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蓋澆飯蓋澆面 同樣的菜同樣價格,面和米哪個成本高
看看吧~~~
❷ 面貴還是米貴
肯定是米貴,白米在宋朝還是上層人士吃的,因為水稻去殼太麻煩了,當時還沒有工具。而面可以用玉米什麼的,早就有了
❸ 面和米飯哪個營養價值高
面和米飯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主要原因如下: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稻米)相比,麵粉(標准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鈣、鉀、鎂、鐵、硒等大多數的營養素含量要高一些,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在鋅含量上,大米略高一點。在蛋白質方面,麵粉含量比大米高,但質量比大米低。
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如果同時考慮蛋白質的數量和利用率兩個因素,大米和麵粉的營養差別不大。
【面和米飯的適應人群】
1、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來說,因麵食咸性較大,可用來中和咸性,麵食容易被消化。
2、對於胃酸少的人來說,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吃米飯胃就會很舒服,也容易被消化。
拓展資料:
吃面條注意事項
1、面條最適合中午吃
雖然面條沒有米飯那麼地耐飢餓,但是面條也可以為我們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從而產生較強的飽腹感。而且做面條的主料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
2、面條要溫乎乎地吃
面條的吃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口味,有人喜歡吃涼面,有人喜歡吃熱氣騰騰的油潑面。其實,如果面條太熱的話會對我們的食道產生損傷,如果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因此在大部分時候,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❹ 大米面比大米便宜
大米是由水稻加工出來開的,水稻加工出大米後,會有很多副產品,例如油糠 白糠 拋光粉 癟谷 未熟粒 殼粉 碎米,碎米又分大碎中碎小碎, 大米面完全可以使用烘乾後的拋光粉和碎米研磨出來,還有通過色選機挑選出來的色選米,如果色選機設置打白粒的話,那麼這樣的色選米也可以研磨大米面,但是所有的這些副產品大多數成本都會低於大米的成本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價格可以低很多,但是也不一定想2樓說的都是變質的糧食磨大米面,營養成分還是可以的。大米面只是大米加工副產品的一個升級版,例如旺旺雪餅,他就沒有必要非用好大米去做雪餅,碎米也完全可以么!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吃米和面哪個好
1、吃米有營養還是吃面更營養
大米和面的主要營養成分差不多,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最多,其次為蛋白質、脂肪,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等。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相比,麵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鈣、鉀等大多數的營養素含量要高一些。
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在蛋白質方面,麵粉含量比大米高。
如果是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2、吃米減肥還是吃面更減肥
從熱量上來看,100克麵粉為344千卡,相同重量的大米為346千卡,兩者不相上下。它們做成主食後會有新變化:100克饅頭的熱量為223千卡,米飯為116千卡。因此,吃相同重量的饅頭和米飯,前者攝入的熱量更高。不過,吃饅頭獲得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更多,相對更抗餓。吃面和吃米到底誰更不易胖很難說清。
其實,不管是饅頭還是米飯,它們的飽腹感都比較低,不利於減肥,且升糖指數較高,不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人應該限制吃的量。想控制體重和血糖,要常吃紅豆、芸豆、綠豆等富含澱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別強,消化速度慢,血糖升高平緩。
3、吃米養胃還是吃面更養胃
精米和白面都是相當好消化的食物。很多人認為,喝粥和用湯泡飯是養胃的好吃法。但這種觀點有些片面,長期喝粥或吃湯泡飯並不能養胃。
粥和湯泡飯往往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進行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使得胃容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期喝粥也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消化不良的朋友,用米粥、饅頭、軟米飯、軟面條當主食均可。患有胃潰瘍的人吃米面主食,要注意細嚼慢咽。而胃酸過多的人多吃加鹼的面製品是更好的選擇,有助中和胃酸。
所以,胃病患者不能頓頓喝粥,可每天喝一次。還可適當吃一些麵食,每一口多嚼幾次,同樣有助養胃。
❻ 相對來說,主食吃米和吃面的哪個生活成本高
還可以吃玉米,地瓜等等都挺好的你可以吃粗糧,多好,這中食品不但可以當作減肥食品來吃,可以把白面和玉米面混合在一起蒸饅頭什麼的挺不錯的,還可以刮油
❼ 米和面哪個營養價格更高
總的來說,米和面的優劣難以絕對地比較,具體的營養價值與品種、產地、加工的精度、烹調的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既然小麥和水稻是世界上的兩大主糧,又都有細糧之稱,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可以聽到關於是大米營養好還是小麥營養好的爭論。 人們對於自己從小吃的主食感情深厚,自然會找出許多理由來歌頌它。喜愛米的人說,米的口感好,味清香,最適合配美味佳餚;喜愛面的人說,面的做法多樣,即使沒有多少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北方人說,小麥養育了粗壯的東北漢子;南方人說,大米養育了秀麗的江南少女,究竟哪個好是很難定論的,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唄。 在日本,這個爭論卻不是在普通老百姓家進行的,而是營養學家們的討論,對國民的飲食方式影響很大。 在一百年以前,日本人以「小日本」而著稱於世。個子矮,免不了讓人笑話,在高大的歐美人面前很有些自卑的感覺。為了日本人個頭太矮的問題,日本的科學家們沒少動腦子。營養學家們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食上:歐美人以麵包為主食,日本人頓頓米飯,大概麵包中有什麼促進身體強壯的因素吧。因此,日本政府首先下令,在軍隊的伙食中提高麵食的比例。此舉沒有能夠有效地增加身高,但是卻有另外一個大收獲:原來十分猖獗的腳氣病被控制住了,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在這一點上來說,麵粉優於大米是千真萬確的。小麥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以面為主食的人不容易患腳氣病;大米中這種維生素的含量只有小麥的一半左右,如果副食吃得少,容易發生維生素B1的缺乏。 二次大戰後,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影響,麵食的攝入量不斷增加。許多人認為,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高於水稻,多食麵粉有助於改善民族體質。甚至有人說,多吃麵包使人聰明。於是一時間大米被人們冷落,居然出現了陳米無法處理的問題。 然而,80年代以後,日本的營養學家們卻開始提倡以大米為主食了。他們說,即使不能說米比面營養價值高,至少也不比面差。 若論起消化程度來說,大米和麵食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來說呢,米飯含水量比饅頭、烙餅等麵食高,因而單位重量的熱能比較低。這可能就是有人埋怨「吃麵食容易發胖」的原因吧。 若論蛋白質呢,雖然面的蛋白質數量比米中高些,但是其中蛋白質的質量卻比米低。因為面中含有40%的「醇溶蛋白」,其中嚴重缺乏賴氨酸;米中「醇溶蛋白」含量低於20%,米蛋白的生物價值在常見谷類中較高。如此一比較,在蛋白質利用率方面米和面又扯平了。 再說各種維生素。在生活水平低、副食很少的時候,吃米確實容易患營養缺乏症。可是如今各種雞魚肉蛋換樣吃,維生素B 1不再成為大問題。此時麵食的優勢就難體現出來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米為國產貨,面全靠進口。靠外國產的糧食吃飯總令人不安心,容易使國家受制於人。於是,日本營養學家大力提倡保持食米的傳統習慣,政府也做了許多努力:提高麵粉價格,限制學校午餐中麵食的比例,宣傳國產米的優點。 在我國的許多貧困地區,生活還沒有達到富裕水平,除了主食之外其他食品比較少。在這個時候,面與米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優勢,有助於預防多種營養缺乏症。 總的來說,米和面的優劣難以絕對地比較,具體的營養價值與品種、產地、加工的精度、烹調的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吃米的人沒有必要為了「面的營養好」而拒絕大米,改吃麵食;吃面的人也沒有必要為了米的賴氨酸含量高而拒絕吃面。對人來說,最好是吃多樣化的食品,不論是米、面、粗糧都應當經常調換。在此基礎上,只要我們做到合理烹調,把主食與其他食品合理地搭配,就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素。
❽ 面和大米哪個營養高
大米和面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不能說哪一個更有營養
意見建議:
二者可以經常交替食用,大米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大米和麵食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來說呢,米飯含水量比饅頭、烙餅等麵食高,因而單位重量的熱能比較低。
❾ 稻米,小麥,那個種植與生產成本高
參考下述有關農業生產周期與成長資料,也許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秈稻或粳稻,根據其生長期長短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類。早稻的生長期90-125天,中稻的生長期為125-150天,晚稻的生長期為150-180天。由於生長期長短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同一類型的稻穀的品質也表現出一些差別:早稻米一般腹白較大,硬質粒較少,米質疏鬆,品質較差,而晚稻米則反之,品質較好。
小麥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中國各玉米區的主要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春玉米區;華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復雜,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秋玉米為主。栽培方式有單作,或與豆類、薯類間作和麥壟套種等。
白薯
省油菜絕大部分屬冬油菜,87%以上為甘藍型品種,80%左右為育苗移栽,20%為直播。育苗移栽的播期一般為9月上中旬,直播的一般9月底至10月上旬,第二年4月底5月初收獲。育苗移栽一般苗齡30天左右,綠葉數5-6片,每公頃移栽9萬株-12萬株,移栽前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施好開盤肥,一般每公頃用肥量拆純氮188-225公斤,氮磷鉀肥按1:0.5:0.5搭配,同時,在整個生育期中注意病蟲害的防治。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以及為了提高種植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大田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正逐步擴大。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2000年以來種植面積已經突破733萬公頃,總產量達到1100萬噸以上,是我國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來源,也是潛在的僅次於豆粕的大宗飼用蛋白源。近年來,菜籽油約占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的35%,菜籽餅粕約占我國植物餅粕消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