用與收入的不同聯系以分配各類費用。
二、在會計系統設計時,選擇了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以收入與成本進行配比為原則等作為基本理念,並要求會計人員採取謹慎態度處理會計事項。企業資產被看成一種「尚未攤銷的成本」,並根據歷史成本原則來計量。
三、財務成本核算所採用的資料都是實際的生產費用、單耗水平和分配標准等,核算時必須要以有關會計憑證為依據,核算後必須要進行賬務處理,並要定期地編製成本報表。其核算內容和方法及原則等,都要符合國家財務制度和成本核算條例的有關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財務成本
㈧ 何為企業隱形成本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隱性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
(二)信息失真成本
(三)人力資源成本
(四)影響力成本
我們知道,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這種經濟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它實現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收益。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內部就必須具備高度地協調性、統一性和計劃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由高層決策者的意志來統一、協調和指揮整個企業。也就是說,企業的高層決策者必須有權威。一個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內部,權威必然是健康有效的。但是,有時這種權威在企業里可能失靈,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混亂,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會使企業誤入困境。這種因權威失靈而增加的支出稱為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
所謂信息失真,即信息不符合實際情況或對實際情況反映不完全。而信息失真成本就是由於信息不符合實際情況或對實際情況反映不完全而給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經營帶來的耗費或損失。信息失真成本應包含於信息成本中,屬於信息成本的一方面。信息失真成本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依據不同的標准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從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來看,分為企業內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和企業外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從信息失真發生的頻率看,分為經常性信息失真成本和偶發性的信息失真成本;從信息失真的可控性來看,分為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和不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等。
企業總是通過控制企業的人員來調配和生產企業的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的。但企業大多隻把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的耗費作為企業的成本來進行核算,而忽略了企業控制企業人員付出的成本。而企業要想控制企業人員就需要很多投資。人力資源隱性成本可以給企業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主要的表現就是人員離職成本和企業人才的浪費。
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其內部結構復雜、矛盾交織,這時處在不同部門的中層管理負責人之間沖突自然形成了。他們為了部門的小范圍利益(有時是個人利益)把自己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游說企業高層主管以及建立人際關系網等非生產性活動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影響企業高層決策,這種成本經濟學上稱為影響力成本。
相對於成本制度中規定的原材料、工資、各種費用等顯性成本來說,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影響力成本等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經濟學上稱為隱性成本。這些關繫到企業長期發展的隱性成本具有隱蔽性、爆發性和擴大性等特點。忽視隱性成本的後果,將會導致企業的遠期的個體成本增大,或者是遠期的企業生態系統惡化,造成企業的大廈傾塌於一瞬的現象。因此,以關注企業長遠發展為主題的企業戰略管理,首先要把企業隱性成本的預防和控制納入重要的管理事項中。
㈨ 隱性成本包括哪些
無論對於哪個行業的企業來說,成本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明顯的成本能夠清楚的看到,但是有些成本確實隱性的,往往無法引起企業管理者的在意。而有的隱性成本則往往是關乎企業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經常被大家忽視的企業中的隱性成本有哪些。
一、溝通成本
溝通是每個企業運營中的重要環節,在很多企業中,同事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會出現失真的情況,或者詞不達意等等現象。溝通不暢很容易給工作帶來無效工序,不僅浪費時間還失去了重要機會,極有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隱患。
二、加班成本
很多機加工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加班不是成本,可以創造更多價值,其實不然,加班的成本往往比想像的要高很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的加班並不是因為工作量大,而不是員工效率低,此時的加班就意味著高成本低效率。
2、加班會耗費員工的精力與體力,導致員工無法發揮其效能,為公司的發展帶來潛在隱患,最常見的一個例子是:有的機械操作員工因為長時間加班而導致疲累,造成事故,此時機加工企業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
三、用人不當的成本
大家都知道,對於人力資源的管理來說,「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觀點,但是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並不多。
很多機加工企業管理者對於人才的概念理解的並不正確,他們認為人才是無限的,其實並不是。一個人才從招聘到培訓到勝任崗位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而且一個員工離職還要承擔新的招聘該崗位員工的前期成本,同時也要承擔新員工是否適合崗位的風險。而且,一旦有能力的老員工跳槽進競爭企業,很容易為企業帶來更為激烈的競爭態勢。
四、企業文化成本
企業文化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是根本,會以員工的面貌來體現。很多管理者都不會將企業文化作為成本,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很多機加工企業的員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極其低下,這樣就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隱患,長期以往,會令企業組織效率低下,增加企業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