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原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一)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特點: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方法進行核算,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發及結存無論是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
(二)科目設置:
需要設置原材料,物資采購,材料成本差異科目進行核算
計劃成本的組成項目及其內容應與實際成本相一致。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根據各項原材料的進價以及供應地點遠近等因素,按組成原材料的實際成本項目計算的。
❷ 原材料的成本怎麼核算
1、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答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1)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2)同理,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3)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
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
(4)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原材料」科目用於核算庫存各種材料的收發與結存情況。在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本科目的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❸ 有關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核算
一,分錄
1,不用分錄
2,借:原材料 10000
材料成本差異 600
貸:材料采購 10600
3,借:材料采購 59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0030
貸:銀行存款 69030
4,入庫材料=6000-40=5960
借:原材料 59600
貸:材料采購 59000
材料成本差異 600
5, 借:生產成本 70000
貸:庫存商品 70000
二,材料成本差異余額=-600+600-600=-600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600/(40000+10000+59600)=-600/109600=-0。0055
負數表示貸差
三,本月應負擔的成本差異=70000*-0。0055=-385
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 385
貸:生產成本 385
❹ 會計原材料發出按計劃成本法核算(要詳細過程)
會計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法核算過程如下:
(1)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記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
(2)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記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購」賬戶貸方;
(3)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
(4)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5)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原材料實際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方余額)。
❺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應設置「材料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等科目。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記驗收入庫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貸方登記本月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庫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
1、材料采購,並已驗收入庫時
借:材料采購(實際采購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等
同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差額)
貸:材料采購(實際采購成本)
2、發出的原材料時,
(1)結轉發出材料計劃成本
借:生產成本(計劃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等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2)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計劃成本×差異率)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成本差異額,超支用籃字,節約用紅字)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100%
❻ 如何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4月1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15000+4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550
貸:銀行存款
1800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18000(1500×12)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15450
材料成本差異
2550【節約】
4月15日,生產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4月20日,購入材料: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26000+9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42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1320
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24000(2000×12)
材料成本差異
2900【超支】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26900
退回餘款:
借:銀行存款
3680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存款
3680(35000-31320)
4月25日,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24000(2000×12)
在建工程
2400(200×12)
製造費用
600(50×12)
貸:原材料——甲材料
27000
材料成本差異率=[4550+(-2550+2900)]÷[56000+(18000+24000)]×100%=5%
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
2400[(24000+24000)×5%]
在建工程
120(2400×5%)
製造費用
30(600×5%)
貸:材料成本差異
2550
借:在建工程
428.4[(2400+120)×17%]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28.4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超支(正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借方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節約(負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貸方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注意】分母中不包含月末暫估入賬的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❼ 企業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進行核算
1,該批材料的實際成本為25000+2000=27000元
2,會計分錄如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2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4590
貸:銀行存款等
31590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25000
貸:物資采購
25000
計劃成本法下,要在月末進行匯總,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具體分錄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2000
貸:物資采購
2000
❽ 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
這道題本身沒什麼難度,使用計劃成本法核算企業存貨成本主要搞清楚兩個方面:1材料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主要反映采購的質量。在會計科目上材料成本差異和原材料的關系有點類似固定資產和其備抵科目累計折舊的關系,材料采購科目核算的是實際成本。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演算法.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入庫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本質是在出庫和庫存間分攤這個差異額
❾ 關於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的計算,怎麼做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采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計劃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采購貸:材料成本差異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劃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劃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劃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異
貸期初余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
節約差異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
(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期末余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
成本差異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劃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❿ 企業原材料成本怎麼計算
公式: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後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
單位成本對於分析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單位成本的高低,反映了企業生產水平、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好壞。
計算單位成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了解各種產品單位成本和各成本項目計劃的執行情。利用單位成本可與同行業先進企業或國外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明確改進方向.同時單位成本也是制定產品價格重要依據之一。
單位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企業通常要按月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分別成本項目反映主要產品的上一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本年份計劃單位成本和本期實際單位成本。
(10)原材料計劃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企業原材料成本中採用實際成本計價核算
原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企業對庫存的各種原材料的收、發、存均按實際成本在其總賬和明細賬中予以登記。其主要特點是:從收發憑證到明細分類核算和總分類核算,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材料收發業務不多的企業。
採用實際成本計價核算的賬戶設置
企業應設置「原材料」、「在途物資」、「應付賬款、「預付賬款」、「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項稅額)」等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