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成本領先戰略實現它有哪兩種途徑
成本領先戰略也稱為低成本戰略,是指企業通過有效途徑降低成本,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業中的最低成本,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
實現這一目標的兩個途徑:一是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的開展內部價值鏈管理活動。二是改造企業的價值鏈,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價值鏈活動。
❷ 如何區分成本領先戰略還是集中成本領先戰略
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一個奶粉企業,產品涉及嬰幼兒奶粉和成年人奶粉,如果針對所有的奶粉產品採用成本領先戰略,就屬於成本領先戰略。如果專門針對嬰幼兒奶粉市場採用成本領先戰略,就屬於集中成本領先戰略。
❸ 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與集中化戰略如何區別
1、定義不同
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內部通過提高自身成本控制,合理降低各經營環節的成本支出,最終改善企業整體經營狀況,並在行業中逐步形成強勢競爭力。
而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力求在顧客廣泛重視的一些方面,在該行業內獨樹一幟。它選擇許多用戶重視的一種或多種特質,並賦予其獨特的地位以滿足顧客的要求。它既可以是先發制人的戰略,也可以是後發制人的戰略。
2、目標不同
目前三種競爭戰略中指導方向最明確的就是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使企業成本低於同行業競爭對手。
而差異化戰略的目標是企業生產研發出別具一格的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歡迎,或是企業在生產成 本上難以獲得優勢的情況下,企業生產出的產品能在功能性、服務品質上能超越同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
3、風險不同
差異化戰略的風險是可能喪失部分客戶。如果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競爭對手壓低產品價格,使其與實行差異化戰略的廠家的產品價格差距拉得很大,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為了大量節省費用,放棄取得差異的廠家所擁有的產品特徵、服務或形象,轉而選擇物美價廉的產品。
而集中化戰略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由於企業全部力量和資源都投入了一種產品或服務或一個特定的市場,當顧客偏好發生變化,技術出現創新或有新的替代品出現時,就會發現這部分市場對產品或服務需求下降,企業就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❹ 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競爭戰略的基本類型之一,一般而言,成本領先的方式有哪幾種
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競爭戰略的基本類型之一,一般而言,成本領先的方式有:
⑴簡化產品型成本領先戰略;就是使產品簡單化,即將產品或服務中添加的花樣全部取消。
⑵改進設計型成本領先戰略;
⑶材料節約型成本領先戰略;
⑷人工費用降低型成本領先戰略;
⑸生產創新及自動化型成本領先戰略。
(4)哪個是成本領先戰略擴展閱讀
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企業可利用的經濟資源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方式,包括勞動資料的技術性能、勞動對象的質量標准、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企業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企業外部協作關系等各個方面。
在特定的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和物料消耗有一個最低標准,當實際消耗等於或接近這個標准時,再要降低成本只有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可通過採用新設備、新工藝、新設計、新材料等,使影響成本的結構性因素得到改善,為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平台,使原來難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平台上進一步降低,這是降低成本的高級形式。
這一點在一些對安全和質量要求高的產品上,顯得尤為重要和困難。如航空產品的製造和維修,降低成本的困難在於承擔技術革新的風險;又如建築行業,由於終身追究質量責任,過剩設計的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設計的浪費恰恰是最大的浪費。
❺ 波特的競爭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聚焦戰略分別指的什麼
成本領先戰略它指的是聽過有效途徑,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以此來獲得同行業競爭水平的利潤;而成本的優勢呢就是在同等品質下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而不是犧牲品的服務為代價的絕對低成本;
差異化戰略就是體現 以中國別具一格的戰略,與其他99%的 戰略不同,讓人眼前一亮,能與爭競對手的產生區別,有與眾不同的點來吸引用戶,這個可以體現在任何方式上,如品牌的戰略,推廣的戰略,設計的戰略等;
聚焦戰略:就是說呢,選一個特點市場來以此提供服務和產品,但是這類前提是目標市場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1、總成本領先戰略
第一名,只有一個戰略:總成本領先。
什麼意思?
總成本領先,聽上去很簡單啊,不就是低價,搞價格戰嗎?
其實不是。
價格戰打到最後,結果通常是大家都降價,大家都不賺錢。
而大家都降價,你卻能賺錢,這才是你的戰略優勢。
為什麼你能賺錢?
你是老大,你佔領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這個份額,讓你的固定成本攤薄下來,加上運營效率高,那你的總成本相對於別人來說,是領先的。
哪怕降價,你也具有規模所帶來的總成本優勢,別人成本高沒得賺,你卻可以。
獲得總成本優勢之後,可以把其他的選手擠出主流市場。
因為份額本身,就是你的護城河。
總成本領先,指的並不是從價格領先,低價格從來都不是競爭優勢,低成本才是。
第一名要想做的足夠大,那你的覆蓋面、你的量就得足夠大。
量足夠大的時候,你所覆蓋的群體差異性就要相對小,你才能覆蓋足夠大的面。
而且,覆蓋的群體要足夠的下沉,你才能覆蓋足夠大的面。
這時,成本就變得很重要。
所以,幾乎每一個行業裡面第一名的企業,幾乎都是用總成本領先的策略。
2、差異化和聚焦戰略
那,第二名怎麼辦?
第二名用差異化的戰略。
差異化就是,我跟你(老大)做的不一樣。
你做什麼面膜,我就做另外一種面膜。你做便宜,我就做好看,這就叫差異化。
比如在鋰電池行業,老大是寧德時代,已經有老大了,你的戰略就不應該跟他比規模、比成本了。
他因為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你沒法和他抗衡。
同樣是做鋰電池,你做動力電池,那我就不做。我做儲能電池。
我要做一個你看不起的領域。就是以你的規模,一做就虧的領域。
如果你能做幾百億,那我就找整個行業可能才幾十億規模的。總的行業就這么大,你看不起,就不會進入。
我不進入你的戰場。
我樂櫥櫃做高端定製的櫥櫃,就是選擇了差異化戰略。
我的產品就是做的你在市面上找不到。找不到就稀缺,稀缺就有定價權。
那他怎麼來建立差異化呢?
用設計感來建立。
我的產品就是好看,比你的好看,跟其他門店的都不一樣。你要買,只能在我這兒買到。
可是,其他店看見了,可以「抄」啊,抄款式。
對,你可以抄。
但是,「抄」完之後,真正在生產線做出來,它是有一個周期的。
在傢具行業,這個周期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
於是我樂櫥櫃,就希望把自己的能力建立在,我的所有產品,兩年必須下架。
這其實是在倒逼自己,建立快速設計和製造大量新產品的能力。
讓別人一抄,就比你落後半年到一年。一抄就落後。
等你「抄完」之後,我下一代產品都出來了。
反過來,你的店鋪產品始終比別人領先一年到半年。
只有打「快」這條路線,才能用設計這個維度去領先。
這時,差異化的優勢就一直保持。
到最後,差異化的目的是無從比較。
一旦無從比較,就會帶來一個結果:我稀缺,我就有定價權。
聚焦戰略,很好理解,意思是做區隔市場。
聚焦一個特殊的領域、特殊的區隔市場,讓它成為你的優勢,別人打不進來。
老大之外,聚焦也是可以選擇的戰略。